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校对)第8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65/1265

  朱栩看着两人离去,脸上满是笑容。
  只要开了这个口子,将来的大明,尚武成风,这个世界,每一个角落都会有大明人腰间佩刀,高头大马,横行天下!
  曹化淳等二位阁老走了,上前道:“熊总兵,唐王已经被奴婢安排在司礼监,皇上可要立即召见?”
  朱栩摇了摇头,道:“等曹变蛟到了再说,海军的规划是一个大战略,不能少了他。”
  曹化淳进来,只不过是给了朱栩打发走毕自严,孙承宗二人的借口,免得他们继续纠缠。
  “是。”曹化淳应声,悄步后退。
  毕自严与孙承宗出了乾清宫,站在台阶前,面色各异。
  毕自严抬头看着天色,叹息道:“要起风了。”
  这尚武之风一开,必然遍及整个大明,这风一起,再收将万难!
  孙承宗倒是从容一笑,道:“这风早就起了,是你太后知后觉了。”
  毕自严神情动了动,没办法反驳。确实如此,这风的源头,还得从当今皇帝登基开始算起。
  “走吧,我们还得坚持几年,要是换了别人,这风……早就是风暴了。”孙承宗笑着,迈步向前走去。
  毕自严暗自叹了口气,跟着回内阁。
  孙承宗说的是对的,也就是他们还能倚老卖老,皇帝顾忌几分,若是一些趋炎附势之人,只怕情势早就汹涌不可制!
  ‘尚武’一事,孙承宗,毕自严都没有直接公开,而是决定以润无声的方式,待有够格的官员出京,给他们选拔亲卫,然后常驻府邸,随身护卫,这样就自然而成,等想要反对的时候,已经来不及。
  这也算是他们跟着朱栩学到的,先成既定事实,想要再扳倒就需要十倍的力气,加上有他们压着,必然是顺理成章的成为‘定制’。
第1025章
稚嫩的想法
  景正二年,四月十二。
  紫禁城,大兴土木。
  内阁被推倒重建,大元帅府拔地而起,工部数个员外郎在亲自指挥,整个外廷都是忙忙碌碌,热火朝天。
  内阁现在搬移到了文昭阁,大元帅府在武成阁,这两个地方,是现在大明最热闹的地方了。
  相对而言,朱栩的事情就轻省了很多,每日不过是复核,真正要处理的事情,反而减少了大半,所有的事情,都在一个框架内运转,内阁,六部等已经日渐熟练。
  ‘新政’之下的各种政务,理念,在有声与无声中,改变了很多人。
  乾清宫,东暖阁。
  朱栩手里的是内阁与户部,国税总局等联合上奏的,关于‘景正税法’的奏本,重点是‘商税’,详详细细,涵盖了几乎大明所有的商业活动。
  从盐税,矿税,茶税等朝廷几乎垄断的大税种到贩夫走卒的几乎可以忽略的小税种,条条框框,言简意赅,洋洋洒洒近万字。
  这些都是‘大框架’,具体的还得多部门再次合议,详细的规定还要几个月才能出。
  朱栩慢慢的看着,神情相当认真。
  ‘商税’是他最为关心的事情之一,经过多年的酝酿,现在终于要彻底铺开,落地。
  从内阁的计划里,朱栩隐约看得出,他们的想法似乎想要将商业变的‘可控’,并没有积极促进商业发展的意思,很多商业活动要么被禁止,要么被大力限制,只留了一条缝隙。同时,有些收了重税,比如各种粮食,谷物等,甚至一些地区还严禁买卖。而有些形同免税,比如小商小贩,书籍买卖之类,竟然三十税一!
  朱栩扔到一边,留中不发,突然又抬头看向曹化淳,道:“关于这‘税法’,就没有人有不同意见?”
  曹化淳上前,想了想,道:“回皇上,‘新政’的各项政策都会对外征集意见,内阁,户部,国税总局那边收到的各种信件不下万封,‘景正税法’已经公开征集半年多,反对声很大,支持的也不少,特别的话,应该说是朝报的主编顾炎武了。”
  “顾炎武?”
  朱栩一怔,事情太多,他都快忘记这个人了,不禁摸着下巴,道:“朕差点把他忘了,他现在是什么官职?”
  朱栩关注的人,曹化淳都会盯着,心里自是有数,道:“朝报的一个主编,从六品。”
  朝报是内阁直属机构之一,里面的官员的品级普遍不高,一个小主编自然不会有多大的官,从六品,也是朱栩关注下的特殊照顾。
  顾炎武还年轻,要慢慢培养,朱栩不着急,感兴趣的道:“他说了什么?”
  曹化淳回忆一番,道:“奴婢印象深刻的是,他写了一篇文章,是关于商税的,这让一位大儒气愤的打上门,顾炎武据理力争,毫不退让,将那位大儒气的卧床三月不起,差点没撑过来。顾炎武的大概意思是要对商业逐步放开,有序的鼓励发展,朝廷可以从中收取赋税,同时能够有力的应对农税减少,成为相当好的补充……”
  朱栩听着微皱眉,顾炎武到底还年轻,没有他印象中的思想那么成熟,看问题透彻,前瞻,现在的他,还显得有些嫩,居然将商业看成了农业的一种补充,还没有看到商品经济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只是初步的一个萌芽……”
  朱栩大致明白顾炎武的想法,捏着下巴沉吟一声,道:“记下来,等出海的舰队回来,在政院开经济科,顾炎武调去做副教授。”
  去欧洲的舰队,实际上也算是一次环球航行,同去的那些‘科学家’,‘学者’一定带回不一样的东西,这些都会在政院铺展开来,或许会给顾炎武带来不少新的启迪,促使某些事情提前发生。
  “是。”曹化淳应声。
  朱栩没有再说,继续埋头批阅他的奏本。像这样的‘小事’,他也不记得安排了多少,这些人与事,在将来可能不会有什么,但在某一天也可能会给他带来巨大的惊喜!
  总而言之,这些都是顺手为之的‘伏笔’,他带着平和的心态,静静的等待着。
  大明上下,热火朝天,高层官吏前所未有的齐心,有热情,陷入了一种狂热的忙碌中,几乎没有一个衙门有闲人,强大的‘新政’风暴,横扫大明所有军与政机构,各种政策应接不暇,如山的压力推动着一波一波的改革,不断带来新的变化,每一天,甚至每一刻都上演着不同的变化与故事。
  长城外,归化城。
  林丹汗牙帐。
  林丹汗坐北朝南,看着国师尼克鲁以及一干千户,面色怪异。
  林丹汗满心怪异,表情也不知道该如何,看着一群人,道:“安达山的话是真的?”
  尼克鲁端坐在那,神色不动,颇有些高深莫测,林丹汗声音落下,所有人习惯性的都在看向他。
  尼克鲁平静的看了众人一眼,语气缓慢的道:“安达山台吉传信来,明朝陷入内斗,无暇顾及我蒙古,攻打我察哈尔的计划可能会再次延迟,甚至取消。我详细的分析过,如果这一次明朝真的推迟,那么他们真的可能就不战而退,并且短时间内不会再来。”
  “详细说。”林丹汗看着尼克鲁,语气有些激动的急切。察哈尔的实力真的太弱了,早就被后金打残,短短两三年根本恢复不了多少,面对大明的十多万大军,林丹汗从头到尾都没把握获胜。既然如此,他自然希望明朝不战而退,这样他就有了休养生息,韬光养晦的时间。
  一干千户面色不动,同样的都在看尼克鲁。
  尼克鲁道:“第一,明人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明朝如此不断的推迟开战,三军必然军心涣散,人心思归,士气不再。第二。十多万大军,每日消耗的粮草不可估量,久拖不决,必然难以支撑。第三,明朝内部纷争不断,一旦僵持不下,他们必然会撤军。到了现在……想必用不了多久,明朝就会找个借口,悄悄后退……”
  林丹汗听的直点头,道:“那,我们要不要追杀一路,迫使明朝议和,再次给岁币,或者互市?”
  尼克鲁沉吟一声,道:“大汗,不管是沈阳还是土木堡,都是不是轻易可攻的地方,我建议还是静观其变,后发制人,抓住他们撤兵的关键时刻,突袭!”
  林丹汗立即就明白了,双眸灼灼的道:“好,就听你的!你们听好了,给本汗盯着明朝的三路大军,本汗要大快朵颐,好好的杀一杀那帮南蛮子!”
第1026章
第一次会议
  尼克鲁眼见林丹汗一直慌乱,萎靡的气势膨胀起来,心里也渐渐放松。
  明朝向来内乱最多,什么事情都大不过他们争权夺利,尔虞我诈。
  忽然间,尼克鲁抬头看向林丹汗,道:“大汗,近来可有明朝人来过?”
  林丹汗正高兴,顿时一怔,道:“没有,怎么了?”
  尼克鲁脸上自信一笑,道:“明人向来不和,这面跟我们打,说不定就有人反对,想要跟我们议和,这种事发生不是一次两次了。”
  林丹汗脸上喜色狂增,道:“你是说,明人会主动议和?”
  尼克鲁手里就差一把羽扇,否则就是诸葛亮在世,他笑着道:“纵观现在的情形,明朝朝廷里的另一拨人必然士气大涨,不等退兵,他们派遣的议和之人就会到,大汗,咱们耐心等等。”
  林丹汗对尼克鲁向来信任,不去细想,站起来,转头看向南方,压着内心的狂喜,沉色道:“好!只要明朝的使者来了,好吃好喝招待,然后,等本汗大胜一场,再好好和明朝皇帝谈谈!”
  林丹汗话音一落,一个侍卫冲进来,大声奏报道:“禀大汗,探子来报,土木堡的明军撤退到长城以里,长城上布满了火炮,他们要撤兵了。”
  尼克鲁立即眼皮抬起,看向林丹汗道:“看来明人的内讧比我们预想的还要激烈,不用等到四月二十五,想必用不了几天,沈阳那边的建奴骑兵也会撤入沈阳城,科尔沁的联军会解散,大汗,机会就在这几天!”
  林丹汗胸口起伏,目光炽烈着仇恨的光芒,道:“好,这一次就是给明人一个教训,用不了多久,本汗能踏破长城,光复大元,重现成吉思汗的伟业!”
  尼克鲁看着林丹汗的狂野神情,生怕他冲动,连忙道:“大汗,这些日子战士们太过紧绷,没有怎么休息,现在要做的就是让战士们放松,好好休息几日,待明军的议和之人到了,咱们先糊弄着,乘其不备,再来一次土木堡大胜!说不得,还能再围他们的皇城一次!”
  林丹汗不是糊涂人,强压心里的激动,道:“就听国师的,传令所有千户,下马卸甲,休息三日,酒肉管够,告诉他们,十天后,咱们想要什么都会有!”
  “是!”一个侍卫兴奋,转身出去传令。
  没多久,整个归化城突然喧嚣起来,一声声怪异的呼喊响遍全城,同时向四面八方传递,呼啸如雷。
  在察哈尔欢呼雷动,好似大胜的时候,明朝这边同样如火如荼。
  武成阁内,议事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65/12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