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校对)第9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44/1265

  朱栩打量了两人一眼,笑呵呵的道:“免礼吧。”
  “谢皇上。”两人起身,站在朱栩身前。
  曹变蛟一身银色甲胄,英姿勃勃,傲然挺立。苏音音穿的单薄一些,飒爽干练,俏脸上是少妇独有的风韵。
  朱栩笑着向前走,道:“你们才新婚,朕就派你们远行,心里没有怪朕吧?”
  曹变蛟夫妻倾身,曹变蛟道:“为国除难,为君分忧,臣夫妻分内事,不敢有怨言。”
  朱栩走在前面,道:“嗯。倭国的事情,步步为营即可,朕已经调了一部分海军入驻济州岛,对倭国进行监视,确保他们不会狗急跳墙。”
  曹变蛟道:“是。帅府那边已经有了具体规划,臣先去朝鲜,再去萨摩藩,收集了足够的情报,臣会再做出具体的对倭策略,奏呈皇上以及帅府。”
  “一切行动的成败,情报是关键!”
  朱栩着重一点,道:“对情报工作要放在第一位,军情处在倭国的情报网,朕会让帅府全部给你放开,可以指挥,调用,拓展,你尽情发挥……”
  “是。”曹变蛟跟着道。
  迎面寒风凛冽,朱栩伸手给张筠正了正帽子,继而道:“朕知道,朝野很多人都认为倭国无需那么在意,即便他们侵略了朝鲜一次,不是心腹大患,不用这么着急,等渡过灾情也不迟,诸如此类。这些想法,很奇怪,朕已经懒得去批驳了。朕啊,说两个理由,第一个,中国不容挑衅,这是天道使然,天地之间只有一个中国,任何一丝一毫的挑衅都不能被容忍!第二,就是秩序,明眼人都应该看得出,朕在构建大中国圈,倭国是这个圈的东面唯一缺的一块,必须要拿下!一个是中国的尊严,一个是大势所趋,这是天道秩序所在,任何人,都阻挡不了!”
  张筠眨着眼,看着朱栩的侧脸,听着他的话,眼神里的都是崇拜之色。
  实则上,她听不懂多少。
  身后的曹化淳等人倒是饱读诗书,对朱栩的话能明白,却听到了另一个词——‘天道秩序’,这个词,很有深意!
  曹变蛟听着朱栩的话,心头微震,道:“是,臣明白。”
  朱栩不管曹变蛟能明白几分,转头看向曹化淳道:“回头记得提醒朕,写一个关于‘天道秩序’的文章,朕要署名发在朝报上,收录在景正字典之中。”
  “是。”曹化淳道。
  朱栩又看向曹变蛟,道:“朕会给你派些人,主要是在军队中做宣传,教士兵识字,尤其是倭国的那些武士,要好好训练,好好培养,将来都是我大明的先锋将士……”
  曹变蛟听出朱栩话外之音,道:“是。听说左总兵手里有三千多倭国武士,臣到时候打算接手过来,进行统一,严格的训练,确保为我大明所用!”
  朱栩点头,道:“其他的,朕就不多说了。王命令箭在手,库页岛,朝鲜,琉球,倭国的所有军队,情报网都任你调配,代朕给倭国一个深深的教训!也没必要顾忌,倭国真要胆大的挑衅我大明,朕就咬咬牙,派大军提前征讨,早些解决这个祸患!”
  说到最后,朱栩眯着眼,眼神里露出冰冷的寒芒。
  曹变蛟躬身,道:“是,臣明白!”
  朱栩又看了眼苏音音,道:“皇嫂挂念你,昨天还跟皇后提起你,走之前,你去见见皇嫂吧,让她宽宽心。”
  苏音音一直在曹变蛟身后,闻言走出来,静静的抿了抿嘴,道:“是。”
  朱栩又看了两人一眼,没有多说。
  这次曹变蛟出海,是给倭国施威,削弱倭国的实力,顺便检验一下联合舰队的实力。本身没有多少危险,以海战为主。
  朱栩没有在曹变蛟的具体战术上说什么,这些他不擅长,交代几句大战略,便放走两人。
  朱栩与张筠并肩,转道向城南。
  大雪还在下,张筠全身裹的厚厚实实,她的身孕不到三个月,已经有小腹,一只手挽着朱栩,两人边走边聊。
  光天化日这样的举动,在大明来说是有伤风化的,好在是冬天,穿着厚厚的棉衣,挤在一起,也没人跳出来说什么。
  “有些话朕不好说,待会儿看朕的眼神,你呢,顺着话头,就赏赐一些银子,不要多,一次二十万,三次就够了……”朱栩在张筠身边耳语。
  现在国库空虚,倒是他的内阁日渐充盈,各地各属国明面上,暗地里的进贡,神龙府今年的进项,海外一些金银矿的开采,还有过去那些战利品正在不断变现,比如在南直隶建立起来的第一个博物馆,不管是出售藏品,还是参观门票钱,收入都是不菲。
  其他林林总总,自然也不少,虽然是小数目,可聚沙成塔,着实是不少。
  外加朱栩宫内的开销一直压的很低,他的内帑都快富过国库了。
  张筠听着朱栩的话,眨了眨眼,道:“嗯。”
  二十万,在她眼里已经很多,在过去的朝廷,是一笔巨款,户部都未必能说拿出来就拿出来。
  朱栩踱着步子,没有多言,心里转悠着。
  这笔钱,还得从国库出,朱栩不能一下子放出去太多,他需要观察大明民间藏银,需要对货币市场进行深入化的梳理,建立当前最为先进的货币管理体系。
  任重道远!
  许多事情急不来,比如现在的大明新币的替换工作,仍然还没有完成。所谓皇权不下县,不止权力,还有政策,经济等各方面的影响,想要让县以下换币完成,还不知道需要多少年。
  没多久,朱栩一群人就来到了政院,宋应星,张荣穘等已经在等着了。
  “臣等参见皇上,皇后娘娘。”一群人站在雪地里行礼,颇为兴奋。
  朱栩笑着摆了摆手,道:“都免礼。”
  一群人谢恩,让开道,站在朱栩两侧。
  朱栩向前走,看着宋应星微笑,道:“听说你们近来研究了不少东西,一定要朕来看看?”
  宋应星神情罕见的激动,语气还有些乱,道:“是,下面的几个研究所有些成效,这些都是皇上看重的,臣想皇上看到后,一定会很高兴……”
  朱栩露出期待之色,道:“嗯,好,说的朕都等不了了。还有一段路,跟朕说说政院的事情。”
  宋应星收敛表情,道:“是,皇上。目前皇家政院下属的各级书院,学院有七十座,各种合作,联合的有四十多,问题是一个是钱粮,二是人手,臣在加紧培养各科的教授,博士,也在联络各地,筹建更多的书院,每个月能建立两座……”
  “书院的藏书楼是开放的,但并不够用,臣计划用两年时间在全国建立一百个书院,这个相对容易一些,但投入需要时间……”
  “政院已经基本建立了九加五的体系,县府省各三级,进行优胜劣汰,最后送到京城政院,总共十四年,虽然三年有些少,但没办法一下子做到太多,臣计划等政院扩展到足够,大明渡过灾情,有了充足的钱粮,可以将授课的时间逐步拉长,直到实现‘中国皆翰林’,‘天下无寒士’的目标……”
  朱栩听着宋应星的话,脸上一直挂着笑容。
  这些目标看似遥不可及,但只要持之以恒,一百年或许都用不了,就能实现大明人人识字,无文盲的初步目标。
  宋应星接着又说政院的教学,研究以及成果,方方面面,但都是简短的说。
  朱栩听着,最后的制约,还是两个字:钱粮。
  以现在大明的情势,没有多少余力来全力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哪怕是朱栩也分不出足够的精力关注。
  “我们在与时间赛跑……”
  来到一座大楼前,朱栩停下,思索片刻,他看着宋应星等人道:“现在国家困难,要克服太多的难处,没有多余的资源给你们,你们要体谅,咬咬牙,克服眼下的困境,要做好准备,打牢基础,厚积底蕴,真有一天要是给你们机会,一定要抵上大用,不能拖后腿……”
第1134章
四大发明的新进展
  宋应星等听着朱栩的话,齐齐躬身道:“臣明白。”
  朱栩微微颌首,对宋应星等人的能力他还是比较信任的,不动声色的看了眼张筠。
  张筠站在朱栩身旁,看着朱栩的目光,眼神微亮,向前一步,又迟疑了一下,道:“本宫整肃后宫,预计两年能省出二十万两,皇上,可否给宋大人,毕竟他们做的是为国为民,不能拖延……”
  朱栩不等宋应星等人回答,直接道:“可以,宫里也没多少人,能省一点就省一点,吃穿差一些就是。”
  宋应星等人有点犯闷,以往都是皇宫千方百计从户部套银子,这还是第一次宫里主动给出来吧?而且还是后宫省出来的?
  张荣穘,这个张筠的叔父忽然抬起手,大声道:“娘娘大度,有长孙遗风,臣等感念肺腑!”
  张荣穘这么一说,宋应星等也反应过来,连忙跟着抬手道:“娘娘大度,有长孙遗风,臣等感念肺腑!”
  张筠脸上笑容越多,转头看向朱栩,眨了眨眼,似在邀功。
  朱栩不动声色一笑,摆了摆手,道:“银子也给了,带我们去看看吧?”
  宋应星当即道:“是,皇上,娘娘,请跟臣来。”
  说着,就步入大楼,先是向左转,没走多久就传来一阵织布机的嘈杂声响,相当刺耳。
  张筠很熟悉这种声音,她家里以前也有,不禁疑惑又好奇。
  宋应星等人领着朱栩来到门前,透过玻璃向里面看。
  朱栩也挺好奇,抬着头看去。
  只见里面摆放着三架奇奇怪怪的大家伙,七八个妇人在里面忙活,一条条布线,一个个机关,咔擦咔嚓,砰砰砰的响,若不是隔着玻璃,声音只怕更大。
  宋应星看着朱栩与张筠,兴奋的道:“皇上,娘娘,政院那边聚集了一些能工巧匠,改良了织布机,经过改良的这种织布机,速度快五倍,织出的布更密更好……”
  朱栩神色微动,轻轻点头,心里若有所动。
  欧洲现在还四分五裂,科技还在萌芽阶段,若是大明快他们一步,这些布匹……或许能畅销全世界!
  这么庞大的市场,会给大明带来多少财富,对大明的方方面面会有多大影响!
  不可想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44/12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