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东汉末(校对)第1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5/522

  天子眉一挑,愣了片刻,忍不住哈哈大笑。
  唐英子又结结巴巴的说道:“民女……民女刚才口不择言,犯了……犯了大不敬之罪。”
  “大不敬?”天子脸色一沉,沉默了片刻:“什么大不敬的罪?”
  刘修也吃了一惊,心道这丫头平时挺机灵的一个人,今天怎么犯这么多错,大皇子掉水里也就罢了,那不是她的错,可是这大不敬的罪……可有些悬啊。
  “民女……说何贵人是杀猪的女人。”
  天子愕然,费了好半天的劲,才把喷薄而出的笑意强忍住。他刚准备说些什么,楼梯一阵急响,何贵人怒气冲冲的拖着浑身湿淋淋的大皇子走了上来。她走得太急,把大皇子拽得东倒西歪的,简直和拖着一麻袋差不多。
  “陛下,这个贱民口出不逊,谋害大皇子,请陛下追查谋主。”何贵人说着,恶狠狠的扫了一眼刘修。刘修佯作未见,躬身施礼:“侍中守宫市令臣修,拜见贵人。”
  何贵人哼了一声,也不理他,凶气腾腾的看着唐英子,恨不得伸手将她拉过来,直接推到观下摔死。
  天子眉头一拧,对气喘吁吁的史侯招了招手:“来,到朕这儿来。”
  史侯犹豫着抬起头看看何贵人。何贵人虽然生气,可是在天子面前也不敢太过放肆,只得松了手,轻轻推了推史侯。史侯有些紧张,迟疑了好一会,才慢腾腾的走到天子面前。
  “冷不冷?”天子摸了摸史侯的手,又用嘴唇亲了亲他的额头,见他虽然有些凉,却还算正常,这才放下心来。
  史侯摇了摇头,咧着嘴笑了:“水很甜。”
  天子一时没反应过来,等他明白了史侯的意思,忍不住笑了起来:“好喝不?”
  “好喝。”史侯大声叫道:“我现在知道为什么鹅喜欢在水里呆着了,可以喝好多好多水。”
  天子很无语,把头偏了过去,觉得有些没脸见人。何贵人正在生气,也没有注意到史侯说什么,刘修却忍得很辛苦,旁边站着的郎中们也非常辛苦。
  史侯却没注意到父皇的脸色不对,又兴奋的接着说道:“父皇,我也要做一只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一边说着,还一边伸出一只手模仿鹅颈,一只手摆在屁股后,装成一只鹅的样子迈了两步,嘎嘎叫了两声。
  天子忍俊不禁,哈哈大笑,亲昵的摸了摸史侯的脑袋:“好一只鹅。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咦,你这是从哪儿学来的童谣?”
  “英子姊姊教的。”史侯得意的指了指唐英子,见唐英子一脸的泪水,也顾不得扮鹅了,走到唐英子面前,举起小手替唐英子擦了擦眼泪,很男子汉的说道:“英子姊姊,谁欺负你了?你告诉我,我给你报仇!我让父皇杀了他。”
  何贵人瞠目结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佳句天成,当作童谣简直是太可惜了。”天子赞了一声,兴致盎然的问刘修道:“是你教的?”
  “闲扯的。”刘修很“谦虚”的躬身施礼:“陛下谬赞了。”
  “好,非常好。”天子兴致大增,拉过史侯:“再给父皇念一个。”
  史侯非常兴奋,刚要再念,刘修连忙说道:“陛下,天气虽然不凉,可是湿衣服穿在身上却是不妥,还是为大皇子更衣之后再念童谣也不迟。”
  天子一拍额头,转向何贵人,沉下脸说道:“你这母亲是怎么做的,孩子掉水里了,不想着先替孩子把衣服换掉,就赶来告状?”
  何贵人气得脸色发白,戾气从一对俏目中涌出,她指着唐英子,厉声喝道:“陛下,这个小贱人谋害皇子,陛下不治罪,反倒在责怪臣妾吗?”
  天子冷冷的说道:“是她推到水里的?”
  “如果不是她的诱骗,史侯又怎么会落水?”
  “你自己带不好孩子,孩子只能跟着别人玩,别人帮你陪着,你不知感激,还处处生事。”天子的声音越来越冷:“你如果不知道怎么管教自己的孩子,朕就另外找人来陪。”
  何贵人语噎,她虽然感觉到了天子的不快,可是她向来倔强的性格又让她咽不下这口气,她瞪起眼睛,怒视着天子,又厉声道:“臣妾生的孩子,臣妾不会带,却要交给别人来管?”
  “你带了那么久,教过一句这样的童谣吗?”天子被何贵人的神态激怒了,声音变得更冷:“你以为吃饱穿暖便是带好?那是喂猪,不是养育孩子。”
  一听喂猪这两个字,何贵人彻底抓狂了。她的气息变得粗重起来,握紧了拳头,浑然忘了眼前这个男人是天子,不是乡下的普通男人,她咬着牙,尖叫道:“喂猪喂猪,陛下这是要和这个贱人一样,侮辱臣妾吗?陛下不要忘了,这可是陛下的儿子。”
  “难道你不是屠户家的女子?”天子反唇相讥,寒声道:“是她说错了,还是朕说错了?你这是要像乡下的泼妇一样,抓烂朕的脸吗?”
  何贵人本来的确是有这个打算的,可是听了天子这话,她突然反应过来,脑袋一激零,打了个寒颤,忽然觉得浑身冰凉,整个身子都颤抖起来,站在那里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刘修一看形势不对,连忙上前行了一礼:“陛下,贵人这是关心则乱,人之常情,并非有意冒犯陛下,请陛下开恩。再者,是英子口不择言在先,的确当罚,贵人要求陛下惩处,也是理所当然。请陛下息怒。”
  “不要你装好人!”何贵人爆发了,指着刘修尖声叫道:“我自己犯的错,我自己担着,用不着你猫哭耗子假慈悲。”说完,三两下就将头上的首饰全部扯了下来,连头发都扯得乱七八糟,恨恨的瞪了天子一眼,放声大哭着下楼去了,没走两步,就踩到了自己的裙脚,一个跟头从上面滚了下去,跌得头破血流,更是狼狈。
  天子被何贵人的举动搞得非常没面子,他面寒如水,冷漠的看着何贵人摔了下去。刘修却是大惊,冲着何贵人身边的宫女们喝道:“你们傻了,还不把贵人扶起来,快叫太医!”
  宫女们这才回过神来,连忙拥上去,扶起何贵人匆匆下楼去了。
  “刘修,看来这寒门女子的确不能娶。”天子叹了一口气,很恼火的拍了一下栏杆:“张让、郭胜误我!”
  刘修躬身道:“陛下,不打闹不成夫妻,何贵人虽然性格要强了一些,本性却是不坏。”
  “你不要为她说好话了,她可没说过你一句好的。”天子无奈的摇摇头:“在宫里被朝政扰得心烦,这才陪着太后来散散心,本来挺好的,被她这么一闹……真是扫兴。”
  “陛下,朝政的事……不是一直蛮顺利的吗?”
  “顺利什么啊。”天子心情非常郁闷,抬抬手,让蹇硕把一堆邸报拿过来,塞到刘修手中:“你这个侍中借着守宫市令的由头,天天呆在平乐馆不进宫,也不知道朝堂上吵成什么样子了。你看看,就知道朕现在有多烦了。”
  刘修迅速的翻了几张邸报,有些是朝臣们批评司徒宋丰无能的,说他在位几个月什么作为也没有,比起免职下台的袁隗还不如;有是的要求司徒府尽快安排工作的,天子去年大试前承诺的,考试通过就实授,这都半年了,还没有动静,失信于天下。
  林林总总,最后的问题都归结到司徒宋丰的头上。
  凭良心说,刘修也觉得宋丰这个司徒不称职,他也就适合做做执金吾那样的闲职,天子把他扶到这个位置上来,赌气的成份更大一些。只是现在天子不肯把这么重要的位置让给世家,一来需要他来平衡朝中的势力,二来如果主动免了宋丰的职务,那他的面子也搁下不。
  “你可有什么办法?”
  “臣……找司徒大人谈谈?”
  天子揉了揉眉心,无声的叹了口气,他来找刘修,就是希望刘修能出面替他做这个恶人。如果宋丰实在不能胜任司徒之职,那他只有换人了。他走到楼梯口,忽然停住了脚步,侧过脸说道:“英子八岁了吧?”
  刘修心神一凛,“是。”
  “也该发蒙了,再这么野下去,以后可不行。”
  刘修松了一口气:“喏。”
第214章
拜师
  天子在平乐馆摆了家宴,太后、皇后都在座,何贵人气跑了,没参加。刘修虽然得天子和太后的欢心,可是毕竟是臣子,只能在下面陪着,虎贲仆射贾诩就坐在他旁边。
  “文和,想在宫里一直呆到什么时候?”刘修举起酒杯和贾诩示意了一下,很随意的说道,“还是想从武职,以后带兵出征,拜将封侯?”
  贾诩微微一笑,品了口杯中酒:“感激德然的美意,不过我觉得暂时还是在宫中多历练历练的好。”
  刘修没有再问,他已经听出了贾诩的意思。当初他对宋家父子说过,如果宋家得势,他希望宋家能够给贾诩一个机会。宋丰任司徒之后,第一件事便是想把贾诩请到司徒府做司徒掾,并且当面答应他,只要他在司徒府呆一段时间过渡一下,然后便实任他为太守,但是被贾诩委婉的拒绝了。
  刘修第一次听到宋奇这么说的时候,说实在的,有些不太相信,但是现在贾诩亲口证实了,他也无话可说,而且他的目的是让贾诩见他一个人情,至于贾诩是不是真的去当官,对他来说并不重要,而现在贾诩显然已经知道了宋家推荐他的背后是因为有刘修,那刘修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了。
  说实话,他到现在还没有摸清这位大谋士的真实想法,也没有狂妄到产生要收他做手下的想法,在洛阳打拼了这么久,他知道天子最忌讳什么,天子也许一时半会奈何不了袁绍,但是要收拾他这样的人物,那却是分分钟的事情。虽说他也有自己的底牌,但是那只能保命而已,要想做出一番事业,他还有很远的路要走。至于答应老爹说要尝尝坐江山的滋味,那也只是美好的梦想而已,这一点老爹自己也清楚得很,只能藏在心里意淫意淫罢了。
  刘修的想法很实在,以后能不能把贾诩收为心腹先放在一边,至少不能和这人做敌人。他可以当面骂杨彪是伪君子,却不能在贾诩心里留下芥蒂,因为杨彪是真君子,而贾诩却可能是真小人。
  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这是常识。
  “从武职,拜将封侯,说心底话,我没这么想过,我劝德然也不要这么想。”贾诩似乎很随意的说道,他的声音并不高,神态也没有特别亲昵的地方,如果不是刻意要听,没有人会注意到他在说什么。“就算立下如段纪明那样的大功,又能如何?如果不是大赦,他能不能保住那条命都是个问题。”
  刘修心中一动,明白了贾诩的意思。他和贾诩相交的时间不短了,虽然见面的机会不多,但是他对贾诩有先入为主的印象,而贾诩对他在洛阳搞出的这些事也非常欣赏,两人在某些程度上性情比较接近,说话方式也相同,所以有时候话只要说半句,就能明白对方的意思。
  而现在,他知道贾诩在求他了。
  贾诩是武威姑臧人,和段颎不仅是同郡,而且是同县的乡党。凉州与内地不同,整个凉州大概只有四十多万人口,也就是相当于内地一个郡,武威郡仅有一万多户,三万多口,相当于内地的一个中等规模的县,而姑臧县就更可怜了,只有两千户,不到万人。
  在一个不到万人的县中,出了段颎这样一个太尉,可想而知是什么样的荣耀。刘修知道,在贾诩的心目中段颎一直是一个榜样,是一个边地人可以凭着战功出人头地、位列三公的榜样,是乡党中最值是他尊敬的人。
  可是段颎的现状非常不好。因为阿附王甫,他曾经马踏太学,成了太学生们口中的奸佞,他的赫赫战功却没人提起。上次与王甫父子一同入狱,险些被杀,在牢里呆了半年,因为大赦捡了一条命,但是丢了官职。他现在要洛阳闲居,等候复出的机会,但是党人卷土重来,洛阳民议如潮,却没有人提及他。上次张奂提议在太学设立兵学,结果一听说段颎要做兵学博士,那已经选好的三十个士子一哄而散,反过头将段颎一顿臭骂,连带着张奂都挨了批评。
  段颎在洛阳混不下去了,这样的结果对贾诩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是贾诩也清楚,他不能出头举荐段颎,一来他的身份和资历都不够,二来他和段颎是标准的乡党,很容易引起别人的非议。贾诩虽然崇拜段颎,但他绝不会为了段颎而伤害到自己的前程。
  “不然,那些死读书的人知道什么,他们生于富庶之地,长于安定之乡,哪里知道名将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刘修喝了一口酒,淡淡的说道:“只有你我这样边郡子弟,才能明白和那些羌蛮讲仁义是多么迂腐的举动,也只有你我,才能明白段公这样的名将意味着什么。”
  贾诩点点头,不再多说什么,他要说的意思刘修已经领会了,剩下的事刘修自然会做好,他也相信刘修有这样的能力做好。他心里涌过一丝暖流,不错,刘修和他一样,都是来自边郡的寒门子弟,他们是一样的人。
  宴后,天子等人离去,刘修恭送到大门口,宋皇后的车驾经过时特意停了一下,撩起车帘看了刘修一眼,虽然没有说什么,但是刘修明白她想说什么,无非是希望他能继续为宋家出谋划策,保住宋家的荣华富贵之类。他点了点头,表示自己一定不会辜负宋皇后的殷切希望,宋皇后感激的欠了欠身,放下车帘,渐渐远去。
  贾诩骑着马,带着虎贲郎们从他身边经过时,向他拱了拱手,微笑致意。刘修也躬身施礼,两人一笑而别。
  送走了天子一行之后,刘修带着许禇和唐英子回了一趟步云里,把准备拜段颎为兵学老师的意见和卢植商量了一下。他这也算是改投师门,虽然在大汉拜几个先生并不奇怪,但是对于他这样的入室弟子来说,再拜一个先生,至少要和先前的先生打个招呼,特别段颎的身份又是这么的特殊。
  卢植眉头微皱,沉吟了好一会,刘修有些紧张,卢植自己也是知兵的,他非常担心卢植会误会他的想法,以为他看不起他的用兵水平。虽说卢植的兵学和段颎比的确不是一个档次,但卢植自己未必会这样认为。
  “也好,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方能成一家之言。”出乎刘修的意料,卢植显得十分开明,他语重心长的说道:“你勇则勇矣,却只是匹夫之勇,要想以后做出一番事业,的确该向段颎这样的名将讨教讨教。只是你要记住,段颎虽然善战,却不脱武夫本色,他的用兵水平尚未炉火纯青,至于比太尉还是要差一些的。你不要被他的威名所惑,要保持自己的一份清醒。”
  刘修感激不尽,连忙躬身拜谢,卢植又亲手写了一封书信,大意是向段颎推荐刘修,说我这个学生虽然愚笨,还是个可教之才,希望段公不吝指教云云,然后又让刘修准备了一份很丰厚的拜师礼,很感慨的说道:“洛阳物价腾涌,段颎虽然粗勇,却不是个贪官,想来也没什么积蓄,最近日子肯定过得比较紧。”
  刘修笑了,卢植对此有亲身感触,现在能推已及人,即使对方是他平时所不齿的武夫,他也能做到这个地步,真是非常不容易。
  前护羌校尉田晏扶着腰间的环首刀,静静的站在段颎身侧,他虽然坐了大半年牢,但是腰杆依然挺得笔直,一如他当年在段颎麾下与羌人作战时的威猛,一如他在部下面前的威风。
  但是,他的心情非常沉重,段颎当年比他更威猛,比他更威风,可是现在呢?段颎的腰杆不再挺直,他的眼神也不再犀利,他的身上也没有了那股让人不寒而栗的杀气。除了脸上被边塞风霜刻出来的皱纹,谁能想到眼前这个沉默的老者曾是一位叱咤风云的名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5/5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