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校对)第7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54/1265

  傅涛握着金锁,想了想,道:“回皇上,皇家钱庄基本上已覆盖全国所有的省府,一些重点大县也都有分行,支行,还在进一步的向郡县发展中。在金银村设立了一个特别分行,全权由赤羽商行在负责,主要针对的是海贸,旧港,吕宋两省的业务也都是由赤羽商行负责,从前几日呈送的账簿来看,基本上已经做到收支平衡……”
  朱栩安静的听着,不时颌首。
  现在的世界已经在向着金融方向过渡,银行是最为重要的一种工具,不止对大明本身重要,对未来的发展,也会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目前,整个京城内外的钱庄存银有一亿两以上,发出的银元,纸币,铜钱大约有两千万……”
  傅涛细条慢理,道:“其中纸币最多,有一千三百万,大部分是从军队,官吏以及商行发出的,目前效果很好,因为都是小额,可以随时在钱庄兑换银元,百姓,商人,官吏都很能接受,没有出现大的波动……”
  朱栩‘嗯’了声,没有打断。
  大明新铸的钱币‘纯度’都很高,比外面那些成色不一的银子,铜钱,宝钞好太多,百姓,商户倒是非常愿意接受,至于纸币,因为都是小额度,加上钱庄储备充足,又有国库兜底,还未发现什么挤兑现象,新币替换旧钱的工作倒是相当顺利。
  傅涛跟着朱栩,慢慢的走着,道:“微臣已经上书内阁,明年进行大规模换币,对散乱的旧银,铜钱进行回收,早日对货币完成更换、统一……”
  朱栩一边听着一边思考,内阁的政务现在是越来越多了,皇家钱庄这件事也是耽搁不得,需要尽快推动完成。
  ——明年大明要做的事情还真是多。
  “赤羽商行那边已经通知微臣,认为海贸的需求很大,需要大量的银元,纸币,预估明年一年可能要超过三千万……”
  傅涛道:“旧港,吕宋那边筹建的分行多达九家,琉球,鹿儿岛等都在筹建,明年新币的需求会更大……”
  听到这里,朱栩开口道:“对于钱币的发行,一定要估量出市场的大概容量,千万要控制住,现在我大明情况不好,一旦出现物价翻腾的情况,对我大明来说将是极大的伤害,这一点,一定要慎重,不但要有内阁的批准,朕也要亲自御批,才能允准……”
  “微臣明白。”傅涛连忙说道。在这件事上,他一直都格外的小心。
  不过眼下说来,大明还没有出现通胀的情况,但对大明民间整体有多少银子,朱栩,朝廷等心里都没有数字,而且也无从预估。
第890章
人潮如织
  明朝的货币一向混乱,混乱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货币唯一,是发展商品经济的必须要条件。
  傅涛说完了,朱栩走了几步,开口道:“现在要彻底禁止散银,铜币等还不够成熟,需要慢慢来,新币一定确保币值的稳定,不能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各地钱庄以及附属钱庄一定要做好准备,哪怕纸币少一点,甚至是亏本兑换,也要确保尽早让新币成为新的,统一,不可替代的货币!朕想,最多十年,我大明货币就要正规,统一,日后那些成色不一的碎银,铜钱,宝钞都要消失,以物易物的事情更不能发生……”
  傅涛跟在朱栩身侧,静静听着,不时的应声。
  “这样吧,你详细写一道奏本给朕看看。”
  朱栩走了几步,看着不远处的城门,眯了眯眼,忽然又道:“对了,明年大议上,你也要说几句,准备好稿子,想想要说什么,不放心的话,也拿给朕看看。”
  傅涛脸色微变,看着朱栩的侧脸,继而抬起手道:“臣遵旨。”
  朱栩对着不远处的曹化淳招了招手,道:“大理寺就要开审钱谦益了,要不要一起去看看?”
  傅涛稍作思忖,道:“皇上,微臣还有些事情,就不去凑这个热闹了。”
  朱栩笑了笑,等马车到了边上,道:“嗯,那就早点回去吧,家里有什么事情,第一时间跟朕说。”
  傅涛抬起手,道:“微臣谢皇上关心。”
  朱栩又看了他一眼,转身上了马车。
  马车缓缓行走,奔着城门行驶。
  傅涛看着朱栩走远,也上了另一辆马车,不远不近的跟着朱栩进了城。
  大理寺已经搬迁到了大明门外,需要走长安门才能进入,马车在热闹繁华的街道上缓缓穿梭。
  朱栩倚靠着厢璧,闻着飘进来的香气,掀开帘子向两边看去。只见人来人往,小商小贩到处都是,一大早就热闹沸腾。
  朱栩心里一动,看向曹化淳道:“现在京城的物价如何?”
  曹化淳立刻就反应过来,想了想,道:“米面价格都偏低,因为这几年番薯传播的比较快,京城普通百姓早上都是吃番薯饭,中午是米饭,晚上也有番薯饼,米面用度相对并不多。”
  朱栩微微点头,物价会对一个社会的整体情况有一个反应,京城如果没有朝廷干预还能平稳,说明整个大明情况都还稳定。
  曹化淳看了眼外面,道:“皇上,近来顺天府那边曾上书内阁,说是近年涌入京城的人比较多,询问是否控制一下。”
  朱栩眼神异色一闪,旋即会意。顺天府那边说的并不是京城的容量问题,而是安全问题,沉吟一声,他道:“不用,哪那么多危险,让顺天府做好规划,京城是天下首善之地,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建立一个史无前例的繁华大城才是……”
  曹化淳倾身,道:“是,奴婢会转述给顺天府。”
  朱栩‘嗯’了声,又掀开帘子看向外面。
  京城从外表上还看不出什么变化,但百姓们比天启年间更家的活跃,笑容更多,行为做事也更加的‘随性’,没有那么多的死气沉沉,有种拨云见日的明朗感。
  朱栩嘴角微笑,心里松口气。百姓们的扫除阴霾,更加自信,标志着民众士气在改善。这也是没有了辽东威胁,大明上下都剔除心中一块大石的缘故。
  “对了,现在番薯播种面积有多少?”朱栩突然放下窗帘,看向曹化淳问道。
  曹化淳回想了一下,道:“具体各省没有上奏,但根据内阁的推算,几十万顷是有的,其中陕甘六省,辽东应该是最多,福,建,两广,云南也有不少,其他的可能不多。”
  除了辽东,其他几地都是灾情最为严重的地方。
  朱栩颌首,没有多言。
  马车转了几个方向,来到了大理寺不远处。
  曹化淳掀开车帘看了眼,道:“皇上,人比较多,咱们要进去吗?”
  朱栩撩开窗帘,斜眼一看,果然!
  大理寺前不远是人山人海,远远的就能听到一些乱七八糟的声音,此起彼伏的不断响起。
  “人还挺多,看来内阁这次是真的认真了。”朱栩嘴角微翘,笑了声道。
  曹化淳也面露微笑,钱谦益这次打的不止是皇帝的脸,还有内阁的脸,内阁想要掌握权柄,推动‘新政’,钱谦益就是最好的靶子,肯定会大力去做,杀鸡骇猴!
  “走吧,进里面看看。”朱栩起身。对于这次审判,将会是‘判例法’的开端,朱栩要亲自看着。
  曹化淳跟着朱栩下了马车,道:“皇上,咱们可以从后门进去,然后在侧门旁听,不会惊动其他人。”
  朱栩又看了眼大理寺的大门,不远处还有督政院,刑部,目光深邃一闪,转身绕向大理寺的后门。
  朱栩还没到,汪乔年就已经在等着了,一见朱栩,慌忙行礼,道:“臣参见皇上。”
  朱栩笑着摆了摆手,大步向里面走进去,道:“都准备好了吗?”
  汪乔年跟在朱栩身侧,道:“回皇上,都已经就绪,一切准备好了,不会有意外,皇上宽心。”
  朱栩边走边道:“那就好,这件事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九条禁令’,大理寺这一关一定要守好!”
  “是。”汪乔年应声,领着朱栩来到一个班房暂做休息。现在离开堂还有些时间,其他人等也都还没来。
  钱谦益现在还被押在督政院,没有送来,一切的都准备都是大理寺。
  大门外,不知道有多少官吏,百姓聚集,吵吵嚷嚷,说什么的都有。
  “这开审来的有些快啊,朝廷就这么迫不及待吗?”
  “可不是,昨天才押送到京,今天就急着审了……”
  “是啊,我听说今天场面还不小,礼部,吏部,刑部的大人们都要来听审,对了,主审是汪阁老,这个规格算开先河了吧?”
  “嗯,不过说来也是,钱谦益以前毕竟是礼部侍郎,放在以前是要加礼部尚书致仕的,规格不算高……”
  “你们猜,这个会怎么判?钱谦益名望在那,朝廷应该不会过分,一点体面都不给吧?”
  “难说,你看朝廷这么大动静,估计轻不了……”
  “我觉得不可能,以钱谦益的威望,若是真的重判,只怕江南非造反不可,并且钱谦益在朝廷上也不是没人,听说他与孙阁老是姻亲?”
  “这个你是听谁说的?是真的吗?”
  “空穴无风,我觉得是真的,今天我猜啊,肯定是雷声大雨点小……”
  “原来如此,难怪钱谦益昨日那么淡定,原来早有料定啊?”
  “嗯,等着吧,看大理寺怎么判,现在大理寺规格很高,判一个从三品的侍郎也不费事。”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一些人现在却是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无头苍蝇的在乱撞。
  长安街上,一群年轻人缓缓的向着西门走来,神色都颇为凝重。
  “陈兄,钱大人这次真的要进去吗?我听说了,朝廷是要杀鸡儆猴!”
  “是啊陈兄,令尊就在顺天府,不能探听点消息吗?”
  “事情哪里有这么简单?我昨日刚一开口被被家父给训斥,严令我不得掺和这件事,后面有大人物盯着!”
  “陈大人也出自江左,不会见死不救吧?钱大人若是下狱,我江南可就没有人能在朝堂上说上话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54/12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