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就会跑(校对)第3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3/485

  他们和刘阳宇虽然都还算熟悉,但平常训练项目并不在一起,有些内情大家并不算知道得特别清楚,叶钦知道的一些情况还是孙潮生教练当面和他讲的,但说到底他也不敢确定刘阳宇的具体情况如何。
  现场大屏幕上,刘阳宇这一组男子110米栏的选手名单已经出现在众人眼前。
  叶钦匆匆扫了眼选手名单,他虽然不是男子110米栏运动员,但对于这个项目的出色选手还是比较熟悉。
  前面几组在110米栏项目出色的选手,基本上都已经出过场了,这一组里除了刘阳宇之外几乎没有什么顶尖的选手,以刘阳宇的实力,只要不是发挥失误,基本上晋级应该是很轻松的。
  不过,现在最担心的还是他的伤病,会不会太过于影响他的状态。
  “On
your
marks!”
  赛场上选手就位的声音响起。
  整个体育场,原本一派喧闹的场景顿时在这个时候悄然安静了下去。
  一个上午大家最关注的三场比赛,现在就剩下这一场了,这种默契几乎不用现场的广播去强调什么。
  一声枪响过后,起跑线前,刘阳宇已经飞快地冲了出去。
  叶钦盯着刘阳宇的起跑和上栏动作,看得出刘阳宇的起跑很舒畅,跑得非常舒服,身体上似乎不怎么看得出伤病的痕迹……
  等等……
  叶钦目光中陡然一亮,在叶钦旁边的杨耀这个时候也看出了不寻常的地方。
  “这是七步上栏?”
  “真的做到了,从八步改成七步!”
  叶钦这个时候内心有些震撼,在110米栏比赛中,必须从起跑至第一栏的13米72的距离里,用适合各自的步数越过第一个栏架后,继续跑过九个9米14的栏间,再跑最后一个14米02到终点。
  由于这种分段式的距离特点,运动员必须根据各自的身体情况(身高、腿长)选择固定的步数跨过第一栏,即根据个人的特点采用七步或八步。
  世界上第一个采用七步上栏的是芬兰选手布吕加雷(Arto
Bryggare),这位北欧飞人之所以敢吃“螃蟹”,是因为他的身高达到了2米04。身高腿长的布吕加雷用八步上栏甚至感到憋屈,因而发明了七步上栏,这一新技术助其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赢得110米栏季军,并在1986年首届世锦赛上以13秒46夺得银牌。
  刘阳宇此前都是用八步上栏的技术,他的身高腿长都足够,但此前可能是爆发力的缘故,使用的一直是八步上栏,这一次显然是为了应对奥运会和戴龙·罗伯斯的挑战作出的调整。
  只是,让叶钦和杨耀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的调整竟然在刘阳宇的伤病阶段就已经完成了。
  这骤然间的亮相,在外人眼里或许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是在叶钦和杨耀这样的田径选手远离,改变不可谓不大。
  可以说这种调整比起男子一二百米短跑换起跑脚还来得困难,其中的节奏和步幅,都是一个巨大的调整。
  而就在叶钦脑海里闪过这些想法的瞬间,赛场上八名110米栏的选手已经接二连三的飞驰而过。
  13秒37!
  当刘阳宇第一个冲过终点线的时候,现场计时牌上出现了这一组小组第一的成绩。
  刘阳宇看了一眼计时牌上的成绩,整个人顿时张开双臂兴奋得在场地中间奔跑了起来。
  仅仅是一场预赛,但跑完之后,似乎有一股强大的压力在此刻需要宣泄出来。
  如同叶钦跑完了男子100米的预赛一样,这初次登场的第一场比赛,对于他们这种备受期待全民关注的运动员来说,是压力最大的!
  而现在,他的身影飞驰过赛场!
  他做到了!
  赛前的质疑,自我的怀疑,有形无形的压力,面对强大对手打破他世界纪录后挑战的担忧,等等一切的一切,似乎都通过这场预赛发泄了出来。
  其他人或许无法理解这种激动的情绪,但在场的叶钦、杨耀、章裴孟等人却是最清楚不过。
  你需要一个出场,一个让自己树立信心,打破层层压力的出场!
  这就像是一场比赛的起跑!
  如果没有起跑,一切都无从谈起。
  而一个完美的起步,将会让运动员的状态调整到非常好的状态,有时候运动员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比拼的不止是天赋和技术,还是心态。
  百分之一秒,甚至千分之一秒的较量,很多时候就是心态的较量。
  而显然,这场比赛里,在经历了伤病之后的刘阳宇,终于放开了状态去跑。
  叶钦从位置上站起身,双手用力的鼓起掌。
  他想起那天孙潮生教练过来和他说的那番话,有他在男子100米项目上的绝佳表现,将会给其他运动员减少很大的压力。
  但这一刻,叶钦感觉,其实即便没有他,他相信,大概刘阳宇依旧能够表现得很好!
  我们是运动员,赛场就是我们的战场!
第五百一十九章
上场吧!
  “明天的200米和400米的比赛安排时间很紧,最初安排赛程的时候,我们这边是提出了建议,但组委会那边觉得因为一两个项目调整时间,不是特别合适。”
  8月18日下午,鸟巢体育场内的一间休息室内。
  叶钦正躺在一张按摩床上,进行赛前的肌肉按摩。站在旁边的陈中州眉头紧皱着,神色里很是不满意这一次比赛的安排时间。
  8月19日的两场比赛,21点25分男子200米半决赛,21点45分男子400米半决赛。两场比赛是完全连在了一起。
  “没事的,陈哥。”叶钦在奥运会赛程时间出来后,就已经知道了男子200米半决赛和男子400米半决赛前后连在一起的事情。
  他已经习惯于一日两赛和三赛,况且今年他参加大赛很少,体能调整得非常不错,对于明天的200米和400米半决赛,虽然觉得时间很不好,但他觉得还算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毕竟是先跑200米,200米虽然对于他身体的压力不小,但还不像400米那样。如果是先跑400米的话,那后面一场200米比赛,间隔不过十来分钟,叶钦觉得基本上自己应该是没有体能再跑。
  就算跑了,很可能也拿不到晋级资格。
  他的体能储备再好,段时间内要接连跑出400米的决赛资格和200米的决赛资格,那也太小看了能够参加奥运会的这些顶级选手们。
  “我觉得吧,这事应该是怕叶钦拿到了200米和400米的金牌。”
  在叶钦身后,正在给他做小腿和大腿肌肉按摩的理疗师庄威放下了手里的动作,比划了一遍道,“之前于指导应该和体总那边沟通过,也和燕京奥组委反应过,但最后奥组委那边却还是这样安排,我看就是觉得叶钦在100米、200米和400米项目上都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你这话说得,太阴谋论了啊!”陈中州挑挑眉,似乎有些不满于庄威的满口胡诌。
  “唉,老陈,你别不信啊!你们想想,一届奥运会里拿到100米金牌和200米金牌的人都有过吧,像卡尔·刘易斯,他还包揽了跳远和4×100米金牌。
  但一届奥运会里包揽男子100米、200米和400米三个项目金牌的选手从未出现过。叶钦去年在大阪世锦赛的表现,大家不都看到了,男子100米和200米金牌,男子400米银牌,这完全是有可能的。如果叶钦真的做到了,那真是前无古人,估计后也很难有来者。
  你说,你要是奥组委或者国际田联一些外国佬的官员,你能真同意看到一个中国人完成这样的壮举?”
  “行了,别瞎扯了。”陈中州微微摇了摇头,也不正面回答说是信还是不信,有些东西距离太高,层次太远,不是他们说能够决定的。
  只是依旧目光看向叶钦,很认真地说道:“我知道你对于自己的体能很自信,现在你拿到了男子100米的冠军还破了纪录,已经做得足够好了,后面的项目你自己斟酌着来。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在你身体承受范围内。”
  说着,陈中州的语气变得愈发谨慎起来,“从亚运会到世锦赛,还有现在的奥运会,我是都不太同意你兼项好几个项目的,优秀的运动员是可以跨越多个项目都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在一届比赛里时间冲突问题太大,哪怕把400米换成跳远,我觉得都还可以接受。但400米,真是太不容易跑了。”
  “放心吧,陈哥,我心里有数的。”
  叶钦点点头,心中不由得想起了很久未曾见面的一个人。
  何俊,他曾经在国内赛场遇到的一位对手。
  最终因为严重的伤病,退出了赛场,转而进修去做了一名理疗师。
  对于运动员来说,一直以来都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了争夺一些比赛和荣誉,不得不全力以赴超负荷的去训练去比赛。
  而这样做的结果,大家其实都知道,对于身体会造成一些恶劣的后果,只是个人荣誉国家荣誉,好胜心,不服输各种心态情绪,总会推着人去做。
  ……
  晚上20点。
  当鸟巢体育场内的跑道上,女子110米栏半决赛结束,工作人员正在快速的在跑道上撤离栏架,现场的气氛就开始升温。
  马上将要开始的是男子200米的第二轮复赛,中国田径队在将有三名运动员在这场复赛中登场,而最为关键点是大家期待一步一步都在期待着叶钦的表现。
  尽管复赛预赛这些比赛的观赏性上和激动人心层面,比起决赛差得太远。但所有的观众们就是有那一股强烈的劲头,非常期待着。
  复赛共四个小组,每个小组八名运动员,每个小组前三直接晋级半决赛,之后再递补四名成绩最好的运动员,总共十六名选手参加决赛。
  首先在复赛第一个小组里登场的是杨耀,杨耀这一两年来在男子200米项目上成绩提升不少,在训练之中甚至已经有好几次超常发挥跑到20秒40左右的成绩,但这场复赛杨耀并没有能够超常发挥,最终的成绩是20秒56。
  面对第一个复赛小组里拥有夺冠大热门的尤塞·博特和上届奥运会200米冠军西恩·克劳德,还有2003年世锦赛百米冠军的金柯林斯以及英国名将马文·德龙尼什等人。20秒56一个曾经在国内差不多是曾经全国纪录的成绩,但在这一组里排在了小组第七名,无缘决赛。
  这也是本届奥运会和上届奥运会普遍的差距,不论在男子100米项目还是男子200米项目,选手的总体水平都有了不小的提升。
  在复赛第二组登场的章裴孟同样没能够继续晋级半决赛,他所在的小组里同样阵容豪华,小组第一的是津巴布韦名将布瑞恩·达辛盖,第二名是美国选手在男子100米项目上有不错表现的沃尔特·迪克斯,其后还有牙买加老将克里斯托弗·威廉姆斯,英国的克里斯蒂安·马尔科姆以及毛里求斯的斯特凡·巴克兰等运动员。
  小组前五几乎全部跑进了20秒40以内,章裴孟和日本名将末续慎吾两人的成绩都是20秒63,但一样没能获得晋级资格。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3/4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