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校对)第7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29/1265

  曹化淳出了暖阁,转到不远处的一处房间内。
  因为朱栩觉得司礼监太远,将司礼监大部分职责都移到了这里,刘时敏在主持日常事务,现在正埋头看着一些条文。
  “刘太监,忙着?”曹化淳进来,一改在朱栩面前的小心谨慎,笑呵呵的说道。他与刘时敏共事多年,但因为身份敏感,似乎交情一直是似近非近,似远非远。
  刘时敏抬起头,适应了下昏暗的光线,接着就站起来,笑着道:“曹公公,是皇上有什么需要吗?”
  曹化淳在不远处的椅子上坐下,捶着腿,揉了揉肩,松了口气的道:“没有,皇上与李娘娘去慈宁宫用膳,我乘机偷会懒。”
  刘时敏点头,倒了杯茶端给他,道:“那就坐会儿,我真好有事请教。”
  曹化淳接过来,喝了口,润了润喉咙,道:“什么事情?”
  刘时敏坐在他对面,道:“皇上明日就要入内阁与辅臣共同理政,这司礼监日后的事务以及一系列的程序,该如何安排,改变?”
  曹化淳笑了声,道:“通政使司已经并入内阁,外情内达顺畅,司礼监自然是要跟在皇上身边,内阁安排的房间我已经看过,有六个,两个设在皇上的班房内,一个是我的,一个是给你的,其他四个是给司礼监准备的……”
  这个刘时敏自然知道,他问的是日后处理事务的细节,抱着茶杯,看着曹化淳不语。
  曹化淳又摇头笑了声,道:“你跟着,用不了一天你就知道了。”
  刘时敏一愣,旋即若有所思的道:“你……到是比我聪明。”
  曹化淳微微一笑,看了眼四周,道:“倭国使者有什么动静?”
  刘时敏道:“皇上要问的?你要知道哪些?”
  曹化淳神色微肃,道:“他们的一举一动。”
  刘时敏起身,在书架前找了找,拿出一道文书,翻开看了眼,道:“倭国使者一行是十七人,实际是二十六人,在天津卫登岸,另一波扮作了普通人,混进了京城,他们四处收集我大明的各方面资料,还对一些官吏进行了贿赂,似要知道某些更深层次的东西,进出相当频繁……”
  曹化淳神色一冷,道:“皇上果然说的没错,这倭国之人包藏祸心,不容小视!”
  刘时敏也点头,道:“锦衣卫那边送来不少情报,据说如果不是九州岛民乱四起,倭国的将军就要对萨摩藩动手了,皇上是否有过旨意?”
  曹化淳摇头,道:“皇上没说什么,似乎有意任其发展,坐收渔翁之利。”
  刘时敏了然,这个符合他们皇帝的性格,道:“好,我知道了,我会留意的。”
  曹化淳看了眼他手里的文书,道:“嗯,明日去内阁的时候也带上,皇上说不定就要看。”
  刘时敏点头,道:“对了,内阁那边在京城的动作差不多结束了,有几个漏网,其中包括王纪不知道从哪里找来的那个道士,消失的干干净净,连锦衣卫都找不到。”
  曹化淳眉头一皱,道:“就如同当年信王府的那个和尚一样?来无影去无踪?”
  刘时敏喝了口茶,道:“是,锦衣卫那边还在找,另外,南直隶那边估计明天晚些时候就能收到消息,也会进行收网,只是赤羽商行……”
  曹化淳明白刘时敏的意思,道:“我会与皇上奏明,南直隶那边也要早做准备。”
  这件事算是过去了,刘时敏道:“嗯,对于去内阁的人选,皇上,曹公公可有什么特别的要求?”
  曹化淳想了想,道:“我记得皇上登基之后就关闭了阉房,现在已经没有新进的内监了吧?”
  刘时敏道:“是没有了,不过近来人手有些不够。”
  曹化淳仿佛没有听到‘人手不够’,道:“皇上那边没有特别要求,这样吧,我们两个的徒弟各两人,要求他们与内阁的人保持距离,不要走的太近,一门心思做事,其他的不要看,不管问,不要听,不要说。”
  “好,我知道了,我去挑人。”刘时敏放下茶杯道。相处日久,他对曹化淳的行事作风很是了解。
  曹化淳也起身,他不能耽搁多久,得安排一下刚才的事情,然后赶去慈宁宫候着。
  天色渐黑,河间府,大运河最北端,曹文诏风尘仆仆,从船上下来,登岸。
  他身后一个亲卫,哈着气道:“大人,总算上岸了,这一路上咱差点就要靠凿冰前行了。”
  这一路上曹文诏确实耽误了不少时间,望着黑漆漆的京城方向,曹文诏道:“找个地方住下吧,休息一晚,明天进城。”
  “是。”曹文诏这一路匆忙,只带了十几个亲卫。其中一个应声,准备去安排。
  他刚走了几步,不远处的一个酒楼里,出来三个人,目标很明确的向他们快步走来。
  “大人。”亲卫退回来,很是警惕的看着来人。
  曹文诏也看到了,区区三个人他还不在眼里,一边收拾着自身,一面道:“去准备吧,皇上那边已经等很久了。”
  亲卫一听,连忙道:“遵命!”
  曹文诏直起身,目露一丝好奇的看着来人。没多久他就看到,中间的那个人居然穿着锦衣卫千户的服饰,其他两人都是下人装扮。
  对于锦衣卫,曹文诏是熟的不能熟悉了,锦衣卫在很多人眼里已经‘废除’,明面上存在的这些都是荣誉性质的,前辈的荫封,领点俸禄,实际上早就没有任何权力。
  “下官孙铃参见曹总兵。”来人是三十多岁,白白净净,看上去颇为守礼。
  曹文诏看的有点眼熟,一时间想不起,审视着他道:“你是?”
  孙铃抬手道:“家父孙讳承宗。”
  曹文诏神色微动,道:“孙阁老让你来的?”
  “是,家父有些事情,想与曹总兵先谈谈。”孙铃道。
  ‘看来,皇上将孙阁老逼的不轻,居然让他儿子在这里堵我……’
  曹文诏面上不变,心里却如明镜,多半是孙承宗被皇帝逼到没办法,这才来寻求他的支持,同时这也是孙承宗向皇帝表明态度的一种方式。
  “孙阁老想谈些什么?”曹文诏道。
  孙铃看了眼四周,知道机会难得,便直接道:“想必曹总兵已经知道皇上的军改意图,家父深为忧虑,希望曹总兵能审慎为之,劝谏皇上。”
  曹文诏背起手,淡淡道:“孙阁老让你传了这么一句话,就想让我听他的?他就不怕引起皇上的不满?”
  孙铃微微躬身,道:“是,家父只是说了这么一句。”
  ‘看来就是做给皇上看的,没有真的要说服我。’曹文诏心里了然,道:“好,我明白了,你回去告诉孙阁老,找机会,我会亲自登门拜访。”
第857章
事缓则圆
  说话之间,曹文诏心里也明悟,为什么皇帝会这么着急宣召他入京,在政务上皇帝的帮手很多,可以说控制的相当彻底,但在军政却有些单薄,一直都是绕过兵部,直接统领各地总兵来控制军权,日常事务都被兵部把持,孙承宗在兵部影响力巨大,所以现在要想推动兵部改革军制,孙承宗是绕不过去的一座大山。
  亲卫不明白这些,还是道:“那大人,您进京是为了什么?咱们大明还没有总兵以上的将军的,皇上这是为了给你加封吗?”
  曹文诏立时就想起了朱栩之前的话,连忙摆手道:“今后不准多言,尤其是进京之后,一定要谨言慎行!”
  亲卫道:“遵命!”
  在孙铃急急连夜赶回京城的时候,孙承宗身在兵部,片刻都没有休息。
  申用懋班房里只有两个人,一个是他,另一个是孙承宗。
  因为军改事关重大,知晓的范围还不大,甚至连毛文龙都被他们排除在外。
  “大人,现在卢象升接管了巡防营,却又没有任兵部侍郎,看来皇上心意已决。”申用懋坐在孙承宗对面,神色忧虑。
  卢象升也是坚定的帝党,对皇帝是言听计从,现在巡防营落在他手里,兵部的话语权就减少了一半。
  孙承宗眉头皱成川字,道:“皇上行事从来不达目的不罢休,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改变,而不是阻止。”
  兵戈,国之重器,轻率不得。对于朱栩设想的将统调兵权合一,孙承宗不管从哪个角度都没有办法说服自己同意。虽然他知道阻止不了,但他要将危险性降到最低。
  “大人,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曹文诏不会听我们的,若是皇上借着军功加封,甚至让他入兵部接替我都是有可能的……”申用懋道。周应秋,傅昌宗要调离出京,高层都已经知道,申用懋也感觉到,他似乎也将会被调离。
  这也是孙承宗所担心的,沉吟一阵道:“内阁那边的政务计划我看过了,基本上没有什么大事,皇上的注意力很快会转移到军改上来。”
  申用懋看着孙承宗,思索着道:“大人,那曹文诏是否会站在我们一边,谏言皇上?”
  孙承宗摇头,道:“应当不行,我已经去信各地总兵,征询他们的意见,若是他们能齐齐反对,哪怕只是不赞同,我们也能与皇上再争一争。”
  申用懋明白孙承宗的意思,不过还是道:“大议要在明年,皇上肯定会在年前定调,并着手准备,下官认为,关键是曹文诏的态度,他对皇上的影响要超过我们。”
  孙承宗深吸一口气,道:“嗯,我已经约见了他,待他进京,我会亲自找他深谈一次。”
  申用懋轻轻点头,心头分外沉重。
  当今皇帝雄才大略,所思所想完全迥异于他们,虽然事后往往证明皇帝是对的,但在这样的大事上,他们还是难以袖手旁观。事关数百年的江山社稷,天下安稳,容不得他们不小心谨慎。
  孙承宗拿过身前的奏本,递给申用懋道:“关于裁军,明年的军费预算我都看了……终究还是有些慢了。”
  申用懋接过来,沉色道:“是。辽东,陕甘是两大主因,军队也是最多,想要一下子裁剪是不容易,并且安南,旧港,吕宋又新增了十多万,裁剪的未必有增加的多,所以明年的军费可能还会涨,要再过一两年才能降下来。”
  大明一年的军费杂七杂八高达两千万两以上,这样的数字在过去是不敢想的,外加其他的,尤其是工部以及移民的支出,大明全年的支出甚至在五千万以上,若不是有惠通商行的支持,朝廷连十分之一都拿不出,现在惠通商行的利润在逐渐降低,朝廷财政持续恶化,这样的支出必须要遏制!
  孙承宗久在内阁,深知其中的艰难,道:“朝廷应该还能撑一年,到了后年,财政支出必须要大幅缩减,否则国库必然会崩塌……”
  以大明现在的体量,若是财政枯竭,那造成影响实在是太过可怕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29/12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