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校对)第9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03/1265

  该说的其实都说的差不多了,再说下去,无非翻来覆去,有什么意思?
  傅昌宗与周应秋两人站在毕自严一排,一前一后,听着朱栩的话,傅昌宗稍做沉默,出列道:“皇上,臣认为,人性本恶,需有律法以及纲纪,禁令等作为约束,方不至于失控。”
  傅昌宗说完,周应秋出列,道:“臣也如此认为,君子小人古来无定论,若是律法长存,人人须守,不得逾矩分毫,又何惧君子小人?”
  众人听着,不由得转头看向这二人。
  整个大明谁不知道这二人是朱栩的绝对心腹,他们在这种场合说出的话,往往都代表着朱栩的真实意思。
  众人转过头,又看了眼朱栩,各有思索。
  人性本恶,人性本善,这个是不能去辩的,因为没办法去证实,扯来扯去也还是一样,谁也说服不了谁。
  问题是,上面那位也是这个想法?
  一时间,大殿二十多位大臣都沉默了,现在朝野,有谁能不顾及朱栩的态度行事?
  朱栩环顾一圈,从龙椅上站起来,面露思忖的缓缓向台阶下走来。
  王一舟带刀,跟在朱栩身后。
  一群大人们神色微紧,不约而同的看着朱栩。
  朱栩走下白玉台阶,站在毕自严,孙承宗前面,面上还是在思索着,语气缓慢的说道:“你们说的都有道理,但朕认为还不是根本,或者不够具体,透彻。”
  毕自严,孙承宗等人目光看着朱栩,眼里里皆是深深的忧虑。
  他们本就在担心朱栩这一次在准备进行某些‘大动作’,现在,是要来了。
  朱栩一身龙袍,威严,庄重,脸上还是思忖之色,道:“人心本恶,严守律法,持身守正,这都对,没错。可为什么这样要求?历朝历代的开国三代,都可以称之为盛世,可随后益败,不可挽回。是人心恶?纲纪损?小人当朝……那么,亡国之君都是昏君吗?亡国之臣都是佞臣吗?不尽然。可为何还会亡国?我们读的圣训越来越多,道理越来越多,祖制祖法越来越多,朝代更替的时间却为何越来越短?”
  “朕自小就不喜欢看四书五经,神祖,父皇在世的时候朕还太小,皇兄在世时,三翻四次要朕多读书,皇嫂还给朕请了老师,一定要朕好好读书,甚至亲自看着朕。朕那时才七八岁,可就是读不下去,千方百计的偷懒。但是,朕喜欢看史书,各种传记,从古至今的史书,传记,哪怕是野史,不敢说都看过,但也看了大半,很有些想法,心得。今天,与诸位爱卿分享一下,从不同角度来探讨一番,相互有益。”
  这些大臣都微微倾身,做侧耳聆听状,心里却越发不安。
  朱栩背着手,缓步向前走,目光在这些人脸上扫过,语气依旧和缓,道:“太祖立国,师法于周,结合历朝兴弊,创我大明祖制。国之初立,妖孽纵横,太祖穷三十年之功,大明初定。成祖迁都北平,御守北虏,将我大明的祖制进一步完善。及宣宗立,祖制基本完善,之后历经一百多年,一直到皇兄,祖制基本未变。”
  “然,国政之失已不可挽,党争酷烈,百官惊惧,内忧外患,前所未有!朕看在眼里,忧心忡忡,后朕受命登极,便迫不及待的推动革新。”
  “初,朕也惶然,朕在革太祖之制,错在朕?错在太祖?朕曾彷徨很久不得解。后来,朕纵观史书,俯看兴替,终于明白了一点。”
  “非朕错,亦非太祖错。错在于一个‘守’字。太祖创业艰辛,世所共知,都曾言‘守业更比创业难’,何故?因循守旧,抱守残缺,毫无列祖列宗为国为民,开疆拓土,创万事太平之初心!”
  “朕恍然大悟,归之为‘初心’。朕找到了太祖为国为民之初心,诸位大人,你们可有开国那些功勋的‘初心’?他们一心为国,抛弃名利,清正廉明,造就了洪武盛世,永乐盛世!”
  这些大人们听着朱栩的话,一个个都眉头紧皱,陷入苦思。
  他们不得不承认,朱栩说的是对的,历代王朝的衰落,都可以说是失去了这个‘初心’,并不是皇帝一个人,还有他们这些臣子,他们集体失去了。
  没有了这个‘初心’,他们故步自封,毫无开拓之心,只能躲在长城内,享受他们渴望的,不愿破坏分毫的,所谓的‘太平’。
  “诸位臣工,今天,朕希望你们也能找回这个初心!”朱栩走到最后,猛的一回身,沉声说道。
  朱栩站在这些大臣的身后,声音滚荡,在整个大殿里回响,如雷骤出,却散之不去!
第1075章
战略部
  朱栩的话音在大殿内回荡,令一群大臣吓了一跳。
  他们都知道当今的皇帝陛下雄心勃勃,可这么直言的将他自己比作太祖,要他们学习开国的元勋,还是极其不适应,神色古怪,内心别扭。
  朱栩站在这些大人们身后,背着手,目光凛凛,声音宏达,沉肃,道:“朕认为,不管何时,若是我们能保持初心,就能一如既往,继往开来,保我大明永世昌盛,百姓永世太平,中国万世永存!”
  这些大明高官,都背对着朱栩,躬身朝前。虽然朱栩说的很对,道理上说的通,但还是很别扭,有些难以接受。
  他们确实是秉持着祖制,拼力守护,磕磕绊绊才走到如今的。但谁都知道,祖制早就面目全非,千疮百孔。他们以往都将祖制看的无比重要,视若生命,现在朱栩要求他们有‘初心’,着着实实在打他们的脸,偏偏他们还一个字回不得。
  不能赞同,因为很多祖制已经不存,并且现在万万不能恢复,因为其中有很多是他们蓄意破坏的,怎么赞同?
  不能反对,恢复祖制有什么错?谁敢说祖制有错?他们不就一直在以‘祖制’治理天下吗?怎么发对?
  毕自严,孙承宗等等,再一次体会到了朱栩的手段,几句话就打中在他们软肋上,让他们说不得,喊不得,只能无比难受,咬牙忍着。
  朱栩的目光在二十多人的背影一一扫过,面色威严,慢慢向前走去,道:“太祖开国,历经千难万险,我们现在不比太祖轻松。我们要以太祖以及开国元勋的初心来看待我大明的情况,要有大战略,天下一盘棋,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能脚痛医脚,头疼医头,我们要把准大明的脉,开整体的药方!”
  朱栩越过众人,转身面对,看着他们,沉声道:“我们面临的情况不比太祖之时,我们要秉持初心,用新的新的态度,新的角度,新的制度,新的方法,新的手段,新的谋略来应对现在的大明的威胁。我们需要认真总结大明前前后后的一系列问题,分析根由,规划十年,二十年,甚至是五十年的计划!我们不能故步自封,更不能削足适履,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祖制’,如何看待从太祖到现在的一系列国政……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要认真,坦率,不避讳,不畏惧面对的事情!”
  朱栩拿着大道理狂砸,看着这些大人们已经有些难看的表情,继续道:“什么是我大明立国之基,什么是立国之本,什么是道,什么节,什么帝王道,什么是为臣之道……是否还合时宜,朕认为,我们都需要认真的检讨,反思!我们不能躺在列祖列宗的功勋簿上睡大觉,我们也不能指望圣人烛照千年,告诉我们现在怎么大明面对的威胁。路是要我们自己走的,我们要用眼看,用耳听,用心思考!现在,诸位臣工,我们需要一个新的‘眼光’来看待我们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与威胁,我们要靠自己想出解决的办法,铺垫我们以及子孙们的路!”
  大殿里,静的可怕,不少人的脸上已经流出冷汗来。
  朱栩的话,要是放在别人嘴里,定然是‘大逆不道’,足以拉出去动用极刑!
  但话是朱栩这个皇帝说的,尤其还是一个个大道理,让他们反驳不得,偏偏与他们一贯的想法,作为,习惯极其冲突,令他们相当难受,一个字也说不出。
  朱栩站在毕自严与孙承宗两人中间稍前,瞥了眼两人,道:“朕打算建立一个战略部,以总结我大明面临的所有威胁,制定我大明的各项大战略,推动我大明各阶层恢复‘初心’,规划我大明未来数十年的发展方向,作为我大明施政的最高纲要,你们觉得如何?”
  “臣赞同!”朱栩话音一落,傅昌宗立即站了出来。
  “臣赞同!”周应秋立即就是第二个。
  “臣赞同。”第三个是户部尚书张秉文。
  “臣赞同。”吏部尚书赵晗,第四个。
  “臣赞同。”新任兵部尚书郭广新。
  “臣赞同!”工部尚书徐大化。
  “臣赞同。”礼部尚书沈珣。
  “臣赞同。”江苏巡抚方孔炤。
  ……
  朱栩话音落下,一个又一个的人站出来,不管他们心底怎么想,滚滚大势,由不得他们胡思乱想。
  “臣赞同。”余大成。
  “臣赞同。”沈从义。
  “臣赞同。”杨景辰。
  “臣赞同。”内阁辅臣汪乔年。
  “臣赞同。”内阁辅臣靖王。
  “臣……赞同。”内阁辅臣孙传庭。
  短短时间,大殿里的二十多人,已经站出来了十七八。
  曹化淳站在上面,看着站出来的人,心头微松。乾清宫对外廷的控制,终究还是最强,不是任何人可比的。
  最后剩下的,也就是毕自严,孙承宗。这二位是满朝仅有的敢与朱栩‘讨价还价’的人。
  毕自严虽然读了太多圣贤书,脑子有些僵化,但自有圆润的一套想法,听完朱栩的话,他还不能完全明白,主要还是不知道朱栩到底想要干什么,怎么做,这个‘战略部’的权职几何,何人来担当?
  毕自严抛开朱栩的那些大道理,直接抬手向朱栩,道:“敢问皇上,这个战略部,在朝廷是何位置?部属几品?何人为主官?”
  朱栩故作思索了片刻,道:“不列品级,不在朝廷之列,没有任何权职,只做建议,不做执行,没有命令。嗯,各省明年会选拔三人入京,成立国家议会,战略部做出规划,向这个议会做出报告,国家议会审议之后,反馈给内阁以及各个部门或者地方官府……”
  这个‘国家议会’就是因为各地巡抚不能长久留京的一个替代方法,还没有明确具体的权责。
  毕自严心里思索一番,暗松一口气,如果是这样,事态还不算严重,沉吟一阵,抬手道:“臣明白了,没有异议。”
  孙承宗瞥了眼毕自严,心里叹了口气。他估计是整个大殿最为冷静的人,皇帝哪一次这么严肃做事,会这样‘细雨微风’?明摆着后面还有其他大事,这个时候点了头,后面就由不得他们了。
  虽然孙承宗看得出朱栩将毕自严绕了进去,他这个时候也不能去点醒毕自严,更不能反对朱栩,权当没有看破,抬手道:“臣赞同。”
第1076章
千古
  孙承宗话音一落,这件事就成了满朝文武,君臣的共识。
  朱栩很满意,微笑着,背着手,心里破有些不平静。
  国家议会这件事早就定下来,各地还在摸索,‘走流程’,不少人还都没有意识到这个‘议会’的发展前景。
  同时,这个战略部,能发现其中微妙的,只怕也寥寥无几。
  待明年组建完毕,朱栩就可以少操很多的心,并且一些美妙的前景已经在眼前飘忽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03/12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