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东汉末(校对)第1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9/522

  宴后,天子把刘修留了下来,很郑重的问他:“能出征吗?”
  刘修谨慎的想了一会:“这几个月虽然有进步,但是离脱胎换骨还远得很,以这样的实力出征鲜卑,胜算不大,但是,兵是打出来的,没有经过战场的兵,练得再好,也不可能是真正的战士。臣以为,接下来当以战代练,用真正的战斗把这些人锤炼成为真正的战士。”
  天子脸色沉重,沉默了好一会才说道:“你知道最近朝堂上的争论吗?”
  刘修点点头,他虽然不上朝议政,但是相关的消息他还是知道的。天子任张角为光禄大夫,在朝议的时候,由张角和三公九卿一起议论流民的事。张角认为,如今的大汉流民四起,根本原因就在土地兼并,要想解决流民问题,就必须抑兼并,打击那些田连阡陌的豪强地主,把他们手中大量的土地拿出来分给百姓,这样流民才能重回本土,安居乐业,成为国家的编户齐民,朝廷的税赋才能重新丰裕。
  他的话得到了不少朝臣的赞同,包括杨赐在内的人都同意他说的是对的,但是在怎么执行的问题上大家产生了分歧,张角认为,对这些与国争利的豪强地主没有别的办法,就是杀。而杨赐等人认为这样做只能激起民变,根本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双方吵得一塌糊涂,而责任最大的司徒府却保持了沉默,宋丰在朝议时一言不发,他辟除的司徒掾陈寔虽然发了言,但是他的意思也是反对张角,觉得他太异想天开,根本行不通。
  陈寔是颍川人,做过太丘长,是所谓的颍川四长之一,名头很响。不仅在颍川他是名流,就是在朝廷中,他也是首屈一指的名士。司空杨赐每次被任为三公,都觉得很惭愧,说陈太丘还没有做三公呢,我怎么好意思抢在他的前面。宋丰把他征入府中,当时可是一件大事。
  陈寔的发言代表了司徒府,也代表了司徒宋丰,这让天子对宋丰非常不满,你拿不出实际的钱粮支持我也就罢了,怎么在口头上都不支持一下?
  “臣知道,陛下很难。”刘修很诚恳的说道。
  “朕真的很难。”天子用手支着脸,无力的靠在案上,“朕真想用张角的办法,把那些人全杀了,夺了他们的地分给那些流民。”
  “陛下,万万不可。”刘修吃了一惊,连忙出声阻止。
  “朕知道不行。”天子苦笑了一声,看着刘修说道:“那样的话,大汉立刻就会亡,称王称帝的可能遍地都是,而朕却没有一支能信得过的军队去平叛。”
  刘修不吭声了,他知道天子急着让他出征,就是想有足够的平叛力量来应付可能——而且是非常可能发生的叛乱。只是现在天子没钱,想打造军队,没有钱是不可能的。
  “陛下……”
  “你不要急,听朕把话说完。”天子抬起手,打断了刘修的话,脸上有些激动的红晕,又有一丝阴狠:“没有军队,朕说什么都没用,所以无论如何,重整北军的事情不能放松。只是朕现在手头很紧,不能给你充足的钱粮。朕只有一百万石米,从交州来的,朕全给你。”
  刘修愕然的抬起头,不可思议的看着天子。去年宋奇交州贩米之后,也许是钱赚得足够多了,今天他一直呆在洛阳没挪窝。天子也没有安排其他人去交州贩米,似乎把这件事给淡忘了,没想到天子却在暗中进行。
  天子的脸上露出了些许得意:“这一百万石米本来是准备救急的,可是今年还好,洛阳的饥荒不是那么严重,所以我把这些米全给你。你……”他直直的看着刘修:“你能不能给朕打个胜仗?”
  刘修没有立即回答他,他明白天子现在渴望通过一次大胜来树立威信,以便在接下来与朝臣们的较量中占据上风,可是他也知道,就算有一百万石米,要想以现在的北军去碰强大的鲜卑,不仅他没有把握,就连段颎都表示反对。段颎说,鲜卑不是东羌,鲜卑有檀石槐,他们足以比拟当年的匈奴人,不是一战两战就能解决的,就算卫霍再生也没用,因为现在的大汉根本没有当时的雄厚财力。
  一句话,打不起。
  段颎说,我平定东羌,兵力并不多,只有一万五千多人,但是孝桓皇帝给我准备了五十多亿钱,足够我打两年的,现在天子能拿得出这么多钱吗?他五亿钱都未必拿得出来。
  这些话刘修不是没对天子说过,但是天子此刻旧话重提,显然不是想听刘修的意见,而是希望从刘修嘴里得到一个肯定的答复。他现在非常需要一点支持的力量,他面对的压力太大了。
  “陛下,臣可以打胜仗,但是,臣不敢保证能打大胜仗。”刘修谨慎的说道。天子疑惑的看着他,秀气的眼睛眨了眨,过了一会儿,他品过味儿来了。他慎重的想了想:“能胜就行。”
  刘修松了一口气,点头答应:“那臣可以用这一百万石米招募流民,且战且屯,至少可以让鲜卑人不要这么嚣张。假臣以三五年时间,臣也许可以扭转眼前的劣势。”
  天子欣慰的点点头:“朕就知道,你不会让朕失望的。”
  “陛下,臣以为不可强行度田。”刘修又接着说道:“强行度田,只会激起民变。老子所谓治大国如烹小鲜,说的并不是治国容易,而是说不可妄动,当缓缓图之。”
  天子笑了,摆摆手道:“你也讲老子,可是和张角、卢氏他们讲的老子大不相同,朕也不知道你们哪个说得对。好了,你的意思朕明白,你去好好准备,如果能在今冬明春小胜一次,朕说话的底气也足一些。对了,朕把贾琮派到交州去了,让他稳定交州,经营朕的粮仓,朕让曹操做了搜粟都尉,专门负责往来交州运粮,支持你北征。”
  刘修笑了,曹操开始不想入武职,现在倒好,成了运粮大队长,搜粟都尉是汉武帝时设置的官职,桑弘羊曾任此职,专门负责收集军粮。
  刘修忍着笑,又说道:“陛下,千里运粮,花费太多,只能救急,不能倚重。臣以为还是移民屯田最重要。京畿人口太多,浮食者众,还是迁移一些人到边远地区吧。强者可以北边屯田,且战且守,弱者可以往江南一带迁徙。江南闲地尚多,如能用心经营,可以减轻不少负担。”
  天子同意,刘修又提出一个要求,他想在晋阳设立学堂,由蔡邕和段颎分任文武博士。文主要用来柔化乌桓人、匈奴人和以后的鲜卑人,特别是乌桓人和匈奴人,他们已经深入内郡,如果不尽快把他们消化掉,一旦大汉内乱,他们很可能成为大汉的心腹之患。武主要是用来培养汉人军官,只以外族人戍边,而没有一支强大的汉人为主的军队,那无异于以狼守门,迟早会引狼入室,反受其害。
  天子挠着眉梢,沉思了半晌,最后说道:“你这个主意是好,不过兹体事大,朕要考虑一下。文的事你可以先办,不过蔡邕现在不知道跑哪儿去了,还得花点时间找一找。”
  刘修一愣,蔡邕不是在朔方吗,怎么跑了?
  “今年四月的大赦,吕强上疏为他辩冤,朕重新把他的奏章看了看,觉得他虽然话说得难听,也的确出于一片忠心,所以特诏赦免了他。不过,他被赦免之后没有回洛阳,也没有回老家,不知道跑哪儿去了。”
  刘修还是不解,心道难道蔡邕准备做个流浪诗人了?他暂时还顾不上这事,又赶紧提出了另外一个问题:“陛下,臣奉诏出征,希望陛下能派个监军。”
  “监军?”天子看了刘修片刻,嘴角微微挑起,眉头慢慢了松了下来。他轻轻的敲着案几,“笃笃笃”的响了好一会儿,“你担心朕不放心你?”
  刘修暗自骂了一句,心道你要放心才怪。“陛下,臣以为这是惯例,不管是谁都得照行。而且,有了监军在侧,以后如果有人要诬陷臣,臣也好有个人能帮着证明清白。臣只有一个请求,希望陛下派一个正直些的监军,而不是处处想以权谋私的监军,以免误了大事。”
  天子哈哈大笑,站起身来一甩衣袖:“好,朕给你派个好监军去。”
第227章
豪门与寒门
  袁绍脚步沉重的走进了袁逢的书房,袁基、袁术都在座,连袁隗都很意外的坐在袁逢的一旁,他们都把目光集中到袁绍的脸上,袁逢的目光中充满了欣慰。屯骑营虽然输得很难看,但是袁绍把步兵营打败了,多少给他们挽回了一点面子,特别是他的面子。
  袁绍有些心惊,袁逢让人叫他来,他以为只是随便聊聊,没想到居然这么大阵仗。他站在门口,一时有些搞不清状况:“叔父……”
  “本初,坐!”袁逢亲热的指了指袁术,袁术不情不愿的撅了撅嘴,拿过一张席来,强笑着请袁绍坐下。袁绍也没心情在意袁术是怎么想的,趁着脱鞋上座的时间,他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心情,再坐下来的时候,他已经很平静了。
  “本初,今天把你三叔一起请来,举行个家宴,一是为你庆功,二是想问问你,你对接下来的事情怎么看。”袁逢和颜悦色的说道:“天子在朝议时已经露了几次口风,想要派北军出征,只是司徒府和大司农都拿不出钱粮,所以没能立刻成行。现在北军校阅已过,成绩还是很明显的,天子很可能会重提此议。”他停顿了片刻,低着头想了想,收起了笑容,很郑重的问道:“你觉得,此时出征合适吗?”
  袁绍打量了一下众人,轻松的笑了:“有什么合适不合适的,出征也好,不出征也好,对我来说都没有什么损失。”他喝了口水,又接着解释道:“如果出征,我有机会立功,当然是好事。如果不出征,我们在北军中已经占了一半力量,这也算是一个进步。以后再和阉竖起什么冲突,想来阉竖要想凭北军的力量取胜,也要看看我们答应不答应。”
  袁术搔了搔头,不以为然的说道:“出征就一定能立功?也许会送了命呢。”
  袁绍看了他一眼,笑笑没吭声。他知道袁术现在在想什么,只是他一向没什么兴趣和袁术争,不是不敢,而是不屑。袁逢沉下脸喝了一声,制止了袁术的进一步捣乱,当着大家的面说这样的话,形同咒袁绍早死,这可不是袁术应该说的话。
  “本初,你如果想在武职上走下去,那我们就帮你一把。天子没钱,上次武库倒塌,不少武器受损,到现在还没补上,就算是勉强出征,估计军械、甲胄也很难齐全,我们想出点钱,给你装备一个亲卫营,也算是我们的一点心意。”
  袁绍感激不尽,连忙拜谢。虽然他不缺这点钱,可是袁逢主动提出来,这也是他的一片美意,是父亲对儿子的一片心意。有一个强悍的亲卫营,他在战场上的生命就多了几分保障。
  “另外,我和陈太丘商量过了,请陈季方(陈谌)到你军中做个宾客。”
  陈寔是颍川的名士,和长子陈纪陈元方、三子陈谌陈季方号称三君,以德行著名乡里。汝颍名士一向交好,能把陈谌请到军中在袁绍属下作宾客,这对袁绍的名声有非常大的助益。如果不是袁家的名头够响,只怕陈寔根本不可能答应这个听起来都觉得荒唐的要求。
  袁绍感激不尽:“多谢叔父。”
  袁逢非常满意,觉得自己总算给袁绍办了一件好事。
  ……
  刘修在太极道馆请夏侯渊等人喝茶,同时请段颎评点这次演习中各人的得失。刘修手下的几个人中,唯有步兵营败了,张郃表情淡定,看不出有什么不痛快的,但夏侯渊非常不舒服,觉得自己丢脸了,不好意思坐在靠近的地方,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喝闷茶。
  不料,段颎挨个的把他们点评了一番之后,却说这次演习其实什么也看不出来,因为实际的战场上,像这种大家互相一清二楚的情况非常少见,战场上的情况瞬息万变,就是派再多的斥候,也未必能把对方的情况真正搞清楚。因为有时候使诈就是必不可少的,强者可以示弱,弱者可以示强,千变万化,无一定之规,所谓兵不厌诈就是这个意思。
  而今天这个情况实际上相当于竞技,就是双方摆开阵势,公平较量,从这个角度来说,长水营三司马取胜都是应该的,因为你实力明显高于对手。他特别提到了袁绍对步兵营的那一阵,他说,骑兵对步兵,小阵一敌三,大阵一敌五,在同等兵力下,步兵根本不可能有赢的机会,夏侯渊和张郃能支持了大半个时辰,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这里面既有夏侯渊和张郃调教有方,又有袁绍对骑兵使用不熟练的原因,此消彼长,所以才有这样的机会。
  用段颎的话说,如果把袁绍换成夏育或者田晏中的任何一个,他们最多两个冲锋就能奠定胜局,后面就是追击与屠杀了,所以说,夏侯渊和张郃才是这次演习中最出彩的人。因为你不要忘了,这次的步兵营是没有弓箭手掩护的,凭是的长矛大戟和骑兵硬扛。
  夏侯渊本来以为段颎是安慰他,后来一想,觉得他这个话的确有道理,这才转怒为喜,对众人的打趣连连谦虚。
  段颎最后提醒刘修,虽然袁绍、何颙等人这次表现不好,但是你要注意,他们都是没有实战经验的,特别是袁绍,他对骑兵作战的方式根本不适应,三个月前,他连马鞍都坐不稳,而这次他能把骑兵指挥得中规中矩,他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将来一定会是一个强劲的对手。
  段颎用了对手这个词,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
  刘修把段颎说的每一句话都记在心里,他知道自己玩古董是行家,因为身体的原因,个人私斗也算得上是个高手,可是要论排兵布阵,他是粉嫩的新丁,能有段颎这样的名将做老师是他的运气,如果不好好学习,用心领会,那他就是暴殄天物,对不起人民对不起党了。
  送走了赵云、韩遂他们之后,刘修又和段颎谈了好一阵,以前是纯粹的纸上谈兵,这次经过了三个多月的练兵,他有了实际的带兵经验,再向段颎讨教的时候,很多东西就更加具体,更加切中要害了。
  他们一谈就是大半夜,直到子时才尽兴而归。
  刘修虽然有些累了,却还是非常兴奋,这次练兵收获太多了,足够他消化一阵子的,回到自己的屋里,他还是舍不得休息,让王楚点起灯,拿出笔墨,准备把今天的心得记下来。
  王楚磨好了墨,又给刘修泡上了一壶茶,默不作声的陪在一旁,静静的看着全神贯注的刘修,目光中充满了温柔。刘修写了几个字,忽然抬起头对她笑道:“阿楚,今天我可能会写得很晚,你先去休息吧,不用陪着我熬夜了。”
  王楚有些不舍:“还是夫君先去休息,让妾身帮着夫君誊写吧。”
  刘修摇摇头,起身将王楚向门外推去,“阿楚,不是我信不过你,眼看百遍,不如手写一遍,我自己写一遍,印象更深些。你早些睡,不用担心我。”
  王楚点点头:“夫君也早些休息吧。”摆摆手,轻手轻脚的走了。刘修四处看了一下,关上门,又关上了窗户,返身回到床前,冲着床后拱了拱手:“阿翁,出来吧。”
  床帷轻轻一动,刘元起从后面走了出来,走到床边坐下,看了一眼案上摊开了笔墨,有些心疼的说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你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才是。”
  刘修笑笑,将笔记收了起来。“阿母可好?”
  “好,就是想你。”刘元起微微的叹了口气,“我跟她说,在洛阳不方便,等你出了洛阳,我再安排你们见面。”
  刘修沉默了好一会,才抬起头看着老爹:“你今天半夜来找我,有事?”
  “没事就不能来?”刘元起反问道。刘修在平乐馆练兵,一直比较忙,他也不方便去,算起来大概有三个月没见到刘修了,心里也怪想的,可是这些话他不好意思当着刘修的面说出为。
  “阿翁你是神龙见首不见尾,总不会是想我了,才半夜不睡觉来看我吧。”刘修觉得气氛有些沉重,故意打趣道。不等刘元起回答,他又说道:“既然来了,我正好也有事和你商量。天子要我领兵北伐,钱粮不足,你能不能帮我想点办法?”
  刘元起沉下了脸,冷笑道:“要我出钱帮他打仗?”
  “不是帮他。”刘修摇摇头,指指自己的鼻子:“是帮我。”
  “帮你?”刘元起更不高兴了,声音虽然压得很低,可是语气中的不满却非常明显。“现在的江山是你的?”
  “现在不是,但是将来可能是。”刘修想了想,从旁边抽出一张地图摊在刘元起的面前,指了指并州的位置,沿着太行山画了一条线,一直划到河东郡。“阿翁,如今匈奴人已经到了并州中部,你不会希望他们打进洛阳城,把洛阳烧成一片废墟吧?”
  刘元起眉头一挑,欲言又止。
  刘修轻拍着地图,又接着说道:“阿翁,我相信你一定对过去的历史并不陌生。秦亡之后,楚汉相争,始皇帝费了无数人力物力修建的长城成为一道摆设,匈奴人长驱直入。王莽代汉之后,中原大乱,匈奴人死灰复燃,边疆糜烂。如今并州只剩下不到一半还掌握在我们手中,你希望历史上的事情再一次重演,你希望你的子孙夺取了江山之后,还要面临着鲜卑人的凌辱,要我把女儿送到鲜卑去和亲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9/5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