独断大明(校对)第5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8/1265

  柳如是脸上喜色一闪,有些激动的道:“小妹在苏杭一带认识不少人,一定可以帮上皇上与朱兄的忙!不管做什么,小妹都愿竭尽全力!”
  朱栩颌首,一会儿道:“好,我会奏明皇上,看皇上的意思。”
  柳如是神情振奋,深深行礼,道:“小妹恭候朱兄佳音。”
  朱栩笑了笑,简单说了几句,便上马车,回了酒楼。
  曹化淳已经在等着了,朱栩稍稍洗漱一番,他便奏报道:“皇上,基本摸清楚了,山东登记人口是八百万,以查到的情形来看,大部分百姓都生活在内阁拟定的贫困线以下,约有六百万以上,勉强温饱的约有一百多万,其他的就是士绅,官吏,其中也是各有差别,如皇上所料,能活的安稳的,少之又少,是祸乱之源……”
  这个朱栩已经料到,若是不能尽快扭转土地格局,这个数字还会增加,朝廷的负担会进一步加重。
  只是,他暂时不能再在山东搞土地革命,必须要等北直隶消化完,且观看一番士绅阶层的反应再做进一步的打算。
  “嗯,朕知道了,整理一下,发给内阁。”朱栩拿起笔,一边书写,一边道。
  “是。”
  曹化淳应声,而后有拿出一道奏本,道:“皇上,这是黄承元上的奏本,是山东巡防衙门,近一年的政务简报。”
  朱栩手上的笔一顿,连忙放下,拿起奏本,翻看起来。
  没多久,朱栩就笑着道:“黄承元的手倒是挺快。”
  黄承元是今年政改之后调来山东的,可以说是地生人不熟,想要压住山东的地头蛇,必须要借助朝廷的力量。
  那督政院,刑狱司,大理寺就是最好的工具。
  奏本里言称他昨日就已经给内阁上了奏本,明天就应该回复,一旦内阁批准,他就会立即着手,对山东政体进行大规模改革,重新架构,完成朝廷的‘政改’目标。
  之前朱栩的改革,都是针对顶层进行设计,包括巡抚衙门,总督衙门,现在,是要对整体进行动手术。只是这种手术在没有朱栩的强力或者说蛮横推动下,究竟会成什么模样,只怕谁心里都没底。
  朱栩面上带笑,他并不在意黄承元能不能做到他的要求,将来山东还是要进行一番激烈变革,由下向上,那个时候,才是真正革新,推动政改彻底完成的时候!
  “传旨给黄承元。”
  朱栩合上这道奏本,眯着眼道:“让他做的仔细,完善一点,朕要带着他的经验南下,他这个模子刻不好,朕要找他麻烦。”
  “遵旨!”
  曹化淳道,他很明白,北直隶的动作太过激烈,皇帝要缓一缓,安抚一下士人的心,或者说是——麻痹!
  “对了。”朱栩顿了一会儿,又道:“在山东耽搁的比较久了,再告诉黄承元,朕后天见山东官员,命他准备好。”
  “遵旨。”曹化淳应声。
  朱栩深吸一口气,拿起笔,写他今天的‘游记’。
  ‘士人之贪甚于商,民众之扼重于国……’
  在朱栩静静写他的‘游记’的时候,整个山东都热闹起来。
  杨凤仲事件已经迅速传播开来,那‘十八条严规’如同悬在所有人头上的利剑,令他们寝食难安,纷纷的向巡抚衙门‘自首’,捐出了大半家产,以求巡抚衙门不要追究。
  其中自然涉及最多的就是贪腐以及灰色收入,倒是礼金的事情极少有人主动上缴。
  山东还没有几个人知道,事件的核心人物杨凤仲,此刻已经在上京的路上。
  更没有人知道,黄承元以及巡抚衙门,正在酝酿更大的事件。
第646章
科尔沁巨变
  山东这边是即将热闹,科尔沁的热闹已经开始。
  黄太吉汗帐。
  现在的金国已经是名存实亡,与一般的草原部落没有什么区别,黄太吉手下已经没有什么人,不过他依旧自信从容。
  大福晋哲哲给黄太吉揉着腿,轻声道:“大汗,布木布泰被明人羁押,您这身边也不能缺人,桑吉跟我说,想给您再纳一个侧福晋……”
  黄太吉的腿还没有完全好,半躺在那,看的是棋谱,正聚精会神,听着也只是笑了笑,没有说话。
  他很清楚桑吉或者科尔沁的目的,在大金国如日中天的时候,他纳娶布木布泰,让科尔沁感受他的诚意,现在他拒绝,需要让科尔沁感受他的实力与自信。
  哲哲跟了黄太吉二十多年,最是了解他,当他不想说话,就是他不愿意,最不能再逼的时候!
  所以她给黄太吉揉着腿,没有继续说话。
  莽应里这个时候走进来,穿着一身常服,一脸的愁色:“大汗。”
  黄太吉放下书,坐起身的笑着道:“说。”
  莽应里看了眼哲哲,依旧愁容满面的道:“大汗,去年的天气极冷,科尔沁冻死了很多牛羊,今年天气越发不好,至今还没有下雨,水草都日渐枯竭,我们带过来的粮食已经用尽……明人那边已经进不来一点,科尔沁等部落对我们的上贡日渐减少,国内的抱怨声越来越大,得想其他办法了……”
  黄太吉神色不变,却没有说话。
  这是现实的困境,科尔沁这里没有土地,全部都是靠放牧为生,过去还能从长城运进来粮食,盐,铁骑,布料等等,现在通通都没有了,不止是穿着上,在吃上面,最根本的食物已经构成威胁。
  哲哲抬头看了眼黄太吉,眉头轻蹙。
  科尔沁也被明朝封锁了,草原上的部落见风使舵,与科尔沁的关系日渐疏离,都想靠近大明,毕竟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在几年前,明朝都会给他们粮食,白银等等,现在全都没了,又不能去抢,所以都希望与明朝保持好关系,得到他们的‘赏赐’。
  另一面就是察哈尔日渐坐大,有了明朝的支持,林丹汗近来有些嚣张,接连吞并了数个部落,科尔沁与黄太吉都没有反应,越发的让那些在长城附近的小部落想要靠近明朝,寻求庇护。
  这些事情,黄太吉与莽应里都是心知肚明,却都没有说出口。
  莽应里现在是理政大臣,管着金国近五万人的吃喝拉撒,现在是山穷水尽,只能向黄太吉诉苦了。
  黄太吉久久不言,右手摩挲着衣角。
  他心底很清楚,金国以及科尔沁的出路现在只有两条:一是与大明议和,换取大明的‘赏赐’,不过以明朝皇帝的秉性,没有彻底掌握科尔沁与金国之前,一粒粮食都不会给。
  第二,就是以战养战!
  这个方法是他们金国逐渐崛起的根本,在战争中壮大,训练士兵增加战力,同时获得生存以及生存以外的所有东西!
  只是,现在情况有变。
  当初,他们一穷二白,拼命的与明朝周旋,等他站稳脚跟的时候,明朝已经彻底缩回去,只能任由他们攻打,是以以战养战十分成功。
  现在,他也是一穷二白,却没有了与明朝以战养战的勇气。
  因为他打不起消耗战!
  黄太吉他仔细算过,满打满算能用的兵马不到两万五,死一个少一个,除非他能打下沈阳,并且彻底站住脚跟,否则没有任何意义!
  除了能抢劫到粮食,别的没有半丝好处,劫掠人口没用,抢些金银珠宝没用,其他的一切都没有任何用处!
  附带的后果就是激怒明朝,他们已经在开始铸城,向着草原上延生,如果他们的骑兵联合察哈尔等携带火炮来攻打科尔沁,他们能怎么办?拼死一战吗?能拼死一战几次?
  这里是草原,他没有任何的补给,粮草,兵源等一切的一切都没有,打的是干干净净的消耗战!
  大明地广人多,加上那个神秘莫测的皇帝,让黄太吉他如何去选择以战养战!?
  “准噶尔那边怎么说?”过了好一会儿,黄太吉才淡淡开口道。
  莽应里皱眉,摇头道:“准噶尔的大汗现在软弱可欺,四周的部落对他虎视眈眈,根本不想与我们结盟。”
  黄太吉微微点头,道:“你去吧,本汗自有应对。”
  莽应里对大金国现在的情形十分清楚,那是山穷水尽,还能有什么办法?
  黄太吉既然这么说,他也只能姑且听之,抬手告退出去。
  哲哲站起来,将黄太吉的腿放下,轻声道:“大汗,你不要怪桑吉,近来他们的牛羊,马匹染了瘟疫,死的越来越多,都只能火烧,掩埋,真的的没有更多的给我们了。”
  “瘟疫?”
  黄太吉默默点头,这也不算稀奇,草原上经常发生,只是不要是人就好。
  “大汗,不好了!”
  刚刚出去的莽应里去而复返,冲进来就急声道:“大汗,我们的牛羊,马匹突然间成群成群的死,尤其是三个马场,所有的马都死了,马场的人都快要疯了……”
  黄太吉猛的站起来,道:“带本汗去!”
  他们现在就靠牛羊过日子,如果牛羊也没有了,那就是要彻底赶绝他们了。
  黄太吉带着人来到一块马场,入眼是堆积如山的牛羊马的尸体,另一边火堆奇高,正准备火化的尸体。
  黄太吉脸色冷沉,刚要向前,莽应里连忙拦住他,道:“大汗,不要靠近,还不知道会不会传染给人!”
  黄太吉停下脚步,目光四处看去,到处都捂着口鼻搬运尸体的士兵,脸色越发阴沉道:“我们的马场都传染了?”
  莽应里道:“是,我们的牛羊马死了超过七成,其他的还不知道有没有传染,就是没有,只怕也不敢吃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8/12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