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校对)第5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2/1265

  朱栩端着茶杯,心里还在斟酌着话。
  北直隶刚刚结束,他这一路也算是安抚之举,不过该敲打的同样不能手软。都是官场的老滑头,他要不是不说的足够重,他们未必在意。
  话重三分,他们能在意一份,做多半分,朱栩就很满意了。
  “京城这些年发生了很多事情。”
  朱栩茶盖摩挲着茶水,有些自言自语的道:“都算是新事物,涉及到政务,商业,税务,报业等方方面面,朕不知道是因为距离远,还是其他什么原因。这些都死死的被堵在京城,其他地方不见分毫。”
  “督政院不是给你们的绳索,是你们的助力,要好生研究,琢磨,应用在施政上,不管是朕这个皇帝,还是你们这些大臣,都是吃百姓的饭,咱们不能只吃饭不做事,还想着去砸锅……”
  一干大臣们恭敬听着,心里更起心思。
  在朱栩不远处一个角落里,不知道合适走了一个师爷模样的人,奋笔疾书。
  “朕呢登基六年,六年被锁在皇宫里,对外面是一无所知,可你们在外面,不能学朕躲在衙门不出去,五谷不分,六体不勤,一心闭门的圣贤书,想要读书,就不要当官,想当官就要潜得下心,弯得下腰,分得清轻重缓急,所谓的‘但求品自高’,一辈子读书就行了,没必要科举入仕……”
  黄承元等一群人心头沉重,皇帝的话显然不是随口说说,是在预示着什么。
  “朕呢,在京城也说了不少,也清楚这些话的效用有多少。总之,朕要看你们的态度,更看你们的动作,你们给朕表表态吧。”
  朱栩端起茶杯,喝了一口,面无表情的等着。
  黄承元深吸一口气,站起来道:“皇上,臣三个月内完成政体的革新,两个月完成对税粮的征收,一个月内扫清省内的贪官污吏,将政务清明!”
  这也算是重话,朱栩微微点头。
  黄承元话音落下,阎鸣泰站起来道:“皇上,三个月内,臣将扫清山东境内的一切匪患,保证家家安居乐业!同时严肃军纪,在整个山东形成一个密集的防治网,确保匪患死灰复燃!”
  政务与灾情是息息相关的,山东巡抚衙门两手抓,或许对对整个会有极大的影响,日后对土改也将打下基础。
  朱栩放下茶杯,面色肃然,道:“嗯,还有要充分利用各个衙门,朕绝不养闲人!喝茶聊天等下班,这种事朕不希望看到,还有,报纸要充分利用起来,要对支持朝廷革新的士林积极的拉拢,人才,不能留在外面!”
  黄承元与阎鸣泰站着,他们算是明白了,皇帝这是逼迫他们下军令状来了。
  朱栩知道,他现在是一个比较惹人讨厌的存在,拍了拍椅子起身,背着手走了几步,道:“朕就说这么多,明天就南下,山东的事情,朕就交给你们了。”
  “臣等请皇上放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一群人站起来,齐齐向朱栩躬身。
  曹化淳见差不多了,走向记录的师爷的,道:“写好了?”
  那师爷连忙起身,道:“回公公,已经写好了。”
  曹化淳点头,道:“再润润笔,分几次在山东报纸上发出。”
  “是。”师爷小心的看着曹化淳,这位可是大内总管,比内阁首辅还要高一线的‘内相’。
  黄承元等人听着,不由得对视,这是要将他们逼到悬崖啊。
  朱栩觉得也差不多了,将黄承元与阎鸣泰叫到一边,又嘱咐了半个时辰,这才离开巡抚衙门。
  “你们说,朕是不是有些过分?”
  站在街上,朱栩捏着下巴道。
  曹化淳与曹变蛟都没有说话,他们跟随朱栩日久,知道他对国政心急,对大臣们人浮于事焦急。
  朱栩也只是笑了笑,一回头才发现,龚鼎孳还跟着。
  朱栩招了招手,笑着道:“朕的新政你也了解不少了,怎么看?”
  龚鼎孳快步跟上来,躬着身道:“皇上高屋建瓴,雄才大略,古之不及。”
  他很忐忑,刚才还看着皇帝将那些巡抚,总督当孙子一样的训。
  朱栩扇着折扇,漫步走在街头,心里思忖着道:“今天做的不错,你要朕怎么赏你?”
  龚鼎孳神色微动,心里砰砰砰直跳,强压着激动,脑中急闪,抬手道:“草民谨听皇上吩咐,哪里都可以。”
  朱栩笑了声,没有说话,慢慢的走着。
  龚鼎孳心里忐忑,他想入京城,成为京官,不想外放,去偏远之地受苦。
  朱栩走了许久,慢慢的开口道:“朕呢,将士林得罪的狠了,你有什么办法弥补吗?”
  龚鼎孳自然知晓这些,闻言沉默着,急急的思索起来。
  这自然不是容易的,若是容易也等不到今天。
  龚鼎孳知道,现在是他等了太久的最好的一个机会,若是错过今天,他们一辈子都不会有施展抱负的机会了。
  没走几步,他双眼猛的一睁,抬手道:“皇上,督政院是朝廷的,若是能有一个民间的,一定能会有无数的士绅站在朝廷一边,支持皇上。”
  “民间的?”
  朱栩眯了眯眼,嘴角微翘,这龚鼎孳倒是提醒他了,不由得停下脚步细细的推敲起来。
  “朕想要在全国范围内,集中的购地,然后圈成一片一片,银子不成问题,这个责任,你能扛起来吗?”朱栩转头看向龚鼎孳,意味深长的道。
第651章
继续南下
  龚鼎孳一愣,心底急急思索,还是有些不明所以,谨慎的道:“草民愚钝,还请皇上示下。”
  朱栩手里拍打着折扇,心里仔细推敲,道:“陕西等地地广人稀,灾情又重,你说,在不能进行彻底的田亩改革之前,将地拿下来,让灾民集中耕种,生产出来的粮食也集中使用,确保没有人饿肚子,这样是否可行?”
  龚鼎孳没想到皇帝的想法一下子跳到陕西去了,稍作思索,道:“草民认为可以,只是在南直隶,未必可行。”
  这一点朱栩自然知道,不动声色的转头看着他,道:“你有什么办法?”
  龚鼎孳微微低头,沉默了一会儿,道:“皇上,田亩是士绅最重要的东西,宁可丢命也要传给子孙,绝不会轻易交出来。草民认为,应当在民间挑选那些支持皇上,支持朝廷新政的士绅,召集在一起,不授予官职,专门管理天下士绅,包括田亩,人口,税务之类事情,并且如果违背,可进行惩罚,官府或明或暗的支持即可……”
  朱栩眉头一挑,这龚鼎孳不愧是个‘贰臣’,这样的手段朝廷那些大人是绝对想不到,也断然不会同意,一来有悖光明正大,二来防民一直是统治阶层的默契,授予士绅这样的权力,不利于国家稳定。
  不过龚鼎孳的话,实际上是很有道理,用士绅来制衡士绅,这就撇开了朝廷,不管他们内部怎么闹,朝廷都是一个仲裁者的角色,好处都是朝廷的。
  现在朝廷不能在江南掀起大动静,那尽可能的削弱士绅,放放血,补给朝廷,也很有必要。
  “你有多少信心?”朱栩眯着眼说道。至于龚鼎孳口口声声的‘草民’,朱栩始终没搭理。
  龚鼎孳毫不犹豫的道:“回皇上,如果有官府暗中支持,草民有十足的把握!”
  朱栩不可置否的点头,至于农场的事,看来还得交给内阁来处理,折扇猛的一开,道:“朕就给你这个机会!东厂在应天府还有一个镇抚司狱,朕交给你,正七品,镇抚司狱锦衣千户,秘而不宣,朕再给你五十万两,尽快将这个联盟建起来,用不了多久,朝廷新政就会到江苏,朕希望阻力不会太大。”
  龚鼎孳大喜,扑通一声跪地,道:“微臣遵旨,叩谢皇上隆恩!”
  这件事对朱栩来说,可有可无,无非就是一种代价很小的尝试。
  挥退了龚鼎孳,朱栩坐上马车,直接道:“该做的都做了,今天就走!”
  曹化淳坐在朱栩边上,应声道:“遵旨。”
  回客栈收拾一番,朱栩的马车直接驶向聊城,船队就停靠在那。
  马车上,曹化淳道:“皇上,京城传来消息,杨凤仲被刑部下狱了。”
  朱栩嘿了一声,笑道:“朕倒是小看黄承元了。”
  很明显,黄承元早就知道杨凤仲去了京城,一早就去信刑部,静等着杨凤仲自投罗网了。
  说来也是,这些人,在实事上或许各种毛病,在政斗上都是一把好手,万小看不得。
  在朱栩要上船的时候,科尔沁的消息终于传了过来。
  朱宗汉的奏本写的很详细,将前因后果都呈递了过来。
  朱栩上了船,坐在软塌上,神色不动的看着这道奏本,久久不语。
  曹化淳与曹变蛟都躬立在身前,见许久朱栩都不说话,曹化淳开口道:“皇上,可是辽东有变?”
  朱栩微微摇头,道:“科尔沁分裂、大变,黄太吉远走漠西,对我大明来说,自然是好事情。”
  曹化淳见皇帝答了一句,便躬着身没有再问。
  朱栩放下奏本,斜躺在那,右手拍打着边框,神色沉吟。
  事情往往都是有好有坏的,好处就是辽东的威胁大大减弱,可以放心大胆的开垦荒地,进行移民,无需再顾忌黄太吉以及科尔沁的威胁。
  这对大明来说,自然是非常大的利好,辽东地广人稀,开垦得宜,安置个一两千万人都没有问题,只是需要时间罢了。
  坏处有两点,一个是长城以北的大漠,草原上,林丹汗的察哈尔要一家独大了,分裂的,虚弱的科尔沁不是林丹汗的对手,其他大小部落早就被后金打残,威胁不到他。
  一个壮大的察哈尔,野心勃勃的林丹汗统一漠南,漠北蒙古,这不是朱栩想要的,对大明来说等同于再造了一个后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2/12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