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东汉末(校对)第1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1/522

  “何伯求,你什么时候成了北军的人了?”
  何颙微微一笑:“闻说大人主掌北军,特来效力。”
  刘修嘎嘎笑了两声,心道你不是来给我效力的,你是来给我上眼药的。袁绍躲在幕后指挥,你们冲锋陷阵,配合得很默契啊。不过,老子也不怕你,你愿意跳到我的手下,我还求之不得呢。他谦虚了两句:“你这话说得可不对,北军是天子的禁军,是为天子效力的,可不是为我效力的。”
  何颙点点头:“是颙失言了,请大人恕罪。”
  刘修摆摆手,还真有些头疼。这五个校尉哪个也不是省油的灯,除了屯骑校尉袁逢是袁家的人之外,步兵校尉王瑜是王楚的父亲;射声校尉马日磾是扶风马家的人,是马伦的从子;长水校尉赵玹是有名的奸小,据说是中常侍赵忠的什么远房兄弟,蔡邕点名批评的人里面就有他;越骑校尉原来是曹破石,曹破石被王越莫名其妙的杀了,现在是淳于琼。淳于琼是颍川人,和袁绍的关系非常好。
  简单点说吧,北军五校,有三个是和袁家有关系的。
  “这个……”刘修搓了搓手,请各位入座,然后很轻松写意的开了腔,既没有在长辈面前的恭敬,也谈不上什么官威,用何颙他们的话说,这是一个典型的小人得志的模样。“我想诸位也清楚啊,我领北军中候之前,是领的宫市令。诸位有人知道宫市的情况吗?”
  袁逢等人垂下了眼皮,装没听见,王瑜非常尴尬,也觉得这个女婿有些丢人,怎么看也不像个当官的,你做宫市令那点破事就不要拿出来提了,宫里的市那也是市,你以为招一帮流民到上林苑恳地,种点蔬果、打点鱼,再卖给宫里是什么得意的功绩?
  淳于琼嘴一歪,笑嘻嘻的开了腔:“知道,大人治市有功,所以陛下让你来领北军中候。大人莫非是想以治宫市的办法来治北宫,还是想再征招一些流民来充实北军?”
  刘修瞥了他一眼,不怒反喜:“你是颍川人?”
  淳于琼笑眯眯的点点头。
  “汝颍出人才,果不其然。”刘修夸了他一句。袁逢等人不知道他是真心话,还是反话,一时有些搞不清状况,互相看了看,继续保持沉默,等着听刘修的下文。刘修心中冷笑,知道这些人在等着看自己的笑话。王瑜就算想帮忙,在这些人面前也没什么底气,至于赵玹,他大概也和袁逢等人差不多。
  “陛下开始办宫市,为什么不成功呢?”刘修不理会王瑜眼神的暗示,接着往下说道:“因为宫女也好,宦官也好,他们不需要从宫市的交易中获利,有没有宫市,对他们来说无所谓,宫市于他们而言更像一次狂欢,所以,宫市最后办成了乱市。”
  刘修随意摆弄着案上的公文,不紧不慢的接着说道:“现在呢,我换了招募来的流民到宫苑里垦荒种菜,他们需要这些成果来换取生存的粮食,所以他们都很用心,每天起草摸黑的去照料那些蔬果,就和照料他们的孩子一样。他们小心的核算着成本,尽量多赚一个钱,又不能太乱来,因为价格如果要得太离谱,他就卖不掉手中的货物,反而损失更大。”
  何颙微微皱起了眉头,他只知道天子在宫里试验宫市搞得一团糟,后来换了刘修去做宫市令,刘修把宫市搬到了平乐馆,据说搞得有声有色,但是他一直不清楚刘修究竟做了些什么。现在听刘修自己解释,才知道他是在洛阳的流民中招募了一些人到皇家林苑中开垦种菜,或者承包着园林中的看管任务,摘林子里面的果子,打水中的鱼,以市场交易的形式卖给宫里的尚食监,后来又把范围扩大到衣饰,原先由各地直接进贡的贡品转由宫市交易,然后再进入皇宫。
  他不知道这样做是不是合圣人经义,但是刘修把原本是天子胡闹的一件事办得像那么回事,至少其中还是有些道理的。只是刘修把这件事拿到这里来说,究竟是什么用意?总不会是仅仅夸一下自己的功劳吧。
  “事不得其人则不成,这是道理,不仅仅适用于宫市,也适用于北军。”刘修很快点明了用意,他收起了笑容,严肃的看着面前的这十个人:“我知道,如今的北军早已不是国家强干弱枝的依仗,现在的北军将士也不是从各地征发来的精锐,北军现在是某些人眼中养老的地方,而不是国家安全的保障。他们吓吓百姓还行,真要上了战场,恐怕会把屎尿全撒在裤裆里。”
  “国家多事,天子不能容忍这种事再发生下去。”刘修扫了一眼众人,一字一句的说道:“陛下有诏,北军要在十月底举行大阅,随后开赴北疆,与鲜卑人作战。”
  袁逢等人顿时大惊失色,面面相觑。
第219章
事非经过不知难
  刘修沉默着,打量着每一个人的脸色。袁逢是书生,马日磾也是书生,他们在做校尉之前可能都没和人打过架,也没有接触过士卒,所以这时候的反应最强烈。王瑜好一些,在做步兵校尉之前,他已经做了多年的长水司马,眼下虽然有些惊讶,却还算是平静。赵玹非常吃惊,张着大嘴,愕然四顾,手足无措。只有淳于琼无所谓,相反倒有些得意洋洋,大概是有些武艺,多少学过些兵法,还有建功立业的梦想。
  片刻的惊讶之后,马日磾第一个站了起来反对:“征伐鲜卑之事,朝廷已经议过多次,众臣多持反对意见。天子什么时候下的决心,怎么连出征的日子都定了?”
  “这件事,不在我北军中候管辖的范围以内,我也没有打算和诸位在这里讨论这件事。”刘修不由分说的打断他的话:“我给诸位三天时间,如果诸位没有上阵作战的心理准备,三天内提出辞呈。三天后,我会开始练兵,到时候留下的人就不要把自己当成什么君子了,请你们一起和士卒摸爬滚打,吃糠咽菜。”
  ……
  何颙匆匆走进了袁绍的书房,脸色让正在说笑的袁绍和张邈一愣。
  “出什么事了,脸色这么难看?”张邈还是和往常一样笑呵呵的,袁绍却有些紧张,他知道何颙这个人经历了很多风波,如果没有什么大事,他是不会这种表情的。他看着随后跟进来的淳于琼,淳于琼却笑了:“那个刘修有意思,第一次任事,就搞出这么大的动静。”
  “仲简,别要玩笑了,究竟什么事?”袁绍责备的看着他。
  淳于琼有些尴尬的摸了摸自己挺直的鼻子,把刘修要改革北军的事情说了一遍。他说完之后,饶有趣味的看着袁绍他们,自已找了个地方坐下,倒了杯酒,有滋有味的喝了起来。
  张邈不笑了,“这样一来,北军可就不在我们控制之中了。”
  何颙长长的叹了一口气:“正是如此。如果手中没有北军,将来一旦有事,我们岂不是和陈仲举(陈蕃)、窦游平(窦武)一样任人宰割?”
  袁绍眉头紧锁,沉默不语。
  最近他和何颙分析了近些年的政事,特别是两次党锢事件之后,觉得士人看似实力强大,但每次都被宦官击败,归根到底是因为手中没有武力。洛阳城有两部分力量,一部分是宫里的郎官,一部分是北军。宫里的郎官们现在大多是文士,战斗力不强,而且他们和宦官相处的时候长,更容易被宦官所用,孝桓帝除掉梁冀,曹节杀死陈蕃,依靠的就是这些力量。
  而城外的北军才是决定胜负的关系,当初窦武逃到城外,就是凭借着北军五校的士卒与曹节等人对抗了一天一夜,如果不是张奂被曹节蒙骗,以他的赫赫威名击溃了北军将士的士气,最后的结果还真是难说。
  他们商量的结果就是,如果以后再次发生类似的事情,手中是否拥有北军五校的兵权,对时局可能有决定性的影响。也正因为出于这个考虑,袁绍他们才动用了全部的力量,把何颙、马日磾和淳于琼都安排到了北军之中,掌握了北军的大部分力量。
  可是刘修这么一来,他们的愿意基本上等于落空了,袁逢和马日磾都是儒生,让他们去和普通士卒一样摸爬滚打,可能吗?这里面真正能做到的,大概也只有淳于琼一个人。
  袁绍思索了很长时间后,突然问道:“王瑜能做到吗?”
  淳于琼还是没心没肺的笑着:“王瑜是做不到,可是你别忘了,他们王家当初没少为难刘修,他大概不会把王瑜真当成什么长辈,说不定会用他来开刀,给我们一个下马威。”
  袁绍对淳于琼漫不经心的态度很不高兴,特别是看到他摸鼻子的习惯动作非常不爽,只是当着何颙和张邈的面,他不好给淳于琼下不了台,只能按着性子说道:“那你的意思是说,王瑜也会被免职?”
  淳于琼注意到了袁绍眼神中的怒气,不好意思的假咳了一声,端正了脸色:“我觉得很有可能,这小子不是那种讲规矩的人,你不是也说过,当初他还和他的老师卢植治过气呢。”
  袁绍眼中露出决绝之色,轻轻的敲了一下案几:“既然如此,我们不能不做最坏的打算。我去长水营做司马,让公节(王匡)去射声营,问问公路,他能不能安排一个人进越骑营。这样就算换了三个校尉,也不能把我们几个全部换掉。”他冷笑一声,“即使是天子授意,他也不可能做得这么明显。”
  何颙眼前一亮,随即又担心的说道:“本初,刘修未必能真的让几位校尉大人去训练,但是几个司马却肯定是逃不脱的。你……”
  “不用多说。”袁绍知道他想说什么,他们都是有身份的人,刘修让他们去和普通士卒一样训练,对很多人来说简直是一种污辱。也许刘修打的就是这个算盘,让他们自己主动辞职,把北军拱手相让。可是他偏偏不想让刘修如意,不就是训练嘛,你能受得了,我也就能受得了。他不以为然的说道:“我向来最敬重李元礼,就是敬重他能文能武,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现在有这样的机会放在我的面前,我岂能放过?”
  何颙等人互相看看,豪气顿生,何颙朗声笑道:“正当如此,他不是说十月天子要大阅吗,到时候我们让他们看看,谁才是大汉真正的柱石。”
  袁绍微微一笑:“伯求此言,甚得我心。”
  ……
  刘修到宫里去了一趟,向天子汇报了袁逢等人的反应,天子非常开心:“这样子能把这些人顺理成章的赶出北军了吧?”
  刘修也忍不住的想笑:“臣觉得可能性非常大,别的不说,马日磾能拉弓射箭吗?我非常怀疑。袁逢那么一把年纪了,就算是他拉得下脸,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武人。除了自免,还能有什么办法?”
  “这样好,既让他们离开朕的北军,又不用伤了他们的脸色。”天子轻拍着大腿,心情非常愉快:“对了,朕召见过张角他们几个了,张角这人还是有些才学的,对民间的事知道得也多,说的一些问题,朕觉得颇有道理。至于天师道的那个卢氏……”天子顿了一下,似乎有些疑惑:“她对治国之道没什么见解,倒是对道术很有造诣,她说她已经有二十七八岁了,朕怎么看也不像啊。”
  “修道之人,大多善于治生,这不足为奇。”刘修倒也没注意天子的表情,接着说道:“张角一直在流民中吸引信众,对流民的认识肯定有独到之处。陛下,臣以为应该把他的意见通报给群臣,让他们都来议一议。”
  “这样好吗?”
  “臣以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多听听大臣们的意见,总是好的。至少……可以让他们了解张角这个人。”刘修谨慎的说道。他把张角引到洛阳到,一方面是想让他和天师道联手,来刺激一下儒家这快要断气的鱼,一方面也是想把他从暗处引到明处,如果能给他一个仕途的机会,也许他就不会走上造反那条路,就算他有野心,也好提前预防,朝中的大臣中像杨赐那样的聪明人多了,他要想蒙住所有人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天子考虑了一会,表示同意。他们又议了一些事,刘修这才告辞出宫。回到太极道馆后,他正准备抖一下大人回府的威风,却看到王瑜愁眉苦脸的坐在堂中,王楚陪着小心在旁边侍候着,毛宗一看到刘修走进来,连忙给他使眼色。
  刘修一看就明白了,心里不免有些不快,但是他还是按捺住了,对王楚说道:“怎么让父亲大人坐在这儿,不请他到楼上雅间去坐?”
  王楚见他语气平静,又在这么多人面前称呼王瑜为父亲大人,这才松了一口气,扶起王瑜道:“阿翁,我们上楼去谈吧。”
  王瑜也是被逼得没办法了,这才来找王楚求援。他这个步兵校尉可来得不容易啊,天子授他这个官,是抢走了王楚的补偿,现在刘修一上任就要逼他辞职,这回去如何向老子王苞交待?难道说,我吃不了那苦,所以把二千石的官儿给扔了?
  到了楼上雅间坐下,刘修去洗漱的时候,王瑜再次向王楚说明问题的严重性,最后说道:“我都快四十岁了,身体又一直不太好,你让我去跟那些年轻武夫比体力,这不是要我老命嘛?阿楚啊,你无论如何要帮我这一次啊。”
  王楚也没办法,只得柔声相劝:“阿翁,你不要急,夫君一定有解决的办法的,他不会无端的拿你为难。”
  “阿楚啊,这话说得我难过啊。照理说,他是你的夫君,是我的女婿,我应该大力支持他才对,可是你也知道的,这……这种事,我实在是帮不上忙啊。”
  王楚连连点头表示理解,心里却愁肠百结,不知道刘修做这个决定的时候究竟是怎么想的。如果刘修是希望王瑜能留下挺过去,帮他撑住面子,那王瑜现在的举动可就要让他失望了。她不想让刘修因为她家影响公事,可是也不忍心看着父亲这般模样而撒手不管,脸上还不能露出一点点不快,实在是左右为难。
  王瑜还在唠唠叨叨,刘修推开门走了进来,坐在王瑜对面,一个胡姬走过来给他倒上酒,他端起酒杯,一边喝一边看着王瑜:“为了练兵的事?”
  王瑜有些尴尬的点点头,求助的看着王楚,王楚只好硬撑着头皮把意思说了一遍。刘修有些不满的说道:“二千石的官多的是,你为什么一定要在北军中任职?北军是禁军,本来就应该是大汉最精锐的力量,不能打仗的北军,还叫北军吗?”
  王瑜面红耳赤,又不死心的说道:“那北军五校,有哪个校尉不是文士出身?”
  “所以我才要把这些人全部清理出去。”刘修不容置疑的说道:“就算你这次能熬过去,以后怎么办?北军要征伐鲜卑,可不是我和你们开玩笑的,这是天子的意思。你是步兵校尉,在和胡人征战的过程中,步兵营的劣势最明显,任务也最重,你想你能支持到什么时候?”
  王瑜的脸色顿时变得非常难看,他听出来了,刘修根本没有对他网开一面的意思。
  “你真的准备一口气把五校尉全部换掉?”
  “我没有说一定要换,但是如果不称职,不换也得换。”刘修平静的说道:“将来北征的时候,北军是主力,如果不能打仗,那还有什么意义?”
  “你以为把这几个人换掉,就能找到合适的五校尉?”王瑜有些沉不住气了,声音也大了起来,不顾王楚的劝阻,急赤白脸的说道:“你想想看,整个洛阳有几个人是真正能用兵作战的?你建议天子开设兵学,要招收三十个博士弟子,现在招了几个?五个二千石校尉,有几个人能当得起,难道你想把那些根本不清楚底细的武夫一下子提拔成为二千石?将来出了事,天子会承担这个责任吗,做替罪羊的还不是你。”
  刘修一时愣住了,王楚以为他生气,连忙拉住了王瑜,不让他再说下去。王瑜也发觉了自己的冲动,连忙住了嘴,可是脸上却不肯落了面子,强憋着一口气,不服气的瞪着刘修。刘修想了想,倒是有些触动:“洛阳现在都找不到五个合适的校尉?”
  “就我所知没有。”王瑜见刘修没有生气的迹象,这才松了一口气,详细的解释了一下。按朝廷的惯例,以前的郎官分两种:一种是文官,他们主要是议郎、侍郎什么的,掌天子侍从问对。这种人一般由博士弟子和孝廉、贤良文学担任。一种是武官,主要是从边郡征发来的,最常见的就是充作羽林骑的六郡良家子,这些人武技好,大部分人都通骑射,在天子身边担任一段时间的郎官后再授武职,前朝的很多名将都是以这种方式出仕的,所以前朝将才辈出。
  光武皇帝中兴以后,因为他本人好文艺,而且又深知武夫乱政的危害性,所以大力压制武人,提倡儒学,经过一百五十年的积累,现在宫里的郎官们大多是通经儒士出身,能上马骑射的人少而又少。像贾诩那样的边郡子弟也不是没有,但是基本没什么出路,就算是授官也轮不到他们。本朝的边郡太守都有很多是儒生,比如刘修的先生卢植便是这样的人。像李膺那样兼通文武的人是非常少的奇才,而凉州三明虽然能文能武,用兵的能力肯定不是卢植能比的,可是他们的仕途绝不会比卢植顺利。
  你觉得卢植能够和普通士卒一样去练兵吗?你试试看,看卢植会不会唾你一脸的唾沫星子。
  刘修有些挠头了,他还没想到事情会这么严重,开始以为后来大汉出了那么多的名将,挑几个做校尉还不是一句话的事情。现在王瑜一提醒,他也想起来了,五校尉可不是普通的低阶武官,那是二千石的高官,不是什么人都能随便做的。万一挑的人不合适,北军出了事,他肯定是首席替罪羊。
  “大人请坐。”刘修给王瑜倒了一杯酒,客气说请教道:“那大人以为怎么才能找到合适的人选?”
  王瑜总算扳回点面子,呷了口酒,想了片刻道:“我想不出哪儿有合适的人选,要想现成的,除非到边军中抽调。可是这样的人才在边军中也不多,各营的将领未必就肯给你,就算给了,你也很难把他们变成你自己的亲信。最好的办法还是自己培养。”
  培养?刘修无声的一笑,开玩笑,我自己还是个白丁呢,培养五个校尉?
  “你不是建议天子开设兵学吗?”王楚忽然眼前一亮,“先请段公帮着培养几个校尉出来啊。”
  “校尉是不可能,司马却完全有可能。”王瑜又进一步的建议道:“只有那些被你提拔起来的低阶军官才会感激你,能做到校尉的哪个没有依附的势力,怎么可能轻易的转向你。”
  刘修连连点头,也觉得自己开始的考虑太过简单了,天子比他还不如,只觉得这个主意好,却不知道这个主意听起来很美,可行性却不高,亏得有王瑜这件事打个岔,要不然他还沾沾自喜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1/5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