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校对)第6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6/1265

  张太后看着李解语,忽然神色微变,道:“解语,你没事吧?”
  李解语咬着嘴唇,头上汗水越多,声音急促的道:“我我肚子疼……”
  张太后是过来人,一看就知道,立刻道:“快,来人,扶着李娘娘到房间,都,快,准备,招产婆……”
  毕自严,孙承宗,傅昌宗等人连忙站起来,看着李解语被婢女们送走。
  张太后命人准备,转过头又看着三人沉声道:“不管如何,先打听清楚,暂且保密!还有,任何人不得妄动!”
  毕自严三人一怔,旋即都抬手道:“尊太后懿旨!”
  张太后虽然急着李解语,可还算冷静,打发走三人,坐在那思索。
  她不懂政务,这三人算是最信得过的,可还是不能确保万全,因为没有兵权,巡防营掌握在兵部手里。
  焕儿急匆匆从外面过来,道:“娘娘,产婆说了,李娘娘是要早产。”
  张太后当初也是早产,知道这种情况,李解语的身孕已经八个多月,足够大了,应当无事,关键还是京城要稳住。
  左思右想,她站起来,在焕儿耳边低声道:“你去将刘公公找来,对了,再让禁军副统领来见本宫。”
  每次张太后说‘本宫’都是大事情,焕儿抿着嘴,肃色应声,连忙出宫。
  刘时敏也已经得到消息,焕儿还没走他就来了。
  张太后将话一说,刘时敏脸色骤变,看着张太后道:“不知娘娘要作何应对?”
  如果皇帝真的有个三长两短,整个大明都要乱了,也难怪张太后着急。
  张太后冷着脸,道:“本宫已经召见禁军副统领,另外,本宫希望河北总兵鲁钦移兵,护卫京城。皇上曾对本宫说过,鲁钦是良才,应当能信任。”
  刘时敏虽然心神不稳,可还是能明白,张太后是不太信任外廷的大人们,这也理所当然,外廷的大人向来争斗激烈,皇帝在的时候能压住,若是不在,肯定会四分五裂,争斗不休,局势定然会不稳。
  刘时敏想了想,也点头道:“皇上临走之前,曾交给奴婢一块王命令箭,在紧急时候,可调动天津卫的京东大营,现在封锁消息,可以立即派人通知金国奇,命他悄悄率兵前来,以备不测。”
  张太后一听,心里顿时松了口气,道:“好好,皇上有安排就好,公公速去,千万要保密!”
  “是!”刘时敏答应一声,快速出宫。
  张太后看着刘时敏的背影,心里还是焦躁难安,一面祈祷朱栩没事,一面有担心李解语,还要忧虑后面的可怕局面,整个人都慌的无所适从。
  当年天启皇帝驾崩她都没有这么着急,担忧!
  毕自严,孙承宗,傅昌宗三人出了慈宁宫,却没有出宫,来到内阁,都沉凝不语。
  现在事态紧急,他们需要思考,同时还要观察其他人的态度。
  文人相轻,文成内斗,这个时候若是有人起了其他心思,那绝对会分裂朝臣,成为一个可怕的局面!
  朱栩没有子嗣,他一旦驾崩,继位者将很难产生,宫里的太后不够强势,内阁威望不够,六部品级又太低,都压不住局势,真要弄出个几王爷出来争夺皇位,外加上朝臣们心思不统一,相互倾轧,谁都不敢想象这个画面!
  毕自严与孙承宗对坐,首辅空悬,傅昌宗坐在孙承宗左手,三人不时对视一眼,都没有说话。
  朱栩还没有确定消息,有些话不能说出口。
  好一阵子,孙承宗开口道:“巡防营足以护卫京城,现在有三件事要做,第一,查明皇上是否康健;第二,确保消息不走漏;第三,请鲁王进宫。”
  鲁王是宗人府宗正,负责管理宗室一切事宜。
  孙承宗的话没有说透,可意思很明白,若是朱栩有个三长两短,有鲁王压着,暂时不会跳出什么人来,可以给他们争取些时间。
  毕自严看了眼孙承宗,现在兵权握在孙承宗手里,他的话语权最大。
  毕自严沉吟一声,道:“宗室决不能乱,必要的时候,我等要奏请太后……早做决断。”
  最不安的就是傅昌宗了,他跟着朱栩最久,这么多年辛苦,眼见就要大明中兴,却突然遇到这样的变故,他心里是万分不安。
  看了两人一眼,他猛的站起来,道:“我这就飞鸽传书,不,命锦衣卫派人去湖,广,陕西,不管如何,一定查个清楚明白!”
  毕自严,孙承宗两人都点头,事情还没有定论,消息没有走漏,他们还有时间。
  三人又商议一会儿,决定:巡防营调整布置,以各种理由命京城官员不得出京,同时注意各处的兵马,明面上不动,内紧外松。
  小小的几味药,将整个京城,北直隶都给惊动了。
  慈宁宫,传出李解语阵阵的痛苦叫声,张太后,刘太妃等人都在外面焦急的等着。
  最后毕自严,孙承宗,傅昌宗等人都来了。
  若是李解语能生一个皇子出来,也能解决他们眼前最大的忧虑。
  刘时敏在司礼监走来走去,心里没个安生。
  “皇上,您可千万不要有事,您要有事,大明可怎么办……”
  他是真慌了,作为司礼监的老人,他深知大明处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若是皇帝有事,朝局崩盘,非天下大乱,群雄逐鹿不可!
  这大明,除了景正皇帝,没人压得住!
  就在他慌张难安,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一个内监突然抱着一只信鸽进来,急匆匆的道:“公公,陕西来的信鸽。”
  这个时候刘时敏哪有心思管什么陕西,刚要摆手,突然一怔,连忙抢过来,颤抖着手的扒下上面的信,颤巍巍的摊开,急不可耐的看去,一眼看去就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大口的喘气,头上不停的冒冷汗。
  送信的内监疑惑,低声道:“公公,是出了什么事情吗?”
  刘时敏大口喘气,缓解内心一直压着的紧张,许久才头看了眼这个内监,道:“没事。对了,将西南各吐司的资料都找出来,整理好,杂家待会要用。”
  “是公公。”这内监连忙答应一声。
  纸条上很简单,就是朱栩要看西南各土司的历史关系以及现在是如何处置的,要司礼监查找,抄录给他送过去。
  刘时敏又喝了口茶,压着心悸,这才拿着纸条急匆匆的赶往慈宁宫。
  张太后一听朱栩没事,整个人都坐在椅子上,不顾仪态的拍着胸口,道:“那就好那就好,快,给皇上写信,让他立刻回京,今后说什么本宫也不准他出京了……”
  毕自严,孙承宗,傅昌宗等人都在,听着都长长吐了口气,这会儿才发现,他们背后都是冷汗涔涔,后怕不已。
  只是简单的几味药就将整个京城上上下下吓的无所适从,紧张不安,由此可见朱栩在大明的重要性!
  众人一面焦急的等待着李解语的生产,一面匆忙收回刚才的布置。
  不知道过了多久,一个产婆兴冲冲的跑出来,向着张太后道:“恭喜太后,贺喜太后,李娘娘生的是一位公主。”
  若是往常,众人也不大会失望,毕竟皇帝还年轻,连大婚都没有,有个长公主也挺好,可现在从张太后到毕自严,孙承宗等人都心里无比失望,甚至于悄悄失落叹气。
  张太后刚要勉强的打赏,又一个产婆跑出来,大喜的道:“恭喜太后,李娘娘怀的是龙凤胎,还有一个皇子!”
第784章
必须与朝廷态度一致
  朱栩还不知道京城经历了怎样惊心动魄的一夜,也不知道他已经有了一对女儿,第二天一大早,他召见了陕西巡抚李邦华。
  大堂内,朱栩与李邦华对坐,正在喝茶。
  掌柜吓的跪在地上瑟瑟发抖,他怎么也想不到,高在云端的皇帝居然会跑到他们小镇上来,还住在他的酒楼里!
  想到这几日对待皇帝的的‘苛刻’,他跪在地上,头上都是汗,不知道是热的还是紧张。
  张菉跪在掌柜身侧,装着紧张,心里却还在转悠着怎么救出楚富耀。然后杀死狗皇帝,拖的越久越危险,她必须要想办法了。
  朱栩看着李邦华,道:“陕西的情况比朕预计的要好些,你做的不错。”
  李邦华倒是内心坦荡,无惧无畏,微躬身道:“臣对陕西的治理还在摸索,并未完全成型,是以未曾给皇上上奏言明,还请皇上恕罪。”
  朱栩摆了摆手,道:“你的‘农庄策’更具实效性,不错,现在的问题是,要寻找问题,完善问题,尽快给朕写一道奏本,朕要看看,然后在西南推广。”
  “是。”李邦华道。他说完,有些欲言又止。
  朱栩心里好奇,笑着道:“还有什么话,可以直说!”
  李邦华抬头看着朱栩,沉吟一声,道:“以臣的判断,西南诸省的灾情会进一步加重,朝廷要赈济的钱粮将会更多,臣认为,当行酷法,以保西南安稳!”
  朱栩脸上的微笑慢慢收敛,端起茶杯,默默的思忖。
  李邦华说的‘酷法’,实际上就是要对西南进行‘兵管治’,减少朝廷支出,任由一部分人饿死还是如何……
  李邦华这样的话朱栩并不是第一次听到,朝廷一些知晓厉害,看清危机的人,都曾上书给他,要求给西南的钱粮减少,‘乱世用重典’!
  对这些大人们来说,只是一个建议,可朱栩,朝廷真要实施了,那绝对会留下千年恶名,同时也太过残忍,不知道会逼死多少人。
  最可怕的是会将西南变成一锅粥,那样朝廷支出的反而会更多,也更具危险!
  朱栩深知历史,是绝对不会同意!
  李邦华现在应该只是试探,毕竟这种政策,对他们本身来说也很要决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6/12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