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校对)第6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5/1265


第817章
定调
  孙承宗,申用懋,毛文龙等三个人面色不动,内心焦急的等着。
  “你们先看看秦良玉的亲笔信。”
  朱栩从侧门进来,直接就道。
  刘时敏将秦良玉的亲笔信递给孙承宗,回到朱栩身侧。
  孙承宗一怔,打开看了起来,没多久他就神色微沉,将信递给申用懋,自己沉吟不语。
  秦良玉虽然没有详细说,可话里话外都暗示陕,西,四,川等六省情况比他们看到的要严重,复杂,兵部计划的裁军,这六省是重点,若是这里与他们预计的不同,那其他地方可能也是,这对兵部的裁军计划将有极大的影响。
  申用懋,毛文龙很快也看完了,都沉思不语。
  秦良玉这封信给了他们当头一棒,令他们重新思考关于‘裁军’的一切事宜。
  “孙阁老,你说说。”朱栩习惯性的端起一杯茶,头也不抬的说道。
  孙承宗沉着脸,抬手道:“皇上,若秦良玉所言属实,不止是‘军改’,‘政改’那边也要重新考虑。”
  朱栩眉头一挑,他只是想借机推动‘大元帅府’的建立,没想到孙承宗将‘政改’也扯了出来,且还很有道理,无从反驳。
  “申尚书?”朱栩目光转向兵部尚书申用懋。
  申用懋一直在思索,兵部对‘裁军’的事情其实已经到了尾声,现在要是推倒重来,影响太大了。
  他抬起手,道:“皇上,秦良玉的话固然有她的顾虑,朝廷也有朝廷的想法,不能因为她一封信就推翻一切。臣认为可以放着不动,待明年各地总兵进京,再做仔细的推演。”
  申用懋的话倒是老成持重,不过朱栩还是需要在各地总兵进京之前将‘大元帅府’的事情定下来。
  他看着三人,手指在桌面上敲了敲,道:“关于‘大元帅府’,你们还有什么看法?”
  孙承宗一听,立刻抬起手,道:“皇上,‘兵权分立’乃是国策,是社稷根本,天下安危所系,臣认为不能合并。若是皇上觉得朝廷对地方军队控制不够,会令他们尾大不掉,臣认为可以用其他办法……”
  申用懋连忙也跟上,道:“皇上,这‘大元帅府’权职太重,臣认为应当进行分离,以保我大明江山万年!”
  毛文龙在朝廷中一直是一种边缘人,此刻犹豫也抬手道:“皇上……请三思。”
  朱栩要做的是建立更为朝前的军事体制,既对军队加强控制,也能使大明军队一直走在世界的前面,保持先进,强大。
  现在大明比历史上好太多,‘政改’也在稳步推进,尤其是有海贸的输入,他应对即将到来的小冰河的信心大增,历史上的崇祯都能撑十多年,他没理由撑不过去。所以,现在是改革的最佳时机,等他熬过小冰河,西欧还不知道已经发展到什么地步。
  刻不容缓!
  朱栩看着这三人,手指在桌面慢慢敲击着,微微点头道:“你们说的朕都知道了,不过朕打算将‘兵殿,兵部’统合,加强对军队控制,增加军队实力的决心已定,不管是‘大元帅府’还是什么部,什么府,孙阁老,从今天起,你将心思都放在这上面,做好‘军改’,‘裁军’事宜,在年底之前,朕要看到你们的进度!”
  孙承宗刚要再辩驳,朱栩就转头看向刘时敏,道:“曹文诏什么时候到京?”
  刘时敏侧身,道:“回皇上,预计月底之前能到京。”
  朱栩微微颌首,道:“他一到京就让他来见朕,不论多晚!对了,卢象升兵部侍郎的事先停了,到京了让他来见朕。”
  刘时敏瞥了眼孙承宗三人,道:“是。”
  孙承宗三人神色微紧,他们都看出来了,皇帝这个意思很明显就是在告诉他们——你们不做,朕就绕开你们来做!
  “说说关于军事大议的事。”朱栩又随手端起茶杯,看了眼前面的三人道。
  孙承宗眉头紧拧,一时间也不知道怎么开口,瞥了眼身侧的申用懋。
  申用懋就更担心朱栩绕开兵部行事了,慌忙抬手道:“皇上,关于‘军改’的事情,兵部会再做商议,将尽快呈报皇上。军事大议,依照去年的例子,计划在明年二月,已经通知各地总兵,在明年二月初到京。”
  朱栩放下茶杯,道:“去年开的很粗糙,没有经验,今年一定要更加正规化,制度化,细致化,从战略大局到每一处细节,都要考虑到……”
  孙承宗,申用懋听着,心里都是各有滋味。
  在天启以前,朝臣上奏的基本规律是:上奏—部议—批准或者上奏—争论—不了了之,基本上是这两种,但眼前这位景正陛下,事事都有主意,容不得内阁,六部自己来,凡是都要插一手,令他们焦头烂额,很难自处。
  朱栩就是在故意给他们施加压力,这些大人们都各有心思,不给他们足够的压力,根本不会向着他要的方向去做。
  说了一长串,见三位大人没有再反驳,朱栩便道:“对了,安南那边怎么样了?”
  申用懋神色平静的抬手道:“回皇上,左良玉,多尔衮等都上书,言称安南已经臣服,现在正在开始从北向南迁民,预计年后能完成,内经在着手安排移民……”
  朱栩神色不动,手指缓缓敲击着桌面,道:“嗯,旧港,吕宋是怎么安排的?”
  申用懋抬头看了眼朱栩,道:“旧港目前是由杨嗣昌负责,巡抚,总督一肩,兵部已经准备了三万人,几日前在福建登船。吕宋是喻安性,正在快速架构各级衙门……”
  这些朱栩都是知道的,申用懋说的更为详细一点。
  这些海岛比较特殊,不能一概的使用内陆的制度,没有再安排朝廷的常备军,各级衙门都相当的简单,粗糙。
  朱栩眼皮一抬,看着三人道:“那些海盗普遍未开化,是为蛮荒,朕打算命内阁在天下士林中招募名师大儒,前往这些地方传播圣人教化,播撒我大明仁德,你们怎么看?”
  孙承宗一怔,他倒是没有想到皇帝会有这样的想法,但是想想似乎理所当然,但是大明的这些名师大儒,哪一个会有那样的‘仁心’跑去荒芜的海岛教化蛮夷?
  “臣认为可以。”孙承宗嘴不对心的道。
  申用懋余光看了眼孙承宗,没有说话。他心里也清楚,内阁这个招募,多半不会有一个人愿意去。抛家舍业,弃祖忘宗这些本来都是给那些商人的,如何能自己打自己的脸?
  朱栩看的比他们还清楚,这就是他的一个铺垫,日后用来堵他们的嘴的,随口就又道:“这件事交给内阁,朕暂时就不管了。关于内阁人选,你们怎么看?”
  听到‘暂时’两个字,孙承宗,申用懋都抬头看了眼朱栩,心里有不好的预感。
  待朱栩目光一抬,孙承宗收敛情绪,思索着道:“皇上,目前内阁只有三人,按照规矩,还差六人,目前内阁也在甄选。”
  ‘五个!’
  朱栩心里道,而后稍作沉吟,道:“内阁人选,朕心里还有一个,不过朕要再看看。年前先定两个吧,朕有一个,内阁再举荐一个。”
  孙承宗双眼微睁,皇帝这是真要放权给内阁吗?
  朱栩没有在意他所想,继续道:“朕再多说一点吧,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朕都打算调离,你们要是有什么人选,先在内阁讨论一下,不要扩大,你们知道就行了。”
  孙承宗心里微震,目光异色的看着朱栩。
  皇帝这是真的放权了,还是另有阴谋?
第818章
出城
  孙承宗,申用懋带着复杂的心思,从御书房离开,回到内阁。
  毕自严一听,顿时也面色凝重“皇上这是决意进行‘军改’了?”
  孙承宗,申用懋倍感头疼,这件事为难他们了。
  皇帝明显意已决,如果他们不能照办,显然就会绕开他们。
  申用懋道:“二位阁老,这件事不能由皇上绕开我们,还得兵部着手!”
  毕自严沉着脸,目露凝色。对这个‘大元帅府’非常的忌惮,根本上就不愿意设,在听到朱栩有意绕过兵部,甚至是内阁的时候,心里不由得有些紧张。
  孙承宗神色沉吟,道:“兵部,兵殿立刻安排,在一些事情上要抢先定下,到时候不管皇上如何坚持,我们也不能退后,事关江山社稷,天下安稳,我等决不能妥协!”
  毕自严没有说话,曹文诏,卢象升都是皇帝的亲信,若他们掺和,未必能如他们想要的进行改革,皇帝这次这么在意,很可能是有别的目的。
  面对这样一个强势,雄才大略的皇帝,已经有了某习惯的毕自严压力很大。
  “也只能如此了。”好半晌毕自严才道。内阁现在加了一个靖王,有些事情他们也不能‘随心所欲’了。
  朝廷高层是暗潮汹涌,彼此角力。
  宫外的督政院的动作越来越大,几个主事带着人满京城的‘请人’,都是与之前几起事件有关的,仅仅是两天,就有一百多个大小官吏被‘请’进了督政院,然后再也没出来。
  京城的舆论迅速被压制下来,外加朝报,六部报纸的齐齐开动,京城的舆论快速转向,趋于平静。
  魏学濂近几日带着人,对一些案子进行了提前处置,也有意的针对了一些人,在督政院内部,六部之中抓了不少人,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躲在暗中的人不冒头,倒是给了朝廷一个宽松的时间。
  内阁以及六部的运转似乎更加有力度了,朱栩的政务量大减,倒是有了更多的时间来思考,筹谋一些事情。
  第二天一大早,西华门内,朱栩裹着厚厚的棉衣,还加了一个大披风,毫无皇帝仪态的揣着手,抬头望着天。
  在他身侧站着曹化淳,王文胜还有一干禁卫,都是常服,不远处还有一辆大马车。
  “你们说,这天会不会下雨?”朱栩袖子里的手揣了揣,看着阴沉沉的天气道。
  王文胜这几年经历了不少,沉稳很多,站在不远处,无声无息。
  倒是曹化淳抬头看了眼,道:“皇上,奴婢觉得下雨倒是不会,下雪倒是有可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5/12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