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校对)第8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86/1265

  二十两,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笔巨款,种十年地都未必赚到这么多!
  冯德钟立即呼吸急促,一脸惊愕又惊喜的看着刘虎,目光转头看向精瘦男子赵三秋。
  赵三秋看向刘虎,神色反而平静了,道:“二十两,足够买我们的命了,想必这件事也不小吧?”
  刘虎脸上带笑,道:“当然,天下没有白掉的银子。你们也知道,县里的张大户家是怎么做的,咱们照葫芦画瓢,帮陶员外转移一下他的钱粮。”
  赵三秋双眼闪烁,道:“陶员外家资十多万,就二十两买我的命,是否还便宜了一些?”
  刘虎坐直身体,毫不掩饰的嗤笑道:“你们的命能治几个钱,也就是我与陶员外有些交情,所以好处给了我。若是你们不答应,我出了门,大喊一声,有的是人,咱们这十里八村,想要这笔银子的没有一万也有八千!”
  赵三秋盯着刘虎,脸色露出一丝狠色。
  冯德钟转向赵三秋,道:“三哥,咱们干吧,反正现在也乱,我们干一把就走,等风声停了再回来,谁会知道是我们干的!”
  刘虎听着,眼神笑意更多。
  赵三秋看向刘虎,冷静道:“我知道陶员外给的不是这个价,但你找到我了,肯定不止二十两,说实数吧,这件事我们兄弟干了!”
  刘虎看着赵三秋笑意更浓,道:“好,给你们五十两!话说开,不止你们在干,事情要按照我说的办,决不能有丝毫差错,如果你们从中做手脚,你们知道后果!”
  赵三秋端起碗,一扬而尽,冷笑道:“老子就发一次财,管他天王老子!”
  “管他天王老子!”冯德钟也跟着摔碎碗,大声道。
  刘虎站起来,道:“好,二十两晚上我送过来,事成之后,老地方等你们,剩下的三十两全数给齐!”
  赵三秋看着他离开,目光阴冷。
  冯德钟看向赵三秋,道:“三哥,三刘子向来奸诈,咱们能信他?”
  赵三秋瞥了他一眼,道:“老子要的不是那五十两,老子要陶员外的家资!”
  冯德钟一怔,旋即大喜道:“三哥,陶员外家资那么多,咱们两人不够,是不是要干一票大的!?”
  赵三秋站起来,咬牙冷声道:“待会儿我去一趟芒胡山,咱们就干他娘一票大的!”
  冯德钟狂喜,道:“三哥,我们兄弟早就这么想了,这样半死不活,还不如拼一把,活的痛快!”
  “你去找你能找到的人,我去芒胡山,咱们晚上计划一下!让这陶员外竹篮打水一场空!”赵三秋目光闪烁,一脸癫狂!
  “好,我这就去!”冯德钟大声说道。
  与此同时,在陶家寨隔壁村,李家屯,有三个人正在砍着柴火,一边在议论着。
  “当今皇帝倒行逆施,居然要收士绅的税,这不是断天下人的生路吗?”
  “只怕是被逼急了,皇帝好大喜欢,穷兵赎武,连连开战,现在国库空虚,天下板荡,却不知修生养息,让民安生,却想着收士绅之税,着实是走投无路,肆意乱来!”
  “我们这些普通人,都想着科举中第,成为士绅,从此衣食无忧,这他娘的,科举不让考,士绅也要交税,这日子还有什么奔头!”
  “呵呵,眼下的情形与秦末,隋末何其相似?大明本就病入膏肓,现在不过是回光返照,一旦风云突变,必然群雄逐鹿,改朝换代!”
  “老宋,你说的真的!?”
  “当然,你还看不明白?”
  另一边,一个赤着上身,高大的中年人,扔掉斧头,看着两人道:“咱们不能这么窝着了。”
  宋应星扔掉手里的斧头,道:“黄来,我已经打听过了,这附近的寨子都在准备起事,咱们这里地广人稀,官军只躲在县城里,只有你登高一呼,必然从者云集,有个两万人,整个陕北都能打下来!到时候,利用地形,拖垮官军是轻而易举!”
  “不错!三叔,只要我们起事,整个陕北都会跟从,响应,咱们干一把,推翻昏君,重建大明!”
  宋应星立即就接着,道:“昏君为了穷兵黩武,得罪了所有人,早就众叛亲离,只要我们酿足势,喊出口号,必然从者云集,大事可期!”
第1053章
风云激荡
  宋应星神色很是激动,他比李鸿基还激动。
  做为一个读书人,曾经立志要科举入仕,为民请命,一展抱负。但眼下的朝局与发展,让他这个读书人深为失望与痛心。
  李鸿基看着宋应星与李锦,神色迟疑,道:“连闯王都失败了吗?我们能成吗?”
  所谓的‘闯王’就是高迎祥了,这位蹦跶的太快,当年官军三路大军入陕西,甚至还有禁军统领曹变蛟的一路,极短的时间扑灭了高迎祥,这给了这些漏网之鱼一个很深的恐惧印象。
  宋应星见李鸿基动心,立即就道:“黄来,咱们这些年的事情也不是白做的。陕西巡抚的‘农庄策’早就激怒了不知道多少人,只要咱们稍稍言语相激,必然成势!朝廷国库空虚,昏君为此不得不裁军,只要我们撑住一两年,大事可期!”
  李鸿基这些人在这几年虽然东躲西藏,战战兢兢,但也不是就放弃了,他们做了很多事情!
  李鸿基自也不甘于平凡,一辈子是通缉犯,他看着宋应星,李锦,神色肃容,沉声道:“好,举事就在今夜!先占通德县,然后转向去陕北!只要声势足够大,官军调集的军队必然更多,现在国库空虚,地方灾情若火,朝廷必然两难,撑住他两年,整个陕西都将是我们的!”
  “不止是陕西!”
  宋应星目光闪烁,道:“现在的大明就像一个纸糊的大殿,外表看着华丽,只要推倒一根柱子,整个大殿都会轰然倒塌,最重要的是,想要推倒柱子的人,不止我们一个人,满天下到处都是!”
  李锦听着两人的对话,神情兴奋,道:“没错。现在处处都是民变,身后都是那些大户,读书人指使的,如果我们成势,肯定会有很多人给钱给粮……”
  李鸿基脸上相当坚毅,看着宋应星道:“那粮食还在县里?”
  宋应星面上从容镇定,道:“还在,明天运走。听说巡抚衙门已经透出风声,农庄的的范围要扩大,通德县也包括在内,到时候,地,粮食都不是我们的了,只给一点口粮,保证饿不死就行了……”
  李鸿基会意,赤着上身,目光冷峻,道:“先将消息散播出去,通知我们的人,今晚就行事!到时候,整个陕北都将大乱!”
  “好!”宋应星与李锦相当痛快的答应,两人脸色兴奋,胸口起伏。
  这一天,他们等待的太久了!
  实则上,陕西一直不平静,暗潮涌动,李邦华的‘农庄策’还在摸索阶段,这对整个陕西的士绅以及百姓形成了很大的冲击,更何况后面还有重新丈量田亩,登记户口以及再分配等等。
  满桂的骑兵已经在西安,离这里数百里,陕西正在推动‘军改’,不止正规军在裁兵,总督府的府兵也在调整,进行‘军民融合’以减少负担。
  通德县不大不小,但远离西安,又靠近四川,属于两管两不管两难管之地。
  入夜,一丝微风在流动,却没有带来丝毫的凉意,反而越发燥热。
  陶府。
  陶员外今年六十多,却依旧有四十岁的面容,整个人胖的不像话,满脸油腻,笑起来眯着小眼睛,如同弥勒佛般。
  陶家在通德县算是大户,往前三代都有人入仕,他十六岁的小儿子如今也在西安府学里,传闻学问极好,很得师长看重,准备推荐他去京城考政院。
  现在政院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更知道政院的院长由皇帝兼任,那进去就算是天子门生,那前途还能了得?在这偏僻小县,陶家还不是横行?
  陶家有良田千亩,铺子数十,家资丰厚,在通德县甚至是附近都首屈一指,备受尊重。
  但是,朝廷的‘按亩纳粮’,戳中了陶家的要害。他们陶家从来没有交过税,现在居然要交税了!
  陶员外如大部分人一样,坚决不交,一粒都不给!
  凭什么,我陶家辛苦数代积累的家资,凭什么给朝廷,就算是我倒了扔了,别人也休想捡,那是我的肉,我的命!
  陶家大院,陶员外坐在凉亭内,四周都是冰块,手里撕扯着一只鸡,血盆大口扑上去咬了一口,咀嚼半天,又喝了一大碗凉水,这才语气淡淡的道:“都办好了?”
  他身后站在一个瘦高的读书人,一看就是西席打扮,微笑着道:“都办好了,到时候他们闯进陶家,放几把火,运走一些糠末,事情就成了。”
  陶员外又狠狠的啃了一口,又好半晌,脸色漠然的道:“现在糠末也是精米价,不要浪费了。”
  读书人一怔,道:“是,我会让他们再运回来。”
  手里一只肥鸡很快被陶员外消灭,他擦了擦手,道:“县里有一批粮食,有没有办法?”
  读书人眉头微皱,旋即道:“这批是军粮,不走官府,想动手脚不容易。不过,路上可以想点办法。”
  “那就算了。”陶员外扔掉手里的毛巾,晃晃悠悠的站起来,道:“不是以前了,官兵没那么好动。晗儿就要入京,咱们不能给他添乱。”
  说到这里,这位西席先生也笑起来,道:“政院的副院长宋大人写来亲笔信,夸奖少爷恩神思敏捷,圆润通达,前途不可限量,希望他早日入京考核。”
  陶员外一直淡漠的脸上露出笑容来,道:“宋大人将来是要入阁的,晗儿能有这样的座师,也是我陶家之福。先生教导有功,老夫不会忘记,总理大臣衙门那边缺人,先生过几日就可去了。”
  这西席面色不自禁的动了下,旋即平静的道:“多谢老爷。”
  陶员外笑了笑,没有多说,摇晃着肥胖的身体向着后院走去。
  他前几天纳了一房小妾,只有十五岁。
  这个时候,赵三秋等人已经摸到了陶家大院不远处,有四十多个人,蒙着脸,躲在树林里。
  “三哥,点子硬不硬?”一个眼角有刀疤的人,蹲坐在赵三秋边上,低声道。
  赵三秋手里握着短刀,冷声道:“摸清楚了,只有十几个家丁。这陶员外很奸诈,在前院池塘边上挖了密道,粮食,金银宝物都藏在里面。待会儿不知道多少人往里面冲,咱们浑水摸鱼,将真的给运出来……”
  眼角有刀疤的人听着就道:“好!三哥从来没有亏待我们芒胡山,这次咱们也不会亏待三哥!粮食是我们的,金银财宝分文不取!”
  赵三秋脸上露出残忍之色,道:“陶家富得流油,是时候造福乡里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86/12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