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能名帅(校对)第8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18/1363

  大赛无名局,这话可是有道理的。
  “佩普,现在比赛时间是第六十二分钟,不出八分钟,高寒肯定换人。”弗格森十分笃定地说道。
  瓜迪奥拉突然间闪过了一个念头,“马塞洛和拉姆。”
  巴塞罗那主帅心里头却不由得暗暗佩服,姜到底还是老的辣。
  自己虽然看出了不少,但弗格森却看得更多,甚至还一眼就看出了弊端。
  “从高寒排出的三四三阵型来看,不管是球权,还是空间控制,都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至少短时间内整个欧洲足坛都还没有人达到过,但这对球员体能消耗太大了,尤其是两名边路球员,这种快速而频繁的来回冲刺,根本吃不消。”
  瓜迪奥拉点头,弗格森这话是一针见血。
  事实上,真到了这个时候,只要掐住这一点来打,再加上中路的薄弱,拜仁慕尼黑几乎是必败无疑。
  当然,估计真到了欧冠赛场上,高寒也不会排出这样的战术打法。
  但这无关高寒本场比赛排兵布阵的高度,只能说,暂时还不适合打这一套战术阵型。
  “都说大赛无名局,这小子躲到德甲去,还不知道要玩出什么花样来呢。”弗格森在电话里呵呵笑着,满是期待。
  高寒的试验也算是给了他,以及欧洲一众主帅们一些全新的启发。
  在成绩压力极大的英超、西甲和意甲,一般主教练都不会这么冒险,可高寒在德甲毫无压力,自然可以随心所欲地试验不同的战术打法,对手的实力又正好可以拿来练兵,多好啊。
  似乎是为了印证弗格森的判断,高寒很快做出了换人调整。
  而且是在短短不到十分钟内,连续换掉了三个名额。
  先是用托尼·克罗斯换下了马塞洛,用托马斯·穆勒换下了拉姆,将原本一字排开的四中场变成了小菱形中场,托马斯·穆勒突前,托尼·克罗斯和莫德里奇居中,施魏因斯泰格拖后。
  之后,又用比达尔换下了巴德施图贝尔,依旧还是采取三后卫打法。
  这也间接证明了弗格森的推断,马塞洛和拉姆都消耗了过多的体能,坚持不到结束了。
  想一想,这体能消耗速度也确实够快的。
  换人之后,拜仁慕尼黑依旧牢牢控制着场上的局势,控球优势变得更加明显,虽说放弃了边路进攻,但里贝里和罗本在两翼却打得更活,也更加自由。
  第八十一分钟的时候,正是托尼·克罗斯拉到左边路接球后,一脚直塞,传到了禁区左侧的里贝里脚下,后者得球后晃过了帕萨恩,内切到禁区内,抢在鲍曼之前,横传到点球点,托马斯·穆勒趁着防守球员被克洛泽拉开的机会,后插上推射命中。
  四比一!
  瓜迪奥拉很明显地听到电话那边的弗格森发出了一声惊呼赞叹。
  苏格兰名帅更是在那边喊着,“这将会是一场被列入欧足联战术教材的教科书式比赛!”
  “我的天啊,这家伙的脑袋到底是什么构造的?”
  “太叫人难以置信了!”
第645章
高寒的传统
  比赛结束的哨声响起,大红记分牌上显示着最后的比分,四比一。
  凭借着下半场的两个进球,拜仁慕尼黑最终主场逆转了云达不莱梅。
  安联球场的球迷看到了一场精彩的大逆转,在哨声响起的那一刻,全都兴奋得忘乎所以,在看台上手舞足蹈地宣泄着内心的亢奋与激动。
  可管理层三巨头却坐在主席看台上,怔怔地看着球场下方,尽皆流露出了思索的神色。
  作为欧洲最懂球的管理层,这一场比赛给他们带来的刺激太多太多了。
  尤其是下半场。
  如果说,上半场令人惊艳的地方在于,高寒如何将三名小将组成的三后卫防线,组织成足以抵抗云达不莱梅强大攻势的铜墙铁壁的话,那么下半场球队的进攻让所有人都眼前为之一亮,但真正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却是进球背后所体现出来的理念。
  三四三阵型所体现出来的,对球权,对空间,对比赛节奏的掌控,都让三人感到震撼。
  甚至从某种程度来说,拜仁慕尼黑在这一场比赛的某一段时间里,真真正正地打出了全攻全守,在那一段时间里,球队的进攻与防守,几乎是融为一体的。
  就好像第三个进球,云达不莱梅拿球进攻,拜仁慕尼黑却没有集体退防,而是上抢,施魏因斯泰格在中圈附近捅掉了传给迭戈的皮球,莫德里奇传给了前场的罗本,再分到右路,拉姆以最快速度后插上,下底传中,克洛泽近距离头球命中。
  整个过程都发生在云达不莱梅的半场内,从断球到进球,不到几秒钟的时间,所有球员的触球都是在两脚内完成,非常干净利落,配合思路也相当清晰明确。
  在下半场前面一段时间里,拜仁慕尼黑攻势如潮,云达不莱梅的传接球则是频频失误,普通球迷或许会觉得,这是云达不莱梅自身的问题,可实际上,这是拜仁慕尼黑的逼抢和压迫所造成的。
  尤其是在进攻失败,球权转换之后,球队第一时间投入反抢时的防守策略。
  敌进我进,敌退我退,高寒这一场比赛的防守思路很独特,可谓是另辟蹊径。
  “这一场比赛打出了很多值得研究的东西,之前的三四三阵型是中场平行站位,但对两名边前卫的使用,我认为就很值得深思,而后来的小菱形站位,换上了托尼·克罗斯和托马斯·穆勒之后,整个打法像极了克鲁伊夫时期的巴塞罗那梦一队。”
  贝肯鲍尔这话得到了鲁梅尼格和赫内斯的一致认同。
  事实上,球队的第四个进球就很有梦一队时期的影子。
  施魏因斯泰格对应的就是瓜迪奥拉的位置,是球队的攻防枢纽,托尼·克罗斯则是对应劳德鲁普,虽说是踢中前卫,可实际上却是球队的进攻组织核心。
  里贝里就是贝吉里斯坦,负责边路突击,克洛泽就是九号位的中锋,除了进球外,还负责拉扯防守球员,而托马斯·穆勒对应的就是突前前腰巴克罗,后插上进攻。
  当然,具体球员的特点肯定是有所不同,打出来的效果也是大不相同,但大体上的站位,以及承担的职责则是非常相似。
  托马斯·穆勒的积极跑动和防守投入,跟巴塞罗那梦一队的巴克罗的防守压迫,也很相似。
  可以说,最后时间的三四三菱形站位,更像是高寒对克鲁伊夫时期全攻全守阵型的一次尝试,这对拜仁慕尼黑,对德甲联赛,甚至对整个欧洲足坛的战术发展,都很有积极意义。
  受限于球队阵容,以及球员的问题,导致这样的打法恐怕很难在大赛中出现,尤其是在欧冠联赛,但这样的尝试还是非常有必要,也非常有意义的。
  “经过这一战,这群小子们恐怕都学到了不少东西,对高寒技战术的理解肯定也会更加深入,球队的竞争力也会有所提升。”鲁梅尼格欣慰地说道。
  事实上,到了这一刻,他才真正地相信,高寒一定会把拜仁慕尼黑带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就这一场比赛,就不知道要为德甲巨人赚到多少印象分。
  贝肯鲍尔听得呵呵一笑,“他从头到尾都没把德甲其他球队放在眼里,连联赛排名第二的云达不莱梅都能拿来试阵……”
  笑容里,足球皇帝不无感慨和无奈。
  感慨是高寒执教下的拜仁慕尼黑所表现出来的强大与自信,无奈的则是德甲联赛的整体颓势,这是短时间内所无法改变的事实。
  “这一场比赛结束后,恐怕又要有一群媒体跳出来喊,谁能阻止高寒了。”赫内斯倒是心情大悦,球队赢了这一场,基本上可以说是提前锁定了联赛冠军。
  而放眼德甲,谁能阻止拜仁慕尼黑?
  ……
  ……
  “这是一场令人绝望的比赛。”
  赛后,在安联球场的新闻发布会上,托马斯·沙夫不无沮丧地叹息道。
  “比赛从一开始就被对手所控制,哪怕我们在上半场领先一个球,但我们始终都没能逃脱对手的控制,到了下半场,这种情况只是变得更加明显而已。”
  “毫无疑问,我们输了,不仅仅输在整体实力上,还输在战术理念上,拜仁慕尼黑在这一场比赛打出了值得所有人去思索的超前的战术理念,我们面对这种打法几乎是无能为力,就像是遭受到了一种降维打击。”
  “我很不愿意承认这一切,但我必须得说,至少在短时间内,我不认为德甲有球队能够挑战到高寒的拜仁慕尼黑的统治地位,但我更加相信,在高寒的这支球队身上,有非常非常多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的东西。”
  “四比一的结果并不能够很好的表现出两支球队之间的差距,我想说,我们跟对手的差距不仅仅只是三个球,这一场比赛只是给我们敲响了一记警钟。”
  作为竞争对手,沙夫给出了所能够给予的最高的评价,在这一份评价面前,高寒任何的客套和谦虚都会显得虚伪,所以,他只能报以一笑,并主动站起身跟沙夫拥抱。
  对于这一场比赛,高寒表示自己确实在尝试一些新的打法,但却拒绝将它过份拔高,认为这不过是未成熟的试验品,球队还有许多的不足需要完善,而他也相信球队会继续进步。
  “这一场比赛给了我们自信和勇气,我相信,经历了这一场比赛之后,会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更加清楚自己的努力和进步的方向,这对我们来说,会是莫大的助力。”
  而对于对手云达不莱梅,高寒也没有虚伪客套,而是给出了中肯的评价,认为进攻手段略微单一,依赖于迭戈会让云达不莱梅很容易陷入困境。
  但不管是高寒,还是沙夫,都非常清楚地知道,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云达不莱梅的财政并不宽裕,根本没有办法允许球队拥有两名迭戈级别的前场进攻球员。
  沙夫表示自己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球队在冬歇期时就花了五百万欧元,从沙尔克零四引进了攻击型中场梅苏特·厄齐尔,他相信这名十九岁的小将能够很好的填补这个问题。
  对于厄齐尔,高寒也有印象,当初从沙尔克零四引进诺伊尔的时候,高寒就曾经留意过他,但这名球员在边路的特点,跟高寒所想要的不大一样,所以最终也没有下手。
  这一场比赛下半场替补上场,表现只能算是还行,一名技术出色,传球能力很强的球员。
  这也是高寒对德国足球看好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他发现,随着世纪初的改革,近几年来,青训产出的德国球员中涌现了一批技术能力出色的类型,这无疑跟过去德国传统的球员特点不一样,但却很符合未来的足球发展趋势。
  未来足球战术的发展,一定是围绕着球权和空间这两方面来争夺,球权需要细腻的脚下技术,空间就需要球员的积极跑动,前者是目前德国青训十分强调的,后者却是德国传统强项,两者相辅相成之下,德国足球的未来值得期待。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18/13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