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校对)第9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00/1265

  “白谷,你的想法?”毕自严又看向孙传庭。
  孙传庭心思缜密,行事大胆,向来合朱栩心意,并将他当做下一任‘首辅’来培养。这些毕自严,孙承宗等人都心知肚明。
  孙传庭现在隐约能猜到朱栩的想法,但做法却完全没有头绪,一边走一边推敲着道:“我大明风气颓靡,官场腐朽,心思散乱,人浮于事,这些众所周知,皇上以往都是在体制上改革,现在,应该是想要整肃风气,扫荡这些颓靡之风,重振大明上下人心。”
  “那,你猜皇上会怎么做?”毕自严神色认真了一分。
  孙传庭自是猜不透朱栩的想法,但还是估摸着道:“一个是四五馆,四五馆编纂的书我看过一些,很多地方……离经叛道,但也能自圆其说,这些应该很快成为各地书院的教程。另一个,是皇家政院的生员,今年应该有不少可以担任知府一级的了,最多两三年,我大明大半的知府都将由政院出来的生员担任。第三,我想是报纸,这些报纸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士林间已经有相当一部分接受‘新政’,功劳来自于此。第四,就是科举,这个,皇上应该不会放过。”
  毕自严默默听着,心里有底,道:“待会儿让四五馆的总裁来我班房,还有,南直隶的事情先压着,我要再斟酌一翻。”
  如果在南直隶大开杀戒,后果真的无从预料,若是南直隶就此颓败,打击的会是整个大明!
  孙传庭应声,不等他说话,孙承宗道:“我在京中待不久,这件事还需尽快决断,皇上要召集的人,须尽快叫进京,丝毫耽搁不得。”
  ‘军改’现在正在关键时刻,孙承宗必须要亲自去盯着,任何变故都不能小视!
  毕自严点头,道:“嗯,晚上召集六部尚书,我们商讨一个稳妥的办法,了结这件事。”
  靖王,汪乔年话语权比较弱,跟着点头,又各有心思。
  南直隶这件事,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督政院,而主刀审判的会是大理寺,两人对视一眼,神色警惕,担心毕自严又给他们穿小鞋,借机打压他们。
  “还有,傅昌宗,周应秋需要尽快入阁。”毕自严接着神色肃然道。
  孙承宗沉吟一声,道:“我年纪大了,最多等‘军改’结束就会致仕,内阁确实需要补充阁臣。”
  孙传庭不语,他很清楚毕自严与孙承宗的想法。
  一直以来,内阁承担了乾清宫绝大部分压力,随着‘新政’,‘军改’等一系列大事情的推动,他们有些不堪重负,内阁需要想办法分摊压力,同时,也是为了‘新政’更加有力,快速,稳妥的推进,傅昌宗与周应秋这两个在朝野耕耘多年,影响力不亚于阁臣的乾清宫亲信,必须要尽快入阁!
  众人达成默契,回转文昭阁,继续忙碌。
  时间一天天过去,南直隶风声鹤唳,举起的铡刀迟迟未落,这让整个南直隶喘不过气来,无数人活在战战兢兢,忐忑不安之中。
  陕川之地的‘剿匪之战’成果斐然,无数山头,贼匪被扫灭,官军的强大在这一刻展现的淋漓尽致,这些虎啸山林,企图自立为王,霸凌一方的匪首毫无反手之力,几乎没有任何胜仗,在官军的强力打击之下,如同秋风扫落叶般,迅速得以平定。
  景正二年,七月二十六日,晴。
  “这天气是越来越热了。”御花园内的树荫里,朱栩看着缝隙中的火辣阳光,以手帕擦着汗,喘着粗气道。
  布木布泰坐在他身侧的石凳上,给他倒了杯凉茶,道:“近年的夏天是越来越热,臣妾听说江南一些地方都出现干涸,一来大雨又足以淹没很多地方,旱涝反复。”
  朱栩喝了口凉茶,叹道:“这天气多变,受苦的还是百姓。”
  除了南直隶稍好一些,大明其他地方几乎都在承受旱灾,水涝,这一来一去,大明不知道损失多少,又会出现多少灾民。
  布木布泰对大明的情形了解不少,拿起扇子,给朱栩扇着,道:“臣妾与西夷以及其他各国的那些商人定了一千万石粮食,下半年陆陆续续会到,应该能帮皇上一些忙。”
  说到这里,朱栩还是很欣慰的,拉着她的手,道:“嗯,不要在乎银子,尽管撒出去。银子本身是没什么用的,还是粮食最实际。对了,听说单香料一项,你那边一年就有一千多万的收入?”
  香料是在旧港,也就是后世的马来西亚一带,现在控制在神龙府,也就是布木布泰手中。
  布木布泰想了想,道:“是,有价无市。除此之外,其他的不少货物也是暴利,神龙府单在旧港,吕宋两省每年的预计收入是三千万两白银以上,大明四周的,起码也有两千万,林林总总,每年五千万是少不了。臣妾听说这两胜也在加紧开垦,想必明年就会不少粮食可以用来赈灾。”
  朱栩眉头挑了挑,即便他心里有估计,还是对这些暴利颇为意外。
  不过想想也是,大明现在几乎垄断了亚洲所有的海贸,尤其不少货物是独有,垄断,暴利,外加对吕宋,旧港现在还算是掠夺性质,付出极少,每年五千万,不算多。要知道,在万历以前,嘉靖年间,每年流入大明的白银数以亿计!
  对于吕宋,旧港两省能输入大明内地的粮食,朱栩也心有期待。
  有了这些‘外来收入’,朱栩心里底气加了不少,看着外面火辣辣的阳光,他眯了眯眼,道:“你觉得,南直隶一事,朕该如何处置?”
第1071章
最终的处置
  布木布泰知道朱栩要问这件事,心里早有想法,但此时看着朱栩平静的侧脸,她嘴唇抿了抿,改变了最初的想法,道:“臣妾认为,南直隶不能乱,但也不能不有所惩戒,当抓大放小,严惩首恶,既能震慑宵小,也不会让南直隶伤筋动骨,影响朝廷税赋,动摇社稷根本。”
  尽管布木布泰是蒙古人,不是在大明长大,可还是读了不少书,想法日趋接近大明的主流想法。
  朱栩能理解,从他们的角度来说,这样做是最适当,最稳妥,最好的一种处理方式。
  但历史上,就是这种‘稳妥’将大明推向了深渊,再无回头希望。
  朱栩抱着凉茶杯,慢悠悠的道:“嗯,说说其他事情吧。”
  布木布泰对朱栩有敬畏,揣摩不透他的心思,抿着嘴,片刻才道:“神龙府目前没有衙门,完全由七大理事主管,我与张国公是固定,其他是三年一届,由神龙府登记的大商人推举,下设仲裁,缉查,卫队,海警队等机构,基本运行没有问题,臣妾还在进一步的完善……”
  朱栩面无表情的听着,没有插话。
  神龙府的机构设置与大明现有体制是完全不同,更像是一个无政府的地方,纯商人的地盘,但也是大同小异,五脏六腑俱全。
  “神龙府垄断了海贸,周边各国的海贸须神龙府批准,否则海船一律扣押没收。吕宋,旧港与各地的商贸非常频繁,一些特产价值令人心惊,外加我大明的海贸的不断开放,每年的收入都会相当惊人……”
  “目前一些船队与西夷人走的极近,出海比较远,臣妾已经再三告诫,安全为要……有些还配备了火器,每次归来都带回非常多的稀奇之物,在我大明卖出了天价……”
  “臣妾已经准备好,今年下半年再开放两个地方,一个是广州,一个是天津卫,只要海关把控的够严,相信不会有多大问题……”
  布木布泰言简意赅,说着神龙府的情况,句句都是朱栩最感兴趣,最关注的的。
  好一阵子,朱栩将茶杯递给她,道:“嗯,喝口水,对了,倭国那边你知道了?”
  布木布泰说的这些,朱栩早就一清二楚。
  布木布泰喝了口凉茶,美眸看着朱栩,道:“是,臣妾还在晾着,他们进不了京,只能以商人的身份前往南直隶。”
  朱栩倚靠在藤椅上,擦了擦汗,道:“你是怎么看的?”
  布木布泰对朱栩的野心,或者说大明高层现在没有不知道朱栩开疆拓土的雄心,她顿了会儿,道:“皇上,臣妾以为,不妨给倭国人吃个定心丸,让他们继续内耗,皇上坐山观虎斗,找准机会,一举推平倭国。”
  朱栩转头看了她一眼,道:“你觉得什么价码合适?”
  布木布泰早就想过了,道:“向我大明称臣,每年进贡三百万石粮食,五百万白银,黄金一万两,其他不计,倭国皇太子,德川家继承人要入我大明做为质子。”
  朱栩不由笑了声,布木布泰也算是狮子大开口,这么多,倭国只怕未必拿得出。
  布木布泰知道朱栩为何发笑,脸色依旧冷清,道:“如果海军在关门海峡开几炮,臣妾相信,这些代价,倭国愿意付。”
  岛原之乱,倭国已经调动了七八万正规大军,外加九国岛自身,林林总总有十多万,可还是没有扑灭,外加明朝或明或暗从中作梗,倭国现在是进退两难。
  进,想要灭掉岛原之乱,还不知道要调用多少军队,耗时多久,这里面还要考虑明朝的渗入程度以及战略目的。
  退,如果德川幕府放任不管,那九国岛就彻底脱离德川家的控制,甚至还会打过关门海峡,紧逼江户!
  现在的岛原之乱,就如同历史上明朝的陕西之乱,需要不惜一切代价镇压,决不能妥协的!
  相对于外敌,首选都是要灭掉国内的威胁!
  只要大明展现了足够的威慑,德川幕府哪怕咬牙,割肉,也只能按照大明的要求给,毕竟,他们没有山海关,明朝的海军要是游弋在关门海峡,岛原上的十多万大军就是断线的风筝,灭亡是迟早的!
  “嗯,听你的,朕让海军那边去走一圈。”朱栩笑着道。
  布木布泰矜持微笑,她这次既是来送朱慈熠进京,也是来‘邀功’,由此可以让他们母子在朱栩心中,在皇宫有些地位,不止于可有可无,堪受欺凌。
  “今晚朕去你那,去照顾慈熠吧,这天太热了,还是待在屋子里舒服些。”朱栩拍拍手站起来,道。
  “是。”布木布泰道。朱慈熠入京她心里自然是舍不得,但她也知道,这件事由不得她,这不止是朱栩的态度,宫里的太妃,太后的态度相当强硬,到底是皇家子嗣,不能外落。
  朱栩回转东暖阁,因为有冰炭,倒是舒服一点,但湿闷更难受,坐在椅子上,朱栩喝了点冰水,振作了下精神,擦了擦手里的汗,拿起桌上的奏本。
  “今天有什么特别的吗?”朱栩一边翻着,一边随口问道。
  刘时敏上前一步,道:“内阁将南直隶的放置方略送上来,还有秦大都督上奏,北安南巡抚温体仁的奏本也到了。”
  朱栩立即放下手里的奏本,将内阁的给找出来,翻开去看。
  内阁还是延续了他们一贯的习惯,对于南直隶这件事,显然是顾忌他的态度,对一百多人拟斩立决,流放的高达三百多人,其他的也各有惩处,算是前所未有的一种严厉处置。
  朱栩看了一遍,摇了摇头,扔到一边——留中不发。
  他随手又拿起一本,道:“洪武号现在走到哪里了?”
  刘时敏回忆一番,道:“洪武号舰队庞大,速度相对较慢,前一次传来消息还是刚过锡兰,现在,怕是一半行程都没有过。”
  朱栩有些心思不属的翻着奏本,默默点头。
  现在东西两头想要走一趟,是以年计,一来一回,起码得要两三年。朱栩是希望神龙府的‘万国商贸大会’能尽量的盛大,在千年的封建藩篱上打开一个缺口,同时给大明带回需要的东西,以应对灾情,使得大明在这段酷劣岁月下不至于太过艰难,虚弱。
  朱栩胡思乱想一阵,道:“这个大会时间再推迟一些,给内阁传令,让他们支持神龙府的‘万国商贸大会’,以我大明的名义,向周边各国,各部落发信,鼓励他们参与这次盛会,必要的路费,餐宿都可以垫付,这个大会要定期召开,银子不要在乎,尽管撒出去……”
  刘时敏身为朱栩近侍,知道朱栩对‘商业’大力扶持的态度,只是碍于现在的天灾困难环境,有些束手束脚,他躬身道:“是,奴婢这就去内阁。”
  如果是其他时候,内阁对这样的事情必然左推右挡,但有了‘购买粮食,应对灾情’这样堂而皇之的大理由,内阁会倾力去办。
  刘时敏刚要走,又回头道:“皇上,顾炎武那边还需要两天,是否要催促一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00/12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