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学霸的成神之路(校对)第2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8/386

  故宫博物馆的馆长看到虞决修这副临摹的千里江山图,觉得完全不输给原画,拿来做复制品展出最合适不过。其实,之前也有《千里江山图》的复制品,但是和虞决修临摹的这副千里江山图就差了一些。
  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千里江山图》这副名画,所以故宫博物馆的馆长就想着用虞决修临摹的千里江山图做展出。
  虞决修临摹的千里江山图做展出的时候,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也不用担心那个因素。如果在以后的展出出现了什么情况,虞决修还可以重新临摹一副做替代。
  在一千万和做复制品展出之间,虞决修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故宫博物馆馆长的请求。
  今天,虞决修来到故宫,就是把他临摹的千里江山图捐赠给故宫博物馆,然后再观赏其他九副传世名画。
  虞决修觉得自己既然已经临摹了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千里江山图,何不把剩下的九副也临摹了。
  等临摹好后,再赠送给故宫博物馆,用来做替代品展出,这样能更好地保护原画。
  故宫博物馆的馆长为了感谢虞决修的赠送,还隆重地搞了一个捐赠仪式,并且请工作人员拍摄了下来,到时候会放到故宫博物馆的官网上。
  现场的工作人员戴着白色手套小心翼翼地接过虞决修临摹的千里江山图,并且放到展示馆里。
  故宫博物馆的馆长决定从明天开始就对外展开虞决修临摹的这副千里江山图,让更多的人知道《千里江山图》这副传世名画。
  捐赠仪式结束后,虞决修在故宫博物馆馆长的带领下观赏十大传世名画。
  虞决修并没有看过王希孟画的《千里江山图》,他之前在系统里看到的是宋徽宗临摹的,这是他第一次观看《千里江山图》的原画,说实话非常震撼。
  除了《千里江山图》,剩下的九副传世名画分别是:《洛神赋图》、《清明上河图》、《富春山居图》、《
汉宫春晓图》、《百骏图》、《步辇图》、《唐宫仕女图》、《五牛图》、《韩熙载夜宴图》。
  虞决修之前参加国风绘画比赛,画了一幅洛神赋图,但是和这副传世名画的《洛神赋图》完全不一样。
  十大传世名画,其中《富山居图》的后段,还有《
汉宫春晓图》和
《百骏图》的原画在台北故宫博物馆,并不在内地。帝都故宫博物馆里面的这三幅画都是复制品,是上个世纪的国画大师临摹的,但是因为展出,这三幅复制作品也出现了破损的状况。
  “黄馆长,您放心,剩下的九副传世名画,我临摹好后,一定给您送来。”
  “那就太感谢你了。”黄馆长满脸欣喜地说道。
  “只要您不嫌弃我临摹的不好就行。”他的水平和他先生吴道子,还有宋徽宗相比,自然是差远了,但是和现实里的人相比,他的水平还是很高的,有时候还不输给原画的作者。
  “我怎么可能嫌弃,你临摹地那么好。”黄馆长接下来对虞决修临摹的千里江山图是各种夸赞。他当初在网上看到虞决修临摹的千里江山图,毫不夸张地说被狠狠地惊艳到了,他一瞬间以为是千里江山图的原画,但是仔细一看,在用色上虞决修临摹的千里江山图的颜色更为鲜艳亮丽。
  虞决修又跟着黄馆长看了不少书法作品,都是古代书法家流传下来的巨作。
  黄馆长想到虞决修会书法,心里又有了一个主意:“小鱼,我听说你的楷书、行书、草书很有书圣王羲之的神韵,可以请你临摹一份《兰亭集序》吗?”
  虞决修听到这话,微微怔了下,有些讶异地说道:“让我临摹《兰亭集序》?”
  “对,书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已经失传了,现在流传下来的都是别的书法家临摹的作品,但是也因为经常展出,多多少少地出现破损的情况,所以我想请你临摹一份作为复制品展出。”
  “可以啊。”虞决修答应的非常爽快,“黄馆长,您想要楷书版、行书版,还是草书版的《兰亭集序》?”
  “行书版的吧。”王羲之的行书《兰亭集序》天下闻名,可以说是一绝。
  “好,没问题。”虞决修在心里想着,他要不要把王先生赠送给他的《兰亭集序》捐赠给故宫博物馆。
  见虞决修答应地这么痛快,黄馆长心里越发喜欢他了,又带着虞决修参观其他的古董藏品。
  今天一整天,虞决修就跟着黄馆长逛故宫,把很多故宫不对外公开观赏的宝贝全都看了一遍。
  看完宝贝后,黄馆长又带着虞决修参观了修复古董宝贝的工作间。
  故宫博物馆里有很多展出的宝贝,在当初被挖出来的时候破破烂烂、支离破碎,它们都是一点点地被故宫博物馆的修复师修好,然后再完整地呈现在大众视线里。
  黄馆长一边走,一边跟虞决修介绍故宫博物馆的修复工作。
  其实,之前有拍过故宫博物馆修复工作的纪录片,很受观众们的喜欢。
  虞决修虽然没看过,但是多多少少有听说过,对这些修复师们非常佩服,如果没有他们一代传承一代的修复,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就没用了。
  他们修复的不止是古董,也是华国古代璀璨的文化。
  黄馆长带着虞决修去了一间修复工作室,来的正巧修复师们已经修复好前年出土的一堆碎石块。
  当初考古的时候,发现这些碎石块上面有文字,是他们不曾看到过的文字,有些像甲骨文,但是和甲骨文不一样。考古学家门推算,这些碎石块的文字应该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但是却不是他们所知的春秋战国时期的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字。
  因为破碎不堪,考古学家门也看不出什么来,就把这些碎石块交到故宫博物馆,请修复师修复。
  今天,修复师们正好修复好这些碎石块,当初发掘这些碎石块的考古学家也来了。
  这些碎石块修复好是一片很大的树叶形状,树叶的两面都刻满了文字。这些文字有些像甲骨文,还有些篆文,是所有人没见过的文字。
  虞决修在黄馆长的介绍下,一一认识了在场的修复师们和考古学家们。
  考古学家们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非常了解,也非常地清楚那个时候的每一个国家的文字,但是这个文字,他们见所未见。
  虞决修好奇地走过去看了看,随即脱口而出:“这是中兰文。”
  他这话一说,让在场三个考古学家齐刷刷地看向他。
  虞决修被他们看得惊了下,心里嘀咕他说错了什么吗?
  “小鱼同志,你刚刚说了什么?”三个考古学家里,站在最中间带着黑框眼镜的丁教授问道。
  虞决修说道:“这是中兰文,正面写着的是诗经里的两句话……”虞决修看着石面上的字一个字一个字地念了出来,“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他念完这两句话,现场的人都惊得呆住了,直愣愣地看着他。
  虞决修见大家都用震惊地目光看着他,眼里闪过一抹疑惑,他说错了吗?没说错啊,上面的确写的是诗经里这两句话啊。
  黄馆长率先反应过来,吃惊地问道:“小鱼,你认识这上面的字?”
  虞决修微微点头:“认识啊,这是中兰文。”说完,他简单地介绍道,“中兰果国的文字就是仿造甲骨文和篆文。”
第113章
  王献之对古文字很感兴趣,
虞决修跟着他学了不少古文字,
中兰文就是其中之一。
  “中兰国?”丁教授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
语气里充满错愕,
“真的有这个国家?”
  丁教授左手边长得有些胖呼呼的管教授看向虞决修,问道:“你怎么知道这是中兰国的文字?”
  站在丁教授右手边有些矮小的杜教授,一脸难以置信地表情:“中兰国不是传说吗?”
  虞决修听到三位教授这么说,
这才明白他们之前为什么那么吃惊地看着他。
  “中兰国是真实存在的,它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很小的国家,规模大概类似于七八十户农村那么大。”虞决修详细地介绍道,“这个国家存在的时间很短,
从建立到灭亡大概有十来年的时间。因为当初创造这个国家的人姓兰,所以就取名为中兰。”
  这番话说得三位教授的表情又是震惊又是惊喜又是狐疑,
他们之所以怀疑,
是因为他们研究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时,
并没有看到过任何正式记载中兰国的文献。之所以说中兰国是传说,是因为他们曾经在齐国一个士大夫的信件里看到过的,士大夫说中兰国是理想之国,
在那里可以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活着。
  只有齐国这个士大夫里信件里提过中兰国,
后来他们翻遍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献都没有中兰国这个国家,
所以他们认为中兰国是齐国士大夫幻想出来的理想国家。
  “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
老百姓的日子过得不安宁,
中兰国的国君带着一家人逃到了一个与世无争的山里。他们原本是想建一个类似于世外桃源的地方,
后来因为来投靠他们的人变多了,
就索性称国。”虞决修知道这些是听师兄王献之说的,“中兰国的人自给自足,日子过得还算不错。中兰国的国君想着他们现在是一个国家,得有自己的文字,就仿造甲骨文和篆文创造了中兰文。”
  丁教授他们三个,还有黄馆长他们听的是一愣一愣的。
  “中兰国的人并不和外面的接触,但是他们的存在还是被齐国人知道了。那个时候流传一个谣言说中兰国里有黄金宝藏,齐国国君得知后就想把中兰国的黄金占为己有。”虞决修说道,“一开始齐国是派使臣去威胁警告中兰国,让他们乖乖地教出黄金宝藏,但是中兰国并没有宝藏,交不出来。齐国人觉得他们是故意不交的,然后就直接派兵,一夜之间杀光了中兰国的人,把中兰国翻个底朝天也没有找到所谓的黄金宝藏。齐国国君怕这事传出去后,对他的名声不好,就放火烧了整个中兰国,并且警告所有人都不能透露中兰国的事情,所以有关中兰国的记载很少。”
  听完虞决修这番话,全场所有人都一副震惊不已的表情。
  丁教授目光灼灼地看向虞决修,一脸好奇地问道:“小鱼同志,你是怎么知道中兰国的存在?”
  “我在书上看到的。”虽然他是听王献之说的,但是师兄王献之那里有一些关于中兰国的记载。
  “不可能,我们翻遍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所有文献都没有找到任何有关中兰国的记载,你是在哪本书看到的?”
  “你刚刚说中兰国的人一夜之间全被杀了,而且还被大火烧了,怎么可能还有记载?”
  丁教授他们三个认为虞决修说得有些扯,完全没有任何根据。
  被三位教授质疑,虞决修也没有生气,神色平淡地说道:“虽然中兰国的人被杀光了,但是当初负责去剿灭中兰国的人还在啊。从书里来看,这个人当时应该是负责剿灭中兰国的前锋。他一生对中兰国一事耿耿于怀,在病重的时候写下了关于中兰国的事情,还包括他的忏悔。”
  “什么书,作者叫什么?”
  “没有书名,作者叫石山。”
  丁教授急忙问道:“小鱼同志,你有这本书?”
  虞决修轻轻地点了下头:“有的,这本书后面还记录了不少中兰国的文字,并且每个文字都有相对应的篆文,所以我才能认识这上面的字。”
  一听这话,丁教授他们三位教授坐不住了,迫不及待地问道:“书呢?可不可以借给我们看看?”
  “书在老家宁都。”虞决修心虚地摸了摸鼻子,“这本书是我初中的时候看到过,现在在不在还是个问题。”
  黄馆长问道:“小鱼,你家里为什么会有这本书?”
  虞决修在心里对过世的外公说了一声抱歉,面不改色地扯谎道:“这本书是我外公以前下放的时候,在当地的一个农民家里找到的。”
  “这么重要的书,你外公为什么没有上交给国家?”管教授很是不满地说道。如果虞决修的外公早些年就把这本记录着中兰国一事的书籍上交给国家,他们就能早知道知道中兰国的存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8/3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