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就会跑(校对)第1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4/485

  “不是,教练,灯有点亮。”
  叶钦指了指头顶的照明灯,抿了下嘴唇,声音略有些低。
  “这灯光是有些麻烦。”
  现在是下午4点,临州的天气不错,不过在冬季,这个时候天色已经稍显暗淡,场馆内的上方的灯基本全部打开,照得室内似乎比室外还要明亮几分。
  在室内进行比赛,所以参赛的选手不会再受到赛场气候的影响。比如不会出现雨后湿滑的赛道,也不会被冻得浑身发抖或者没比赛就被热得汗流浃背,现场的湿度也会适中,适宜选手发挥。最重要的短跑项目中的风速不会再影响运动员的最终成绩。
  不过室内比赛的灯光却是个麻烦,尤其是在撑杆跳和跳高项目上,有时候会出现炫目晃眼的问题,导致看不清横杆,步点找不准。
  对于短跑项目也有些影响,但聂方平知道叶钦说的不是灯光问题。
  昨天他也在现场看到了那个小女生,专程来现场看比赛,叶钦比赛的兴奋劲头也超乎了他的想象。赛后两人围在一起,叽叽喳喳地也说了小半天的话。
  聂方平知道叶钦想来临州比赛,大概为的也就是见这小女生一面,他看得出来两人的感情非常好,少年少女的事情,要是换在一二十年前,聂方平可能还会不太高兴,但到了他现在这个年龄,很多东西早已经看开了,也不会去阻止什么。
  趁着青春年少,那就不要辜负时光。
  况且,昨天叶钦400米室内赛的表现,远远超乎聂方平的意料,再次刷新了他的个人最好成绩。
  不过室内锦标赛林州站的时间是2月10日和2月11日,叶钦比赛的赛程,第一天是男子400米,上午预赛下午决赛,第二天是男子200米,同样是上午预赛下午决赛。
  但这个时间正好是周一和周二,看女生的当时的校服打扮,肯定是学校里请假出来的,今天应该还要上课,恐怕不一定会再过来。
  “好好调整下心情!”
  聂方平走上前去,轻轻拍了拍叶钦的后背,“旁边还是有很多媒体在注意着你呢,好好表现,既然来比赛了,就得拿出好状态来,到时候有人问起也好说自己又拿了个冠军呐!”
  “教练,你在说什么呢……”
  叶钦被聂方平戳破了心思,面颊微烫,嘴里却是不承认,转身低头轻轻呼了口气,尽可能调整起自己的心情。
  其实昨天能够见上一面已经很不容易了,叶钦自己想想也不敢再奢求什么,他也知道大家现在都是学生,很多时候都受到制约,自己要做的还是好好比赛。
  况且,像聂方平说的,今天现场还是来了不少媒体,他也希望自己能够出好成绩,被人瞩目。
  只有赛场,只有跑道,不断地奔跑,才能一步一步去赢得一些资格,才不会让自己局促而不安。
  临州站的全国室内田径锦标赛是南方赛区今年首次增加的赛点,由于国家队集训队员还在燕京等待津门站和燕京站的比赛,今天的江南田径馆罕见名将的身影。
  最受人关注的就是在跨栏项目上称之为国手的刘阳宇,在过去一年时间参加了多项国际和国内赛事,比赛已经成为他训练最重要的部分。今天早上的预赛中刘阳宇轻松胜出,下午的决赛几乎成为他的个人表演,最后以7秒68轻松夺取冠军,也开始了他的新赛季。
  而叶钦自城运会之后,在国内的田坛算是冒头出现的新人,风头自然是远远不及刘阳宇,但昨天的男子400米决赛叶钦以46秒49的成绩顺利夺冠,今天上午的男子200米预赛,叶钦也轻松晋级,到了今天下午的男子200米决赛,已经是临州站室内田径锦标赛中极为引人瞩目的选手之一。
  之前城运会叶钦以46秒60的成绩拿到城运会男子400米季军,时间不过三个多月,叶钦在400米项目上的成绩已经提升了0.11秒,而这还是室内赛的缘故。如果是室外的话,聂方平相信叶钦这一次400米的成绩应该会更好。
  室内赛由于场地条件,封闭的环境,还有诸如大赛的气氛、风速等等,一般运动员的室内最好成绩是低于他室外最好成绩的。
  像迈克尔·约翰逊,他在男子400米的室外个人最好成绩是43秒18,而室内赛400米个人最好成绩只跑出过44秒63。
  “请男子200米决赛的选手就位!”室内田径场内,广播声响彻全场。
  叶钦轻吸了口气,冲场边的聂方平招了招手,走上了男子200米的起跑线。
第一百五十九章
理念差别
  “聂教练,我们又见面了!”
  就在叶钦走上男子200米起跑线前,准备200米的决赛时,此时场边的围栏外,一个发际线颇高的中年男子从后边找上了聂方平,笑着和他打招呼道。
  “唉哟,孙教练,刚才就看了60米栏的比赛,没来得及和你打招呼,没想到你个大教练先过来找我了。”聂方平看清楚了中年男子的面容,一张圆脸之上顿时堆满了笑容。
  孙潮生,去年世锦赛男子110米栏季军刘阳宇的主管教练,也是当前国内风头最盛的田径教练。在新庄训练基地的那段时间,聂方平带着叶钦还有不是过来一起训练的杨耀,还是和对方见过不少次。
  虽然各人主抓自己的队员都比较忙碌,但同样是田径教练,偶尔还是会交流下心得。尤其是叶钦体现出来的竞赛水平,已经能够让孙潮生这样的大教练愿意另眼相看。
  而之前叶钦在城运会看了刘阳宇的比赛之后,在起跑加速上也有心得,聂方平也在找寻突破的路子,和对方都有过沟通。
  “一样一样,你是老前辈,我还得跟您多学习呢。”孙潮生笑着和聂方平握了握手,“聂教练,叶钦昨天的400米决赛和今天上午的200米预赛,我都有看了,他的进步很显著啊。”
  室内赛400米叶钦决赛夺冠的成绩,已经超过了他城运会时候的最好成绩,作为一名田径教练,自然看得出叶钦的进步依旧不小。
  在城运会之前孙潮生还是不知道聂方平其人,但城运会叶钦拿到男子200米冠军之后,多少引起了他的注意,甚至国内很多专业队的目光都投向了对方。
  孙潮生后来一了解才发现,带出叶钦这个城运会男子200米冠军的少年选手,竟然是一个退休的体校教练,这让他不得不惊奇。
  “孙教练,我上次课记得你说2月份要带刘阳宇去法国参赛的,国内当前的水平,刘阳宇应该也遇不到什么挑战吧?”
  聂方平看到孙潮生出现在临州,其实还是颇感惊讶的,城运会后在新庄训练基地时,孙潮生有和他说过2月份要出国比赛。刘阳宇今年应该也是要备战奥运会,以他的水平参加国内的比赛其实并无多大的意义。
  “就参加临州站和盛海站的比赛,接着就去法国列文,那里有邀请赛。”孙潮生笑着说道,“我过来其实也就是想说这个。”
  孙潮生顿了顿,指着站在起跑线前的叶钦正活动身体,调整着比赛状态的叶钦道,“聂教练,我觉得你应该可以把叶钦放出去了,他现在在国内的比赛已经没有太多挑战,可以开始从国际上一些低级别的比赛开始。基础训练是长期的,还是要注重练赛结合,以赛代练的方式。”
  孙潮生和聂方平有过好几次的教练,知道眼前这位老教练虽然年龄不小,但思维并没有固化,训练方式和理念都很有一套,尤其是注重基础训练的理论,还是让他觉得挺有受益的。
  至少是在他国内接触的一些教练里,是少有的真正有想法的教练。此前大概是困于体制的缘故,跳出了体校的限制,到了一所中学,反而很能践行自己的想法。
  矫正不良的生活和训练习惯,夯实基础力量和身体素质,注重把底子打牢,这些方面可能在运动员职业生涯早期感觉上不太明显,谁的训练还不是从基础开始的呢,但是他带着刘阳宇,一路冲到现在,已经达到世界一流乃至顶尖水平后,特别能有心得体会。
  美国田径项目为什么总体比较强,其实很大部分跟科学的训练方式是有关系的。他在国外的时候有观察过,很多美国选手的训练并非遵循国内“三从一大”的原则,反而是强调于基础训练,时间上并没有太大的压迫,反而强调训练的效率和质量。其中尤其是基础的训练方面,更加有特色和代表性。
  很多美国田径选手都不单纯是练田径,或者说在成为职业田径运动员之前,在各自的高中大学,都会接触各种项目的基础训练。其中不乏很多都有经历过橄榄球、篮球等项目的训练。
  体育氛围好,运动员有了较长时间的基础训练,身体素质个人能力明显更高,转入田径领域,再接受专项训练指导之后,成绩往往能够突飞猛进。
  至于人种问题,这个肯定是有的,但除了美国之外,黑人遍布非洲和美洲,欧洲各国也多的是,但这些地区国家的选手,除了偶尔蹦跶出一些天赋顶尖的选手外,在整体实力上美国田径依旧最为强大。
  其中这些年牙买加、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这些中美洲加勒比海域的小国,大量的运动员教练员留美求学后,也带回了很多先行的训练理念,在国际上的成绩也一年好过一年。
  尤其是体教结合,以中学为载体注重基础训练的教学培养模式,一个项目的金牌夺冠,可能一两个天赋顶级的运动员就能做到,但一个项目的崛起,则离不开大量的基础训练培养和良好的竞赛机制。
  不过,孙潮生和聂方平的训练理念不一样,他虽然觉得聂方平的训练方式在某些方面是有所裨益,但并不完全认同这种训练方式,在他看来运动员不能离开赛场,训练和比赛应该是有机结合起来的。
  像本次参加室内锦标赛,他带着刘阳宇就是抱着“玩玩”的心态,以一种轻松的态度参加比赛,把这是一场训练课。
  现在刘阳宇的冬训和春训的界限已经不是非常明晰,比赛和训练融合得特别好。以赛带练已经成为刘阳宇的训练模式,这也是和国际接轨的训练方式。孙潮生有些遗憾的是,国内许多教练员和运动员都没有体会到比赛刺激训练带来的好处。
  “会不会太早了点?”聂方平听到孙潮生说起这个,眉头微微皱了起来,其实之前两人也聊过一次,只是那次没有像今天这么直白。
  “不早了。”孙潮生摇了摇头,“我也差不多是在叶钦这个年龄,把刘阳宇带着出国比赛的。头两年参加的也是国际上的低级别比赛,到了02年03年就拿到了国际田联大奖赛和黄金联赛的参赛资格。”
  “这个不能比啊!叶钦是半路出家,他进行专业的田径训练到现在满打满算也就一年的时间。”
  聂方平笑了笑,即便是叶钦展现出的天赋极高,但也不过是拿过世少赛两个季军和城运会一个冠军和季军,和现在手握全国男子110米栏纪录,世界青年纪录,亚洲纪录的刘阳宇,还是有很大差距。
  “就是这样才需要多比赛。”孙潮生略有些急躁了起来,“练一年能练到这样,叶钦的上限是足够高的,多参加比赛,有个三五年时间,前途不可限量。”
  叶钦在城运会后拿到400米季军和200米冠军,他当时并没有太多的触动,只是这次室内赛,看到叶钦的成长,明显处于一个高速阶段。
  按照孙潮生的观察,叶钦现在的情况和当初刘阳宇已经有些类似,在国内虽然还没有达到最高水平,但已经相去不远,如果能够进入国际赛场,从一些低级别的比赛的一些小的邀请赛之类的比赛开始,然后边练边赛,等有机会参加国际田联大奖赛,超级大奖赛之类的高水平比赛,接触顶尖的选手,能够极大地刺激运动员的成长。
  国内的选手的显著问题就是故步自封,没有走出去与国际接轨,尤其是在职业生涯早期,也就是十六七岁,十七八岁的时候,这个时间地点是成长最为迅速的阶段,能够见识高水平的比赛,才是最好的成长方式。
  “这事情啊,我得好好想想!叶钦现在还没进入国家队。”
  聂方平听完孙潮生的话,要说没有触动是不可能的,他其实也赞成运动员要接触高水平的赛事,开阔视野,积累经验。
  但孙潮生说的以赛代练的模式和他一直秉承夯实基础延长职业生涯的训练理念是有差的,说不上对错,只是固有认知带来的差别。
  而且,有个事情聂方平没有说出口,就是随着叶钦快速的成长,其实他渐渐感觉到自己的训练水平和理念有些跟不上,原本想着等叶钦进入大学阶段,再得到更好的发展,但叶钦的成长已经打破了他的很多认知,至少原来他预计叶钦的上限问题,已然是一再拔高,他现在也多少有些拿不准。
  还有就是叶钦现在是学生身份,多少还兼顾着学业,并没有完全进入职业体系,虽然参加过一次国家队集训,但还不算真正的国家队成员。
  前面有说过一般进队标准有三种级别,试训队员,集训队员和正式队员。集训队员一般主要找来参加比赛,叶钦去年参加的国家队集训,尽管时间还早,但还是算是为明年世青赛的集训里的。
  再说要想出国开始参加各种大小类型的比赛,也需要进入国家队以后,才能能拿到公务签证,还有资金和各方面的支持及便利条件才行。
  这些林林总总的事情,聂方平自觉年纪大了,有些东西并非他能够完全掌握的了。
  “那聂教练你就考虑一下看看。”孙潮生点点头,他也只是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毕竟他不是叶钦的主管教练,只能是建议,并不能插上手。
  至于说国家队的问题,孙潮生看得很明白,叶钦现在的情况,只要成绩稳定的比几场,甚至今年跑出个奥运会的达标成绩,基本上就是稳稳的国家队一员。
  看着孙潮生离开后,聂方平揉了揉眉心,还是有些拿不定注意。
  赛场上,全国室内锦标赛临州站男子200米的比赛,已然就要开始!
第一百六十章
默然欢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4/4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