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就会跑(校对)第4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0/485

  他不敢保证谢正未来能成长到叶钦那样的程度,毕竟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天赋绝佳的运动员不可能是大白菜,那种每一年都在一个台阶一个台阶进步的顶级运动员可遇而不可求。
  但就冲着谢正现在展现出来的潜力,可以说让他觉得未来是相当看好的。
  首先一点是,谢正的身高很出色,虽然还赶不上叶钦和章裴孟,但是也有180,他虽然不是那种遵循身高选材的教练,但是身高所能够带来的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
  另外一点就是爆发力和节奏上,谢正的步幅很大,但步频不慢,跑起来节奏很好,而且作为200米运动员的一个好处就是,随着他的年龄再大一些,逐渐进入到巅峰的期,肌肉力量成长起来,以后不论是兼项100米还是400米,都很有前途。
  这也是现在他们在选材上,开始注重寻找很多200米运动员的一个原因,出色的200米选手需要兼顾爆发力和速度耐力,这两点如果都出色,就可以兼项多个项目。
  赛后,袁郭华和陶江龙两人来到了后场,找到了刚比完赛神色还有些兴奋的谢正。
  “谢正,这位是国家队的袁指导。”
  陶江龙看着兴奋难耐的谢正,心底虽然依旧有些不舍,还是将袁郭华介绍给了谢正。
  他只是一个老教练,培养运动员这么多年,到了一定的层次,终究还是要往上面的台阶走。现在国家队采取的也不是以前那种大赛前的集训模式,而是统一训练管理。
  如果他再年轻几岁的话,说不得也会跟着谢正进入国家队,但现在已经是临近退休的年龄,折腾这些也没有什么意义,还不如放手。
  “袁指导!”
  谢正激动地和袁郭华握了握手,不提对方是国家队教练的身份,单是第一个全国男子100米秒表纪录的保持者,已经足够让他佩服。
  “谢正啊,我和陶教练已经聊过了,你愿意来国家队吗?”
  谢正先是看了一眼带了自己四五年的恩师,看对方微微颔首,才重重地点了点头,“袁指导,我愿意!”
  “那好!”
  袁郭华笑了起来,“那我就招你了,不过啊,还有个前提!”
  “什么?”谢正听到袁郭华这话顿时又紧张了一下。
  “那就是拿下这次青奥会男子200米冠军!”
  “好!”
  ……
  两天后,8月22日晚上20点48分。
  碧山体育场男子200米决赛如期举行。
  灯火通明的体育场内,谢正在和同年龄组别的八名200米决赛选手的比赛中,最终以21秒22的成绩夺得了青奥会冠军,正式入选国家田径队。
第五百八十二章
150米
  2011年5月16日,英国,曼彻斯特。
  从一大早开始,曼彻斯特市中心的波特兰大街就是人山人海,聚集了本地田径爱好者和众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的目光。
  今天是曼彻斯特街头城市运动会举行的日子,从2003年开始,曼彻斯特的街头半程马拉松和十公里长跑比赛一直以来就是欧洲规模最大的赛事。
  在2009年曼彻斯特城市运动会的街头长跑比赛加入国际田联金牌公路赛后,更是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参与十公里长跑比赛的报名人数达到了33000米之多。几乎汇聚了世界上众多出色的长跑职业和非职业选手,前来参加田径比赛。
  下午14点30分,在十公里长跑进行前的半个小时。
  笔直的波特兰大街中间,一条大概不到两百米的跑道上,当叶钦穿着一身短跑服出现在波特兰大街上的时候,几乎整条街道都瞬间沸腾了起来。
  跑道两侧的挡板后面,几乎密密麻麻的站满了前来近距离观看比赛的人群,甚至不少街道两侧上方的店铺阳台和窗户上,也有许许多多的人头探出,正翘首以待地看着叶钦和他旁边的其他三名选手。
  牙买加选手史蒂夫·马林斯,美国选手罗伊·威廉姆斯和英国本土选手马龙·德文尼什。
  三人在短跑项目上的影响力不算很大,但也都是参加过奥运会世锦赛这样大赛决赛的顶级运动员。
  在场的街道上的观众都明白,今年的曼彻斯特城市运动会在十公里比赛前的表演赛即将开始。
  这是曼彻斯特城市运动会的一个保留项目——150米短跑比赛,基本上每年在长跑比赛开始前,都会邀请一众顶尖的男女短跑运动员前来参赛。用以活跃赛事的气氛,吸引关注。
  男子150米的比赛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非大型田径比赛的竞技项目,并没有受到国际田联的认可。
  考虑到标准跑道的比列,一般是在田径赛场的弯道和直道距离进行,或者在一些专门建造的特殊赛道进行完全的直道比赛。
  男子150米比赛在世界范围内掀起的第一个高潮便是1997年5月加拿大多伦多的罗杰斯中心体育场。
  当时这场比赛汇集了两位奥运会冠军迈克尔·约翰逊和多诺万·贝利两人,以确定谁才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
  当时多诺万·贝利以9秒84的成绩保持着男子100米世界纪录,而迈克尔·约翰逊则手握男子19秒32的200米世界纪录。
  并且迈克尔·约翰逊在1996年同时创造了14秒83的世界上男子150米的世界纪录。
  两人的对决可以说是第一次在全世界范围内让众人注意到了男子150米的比赛,尽管并非国际田联的竞技项目,但在两位世界纪录保持者中间取一个中间距离,还是引起了众人的关注。
  最终那场比赛是多诺万·贝利以14秒99的成绩获得了冠军,迈克尔·约翰逊在中途因为伤病的缘故退出了比赛。
  这场比赛也成为了迈克尔·约翰逊职业生涯里为数不多,让人觉得他不敢正面面对挑战的比赛。
  “嗨,叶钦,我想知道,你这次来参加150米的比赛,是为了世界纪录来的吗?”
  就在叶钦出现在波特兰大街后不久,起跑线前两名BBC的记者举着话筒扛着摄像头围住了他,进行了一次街头的赛前采访。
  “我从来没有参加过150米的比赛,我希望自己能够做一个尝试。至于是世界纪录……”
  叶钦对着镜头耸了耸肩,做了一个无奈的摊手的表情,“我全力以赴,希望能够跑出一个好成绩。”
  记者采访自然是主办方一早就安排好的,主旨一方面就是借助顶尖运动员的名气,来推动这个赛事的影响力。
  叶钦在大庭广众之下也已经习惯了采访这种事情,丝毫没有半分胆怯,反而在镜头前露出了几个西方人能够看懂的眼神。
  随着他年龄和经验的成长,这样的场面他已经越来越挥洒自如,而且能够熟练的使用英语交流,也使得他不会和众多国内选手一样面对外媒显得拘谨。
  “喔喔,那我觉得你全力以赴的话,尤塞·博特估计会在今年的世锦赛跟你没完,你将又要从他手里夺走了一个世界纪录了。”
  那名英国记者显然也很风趣,直接将叶钦的这场比赛和之前尤塞·博特创造的男子150米世界纪录联系到了一起。
  前面说的男子150米第一个世界纪录是迈克尔·约翰逊创造在1996年创造的14秒83。
  这个纪录从1996年开始一直保持了十多年,直到2009年的曼彻斯特城运会,才由尤塞·博特在直道上,以14秒35打破,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在去年2010年的时候,杰森·盖比状态惊人,5月份同样来到曼彻斯特参加了男子150米的挑战,最终的成绩是14秒41,位列历史第二位。
  在先后邀请了当前世界上最后的两名男子短跑选手之后,今年曼彻斯特城运会终于开始重金邀请叶钦前来参加这场男子150米的表演赛。
  叶钦一开始对于这项赛事的兴趣并不大,他在去年的时候就有接到俄斯特拉发超级大奖赛发来的男子300米的比赛邀请。
  同男子150米一样,男子300米也是一种非正式的禁赛项目,主旨在于帮助提升男子200米运动员的速度耐力和男子400米运动员的奔跑速度。
  男子300米的世界纪录同样是由迈克尔·约翰逊在2000年所创造,成绩是30秒85,在2010年的俄斯特拉发,尤塞·博特有参加男子300米的比赛,最终的成绩是30秒97,并未能打破迈克尔·约翰逊的世界纪录。
  这一次叶钦来曼彻斯特参加男子150米的比赛,是在多方推动之下才成行的。其中他的经济团队希望他能够参加,以证明他在短跑项目上的绝对历史地位。另一个因素就是赛事组委会开出的出场费够高,足以打动人心。
  在场边简单的接受完了BBC记者的采访之后,叶钦便重新回到了起跑线前,和史蒂夫·穆林斯,马龙·德文尼什和罗伊·威廉姆斯几人打了声招呼。
  彼此之间虽然没有什么深交,但基本上赛场还都是碰过好多次的,算是脸熟。
  同样,几人出场来参加这场比赛,也明白自己将会是叶钦的陪衬,但能够和多项世界纪录保持者同场竞技,这样的机会大家还是很值得珍惜的。
  万一在这场男子150米比赛里,不小心能够赢过叶钦,这是可以吹一辈子的骄傲战绩。
  像曾经男子百米第一人阿萨法·维尔,在参加的众多比赛之中,有输给过一些新锐如的短跑选手,媒体之上几乎是铺天盖地的一通宣传。
  运动员在田径赛场的地位是依靠一场一场比赛累积跑出来的,但能够偶尔在一些小比赛中赢过超一流的顶尖选手,还是一件值得让人十分兴奋雀跃的事情。
  对于叶钦来说,这场男子150米的比赛,同样是表演的性质居多,不过只要出现在赛场之上,不论是和同组选手的比拼,还是和前年的尤塞·博特,去年的杰森·盖比创造的好成绩比拼,都是一种潜在的对决。
  到了顶尖的层次,全世界的目光都会关注着你。
  不说一言一行,但每场比赛的成绩的起伏,各种赛事的挑战,总是有人会拿着放大镜去挑刺。
  随着时间的一点一点临近,场边的观众聚拢的人数也越来越多,气氛变得越来越热烈。
  跑道两侧除了大量的观众之外,还有很多即将在等会参加十公里挑战赛的众多运动员和业余选手,这样盛大的比赛之中,能够请人当前短跑世界第一人作为热场,不论是给赛事主办方脸上增添光彩,还是对后面即将开始的比赛的激烈,都是效果斐然。
  叶钦站在起跑先前,目光扫过旁边密密麻麻的观众,尽管现场街道两侧的人数非常多,但他还是很快在一个咖啡厅的二楼,见到了熟悉的身影。
  陈梓熙站街边二楼的一家咖啡厅窗口,看到叶钦看过来,登时高高举起右手,朝叶钦做了一个加油的手势。
  在去年毕业之后,陈梓熙一直有帮着叶钦打理一些原来他的经济工作和一部分理财投资,今年则陪着叶钦出席参加一些欧洲的比赛,顺带两人还能做一个旅游。
  叶钦站在起跑线前,回了一个只有两人才能懂的挥手动作,然后目光看着远处的终点线。在那里已经有人拉起了冲线的条幅,等待着率先抵达的选手冲过终点线迎接欢呼。
  整条街道上因为是露天比赛,喧闹的程度比起在体育场犹有过之。
  看着周围两侧的群人,还有一阵阵此起彼伏的加油声和议论声,有种让叶钦回到了少年时代在学校参加校运会的感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0/4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