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就会跑(校对)第4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1/485

  昨天叶钦参加男子200米决赛的时候,她并没有在现场,而是在为其他的颁奖礼做准备。
  等结束颁奖礼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她都有些发懵,当时内心是极为不愿意相信事情的发生。
  从叶钦开始踏入跑道成为运动员后,她同样一直在了解田径比赛,加上有了这一次作为志愿者一起为奥运会工作的经历,更加能够理解当时叶钦的心情。
  只是迫于当时没办法抽出时间,只能是将这份忧虑掩藏在内心。
  好在到了400米半决赛,叶钦被压抑的爆发,打破了400米世界纪录,重新才让她放下心来。
  叶钦身上承担着多大的压力,她虽然未能感同身受,但仅是自己代入一二,就能发现,可以站在赛场上参加比赛的运动员们是有多么的了不起。
  不说别的,就是他们这些礼仪志愿者,有不少托着奖牌鲜花出现在赛场上,有不少人晚上都紧张得睡不着觉。
  全场数万人的注视,还有电视机转播,一个失误可能就会被无限放大。
  更不要说那些参加比赛的选手了……
  而像叶钦这样受到全国甚至全世界关注的顶级运动员,更是一举一动都可以说牵动所有人的心。
  她相信如果叶钦不是在前面一场男子100米已经夺冠并打破世界纪录,恐怕200米抢跑引起的惊天风暴不知要持续多久。
  饶是如此,现在媒体上也不乏一些抨击和阴谋论之言,所以叶钦的400米决赛一样有着无比沉重的压力。
  ……
  晚上21点20分,鸟巢体育场。
  在接连进行了男子三级跳远决赛和女子4×100米预赛之后,终于来到了今晚倒数第二场,最牵动现场和电视机前国人的比赛之一——男子400米决赛。
  当参加这场男子400米决赛的八名选手出现在田径赛场内,几乎一瞬间就引起了现场的巨大声浪。
  许许多多中外等在电视机前的观众们,一个个都兴奋的站了起来。
  和前面一百米以及二百米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能够出现真正的多名选手的巅峰对决,男子400米项目才是有三名在400米项目最强的运动员展开角逐。
  “……观众朋友们,马上将要开始的是男子400米决赛,也是这几天广大田径迷备受期待的决赛,叶钦和吉米·华纳以及肖恩·梅里特三人,将在鸟巢体育场展开男子400米冠军的争夺。
  第一道是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选手雷尼·阔。
  第二道是来自巴哈马的克里斯·布朗,他在雅典奥运会的比赛当中呢表现的并不完美,他在今天的比赛将力拼一枚奖牌。
  第三道美国名将肖恩·梅里特,他也是美国田径历史上,第九位跑进44秒大关的选手,他是继迈克尔·约翰逊和叶钦之后,第三个200米和400米进入20秒和44秒大关的运动员;
  第四道,叶钦!叶钦在今年跑400米的次数并不多,很多人或许最初认识叶钦都是在200米或者是100米开始的,但其实在叶钦的中学时代崭露头角的最初项目就是400米。在前天男子200米失误之后,叶钦也很快的在400米半决赛之中以他惊人的表现,打破了迈克尔·约翰逊,宣告了他的最好状态。
  叶钦可以说是这个星球上在短跑项目之中最为全能的运动员,我们无从探究如果叶钦能够参加男子200米的比赛,以他的状态或跑出多么惊人的成绩,但显而易见的一点是,叶钦今天对于400米这枚金牌是志在必得。
  第五道,来自法国的莱斯利·杰龙,他也保持着男子400米和400米栏上的优良传统;
  第六道,来自美国的,目前这个项目的第一人,吉米·华纳,2004年奥运会,05年和07年世锦赛男子,吉米·华纳是都拿到了男子400米冠军,他个人最好成绩是43秒45,在400米最好成绩上现在是排在了第四位。他今天将面临在昨天半决赛刚打破世界纪录的叶钦和自己的队友肖恩·梅里特两人的强力挑战。
  第七道,英国选手马丁·鲁尼,他是06年欧洲锦标赛的银牌;
  第八道,来自美国的大卫·内维尔,这是一位年轻的选手,他是美国队在400米项目上的第三号人物。
  美国队在奥运会的历史上一共有三届奥运会包揽了男子400米前三名,在04年雅典奥运会上他们是获得了金银铜牌,在现代奥林匹克历史上,他们一共七次包揽了金银牌,在本次奥运会美国队在短跨项目的表现近乎崩溃,看看他们在男子400米上能否挽回颜面……
  是叶钦,还是吉米·华纳又或者肖恩·梅里特……他们的金牌之争将会在最后一百五十米上演,大家请拭目以待!”
  伴随着穆江的解说声响起,现场大屏幕和电视机前屏幕上,都出现了八名选手的信息:
  第一道,雷尼·阔,特尼立达和多巴哥;
  第二道,克里斯·布朗,巴哈马;
  第三道,肖恩·梅里特,美国;
  第四道,叶钦,中国;
  第五道,莱斯利·杰龙,法国;
  第六道,吉米·华纳,美国;
  第七道,马丁·鲁尼,英国;
  第八道,大卫·内维尔,美国;
  “On
your
marks!”
  在穆江的解说声刚刚结束后,鸟巢体育场内,一声提醒选手准备就位的声音响起。
  叶钦站在第四道的跑道上,镜头此刻从他身上掠过,全场的观众顿时响起了一阵加油的呼喊声。
  叶钦在原地左右微微侧了侧身,将身体的肌肉关节活动了一下,再次放松了几分,才缓缓跟着走上了助跑器。
  这场男子400米决赛,对于他来说很重要。
  特别是在失去了男子200米的金牌之后,他在本届奥运会上想要再次为国家队和个人增添一枚金牌,就只有这一个项目了。
  男子4×100米的接力决赛虽然还未进行,但以接力队的阵容,和顶级的强队还是存在很明显的差距。
  而且,对于叶钦来说,不论是男子100米和男子200米,这几个项目他都拿到过大赛的金牌。
  唯独400米他拿到的最高奖牌是去年大阪世锦赛的银牌,他对于400米金牌的渴求在某种意义上其实也超过了200米。
  这是他最初踏上田径赛场的项目,后来因缘际会,没有完全专注于这个项目之上,现在他再次有了这样的机会,也有了这样的实力,他绝对不想放弃。
  以他前天打破男子400米世界纪录的表现来看,这场男子400米决赛堪做他对手的却是只有吉米·华纳和肖恩·梅里特两人,甚至在某种角度上讲,刚刚打破世界纪录的叶钦赢面要比另外两人大得多。
  但叶钦自己内心其实很清楚,半决赛那一天是他状态爆棚的缘故,整个人的精气神都调整到了最佳的状态,甚至比跑男子100米那一天还要出色。
  所以才能够在400米项目上,毫无准备的打破了世界纪录!
  但今天面对吉米·华纳和肖恩·梅里特,虽然时间仅仅过去两天,他自我感觉状态依旧不错,但相比起前天,他隐约能够感觉得到是有一点不如的。
  这种情况对于运动员来说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某个时间点,可能突然身体状态正佳,怎么跑这么都是好成绩,但那个时间点一过,想再要找回来,就变得可遇而不可求。
  不过,叶钦这个时候并没有去想太多这个,长期大量的训练和比赛,已然让他有了十分出色的心理素质。
  脑海里一些情绪和念头很快摒除在外,双脚踏上起跑器后,慢慢地调整了一下呼吸,沉心静气,静静地等待着比赛的开始。
  “SET!”
  啪!
  清脆的电子发令枪声响起。
  八名选手疾驰而出,但选手们还没跑出两步,第二声枪响跟着响起。
  这是有人抢跑的召回枪声。
  叶钦小跑了几步,转头看了一眼场边,方才这一组男子400米的起跑,他起跑很慢,是刻意压制住的,在前天晚上连续测试了几次起跑之后,他现在对于比赛枪声变得更加警惕。
  虽然没办法具体分析出自己的身体现在对于起跑枪声变得非常敏感,但他还是以更为谨慎的起跑去面对。
  很快场边的召回裁判朝着第七道英国选手马丁·鲁尼举牌,这一枪是马丁·鲁尼反应过快出现了抢跑。
  在400米项目中,选手们抢跑的情况其实较为少见,比起一二百米的可以说少得多,因为起跑对于整个赛程来讲,不像一二百米那么高,但刻意压枪的情况并非没有。
  这是奥运会的赛场,以当前的比赛规则,第一枪抢跑几乎是选手们默认的一种比赛战术,只要有机会的话,很多人都会放胆去搏一搏。
  整个鸟巢体育场内,在第一枪抢跑之后,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瞬间都紧张了起来。
  那天的200米半决赛就是如此,第一枪出现了其他选手抢跑,而叶钦在第二枪出现了抢跑,以至于被罚出场,失去了比赛资格。
  很多人此刻都双手合十,默默祈祷着叶钦第二枪千万不要抢跑。
  赛场上,叶钦缓缓走回助跑器前,深吸了几口气调整了一下状态,对于这一枪抢跑,他的心理突然也有了几分压力。
  “稳住!慢一点!”
  叶钦调整了一下心态,他对于这场400米的比赛在起跑方面早已经做好了打算,宁愿慢上个0.1秒,也绝不顺着身体反应去跑。
  万一再次出现个0.098秒的情况,那他觉得自己以后可能对于比赛枪声会产生阴影。
  那天测试之后,队内对于他的情况已经很清楚,他大概是起跑练习做得非常多,从06年开始长期大量反复的训练,再加上近几天压力之下获得百米冠军,神经高度紧张和松弛,让身体对于枪声的反应变得敏感。现在的起跑反应已经超越了一般短跑运动员,不压枪都达到了顶级选手压枪的效果。
  只是越是如此,越是需要谨慎。
  比赛规则摆在那里!
  “……奥运会冠军之争却是非常紧张,在很少有人抢跑的400米项目出现了抢跑。刚刚抢跑的是第七道的英国选手马丁·鲁尼,这是一位白人运动员,这场男子400米对决赛值得人称道的是,有两名白人运动员和一名黄种人运动员进入了前八,这也是近几年当中比较少见到的一幕……
  不知道这一次的抢跑会不会对叶钦形成压力,我们希望他能够稳住心态,现在心态是最关键的,400米项目严格意义上来说对于起跑的要求并不算高……
  好的,比赛再次开始……
  这场冠军之争能否再次打破400米纪录,创造新的人体极限吗?是吉米·华纳完成了四年周期的大满贯,还是叶钦保持住半决赛的状态夺得冠军,又或者是肖恩·梅里特笑到了最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1/4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