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装魔(校对)第3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8/501

  随着社会发展,产生了“家传手艺……”“皇室工艺……”“军械制造……”等一系列名头,加工精密度和加工环节量在没有统一标准的情况下不知不觉的缓慢发展,并出现了稍微复杂且较为可靠的器具,如零部件在十个左右的金属弩具,更复杂的铠甲。
  到了蒸汽时代以后,真正意义上精密加工的概念逐渐形成,“简单……”的标准也随之提高。
  但是“简单……”是有极限的,就在于物理与能量的临界点,即使是三级科技,仍然不愿意去制造同时使用两种能源的动力部,要么就是电,要么是激光能、微波能等。与同时使用原油提炼品和电这种简单的组合方式不同,使用电和使用激光能对于运作环境的要求相差很多,相对电和微波或光与微波,点和光的组合对能量的利用率反而最低。
  基于光晶管的激光能运用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尤其对设备震动的要求较高,一旦设备产生不平均震动,很容易缺失信号导致熄火,改为使用光减速和激光光纤等技术,在诸如功率、速度等方面相对电能就会丝毫显示不出优势。激光能的优势是无需采用超导材料,运转环境更简单速度更快,可是三级科技的超导材料已经十分成熟,甚至在稳定星球都已经普及磁悬浮私家车,唯一限制电能更为普及的,只有一点,就是在战区没有足够的加工环境获得最好的超导材料,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电能器具的功率上限。
  本地能选择的,要么就是基于激光技术的高科技品,要么就是基于电能的可靠品,可以加上微波装置。微波装置一般作用于远程充能,只是微波在大气中受距离影响产生比激光还快的能量衰减,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团队内部电子信号,地面部队是完全不用的。
  基于三种能量的技术有明显的应用区域差别,激光技术和微波技术更多的应用于太空部队及非战区的民用项目,电技术则大量应用于伞兵登陆部队和各种需要穿过大气层的器具方面,还有更加普及的基于电技术的民用项目。
  也是因为这各种区别,让地面部队使用的装备除了普及粒子炮外更像二级科技的产品,只是它们更小型化稳定性更高,能在有限大小的情况下提供更多的功能。
  除了电机系统,雷云能从中受益的只有震动发生器、武器级扩音器和声波脉冲系统。
  之中最复杂的无疑是声波脉冲系统,它的任务十分繁重,整体作用是为武器级声波“充能……”,这里不是狭义的充能,它使用声波缓冲技术让声波在短时间内减速并增强其振幅,此时在武器内的声波能量水平总值就会不停增加,接下来要在瞬间变身为声波加速系统,把蓄积的能量以脉冲形式喷出去。整个过程只有短短的零点零一秒不到,周而复始的进行该动作,就会产生更强的武器级声波。
  第382章
契机
  整备兵们通过电磁控制固体介质的传导特性以达到声波缓冲及加速技术,由于脉冲频率问题,因此声波脉冲炮更适合作超声波武器。对于次声波,则要随着震动频率的不同进行折返式同步调整,并通过折返为声波添加不同的特性,最后射出多重波。
  整备兵们经过一番调整,为了能达到次声波变频能力,一再调整炮的大小和形状以获得更长的折返轨道,作出一门次声波炮的内部结构后基地里的稀土元素就一点都不剩了,这还是雷云让机修兵们暂停了自动武器轨道改建的工作才省下的稀土,就这样,还一点外壳都没,也就是连试炮都做不到。次声波可不是超声波,没有外壳都没办法定向,一个不好会直接把基地里的人都杀掉……通过损坏内脏的方式。
  材料……材料。
  看了眼时间,距离天黑还有五个小时,挖矿队伍早已经出发,此时已经快回来了。他们去挖的还是硝石那边,稀土矿距离有点远,考虑到挖掘难度所需的时间,雷云还是没有改变他们的行动。让整备兵先利用基地的材料把能做出来的部分弄好,顺便先把炮管制造设备的整备方案先弄出来。
  雷云好不容易有机会能在不把设备弄坏的情况下看到三级技术,实在抽不开身,干脆让组员们一起开了两辆刚修好的步兵战车去挖矿,以他们的能力就算把两辆车的车载粒子炮都下了,也不会有太多危险,但是为了防备巨象从地下钻出来的时候或许过于突然,没有足够的距离应付,仍然让一辆步兵战车保持武装。拖上两个车斗,应该能弄回来二十吨。
  雷云一边压榨劳工一边就看他最想看的技术,液压技术。
  既然是造炮管,不可避免的要用到液压技术,从稳定性、最大出力、装置总体积的综合性能液压绝对是最强的,即使是三级科技它仍然是重要工业基础。
  同样的,整备兵有足够的技术可以利用激光技术和真空技术获得质量更好的成品,可是既然是在有大气层的星球,它们无论如何都比液压工程系统的施工难度大一百倍。
  液压是个极难进化的设备,三级科技所运用的材料和工艺能力,让传动中的能量损失降到了极低的程度,仍然无法改变液压最大的麻烦……体积与速度的冲突。
  液压系统的液体流量大时,不需要多高的压力就能让工作部快速执行动作,但在应用中除了升降平台等大型设备外,大多数时候却不得不使用低流量高压力的系统,这会让液压执行器的体积,起码是横截面级大幅度降低。
  看过整备兵为他转换的英文图纸中的各项数据后,雷云知道,到二级科技的后半段液压系统就到极限了,唯一能改进的就是材料方面。如动力装甲中的液压系统液体,使用的反特性油料,它在温度升高时体积不会增大,若以100度为阶段,达到其升华温度723度之前,每提升100度其体积反而会减少0.6%,数值很垃圾,却是天大的进步,它完全解决了在液压传动中动能转为热能后的处理问题,让能量损失本就能几乎不计的液压系统可以无限制运行下去,直到机械的金属产生物理性崩溃。
  这意味着除了他们使用的三级油料,雷云能通过二级材料知识库作出至少在四级科技前无法再进行大改的液压系统。
  液压系统现阶段的极限其实也并非是其真正极限,空间技术的应用将会使它产生更大的变化,尤其是在体积较大的机械上。如摩天大楼般的机器人,若是能把所有待执行液体收入亚空间,不用说,液压系统将拥有电机齿轮系统拍马都无法企及的各种优势,其实到了那种大小,如果采用密度超过五的金属做主体,齿轮系统无论如何也无法支撑了。
  新的认识让雷云放下心来。
  之前他一直不肯造体积大的东西,除了因为小家伙们更善于隐蔽,单只的成本低,更新换代或损失那么一点也不心疼。用大东西,他就担心强度不足,更新换代难度和成本也直线上升。
  现在确认自己造出来的液压系统强度和性能与三级科技差不多,那弄几只单价1000点以下的机器人也没什么的,只要设计好升级系统让它们能单独更换外壳、能源部、传感部等,不用再认证主体,连认证费用都会省下来。反正是打算买个储物装置用于存放载具了,机器人备几只在里面适合的环境当苦力或盾牌用,也不会老有人说什么自己是打杂的。
  天黑后斯芬妮和法蒂玛特意跑了一趟,出去几个小时把阿尔忒弥斯接回来。
  忒弥斯的精神明显比之前好了很多,又变成粘人精,雷云到哪就跟到哪。
  雷云不是个好的教导者,他的思维跳转的有点快,经常说几句话想到其他方面就会看起来像失去耐心一样,忒弥斯能粘着他无非是两人的性格同步率较高,都是不太说话的类型。雷云在前面捣鼓东西,忒弥斯能在后面站大半天一声都不出,等他想起要顺便教学的时候她好像又很认真的听着。
  雷云知道那都是假象,忒弥斯的精神其实很涣散,如果不用源空间的知识库灌注,她学东西很慢,所以他进行教学的部分90%她都是完全不明白的。和她的智力没有关系,应该是盖亚类种族超长寿命带来的负面作用之一,盖亚类若是像人类一样吸收信息,不用说要不了一千年,脑子的大小就会长到普通人三四个那么大,对于身形巨大的类型或许还好,但忒弥斯这样娇小的类型,之后或许不得不寄存一部分躯体在地下。
  如果真要寄存一部分在地下,又不能长期逗留在同一个世界中,就会需要一种特别的装备,专门的宠物空间首饰。这玩意贵的离谱,最烂的也要三万点……按照A级储物首饰的价格算,其实也不贵,毕竟作为宠物专用空间,它需要提供宠物生活所需的环境,而不是一个完全虚无的世界。
  不过这事情还早的很,至少等雷云给忒弥斯浇灌几十加仑生命之泉前,她还用不到那个。
  正是因为可以把阿尔忒弥斯当成空气而她也不会胡闹,所以雷云很放心把她带在身边和外星人鬼混在一起,也有幸见到了外星人的样子。
  XC6-182星人肤色偏绿,脑袋正面又窄又长,上面有呈菱形摆放的四只眼睛;鼻孔在侧面短喇叭型耳朵下面,没有成型的鼻子;嘴巴看似不大,颚部结构和蛇很接近,下方是可以横向运动的,必要时可以吃下粗细差不多有颈部一半的物体。幸亏嘴巴闭合后形状还能接受,不是倒着的兔唇,整个正面还算的上平整,有一个很小的弧度。脑袋的后半边结构和人类差异也很大,他们的颈椎一直延伸到对于人类而言是枕骨中间的位置并逐渐融入颅骨,颈椎还是直的,没有把脑袋吊在胸前。
  他们的躯干正面和人类有点类似,除肩部其他都偏瘦;背面就大不相同,有明显的某种器官的退化痕迹……有点像翅膀,也就是说他们在获得文明之前很可能是某种鸟人,或许是只能滑翔,所以在科技发展后就没有用而自然退化的。同时他们的尾椎退化的也并不彻底,有条短尾巴,对于他们而言这部分是私密,还是通过霍华德雷云才知道。
  手臂相较于整个躯体,算是比较强壮,尤其是腕部附近,手部的进化程度还高过人类,手掌内侧和背面的肌肉群明显比较发达,虽然只有四个手指头,指关节数量更多,灵活度更高。
  腿部是反关节足,也就是膝盖是向后弯曲的,相对手臂,他们的腿稍微有点退化,这使得他们的整体形态在人类看来实在是算不得好看。
  他们的大脑很发达,其中有个家伙还和雷云讨论了XC6-182星人和EX7-083星人也就是人类的差别。他们的身体控制和感观信息收集是由前脑和脑丘独立完成,这部分脑子的解剖图有点像竖着的肝脏,不分左右单独一片,后脑和人类形状差不多,功能是完全独立进化出来的,专用于信息储存、调用。三片脑页的进化十分神奇,都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情况下获得了后脑进化的契机,因为这样的进化明显是为了处理巨大信息量而形成的,在进化之初,生物本能怎么可能知道种族以后会怎么样?当然是按照常规的形状按部就班的进化才对头。
  在了解他们的结构后,雷云也能理解为什么他们能对那么复杂的文字进行处理了。
  计划中是先出声波炮应付自爆蛾子并辅助对付其他类型虫,不过最终先弄好的还是电磁辅力炮制造设备。
  这样的结果也是由于两种武器对人类的危险度不同造成,电磁辅力炮技术十分成熟,设备已经无需根据本地情况变动,加上超过四层的复合炮管结构,安全度可以说是极高的,就算出现问题要改动,也只是改动材料配方,设备是不变的。
  而声波炮为了能保证对虫子生效,需要很多测试。虫子的各种类结构差异太大,声波脉冲炮早期开发时也不是用于对付虫子的,需要调整的部分包括振幅、频率,并且还要能保证安全。
  所以三人一组负责声波炮的进度反而要比两人一组的慢很多,特别是夜间除了夜行虫,都找不到普通虫子,到了天亮时,还只能保证对夜行虫进行杀伤。
  天亮时42mm口径电磁辅力炮已经造出了两台,使用和之前42mm炮一样的弹药,为了尽快测试效果,负责硝石和磁性稀土矿的两个队伍各带一门炮和一个整备兵出去负责搜集数据。
  准备进行远距离攻击测试前,机修班根据之前雷云的要求弄来了复合材料隔音罩,可以帮助束缚声波让其他方向的危险性进一步降低。
  隔音罩带来的新麻烦是之前制造的电机系统有些负担不起,算不得大麻烦,包括吊装更换电机及齿轮箱外壳在内,还是花掉了半小时,外面已经零零散散有一些虫子在活动了。
  第383章
准备迎接打劫
  开炮、拆开外壳、调整、开炮,反复的过程持续了十多个小时,终于定型。
  定型后的声波脉冲炮可以切换超声波模式和次声波模式,超声波模式是用于大范围杀伤自爆蛾子的,作用距离还有待测试,应该不会低于五百米;次声波模式主要用于对付两种虫,巨象和爆炸虫。次声波杀虫牛的很,不但距离远的很,虫子死掉的时候若是没有重心的快速移动,死后姿势都不会变,当然也不会有外伤。
  接下来就是在大尾鱼出现之前造出足够数量的武器,至于弹药只能暂时用之前造的,制造车间必须把所有的生产力用于声波炮方面。声波炮加上罩子后的确安全度大幅度提升,可同时也让它调整方向所需的时间有所增加,所以预定的数量由之前的五台增加到了十台。
  等大尾鱼出现时,基地里已经多处四台声波炮和八门电磁辅力炮,新的炮除了车载也可以通过支架放在地上干活,有14门电磁辅力炮,其中的六门是移动式的,也为基地提供了足够的防御能力。
  移动火炮的聚集到同一方向进行开火的时候其他方向同样有炮对大螳螂进行压制,还有声波炮去干掉巨象之类的掩体,这样就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集火攻击,八门口径略有不同的炮能在五到八公里的距离就对大螳螂产生巨大的创伤,只要大螳螂一死,不管棉花虫的棉絮武装了多少小虫,无人机的火箭弹也能要它们的老命。
  只是这种作战方式消耗的物资实在是不算少,工厂即使不负责制造声波炮零件后,仍然跟不上。此时就显得夜间时间够长所带来的优势了,要是没有夜里的几十个小时,或许要不了两天就会把炮弹打光,火箭弹能撑的时间长点也到不了主力舰队回来的时候。
  整备兵负责制造武器,机修兵在完成自动武器移动轨道系统后,就转为负责将武器自动化,以弥补人员不足的情况。武器的全自动化基地里做不到,他们没有足够的设备造出自动武器所需的智能芯片,只好用遥控操作的方式将其自动化。
  遥控还是要人操作,但怎么说所需人员数量方面也大幅度下降了,通过模拟室模拟机,一个有经验的大兵能同时负责三台炮,因为大都是固定炮塔式,无需照顾后面,最多只要负责前方六十度角的敌人就好,以电磁辅力炮的射程,在敌人入侵到两公里以内之前,一般变角都不到十五度。
  为了更有效的增加武器利用率和火力密度,雷云和机修兵、整备兵一起弄了一个小系统,以五台模拟机为基础,让其中的操作人员能任意选择布置在基地中的火炮,并在里面显示整个基地周边十公里内所有的虫子并标记出种类,其中有人操作的当然不能挤掉,无人的随便用,反正计算方面都交由控制中心完成。除此外,“指挥官……”和重型动力装甲的指挥系统也同样可以随时调用这些武器填补空缺。
  当基地中的电磁辅力炮攀升至四十门,声波炮也前部完成后,雷云让四人组去吸引另一个战区的虫子。
  四人组这几天因为挖磁性稀土矿的行动,终于知道雷云一边比他们人多多了,而且由于雷云这边的行动,基地中的安全度简直和在源空间差不多,四人终究没有做出什么过激行为。此时获得完成主任务的机会不得不说是喜出望外,弄了两台车就赶紧跑了。
  四人组去吸引更多虫子,雷云的人也不能闲着,没了四人组随时可能暴起的危险,他们增加了挖矿的时间,之前只能晚上少量搜集的钨矿也变成白天搜集。之前为了挖矿,机修兵们弄出了两台简单的步兵车,除了不能遥控和自动开火,基本功能和之前的步兵战车差不多。还是雷云为了不让四人组获得机会用没有自动识别能力的武器攻击自己人,才把数量限制到只有两辆,反正够用就好。
  包括斯芬妮和阿尔忒弥斯在内的六人一起用三辆车,早晚各工作二十小时专门挖矿。
  基地中的人也有活干,机修兵要负责给制造车间扩容,制造车间和合成车间是基地的核心功能,他们有图纸和扩容所需的知识,就不用整备兵插手了。
  雷云当然不能让整备兵浪费掉,给出了另外两种武器的要求以应对最后时刻的机器人打劫。
  之前雷云推测天美机械种族截取了主力舰队和地面之间的最后通讯,它们一直不来鸟基地,怎么看都是要等到人类帮忙把矿产挖到差不多了一次弄走。
  为了不让天美知道自己的猜测,雷云以之前那种人工操作无人机的方式以实体信件的方式和附近几个基地的指挥官进行了沟通,基本已经明确了这事,该消息其他基地也将同样以实体信件的方法扩散出去。
  要说天美有什么做不到的事,那么无法直接看到的非电子信息当然是其中之一,它们可以远程窃取科技,却不能远程窃取不使用电子信号的信息和文献,这也使得各个势力总是有实力和它们进行一定程度的周旋,不然早被灭了。
  因为差不多能确认机器人打劫的事情,那自然要把它当成主要敌人对付。
  虫子方面,它们的例行攻击已经无法造成什么威胁,短短的一个月中如果不直接出现虫子BOSS,它们连续进化的可能性不太大,尤其是防御力方面会受限于本地重力因素不太可能超过巨象的程度,最多是进化出更好的外壳结构以应付种类较多的武器。面对38mm炮或许改变结构能让武器有效距离缩短到一公里以内,但对于现在基地中武装了半数的58mm炮,能起到的作用会十分有限。
  要应付天美机械种族,首先就要处理它们的核弹,那次护送整备兵任务对方使用核弹的恶劣性让雷云记忆犹新。
  基地中是有两台电磁护盾发生器的,会一定程度消弱粒子武器的威力,但同时也会让基地中的粒子武器威力减弱,所以一直没什么用,不过随着基地中的实弹武器增加,到时候说不定能以全实弹的方式作战,两个电磁护盾发生器自然会产生较好的防御作用,同时也可以消弱天美核子武器的电磁攻击。
  但仅仅防御到基地是远远不够的,前几天天美就使用了当量大约为步兵核弹两倍的核子武器,之后说不定会弄出更大号的,以立方体能走出来的小机器人体积而言,若是完全更换为弹头……
  雷云和机修兵们做过讨论,机修兵给出的结果是若对方真使用那样的武器,在一公里高度爆炸,直接炸平半径五公里不成问题,而且由于基地周边的地势除了爬虫子出来的坑都较为平坦,冲击波和电磁影响扩散到半径十几公里都不成问题。
  即便天美要掠夺基地中的能量水晶不至于用核武器直接炸基地,可是炸旁边顺便把基地地面部分夷平它们肯定是干得出来的。
  也就是说基地需要一种大范围拦截武器。
  和技术人员们开会商量后,最终决定是制造激光武器。
  激光武器在大气中和粒子武器有一样的缺点,也会被空气粒子扩散能量,不过在大功率的情况下,会表现出比粒子炮更远的射程。
  其实以粒子武器的高能粒子速度,主炮也可以对核武器进行拦截,但是那东西必须在重力井之外制造。重力井嘛……就是行星产生的重力引力范围,意味着高轨道还不行,必须是独立运行的空间站或要塞。在无大气的星球表面,通过巨型设备也可以模拟,总之基地里是没有环境的,制造出那种设备估计主力舰队都回来又走了。另外轨道集束粒子炮毕竟只有一台,加上建筑物阻挡,拦截的方向不足以满足要求,再说天美上次打护送整备兵的一点人也动用那么多核武器,一旦对基地发起攻击绝对不是主炮的射速能挡下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8/5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