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在七十年代第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66

  温凤生和这几家店的老板谈好,过两天先送一批过来,如果这几家老板觉得不错,那他们就合作。
  谈好水产生意后,温凤生就带着温荷香去找门面店。现在省城里的没有什么高楼大厦,基本上都是两三层和五六层的房子。
  温凤生特意去省城里最热闹的街区找,还真被他找到一家。不过,这家是一个老房子,只有两层楼。楼下一层可以拿来卖东西,楼上一层可以用来住人。
  这家男主人生了重病,现在住在云海市的一家大医院,需要做手术,但是手术费需要不少钱。他们家没有什么钱,就想着把这套房子给卖掉。
  家里有一个老婆婆看守,温凤生向她询问了下价格,这房子要卖四千块。
  这家房子很破旧,看起来有好几十年的历史,楼上楼下的面积加起来,差不多有两百多个平方。
  按照后世的价格来买,这房子的价格是白菜价了,但是以现在的这个价格来买,有点贵了。要知道四千块在农村就能盖一个很好的房子。
  好在这家房子虽然破旧了点,但是之前装修的还是不错的,很有古色古香的味道。
  温凤生想了想,觉得这个房子可以买。
  “小弟,你真的要买这个房子啊,买了你就没有钱去上大学了?”温荷香见温凤生要买这个房子,心里不禁有些担心。
  “二姐,我们刚刚不是和那几个饭店谈好生意了么,很快就能把两千块赚回来的。”
  温荷香见温凤生说的这么云淡风轻,忍不住惊呼道:“小弟,四千块可不是四百块!”
  “二姐,只要我们把这几家饭店的生意坐下来,别说四千块,就是一万块也能赚到。”
  “一万块!!!”温荷香惊得倒抽一口气,一万块……她想都不敢想。
  “二姐,我们现在回去吧。”
  回到县城,温凤生就把水产生意,还有在省城买房子一事告诉了沈文月。
  沈文月觉得这是件大事情,她不能一个人擅自做主,得和丈夫商量一下。
  第二天,温凤生他们三个人回到了鹿儿庄,把卖水产和买房子的事情告诉了温庆宝。
  这次,温庆宝对在省城买房子没有提出反对。他认为儿子马上就要上大学了,在省城里有一套房子会很有面子,到时候给儿子说媳妇也好说。
  四千块,可以说是温凤生他们家全部家产了,是这两年沈文月她们做衣服赚的。
  买房子的事情就定了下来,不过暂时不急。他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搞水产。
  温凤生答应省城那几家老板,先弄一千斤的鱼和黄鳝等水产供应给他们。
  靠温凤生一家人在两三天内是弄不到这么多的鱼的,温凤生就想了个办法,可以拿钱收购鱼和黄鳝,这样村里的人就会主动去捉鱼抓黄鳝和泥鳅,然后拿来卖给他们。
  温凤生以一毛钱一斤收购鱼、黄鳝、泥鳅。
  村里人见温凤生一家收购鱼和黄鳝,都觉得他们是疯了,不过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好事情,有钱不赚是傻子。
  两天内,温凤生一家就收集到一千多斤的鱼、黄鳝、泥鳅、还有螃蟹。
  鹿儿庄去省城要三四个小时,温凤生特意去县城请了一辆货车,把鱼和黄鳝装在盆里和桶里,运到了省城。
  省城里的几个饭店给温凤生的价格是两毛钱一斤鱼,三毛钱一斤黄鳝和泥鳅。
  温凤生送来的鱼和黄鳝又肥又大,几个饭店的老板都非常满意,立马就把钱给了温凤生,还让他每隔两天送一批过来。
  温庆宝是跟着温凤生一起来省城,见就这样轻轻松松地赚了几百块钱,心里非常震惊。
  “爸,我们得扩大收购,去隔壁几个村收购。”
  “好。”温庆宝见收购这些鱼和黄鳝这么赚钱,自然不反对扩大。
  父子俩回到家,沈文月见收购鱼和黄鳝这么赚钱,就让他们父子俩专心做这个,家里的茶叶就靠她们母女三个人采。
  村里人见温凤生他们母子俩继续收购鱼和黄鳝,自然是巴不得,整个村子里的人干劲满满地去捉鱼和抓黄鳝。
  至于,温凤生他们把收购来的鱼和黄鳝卖到哪里去,他们没兴趣知道,也没有眼红地去举报他们父子俩。
  不过,在这个时候收购鱼和黄鳝不属于违法违纪的行为,因为鱼和黄鳝不是村里集体养的,不算是公共财产。
  父子俩扩大收购,一个星期就赚了一两千块钱。卖了半个月,就把省城里那套房子买了下来。
  高考结束后的大半个月后,高考成绩下来了。
  1979年的高考的总分是600分,温凤生考了555分,没有任何意外地考了他们省的第一名,是他们的省状元。
  分数和他估算的差不多,他的数学、物理、化学基本上没有扣分。这扣掉四十五分,是在语文和政治上扣的。
  作者有话要说:  男主上辈子大舅被人顶替的事情,其实是我本人大舅的真实事情。当时我外公是生产队的队长,他们村里的书记当年被我外公斗过,书记就记仇了,我大舅考中大专,书记为了报复,就把我大舅刷了下去,让别人顶替了我大舅。因为这件事情,我大舅的一生差不多毁了。
  如果我大舅当年去上大专,或许他这一生就不会这么凄惨。
第27章
  满分六百分,
温凤生考了五百五十五分,这个分数是非常高,
毫不意外地成为了他们南江省的理科状元。
  自从高考恢复后,全国对高考的关注非常高,
完全不输给后世,
温凤生这个理科状元自然也受到了强烈的关注。
  不止市里有记者来采访,就连省里也来了媒体采访。一时间,
温凤生可以说成为了他们整个省的风云人物,准确来说是家喻户晓的人物。
  考上了省里的理科状元,
而且是南江省恢复高考后,第一个考这么高的分,可以说是南江省的骄傲,
省里自然会有些表示。
  省里奖励了温凤生五百块钱。省里有表示了,市里自然也要有些表示,
白云市的政府奖励温凤生三百块。省里和市里都有了表示,
县里自然也要有所表示,白玉县的政府奖励温凤生两百块。
  温凤生所在白玉高中,当然也会有所表示,
毕竟这是他们学校有史以来第一个理科状元。从今以后,
他们白玉高中会变成著名的高中。
  白玉高中没有什么钱,
但是很阔气地奖励温凤生两百块,和县政府一样。
  温凤生光奖励就有一千二百块钱,在这个时候一千二百块可是巨款。
  一时间,来拜访温凤生家的人都要把他家的门槛都踩烂了。
  温凤生写了封信给远在帝都的余秋阳,
把他高考的成绩告诉了余秋阳。
  余秋阳收到信后,心里非常开心。虽然他早就知道温凤生高考一定能考得好,但是没想到温凤生考的这么好,心里是非常的自豪,四处向他朋友炫耀他的好学生考了五百五十五的高分。
  五道口职业技术员学院的校长听说余秋阳的学生考这么高的分,二话没说地表示一定要让温凤生来他们的学校,不能被隔壁的圆明园职业技术学院抢走。
  余秋阳表示温凤生一定会填他们学校的,而且是数学系,绝对不会被隔壁的圆明园职业技术学院抢走。
  听到余秋阳这么说,校长这才放心。
  五道口职业技术员学院的校长不是乱担心,隔壁的圆明园职业技术学院真的在打温凤生的主意,怕温凤生被隔壁的五道口抢走,圆明园职业技术学院的校长特意派人来白玉县寻找温凤生。
  听说圆明园职业技术学院的动作后,五道口的校长坐不住了。虽然余秋阳说温凤生会报他们的学校,但是如果圆明园职业技术学院诱惑温凤生,听说这个温凤生今年才十四五岁,心思单纯、要是被圆明园职业技术学院骗了,改变主意报考圆明园职业技术学院,那就糟糕了。
  五道口的校长把余秋阳叫来,把自己的担忧说了出来。余秋阳见校长这么担心,趁这个机会想给学生谋取到一些好处,比如说奖学金、学杂费全免、平时还有生活补贴等。
  至于学费,犹豫高考才恢复,目前上大学是不要钱的。虽然学费免费,但是学杂费和住宿费什么的还是要交的,对于贫困的农村家庭来说,这也是一笔“巨款”啊。
  “老陈啊,我怕隔壁圆明园职业技术学院会给凤生不少好处。”余秋阳微微拧着眉头,神色看起来非常担忧,“凤生家里的条件不怎么好,我怕圆明园职业技术学院抓住这一点,给凤生开出所有费用全免,还给凤生补贴什么的。”
  陈校长一听这话,脸色立马变得严肃:“温凤生同学家里条件困难,自然要一切费用全免。你去跟他说,我们不仅让他一切费用全免,还给提供奖学金,还有生活补贴。”
  “老陈,你说的这些事是一年,还是……”
  陈校长非常豪气地说:“当然是四年全免。”
  “老陈,四年怕是不够啊。”余秋阳笑着说,“我这个学生以后怕是会考研,甚至考博。”
  陈校长听到这话,不仅没有苦下脸,反而双眼顿时一亮,神色有些激动:“真的啊?”
  余秋阳轻轻点了下头:“恩,如果他来我们学校,我会要求他考研考博。”余秋阳觉得温凤生在数学上有天赋,想把温凤生培养成一个数学家。如果数学家这个目标太远大了,那把温凤生培养成一个数学教授也不错。
  陈校长大手一挥:“行,只要他在学校一天,他的所有费用就全免。”
  有了陈校长这番话,余秋阳心里就满意了。
  “好,那我明天就出发。”
  “老余,你务必要把这个温凤生带到我们学校来啊。”陈校长这么重视温凤生是有原因的,高考恢复了三年,考上五百分以上没有几个。去年,全国就三个人考了五百分以上,最高分考了五百分三十分,还被隔壁的圆明园职业技术学院抢走了。今年的分数虽然公布了,但是各个省的成绩还没有统计,目前还不知道全国有几个考了五百分以上。
  今年本地,也就是帝都,没有一个人考了五百分。加上,温凤生有可能考了全国最高分,这么一个全国状元来到他们学校是多么一件光荣的事情,所以陈校长十分重视温凤生。
  “老陈,你放心,我一定会把凤生带到我们学校来。”
  第二天,余秋阳带着陈校长的期望,出发去白玉县。
  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加上几个小时的汽车,终于到了白玉县。
  余秋阳比圆明园职业技术学院的人晚来一天,好在温凤生还没有开始填志愿。
  被余秋阳料中了,圆明园职业技术学院的人给温凤生开出了不少好处。不止这样,圆明园职业技术学院还去了白玉县的政府,跟政府人员说了一堆好话。当然,圆明园职业技术学院的人还去了白玉高中,找校领导也说了一番好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