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皇孙日常(校对)第2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1/325

  四爷和十三爷去见康熙老爷子的时候,正好遇到八爷刚从里面出来。
  八爷出来的时候满脸春风,四爷和十三爷猜到老爷子应该又交给什么事情给八爷做了,而且不是小事。
  果然被四爷他们猜中了,次日一早八爷他们就从苏州离开了,去了附近的太仓和昆山,直到诗会那天下午才回来。
  八爷他们去太仓和昆山做什么,四爷他们并没有特意去打听,但是从别人那里知道八爷是代替老爷子去考察太仓和昆山的民情。其实,就是代替老爷子去太仓和昆山露个面,算是慰问吧。
  从八爷他们从太仓回来时满脸喜色就能看出来,他们这一趟去太仓和昆山,肯定捞了不少好处。就连一向刻薄的九爷,回来后也是满脸喜悦之色,跟别人说话不再是四处挑刺找茬,或者阴阳怪气。
  晚上,戌时初,诗会准时在文苑楼举办,整个苏州的文人学子都会到场参加。
  诗会以出题的方式进行,出题的人是文庙府学的山长和先生。每次出题,从众多文人学子们选出三首最好的诗词。整场诗会总共有三次出题,最后由康熙老爷子从这
九首诗词中选出前三名的诗词。
  第一道出题,以“春”、“雨”、“绿”为主题作诗作词。
  这道题对现场所有的文人学子们来说很简单,没一会儿,大家写好了诗词,上交了上去。
  老爷子让四爷他们和大臣们也写下来,到时候由他来评定好不好。当然,弘晟也被要求写诗。
  楼下有文庙府学的先生做判官,给参加诗会的文人学子们评定。半个时辰不到,就选出第一道题的前三的诗词。
  楼上,老爷子从儿子们和大臣们,还有孙子们中也选出三首最好的诗词。老爷子是当面一首接着一首念了出来,最终四爷、弘晟、八爷他们三个写的诗词是最好的。在他们三个人中,弘晟的五言律诗写的最好,没有任何异议。
  老爷子让梁九功把四爷他们三人写的诗词拿下来,给楼下的文人学子们品读。大家读了后,一致地选择弘晟写的五言律诗为最佳。当然,他们暂时不知道这首诗是弘晟写的。
  第二道题,以“花”、“好”、“月”、“圆”为主题作诗作词。
  半个时候后,楼下选出三首最好的诗词送到楼上。
  楼上这边,老爷子也选出了三首最好的诗词,四爷、八爷、某个大臣写的诗词为最佳。至于弘晟写的一般般,没有入选。
  第三道题,由老爷子亲自出题,以“清正”为主题来作诗作词。
  很快,楼下就选出三首最佳的诗词送到老爷子的手中。楼上选来的最佳三首诗词也送到了楼下,让大家一起评鉴。
  最后一道题,又是四爷父子俩和八爷的诗词入选。最让大家惊艳的是弘晟的这首七言律诗。初看之下有些童言童语的味道在里面,但是细品发现后每一句都非常深意。这首诗就像一杯茶,一开始味道有些寡淡,但是越品越有味道,齿颊留香,余韵悠长。
  弘晟写的这首诗也到了楼下所有文人学子们的赞同,认为它是“清正”为主题的最好的一首诗。
  老爷子和文庙府学的山长他们商量,选出整场诗会的最佳三首诗词。
  第一名和第二名的诗词都是文庙府学的学生做的,第三名给了弘晟。他那首有关“清正”的七言律诗实在是太有“味道”了,不入选说不过去。
  选出来前三名的诗词,也到了楼下文人学子们的一致认同。
  老爷子率领着众臣下楼,和蔼可亲地把参加诗会的文人学子们都夸赞了一番,夸江南不愧是人杰地灵的地方,尽出才子。这番话夸得在场文人学子们心花怒放。
  既然选出来前三名最好的诗词,自然是有奖赏的。老爷子很大方地赏赐前两名的学生,至于第三名的弘晟,老爷子没有奖赏他,让他再接再厉。
  当所有文人学子们得知那首《一清一正》七言律诗是年仅六岁的弘晟做的时候,一个个都露出不敢置信的神色。
  这边,文苑楼刚选出三首最好的诗词。那边,传遍整个苏州城。
  没一会儿,这次诗会选出来的几首好的诗词都被不少青楼女子改编成唱曲,开始传唱了起来。
  很快,整个苏州的人都知道《一清一正》这首七言律诗是只有六岁的四阿哥所做的时候,造成的轰动可想而知。
  一举成名!
  弘晟因为这首《一清一正》七言律诗被冠上“神童”之名,闻名整个苏州。没过多久,这首《一清一正》的七言律诗以燎原之火迅速传遍整个江南,同时弘晟这个“神童”闻名整个江南。相信用不了多久,这首《一清一正》七言律诗天下知,到时候弘晟就彻底闻名整个大清。
  关于他的长相、以及身边跟着老虎一事,在整个江南传得非常神奇。不知不觉,他是菩萨跟前仙童转世一事也传遍整个江南。
  民间里,关于他的传说传得越来越神秘莫测,这让他越来越有名。在普通老百姓心目中,他就是菩萨跟前的小仙童。在读书学子们心目中,他就是有才华的神童。
  ~~~~~
  弘晟自己没有想到他会因为一首诗而闻名天下,甚至被冠上“神童”的称呼,这对他来说太玄幻了。
  他那首诗写的是还不错,但是并没有达到天才的地步吧,就因为一首诗就说他是神童,是不是太过草率了点。不过,他很想到为什么这么推崇他,甚至说是他神童。因为他是老爷子最疼爱的孙子,身份尊贵,所以他写了一首还算不错的诗,就被称赞为“神童”。
  想通了他这个“神童”称呼的由来后,弘晟就没有在意这件事情。在他看来,等他们一行人离开江南回到京城后,这件事情就会被人遗忘。
  康熙老爷子原本以为弘晟被人称作“神童”会变得骄傲得意起来,结果这孩子完全没有把这件事情当做一回事,这让他非常意外。
  弘晟见老爷子一直在望着他,望得他心里莫名其妙。
  “皇玛法,您这么看着我做什么?”
  “弘晟,大家都在说你是神童,你开不开心?”
  “皇玛法,我才不是什么神童。”弘晟鼓着脸说道,“我写的那首诗《一清一正》顶多算不错,根本不是什么绝世好诗。”
  老爷子瞧着弘晟不仅没有得意洋洋,反而有点不高兴,这让他更加不解了。
  “怎么,你不喜欢人家说你是神童?”
  “皇玛法,我知道为什么那些人夸赞我是神童。”
  老爷子听到这话,略微讶异地挑了挑眉,“你说说那些人为什么夸你是神童?”
  “是因为皇玛法您啊,那些人知道您疼爱我,所以就夸我是神童。”弘晟撇了撇嘴,非常嫌弃地说道,“那些人是想拍您的马屁。”
  老爷子被弘晟这个答案惊得怔愣了半天,半响后才回过神来,哈哈哈地大笑了起来。
  弘晟被老爷子笑的满脸迷惑,“皇玛法您笑什么啊?”
  老爷子没想到弘晟会这么认为,这让他感到惊讶意外的同时又非常欣慰。
  “弘晟,你那首诗写的很好。”弘晟这孩子在面对所有人追捧夸赞的时候,没有得意忘形,反而保持着一颗冷静理智的心,真的是太难得。
  “写得好,但是又不是什么绝世好诗。”弘晟很有自知之明。
  “弘晟,以你的年纪来说,六岁就能写出这么好的诗,非常难得少见。”老爷子笑着说道。
  “不少见啊,太子伯伯小时候不就是天才么,我和太子伯伯小时候相比根本不算什么神童。”
  老爷子听到弘晟提前太子小时候,微微失了下神,随即满脸慈爱地对弘晟说道:“弘晟,你并不比你太子伯伯小时候差。”太子小时候是非常聪明,但是他小时候没有弘晟有灵性,更没有弘晟的纯真赤子之心。
  “是吗?”老爷子这番话倒是让弘晟有些受宠若惊,他没想到在老爷子心里,他并不比太子伯伯小时候差。
  老爷子伸手摸了摸弘晟的小脑袋,微笑道:“在皇玛法心里,你是最聪明的孩子,也是最懂事乖巧的孩子。”他有一众儿子和孙子,只有弘晟这孩子最贴心,也只有弘晟这孩子最为孝顺懂事。
  弘晟扑进老爷子的怀里,撒娇地说道:“在弘晟心里,皇玛法是全天下最厉害的人,也是全天下最好的皇玛法!”
  老爷子听着小孙子这句马屁,好笑地伸手捏了捏他漂亮的小脸蛋:“又在拍你皇玛法的马屁。”
  “皇玛法,不是马屁!”弘晟很是严肃地说道,随即咧嘴朝老爷子灿烂一笑,“是龙屁,嘿嘿嘿……”
  老爷子被这话逗得哭笑不得,伸手捏了下弘晟的小嘴巴,宠溺地笑骂道:“你这张小嘴啊……”弘晟这孩子的一张小嘴总是能蹦出让人“惊艳”的俏皮话。“不喜欢别人说你是神童吗?”
  弘晟歪着头思忖了下说:“也不是不喜欢,只是觉得自己配不上神童这个称赞。”说着,他伸手摸了摸自己的鼻子,讪讪地笑道,“有些心虚。”
  他这番话再次让老爷子感到意外,看着他的眼神满是欣慰之色,“弘晟,你没有因为称赞你是神童就自满得意,这让皇玛法很意外,但是又很高兴。”
  弘晟不太明白这话,懵懵懂懂地看着老爷子。
  “弘晟,你以后会收到更多的赞美,你身边的人也会经常夸赞你,皇玛法希望你能一直像现在这样保持冷静理智,不要被好听的话迷惑了。”老爷子的神色前所未有的严正肃穆,“人容易在甜言蜜语中迷失自己,你要谨记这句话,知道吗?”
  弘晟明白了老爷子的意思,乖巧又听话地点头:“皇玛法,我记住您这句话了!”
  老爷子趁机跟弘晟说几个历史上被奸佞小人花言巧语欺骗的皇帝的故事,让弘晟牢牢记住他这番告诫。
  “弘晟,位高权重者要聆听各种声音,不能只听好话,更不能不听忠言逆耳的话。”
  “皇玛法,我记下了。”
  “这次的事情,你还感受到了什么?”
  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问得弘晟懵了下,茫然地眨了眨眼,“皇玛法,什么感受?”
  老爷子见弘晟不太明白,换了个问法问道:“这次的事情,你察觉到了什么?”
  “察觉到了什么,比如?”
  “你刚刚不是说那些人是因为朕,所以才夸赞你是神童的么。”老爷子很有耐心地说道,“除了这个,你还有什么感受?”
  弘晟听了这话后,总算明白老爷子想问什么。
  “唔,我感觉到大家对诗会很在意,那些学子写一首好的诗词就能到所有人的崇拜和欢呼。”
  “还有呢?”
  “文庙府学的学生好像挺受尊敬的。”
  “弘晟,自古以来读书人就受大家尊敬,他们的地位很高。”
  “皇玛法,先生跟我说过,先生还说文人学子们有很大的影响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1/3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