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校对)第9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30/1265

  朱栩微笑,道:“朕打算,将她们分别改嫁给宗室的王爷,你觉得如何?”
  亡国之女这样的结果,历史上大概都是如此。
  孙传庭会意,道:“臣没有意见,等鲁王回京,臣会与他商议。”
  朱栩点点头,没有再多说。
  越是到了年底,京城越是热闹,各部门也越发的忙碌。
  从各地进京的人是越来越多,诸多事情交错在一起,千头万绪,复杂莫名。
  第二天,毕自严一入京,没有顾上回家就直奔内阁。
  郑友元迎接,边走边说道:“皇上去视察密云水库了,内阁除了孙阁老,目前都在,现在事情特别多,他们也是忙的焦头烂额,就等阁老回京了。”
  毕自严到底是‘首辅’,很多事情,孙传庭也无法擅端,时不时的跑上三楼。
  毕自严风尘仆仆,道:“六部尚书,到了几个了?”
  “除了刑部的张尚书,工部的徐尚书,兵部的郭尚书,其他三位都还没有回来,预计还有一两天时间。”郑友元道。
  毕自严已经转过会极门,道:“那就要让孙白谷来见我,对了,靖王,汪乔年也来吧。”
  郑友元听着毕自严的话,就感觉一副山雨欲来之势,立即道:“是。”
第1113章
人工降雨
  在各种人进入京城的时候,朱栩却来到了密云,视察新建的三个大水库。
  顺天府巡抚陈奇瑜,总督陈新甲等人陪同,一群人站在一处小山堆上,眺望着眼前蓝盈盈的湖水。
  这个人工湖大部分在背阴处,是群山环绕,天然之地改建。
  朱栩眺望一圈,笑着道:“这个水库不错,说说看,能有多大作用?”
  陈奇瑜站在朱栩身侧,脸上有着自信笑容,道:“回皇上,密云有三大水库,方圆百里基本上不会再干旱,缺水,另外,地下水道目前也建的差不多,这个模式臣等认为可行,准备继续扩大,这不但能应对灾情,对夏季的大涝也能有效抵挡……”
  朱栩听着连连点头,神情满意。
  这些水库的建立,功在一时,利在千秋,并且很有借鉴意义,不止是京师,陕西,四川等地也可以推广,这必然能有力的应对灾情。
  “臣等还在试探打井,只是这井有的地方好打,有的地方不好打,百姓日常用度还可,若是灌溉,根本无用……”陈奇瑜继续说道。
  朱栩‘嗯’了声,背着手,看着这片偌大的水库,笑道:“嗯,不要放松,能用的方法,可以试验的都试试,百姓乃是国之本,不能大意。这个水库,建的很好,陈爱卿,你这几年做的不错,明年去工部,先做一阵侍郎……”
  朱栩当面夸奖,封官许愿,这对臣子来说,是偌大的荣幸与荣耀!
  “臣不敢居功,皆是顺天府上下齐心协力,方有此功。”陈奇瑜连忙抬手道。
  朱栩笑着摆了摆手,目光环视着这个人工湖,看着四周的树木成荫,波光粼粼,他心里很是开心。
  陈奇瑜见朱栩高兴,便又道:“皇上,据臣所知,工部那边在试验一种人工降雨,已经成功了一次,臣去过工部几次,与徐尚书谈了很久。这种手段虽然还不熟练,但若是多演练几次,不止能应对干旱,甚至于能对大涝也有办法缓解……”
  朱栩对这‘人工降雨’倒是知道,是一种很原始,很粗糙的降雨方法,成功率不高,并且实施起来相当麻烦,对于现在来说,实际用处并不大。
  朱栩没有打击陈奇瑜等人热情,鼓舞的道:“嗯,这个不要放松,多试验试验,好的经验,要及时向内阁奏报,朕会让内阁做推广,在全国范围内,利国利民的事情,不能敝帚自珍……”
  “是,臣遵旨。”陈奇瑜脸上带着高兴笑容。
  朱栩又看了眼这个偌大的水库,转身下来。
  一群人跟在身后,向着一片农田走去。
  陈奇瑜配着朱栩,道:“皇上,这些农田都是刚刚重新划分过,有一部分是永业田,禁止买卖,租种,否则就收归朝廷。现在的小麦,产量还没有减少多少,顺天府自给自足绰绰有余……”
  朱栩走在小路上,看着幼小的苗,绿油油一片,脸上带笑,道:“大明二十多个省,要说朕最满意的,还是北直隶,你们顺天府做的不错。农民,农业,要放在第一位去考量……说的好听一点,当官不为民不如回家卖红薯,说的难听一点,咱们身上穿的,嘴里吃的都是从百姓嘴里抠出来的,生我们的是父母,养我们的是这些百姓。都说什么父母官,朕看,是完全反了,有些人,认不清事实,昧着良心,作威作福的欺侮百姓,摆官架子,让百姓仰视,简直混账……”
  陈奇瑜,陈新甲等人都知道当今这位所思所想都迥异于常人,而且又极其有道理,听着他的这些话,一时间都沉默,没有说话。
  因为朱栩说的没错,没办法反驳什么,但他们也不能立即接受,‘官民’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对立’,官管民,天经地义。
  朱栩也不管他们能不能听进去,听多少,但他这些话,都会出现在报纸上,会是日后清风运动的一种指导思想,吹遍整个大明。
  走了一阵子,看着漫山遍野的小麦幼苗,再看看即将入冬的天气,朱栩心情大好,看了眼陈奇瑜,陈新甲等人,一脸赞赏的笑容,道:“不错不错,看到这里,朕心里松了大半,或许明年,全国百姓都能好过一点,咱们的压力也能小一点,日后的几年,或许也不用太过担忧……”
  陈奇瑜等朱栩话音落下,肃色的道:“皇上,钦天监那边预测的,几乎没有出过问题。他们预测,未来三年的灾情,可能会更加严重,不能掉以轻心……”
  朱栩有些意外的瞥了他一眼,笑着转身,向回走。
  走了一阵,一群禁卫与马车迎接过来。
  朱栩没有马上上车,慢慢的走着,忽然又道:“听说,近来爆发了一次鼠疫,你们是怎么应对的?”
  陈奇瑜面色微凝,道:“回皇上,内阁的的防疫司一直在重点观察几个地方,这次刚刚爆发,就得到了遏制,大同那边组织了几十个灭鼠大队,各种药材也到位,疫情已经得到控制……”
  陈奇瑜说‘得到控制’,实际上已经死亡了数千人,并且还在持续扩大,只是没有那么凶猛罢了。
  这件事,朱栩收到的奏本已经有几十,弹劾的,出主意的,抨击的,各种各样。
  朱栩没有过多的说,收尾道:“嗯,这件事你们要上一百二十个心,决不能允许灾情扩大,更不能扩散到京城,该用的手段,该花的银子,不要拘束,不要小看疫情,一旦扩大,后果不堪设想……”
  陈奇瑜自然更明白,抬手道:“臣明白,陈总督已经暂时封锁了大同数个府县,目前灾情还没有扩大,灭鼠初见成效。”
  朱栩微点头,道:“好,你们办,朕盯着。今天也看的差不多,可以回京了。”
  京城,还有一大堆事情等着他。
  陈奇瑜等人抬手,跟在朱栩身后,相继上了马车,赶赴京城。
  京城的一场大戏,缓缓拉开帷幕。
  在这个时候,京城的傅涛,正在驿馆,与田中一郎再次商讨银矿事宜。
第1114章
伊达
  驿馆内,田中一郎与傅涛对坐,两人身前是零落的一个茶壶,两个杯子。
  田中一郎以茶代酒,喝完后,看着傅涛道:“傅大人,这就是你们明人的待客之道吗?我带着友好,和平之心而来,却被囚禁在这里,你们,究竟想要把我怎么样?”
  傅涛已经三十岁了,多年的锻炼,早就足够沉稳,更何况,他底气十足,丝毫不为所动。
  傅涛手里端着茶杯,神情平淡,道:“你应该清楚,没有我的庇护,你现在要么是进了打牢,要么,就已经身首异处了。”
  田中一郎眉头一皱,看着傅涛,面无表情道:“傅大人,我再重申一次,我是带着友好,和平之心来的,还请给我大明应有的礼数。”
  傅涛抬头看向他,道:“你的主子是谁?”
  到了这个时候,田中一郎的‘幕府来客’的身份被已被戳穿。他神色凛然,道:“在我们倭国,有数百个大小藩国,从六十年前开始,连翻大战后,现在的德川幕府已经基本统治整个倭国。倭国,现在大致分为三种势力,德川殿以及亲信大名、追随德川家第一代家主的诸多大名、还有就是,被逼投降或者战败的大名。我们的大殿就是战败的大名,伊达殿曾追随太阁征讨天下,功名赫赫。但这一代的德川殿,用了很多极其无耻的手段在监控,加税,甚至于是征召,将他们的夫人,孩子送去江户做人质……”
  倭国的情势太过复杂,两百多个大小藩国,关系网交错复杂,外人很难看清。
  傅涛即便看过一些情报与介绍,听着田中一郎的话,还是有些不明就里,他表情不动,道:“伊达……就是陆奥藩?”
  田中一郎稍稍躬身,道:“在此之前,我们与岛津,前田等都有暗约,只是德川家势大,我们无可奈何,若是有大明的帮助,我们一定能迅速扭转眼前的局面。在倭国,大部分大名对德川殿很不满。”
  傅涛听着他的话,依然觉得云里雾里,道:“你们想要我大明如何帮助你们?”
  田中一郎看着朱栩,双眼微肃,躬身道:“傅大人,我知道,贵国的海军正在北上,我们希望,大明能够给德川殿施加足够的压力,我相信,只要大明的压力足够,德川殿会退让,会真正向大明臣服,绝对不会有任何反叛。”
  傅涛听着田中一郎的话,目光有些异色。
  大明吞并倭国的野心,现在是路人皆知,这个田中一郎却好似一点都不在意,只希望大明给德川幕府施压?
  他们的目的是什么?他们就不担心?
  “你们想要做什么?”傅涛盯着田中一郎的双眼,淡淡道。
  田中一郎低着头,双手放在大腿上,毫不犹豫的道:“您并不知道,这一代的德川殿不比太阁殿下,我们苦不堪言,德川殿的一个乳母,甚至公然羞辱天皇,逼得天皇退位!我们需要……推翻德川幕府!”
  傅涛对这些倒是有所耳闻,默默的端起一杯茶,放到嘴边,感觉茶凉了又放下,淡淡的道:“那么,我大明能有什么好处?德川幕府实力很强,想要制衡,我大明要付出不少代价?”
  田中一郎迅速道:“傅大人,我倭国地窄人贫,没有什么能给贵国,但是,若是我们能成功,必然会真心臣服于大明,每年的贡品,绝对会让贵国皇帝满意!”
  傅涛眉头微动,这位田中一郎的话,等于是放屁,空口白牙的居然要大明出兵,帮他们削弱德川幕府的实力!
  不过,傅涛面上平静如常,道:“嗯。那就给你们透露给口风,我大明的舰队确实已经北上,马上就会到朝鲜济州,稍做修整,就能封锁关门海峡,切断德川幕府对九国岛的支援。同时,军队会对虾夷出兵,雷霆之势攻占,到时候,德川幕府首尾不能兼顾,你们的机会就来了。虽然民间盛传朝廷会出兵倭国,但朝廷没有这个意思,这次应你的要求出兵,我希望你会遵守你的承诺。”
  田中一郎听着傅涛的话,猛的抬头看向他,一脸惊愕。
  如果说明朝出兵关门海峡这是他们预料的,那么出兵虾夷,就是他们完全的预料之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30/12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