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就会跑(校对)第3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0/485

  “这次世锦赛男子4×100米接力项目的目标我不怕在这里说出来,我们要进决赛,要拿奖牌!有没有信心做到?”
  “有!”
  田径场内顿时响起了一阵巨大的回应。
  “去吧!”
  袁郭华招了招手,顿时聚集的众多运动员纷纷散开,换衣服换鞋热身拉伸的慢跑的,众人瞬间忙碌了起来。
  “目前前三!”
  袁郭华目光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信心,眼前这些年轻的田径运动员,是他执教生涯以来遇到最好的一批。能够喊出前三这样的目标口号,袁郭华也不是全无底气。
  有叶钦作为第四棒,只要前面三棒配合足够默契,三名实力水平都能够在10秒20左右的选手,已经足够给他信心。
  中国田径,中国短跑,从这里开始,崛起了!
  这是我的接力队,我们的接力队!
第四百二十二章
阵容和取舍
  “叶钦,杨耀,文勇易,古凯,庞贵宾,章裴孟,苏丙天,这就是我们目前接力队的整个阵容。其中章裴孟和苏丙天两个现在年轻还轻一些,但是作为将来的储备,是我们在四五年以后的接力队主力阵容的储备。”
  烈日炎炎,训练局田径赛场边上,袁郭华意气风发地指着跑道上一个个奔跑的人影,转头朝着冯舒友和于伟利等人兴奋地说道。
  “好啊,盼了这么多年,终于真正整合到了一起,老袁,我相信你一定能在这一届,下一届的给我们带出一批优秀的队员。”
  冯舒友伸手擦拭了一下额角的汗渍,七月份的燕京,气温基本都是在三十五度朝上,尽管这个时候不过是八点多还不到九点的样子,但人站在太阳底下不用多长时间汗水就能浸透衣服。
  而此时场地上的七八名运动员,一个个却是丝毫没有顾忌这样的温暖,一遍又一遍来回奔跑着。
  这种感觉,让冯书庸能够打心底感觉到一种不一样的振奋的力量。
  在以往,国家队对于短跑运动员的训练,基本上采取的是集训的方式,就是在大赛之前从各个省队市队,将优秀的运动员召集突击训练一段时间。
  但今年过来,在“以接力带动单项”的训练模式下,明显队员的精气神要格外不一样,从各个运动员的单项成绩上来看,进步也要比之前明显得多。
  这种团队项目给队员们带来的凝结力是格外不一样的,尤其是当这支队伍里,有了一个世界级的顶尖选手之后,所有人的训练之中,有意无意,都会以他为参考目标。
  “叶钦现在的第四棒和杨耀交接得还算顺利吗?”于伟利在场边看了一会,注意到第三棒的杨耀和第四棒的叶钦,两人来回反复地在进行交接棒的训练,有些好奇地问道。
  “还算不错。”袁郭华脸上露出一个欣慰的笑容,“我原来也担心,叶钦这段时间没有和接力队一起训练,没那么容易融入。不过想来还是我多虑了,他负责的第四棒,只要掌握好和杨耀第三棒的交接,相对就简单得多了。他们两个认识也有些年头了,之前还一起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搭档,比我们想得要默契得多。我们的三四棒不薄弱,薄弱的还是一二棒。”
  “文勇易和古凯两人跑得不够好?”旁边冯舒友好奇地问了一句。
  目前的接力队在阵容是中国队能够挑选出最好的选手,文勇易还握着全国男子60米纪录,古凯和叶钦都是水木大学,先后跑出的成绩也很是不错。听袁郭华话里的意思,两人的表现似乎还差了几分。
  这支接力队冯舒友和于伟利,甚至田管中心那边都报以了巨大的希望,这个希望不只是今年的大阪世锦赛,主要还是为了应对明年的奥运会。
  在家门口的燕京奥运会,中国田径队真正能够形成竞争力的项目并不多,目前来说,除了叶钦和刘阳宇之外,女子投掷项目,女子长跑,还有男女竞走算是还不错。
  想要长脸的话,还是需要挖掘一些新的项目。而当前的这种情况,毫无疑问男子4×100米接力是最有戏的,不求金牌,能够进入决赛,前五或者前三拿牌,那就是一个巨大的成功。
  至于单人项目,叶钦和刘阳宇需要承担的压力也是非同凡响,田径队不可能将所有的宝都放在他们身上,万一失利的话,造成的影响就太大了。
  “倒不是表现不够好。”袁郭华摇了摇头,“主要还是发挥不够稳定。”
  文勇易和古凯两人的水平其实都很不错,但两人的发挥稳定性还是欠缺了一些,尤其是对比第三棒的杨耀和第四棒的叶钦,在真正的大赛里,两人可能都是属于被拉成绩的那种。
  “另外其他几个呢?”于伟利瞟了一眼远处田径场上的章裴孟和苏丙天,“你从粤省省队挖回来的那个,他们能不能顶上。”
  “章裴孟今年的进步很大,明年的话或许能更进一步。苏丙天……我是看好他的,不过成长还是需要时间。”
  “那这些就你老袁慢慢调教和操心了。”冯舒友听了一阵,笑着摇了摇头,袁郭华是接力队主教练,已经走马上任了,他们两个主副总教练,细节上就不会再去管太多。
  “4×400米的接力项目,挑不出人吧?”
  错过了4×100米的话题,于伟利跟着又问起了4×400米的。
  “这个暂时先放放吧,除了叶钦,暂时真是没有一个能够搭得上的阵容,与其费时费力,还不如不去废这个力气了。”袁郭华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
  400米项目一直以来都是田径队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难练,难出成绩。有些天赋的,要么直接选择练一二百米,要么就干脆连800米一千五百米去了。
  每年的全锦赛或者全运会这样的大赛,400米的成绩一直都很普通。
  而且4×400米的接力,对于交接棒技术的要求并不高,关键还是考验个人能力,所以从这点上来说,现在要组织一直男子4×400米接力队没有太多必要。
  于伟利点点头,自然也明白袁郭华的意思。400米项目里出成绩的运动员少,叶钦算是这几年400米项目里最出成绩的一个了,可他在一二百米上的表现明显更加,有意无意的,大家都在想让叶钦朝一二百米项目上靠拢。
  况且,即便叶钦各个兼项都能跑,但到底不是铁人,什么都要参加的话,这就是他们这些教练都看不过眼。
  冯舒友拍了拍袁郭华的肩膀,远眺着一群小伙子,笑了笑,“老袁,你还是要注意一下小伙子们的体能和身体状况,这个气温,上午傍晚练练还可以,其他时间还是在室内吧。”
  天气酷热,运动员这样的气温下训练,长时间的话自然不合适。
  “对了,叶钦的体能状况,你觉得他接下来能应付的了世锦赛的三场比赛?”冯舒友顿了顿,跟着又问道。
  “这个不好说,百米肯定是没什么大问题,主要还是在200米和400米项目上,时间上有冲突,这个就麻烦了。”
  2007年世锦赛的赛程安排,袁郭华这边已经拿到手了,看过之后对于男子200米和400米的比赛时间,排得太紧,想要兼项这两个项目,恐怕是不他容易。
  冯舒友皱了皱眉,有些无奈地说道:“实在不行到时候就先把400米放放吧,200米是上届冠军不能丢,100米现在都已经排到国际田联第一了,完全有冠军的竞争力。没想到我们也有一天会有这样幸福的烦恼,这要是能够拆分成能在三个人身上多好啊!”
  叶钦一个人在男子100米、200米和400米三个项目上都有着强大的实力,这使得叶钦真正要参加世锦赛哪些项目时,教练组还需要开会来认真讨论一番。
  “算了,这个先不说了,老袁,你现在扛着的是我们田径队里短跑项目的一片天,任务重,压力大,你要多注意运动员的个人状态,尤其是别闹出伤病之类的,大赛在即啊,队里的理疗师和医护人员都要交代清楚了。”
  “明白!”袁郭华郑重地点点头。
  面对世锦赛还有之后的奥运会,运动员和教练员都需要面对很大的压力。特别是教练员,除了面对成绩压力之外,还需要考虑到运动员的身体状态和心理状态,稍一不慎,真出了什么问题,真的是会抱憾终身。
第四百二十三章
队内竞争
  田径场内。
  叶钦在跑道弯道进直道的位置,摆出了站立式的起跑姿势,侧身回头看着身后杨耀快速逼近步伐,算准了对方跑动的步点位置。
  猛然转过头看向前方,起步加速,飞快地朝着前方奔跑而去。
  “接!”
  四五步之后,叶钦的速度已经开始起来,这个时候就提听到身后传来了杨耀的大喊声。
  在快速的奔跑过程中,突然要喊出这么一个声音,明显是不那么容易的。
  不过叶钦听得很清楚,左手在听到杨耀喊声的一瞬间,快速的朝后方伸了过去,一瞬间,接力棒就落在了他的掌心里。
  叶钦接过接力棒之后,双臂猛然飞快摆动,整个人在100米的起跑线上,顿时宛如离弦之箭,飞快地朝前开始奔跑了起来。
  终点线前,负责计时的庞贵宾,看着叶钦飞快掠过起跑线的身影,滴答一下按下了手里的秒表。
  “38秒22!”
  看到已经爬完第四棒的叶钦和第三棒的杨耀,以及第一二棒的文勇易和古凯走了过来,庞贵宾大声地报出了这一组4×100米的秒表手记成绩。
  “比前天的那一组成绩提高了0.11秒!”
  “还算不错。”
  走过来的几人看到庞贵宾说出的成绩之后,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这个成绩相比起去年亚运会的成绩提升十分明显,这个时候如果有大型赛事的话,在场几人都相信能够创造新的亚洲纪录。
  “杨哥,等会下一组再来的话,我再把步点调一下,我感觉刚还是有点紧,我可以速度再加一些。”
  叶钦听到这个手记时的成绩后,却没有太多的喜色,这个成绩主要还是一个参考的意义,算不得准。
  真正放到比赛场上,刚才能不能跑出电记时的38秒40的成绩都不太好说。
  要面对美国牙买加这些田径强国,在世锦赛恐怕不那么容易。
  “行!”杨耀想了想,回忆了一下刚才的接力动作,感觉上似乎也有不少不妥之处,“我最后几步还是有点减速了,我速度如果不减,你放开跑的话,我们应该还可以更加利索一些。”
  短暂的休息了五六分钟之后,400米标准跑道上,四个身影再次在跑道每个接力区站好了位置。
  这一次第一二棒的选手,不再是文勇易和古凯两人,换成了苏丙天和章裴孟。苏丙天和章裴孟还有庞贵宾三人现在是作为接力队的后备队员,但训练和正式队员一样必不可少。
  刚刚裴楚和杨耀的配合,两人其实都已经算得上是颇为熟悉,方才的交接棒在外人看来也已经是十分成功的。速度很快,动作干脆利索。
  但在杨耀和叶钦两人的感觉上,似乎还有改进的空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0/4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