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能名帅(校对)第9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42/1363

  塞尔吉奥·加西亚的数据图表非常直观,很清晰,一目了然。
  “我认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的皮球一旦进入到对方半场,传接球变得不够耐心,尤其是在中场菱形突前的这个位置,不管是埃拉诺,还是史蒂芬·爱尔兰,都无法在对方的逼抢下冷静拿住皮球。”
  “我之前很早就说过,如果我们无法在对方三十米区域内形成良好的,充满耐心的控球,我们的高位传控压迫打法将土崩瓦解,毫无效果。”
  “但大家可以回想一下比赛过程,只要我们的皮球一进入这一片区域,对方稍微加强一下逼抢,我们的传控球就会变得缺乏耐心,这直接导致我们的传接球失误,尤其是当对手已经站好防守位置,组织好防线的时候。”
  “在缺乏耐心的传控球的情况下,我们很难在对方大禁区前沿一带制造威胁,进而得到切入助攻的机会,这才是我们现在所面临的最严重的一个问题。”
  要说边路的话,高寒确实没有配备专门的边路进攻球员,但边路进攻手段却很多。
  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和桑切斯都是边路好手,本泽马也随时能够拉到边路去,大卫·席尔瓦和莫德里奇也都能够根据场上局势拉到边路,这些都不是问题。
  曼城绝对不缺打开进攻宽度的手段和实力,但问题在于,当对方组织好防守,站好位置的情况下,边路进攻的效率是很低很低的。
  而这时候最有效的进攻手段是通过耐心的传控和拉扯,大范围的转移,在对方防守阵势的移动中制造空挡,再切入制造威胁,甚至是进球得分。
  埃拉诺和史蒂芬·爱尔兰都已经被高寒认定,无法胜任突前前腰这个位置,他们根本无法代替卡卡在这个位置所能够发挥的作用,最起码单就维持球队冷静而耐心的传控这一点,他们就很难做得到。
  众人听了高寒的这一番分析后,再结合数据图表,结合比赛中的情况,不得不承认,高寒的分析确实非常有道理。
  在传控打法里面,边路进攻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突破,而是为了通过边路上的拿球,将对方的防守球员吸引到边路,拉开对方防守阵势的宽度,便于己方进攻球员在中路能够更好的完成渗透推进。
  所以,理论上在控球打法里面,能够出现在边路达到这一战术目的的,边后卫可以,边锋也行,中前卫甚至是中后卫,都没有问题。
  但现在曼城的问题是,如何通过耐心的传递,将皮球送到对方禁区前沿,并制造杀机。
  这才是高寒所认定的,曼城现在最大的症结。
第760章
狠角色
  从高寒在马德里竞技出道以来,短短九年时间,传控打法从西班牙到欧洲足坛,真可谓是大行其道,出尽了风头,尤其是高寒所执教过的几支球队,成绩都相当彪炳。
  上到国际足联和欧足联的技术官员,下到最普通的球迷,所有人都知道,高寒所带动的这一股传控打法的风潮是当下世界足坛最先进的,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可为什么能够坚持这样一套打法的球队却少之又少呢?
  甚至不说传控打法,就连高寒赖以成名的四三三打法,都没多少球队用呢?
  原因很简单,不是每一套阵型,每一种打法,都可以获得推广的。
  四三三阵型很注重球员的个人能力,这对于很多中下游球队来说,他们在面对上游球队时,个人能力根本很难占有优势,所以采取四三三阵型对他们而言,非但没能取得效果,反而更像是一种自杀。
  传控打法也同样是如此。
  想要采取传控打法,首先就必须要有一名出色的中场组织者,而谁都知道,这一类型的球员是当下欧洲足坛最紧缺的类型,每一名中场组织者几乎都是各自球队的掌中宝。
  可只有一名组织者还不够,还需要聚集起一批技术功底出色的球员。
  当年贝隆在曼联为何玩不转,但却在高寒执教的切尔西队内大放异彩,在高寒离开切尔西后,贝隆又很快陷入了低迷,直到他回到了国际米兰后才重新回到巅峰?
  原因很简单,看他的四周围有没有一群能够跟他处在同一频率的技术型球员。
  有了种种的限制,使得传控打法很难在欧洲各大联赛普遍推广,甚至在四大联赛的豪强球队里,都未必能够适用,一来是各支球队的传统打法特色不同,二来是没有这样的人才配置。
  高寒本赛季到了曼城,如果不是引进了一整批球员,他也不敢全面推广自己的传控打法,以曼城上个赛季的班底,只能继续采取防守反击。
  如果说,符合传控打法的球员不好找,中场组织者难寻,那么,一个能够在大禁区前沿一带,拿得住球的球员,那无疑也是非常难找。
  能够拿得住球,又能串联起中前场,又能前插进攻到禁区内的,那几乎是可遇而不可求。
  所以,在卡卡受伤之后,高寒尝试过埃拉诺和史蒂芬·爱尔兰。
  前者是巴西球员,脚下活很细,还有一脚任意球的绝活,但身型较为单薄,同样无法在防守密集的大禁区前沿拿得住球。
  史蒂芬·爱尔兰是上个赛季曼城表现最出色的球员,被曼城球迷评选为赛季最佳球员,技术不错,传球能力出色,有点像斯科尔斯,但问题在于他不够稳定,有点神经刀。
  高寒还试过用斯图里奇打这个位置,效果也不满意,后来用桑切斯打了两场,一场好一场坏,整体来说都无法叫人满意。
  正是因为这一个位置出现了问题,导致曼城的球路一旦推进到了三十米区域,一受到对方的严密逼抢压迫,传球成功率立即大打折扣,球员失去耐心,很难组织起有效的攻势。
  在几场热身赛中,高寒甚至动用了技能卡,效果也比较一般。
  毕竟,技能卡的效果要靠球队的整体表现,以及球员的个人能力来打基础。
  现在事情已经很明显了,卡卡短时间内无法回归,高寒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就是引援。
  但一时半会也不好联系替代人选,而且卡卡归队后,肯定是要打主力的。
  那么剩下的选择就是变阵。
  ……
  ……
  “变阵?”
  众人听到高寒这个决定都有些讶异,就连一直都倡议要变阵的布莱恩·基德都觉得奇怪,因为刚才高寒明明还在说,球队的问题跟阵型无关的。
  “别误会,各位,我们依旧还是要打三后卫,但我们要在中场进行调整。”
  布莱恩·基德皱起了眉头,琢磨着高寒的意思。
  “我们采取双后腰打法,让马斯切拉诺跟哈维·阿隆索组成中场的一道屏障,大卫·席尔瓦和莫德里奇都更加靠前,并给予他们更多的自由,让他们在三十米区域到大禁区前沿一带控球,耐心地寻找机会,传出助攻,甚至是自己往前插,杀入禁区。”
  众人听到高寒这么说,都纷纷眼前一亮,觉得可行。
  大卫·席尔瓦和莫德里奇都是脚下活很细,能够在对方严防死守的阵势下,靠着个人能力带球腾挪闪转的出色球员,把他们往前推,确实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种手段。
  实际效果如何,不清楚,但至少理论上可行。
  至于中场防守和拦截,马斯切拉诺跟哈维·阿隆索的双后腰可以胜任。
  很多媒体和球迷认识一名球员,往往第一件事情就是给球员贴标签,原因很简单,贴上了标签后更方便认识。
  所以,一谈到某一名球员,尤其是新秀,媒体和球迷们往往最喜欢说的就是他的踢球风格像谁,他是某某某二世,或者是他的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而且很容易夸大或忽略。
  就好像卡卡,高速带球突破推进,这是卡卡的必杀技,但也恰恰是因为他的这一特点太过于抢眼了,以至于很多媒体和球迷都忘了,卡卡的脚下活很细,他也是能够像其他一些巴西球员那样玩得出花样,传得出好球的。
  甚至,高寒敢说,卡卡的传球功底相当出色,只是在AC米兰的战术环境下,他没有多少机会表现出来而已。
  还有马斯切拉诺,所有人对他的第一印象是防守。
  甚至他被誉为是世界顶尖的防守型后腰,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抢得下球,也能把球传给队友,但在这之外,很少有人去留意过,马斯切拉诺的大局观和组织能力一点都不弱。
  只不过是因为他的防守太过于耀眼了,而且在利物浦,这一方面又不需要他操心,以至于所有人都忽略了他还有这一方面的实力。
  所以,高寒认为,以马斯切拉诺跟哈维·阿隆索组成双后腰,这一道中场屏障绝对是值得信任,而且能够稳稳地保护好球队的后防线。
  只要双后腰稳得住,大卫·席尔瓦和莫德里奇就能在三十米区域耐心地传控,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本泽马和桑切斯在前场就能拉扯出空挡,进而捕捉杀机。
  如此一来,球队的进攻就活了。
  当然,这一切直到目前为止,都还只是高寒的思考,还需要在训练中实践,并在实战中检验,但他认为,这一条思路未必不可一试。
  ……
  ……
  “隔壁最近有没有什么动静?”
  同样是在卡灵顿,紧挨着曼城的训练基地,曼联的主教练办公室里,弗格森好笑地问着助手麦克·佩兰。
  不用弗格森明说,麦克·佩兰就知道弗格森所说的隔壁就是指曼城。
  要说以前,曼城的训练基地压根就没多少吸引力,恐怕很多外地球迷连他们挨着曼联的训练基地都不知道,一提到卡灵顿,只会想到曼联。
  可现在,随着高寒的入主,所有人都知道,卡灵顿有两座训练基地,曼彻斯特双雄都在这里,在很多球迷和游客心里面,曼城的训练基地甚至反而比曼联还要受宠。
  以前弗格森压根不关心对面是什么情况,可现在三天两头就问,搞得麦克·佩兰都差点决定安排个专人,一天二十四小时盯着隔壁了。
  “没什么动静,打完最后一场热身赛回来后,高寒下令封闭集训,备战新赛季。”
  弗格森嗯了一声,点了点头,“媒体还是在炒作曼城的热身赛吗?”
  一提到这件事情,麦克·佩兰就有点想笑了。
  “谁说不是呢?还是炒得很厉害,你也知道那些媒体记者的尿性,他们就指望着这些炒作新闻来促进销量,更何况曼城今年夏季投入了四亿多欧元,不说全英超,就说全欧洲,不知道有多少人眼巴巴等着看笑话呢。”
  弗格森连连点头。
  欧洲足坛说到底也是挺传统的,类似于曼城这样的暴发户,往往都是毁誉参半。
  至于那些媒体记者,为了销量,哪还有节操?
  “高寒这段时间估计也够呛,卡卡受伤,彻底打乱了他的计划,现在的曼城空有控球率,进攻却很无序,要是这几天再想不出解决的办法,新赛季估计是要吃大亏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42/13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