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校对)第8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59/1265


第1016章
地方的军改
  小慈烨还调小,没办法说话,只是平静的坐着,有些愣愣的看着一群人,俄尔又转头看向朱栩。
  没有畏惧,没有疑惑,就是感觉愣愣的,让朱栩不知道说什么好。
  朱栩抱着小家伙,看着前面的孙承宗,卢象升,秦良玉等人,微笑道:“无需拘束,茶,糕点,水果都随意的吃,咱们今天就是随便聊些家常,有什么想说的,长久以来的想法,未来的考虑,都说说。”
  孙承宗对朱栩很了解,今天这一出,显然是要对‘军改’进行事无巨细的‘讨论’。
  他作为这次‘军改’的主策划,稍稍沉吟,道:“皇上,臣等制定了新的军衔,军职,也对军制进行了新的划分。以军,团,连,队为四个主要职务,一军一万五千人,在军上为大营,拥军五万。军衔,臣等将校尉拆开,上中下三等,总分为六等,将军分为三等,最上面为元帅,分为二等,元帅与大元帅,总共十一等……”
  孙承宗明显是要由易到难,叙说也是简单,简洁,没有赘言。
  这些朱栩以及在座的都看过详细的文书,没有什么意外之言。
  这次的‘军改’,更加的深入,孙承宗秉持朱栩的意图,做的是更为彻底,希望未来数年,甚至十数年都不再进行大规模的‘军改’,力求稳定。
  朱栩始终带着微笑,不时点头,没有打断。
  孙承宗神色平静,道:“军职,军衔等改制外,还有装备等的统一规划,新的武器,服饰等兵部已经着手设计……”
  “除了装备外,各军的军旗,口号,训练等等,也将进行统一,合一,正规……”
  “地方的以各省驻一军,五省一大营为制,互不统属,以王命令箭,朝廷调令为准……”
  “各大营,军驻扎当地,不得参与规定以外的其他事务……”
  “通过‘军改’,在未来三年内,将全国正规军的兵力控制在五十万以内……”
  孙承宗语速不快不慢,既是说给朱栩听,也是说给身后的一群人听的。这次‘军改’的力度非常大,需要地方的配合,以免生出不必要的祸乱来。
  他现在说的,都是地方上的计划,并且看似清晰明了,实际上丝毫不涉及具体的方式方法。
  朱栩能明白孙承宗的顾虑与担忧,神色不变,微笑的看向其他人,道:“你们都说说想法,不管是什么,都要说点,就从,卢侍郎,你先来。”
  卢象升是要调任南方战区大营主官的,但他现在是刑部左侍郎,也参与了‘军改’的大部分,闻言刚要站起来,在朱栩压手示意后又坐下,开口道:“皇上,臣认为‘军改’考虑周全,没有大的纰漏,只要日后谨慎行事,上下一心,最多两年便可完成。这一次‘军改’是对过去军制的检讨,臣为恰逢其时,须快速推进,不能拖延,早日完成,以免夜长梦多,给宵小口实,生出乱子来……”
  卢象升这就等于没说,说的看似都很重要,细思起来又完全没有内容。
  朱栩大概明白他的意思,点头后又看向他身侧的申用懋,道:“申尚书?”
  申用懋在兵部多年,是六部中老牌的尚书,大明现在的军制军规他出了相当大的心血,‘军改’他也是主要参与人,躬身道:“回皇上,臣以为,地方军制的改革还在开始阶段,需要一边观察一边完善,但改革势在必行,臣等的‘军改’并不是最终定案,需要一步看三步,徐徐图之……”
  申用懋倒是说了些有用的,朱栩的目光转向郭广新,兵部右侍郎。
  郭广新是新人,他之所以上位,还是因为内阁集权的需要,他与毕自严之弟毕自肃是同僚,得到推荐。
  郭广新迟疑了下,道:“皇上,地方军队,既要有能力应对各种叛乱又要得到有效的节制,防止坐大,形成藩镇,威胁江山社稷。是以,不止要对地方各军严格控制,各大营也不能懈怠……”
  郭广新的话相当直接,不少总兵脸色都微凝,低头不语。
  朱栩微微颌首,没有评价,看向秦良玉,道:“秦总兵。”
  秦良玉端坐在一群男人之间,显得相当突兀,这应该是大明有史以来第一位女将军,也是第一位能位列朝班议事的女人。
  众人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这位老将军已经六十多岁,在这里算是大部分人的长辈,并且功勋卓著,威望隆厚,没有人敢多嘴半句。
  秦良玉躬身,道:“臣谨听皇上与朝廷之命,绝不敢分毫抵触。”
  朱栩一怔,倒是没想到秦良玉回答的这么干脆,微笑了下,目光转圈,落在金国奇身上,道:“金总兵?”
  金国奇是天津卫总兵,原本的京东大营主官,他道:“回皇上,臣以为,地方‘军改’确实是事所必行,厄需理清一些弊政,不过,对于京畿的护卫依旧不能懈怠,臣请复立东西两大营,确保京畿之地的安全无虞!”
  朱栩赞许的看了他一眼,目光转动,落在曹文诏身上,道:“曹总兵?”
  曹文诏对这次的‘军改’也是了如指掌,现在只谈地方,沉思一会儿,道:“回皇上,臣以为,地方总兵过于固定,不够灵活,请再设立三支骑兵,两支步卒,类似于神机营等,直接听命于皇上调遣,随时应对全国各地的突发事件……”
  曹文诏话音一落,孙承宗,申用懋以及各总兵神色微变,旋即若有所思起来。
  曹文诏现在是在山西训练一支特殊的兵种,他的想法显然来自于他的身份,同时应该也是皇帝的心思。
  但孙承宗等人想的更多,如果真有这样的几支军队,确实能够有效的应对危机,更重要的是,还能对地方有足够的震慑,遏制一些野心之人的妄念!
  但另一个坏处就在于,不受朝廷节制的军队,等同于皇帝的私兵——这将更可怕。
  不说英宗之事,单说再出一个武宗皇帝就令他们心惊肉跳!
  众人沉默着,没有立即开口反驳。
  朱栩之所以要曹文诏训练一支‘快反’军队,主要是给大明军队开启一扇窗户,从陈旧的兵制中渐渐脱离出来,枯木逢春。
  本来他并没有想更多,但曹文诏的话,给了他提醒。
  朱栩一边思索着,一边目光在人群在搜寻,落在了杨肇基身上,道:“杨总兵?”
  杨肇基是浙江总兵,过去在陕西剿匪,功劳累累,能文能武,是一个满朝文武都看重的人。
  他闻言倾身,道:“皇上,臣认为,‘军改’当有轻重缓急,沿海几省可优先处置,南方几省顺之,辽东需要慎重,而陕甘川几省,需要慎之又慎,那里民乱最甚,从未熄灭,当缓缓图之,不可操之过急,具体步骤,方法还要再三斟酌,不可引出祸乱来……”
  朱栩点头,杨肇基说的也不错,目光转动,又点了几个人,他们说的都是基于自身立场,放大了来说,真正有全国视野,或者世界眼光的,寥寥无几。
  不远处有三个内监,悄悄的在奋笔疾书。
  不止朱栩在听,孙承宗,卢象升,秦良玉等人同样面露思忖,很多话他们之前也不曾听过,在座还真算是畅所欲言了。
  半个时辰后,朱栩伸手接过茶杯,刚要喝又抬头看向众人,道:“无需拘束,身边的茶水,糕点都拿起来,随便吃,这马上就晌午了,都吃点垫垫,还不知道要聊到什么时候。”
  众人对视一眼,曹文诏先动手,接着是孙承宗,其他人看了看,相继跟着,都小心谨慎,一点声音不敢发出。
第1017章
顶层设计
  朱栩笑着,将茶杯放到小慈烨嘴边,小家伙昏昏欲睡,睁开眼,抬头看了眼朱栩,张口小嘴,喝了几口,然后就抿着嘴,再也不喝。
  朱栩轻笑一声,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抬头看着众人。
  大家虽然都在吃东西,实则也是不约而同的缓冲,为接下来的话题做准备。
  接下来——就是大元帅府的布置了。
  一阵子之后,孙承宗吃了块糕点,喝了口茶,稍稍清了清嗓子,道:“皇上,大元帅府的设计图稿臣已经看过,基本没有意见,‘军改’会议之后就可动工。臣等对大元帅府的规划是:大元帅府负责制定军制,军法,军规,拥有调派之权,下设作战处,参谋处,情报处,稽查处,后勤处,装备处等九处二局,设十一主事,位同三品,设大元帅一人,将军八人,共理大元帅府……兵部拥统兵之权,负责处理日常军务……”
  孙承宗说的,就是他与兵部等规划的顶层设计。
  现在讲的也很是笼统,没有具体说,当然,要说细节,一两个时辰说不完。
  众人都在静静听着,这些对他们这些地方总兵来说很重要,谁都不敢大意。
  朱栩抱着小慈烨,认真的听,思索。
  孙承宗尽管是按照他的意图推动‘军改’,但目的截然不同。
  他想要的,是建立一个战力强劲,无可匹敌,甚至于全民皆兵的庞大军队管理机构,在未来十几年,将是殖民整个地球的高峰期,大明的军队或者殖民力量将遍布世界每一个角落!那个时候的大明,不能是这些外廷文官控制军队。
  他要的这个‘大元帅府’不止是与内阁分庭抗礼,更甚于是压过内阁的,在军队的兵权上应相当‘蛮横’。
  这个机构,将是他手里的利剑,刺破一切阻碍,横扫这颗星球!
  这些话,朱栩不能说出来,否则这些总兵非得炸窝不可。孙承宗的‘军改’策略,其实就是一个‘稳’字,在确保这些军队不会威胁到大明江山社稷的同时,还能镇守一方,稳固天下。
  这个顺序,几乎是所有大明官员的的心声,铁律,一个国家军队过于强盛,那就是盛极而衰,是要亡国的!外廷的文官,决不允许!
  尽管朱栩的心思没有宣之于口,但孙承宗等一些人都知道他另有心思,正在想尽办法的‘规避’,希望他们已经制定好的‘军改’计划能够尽快的成为‘既定事实’,让朱栩改不了。
  在座都各有心思,朱栩抱着小慈烨,看着一群人,微笑着道:“来,诸位都说说想法,畅所欲言。”
  依照刚才的顺序,卢象升第一个开口,道:“皇上,臣认为,‘大元帅府’只能是暂时用,正式的时候,还需更改名,同时,在这个机构内外,很多权职需要明确,如何运转,尤其是统帅之人更要有说法……”
  卢象升点到了要害,关于‘大元帅府的’的主事人,如何运作等等,哪怕孙承宗都没有讲透细节,因为他拿不住朱栩的心思,只能留给朱栩补充,再做商讨。
  朱栩没有多言,给昏昏欲睡的小慈烨包裹一层毯子,看向申用懋,道:“申尚书。”
  申用懋立即就道:“皇上,臣以为,大元帅府必须有清晰的一个规划,目标,要将改革的意图向朝廷,天下万民解释清楚……”
  朱栩双眼微亮,暗自点头,申用懋到底是兵部尚书,这个敏感度很不错。
  “郭爱卿。”朱栩又转向郭广新。
  郭广新道:“臣认为,‘大元帅府’还需要一个清晰的定位,在朝廷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位置,这并不是职权的问题,在‘新政’中,没有‘大元帅府’的安排……”
  朱栩眼神微微眯起,笑而不语。这郭广新倒是更聪明了一点,点中了他一直含混没有说明的事。自然,也不能说,要是兵权过重,别说外廷了,眼前这些领兵之人也不敢答应。
  “秦总兵。”朱栩不动声色的看向秦良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59/12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