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东汉末(校对)第18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7/522

  “大人,我们怎么是蠹虫了?”一个气得满脸通红的学子突然站了起来,愤怒的反驳道。
  “你除了消耗粮食,还有什么用?”刘修毫不客气的问道:“你是会讲几句经书,不过那几句经书还不是前人已经嚼烂的陈词滥调?你有什么独到的见解,还是创造了什么样的财富?有你没你,有什么区别?”
  那学子被他抢白得哑口无言,尴尬的站在那里,坐也不是,走也不是。
  “诸位好好想一想,你们活在这个世上,除了穿衣吃饭,对你的家族有什么贡献,对这个世界有什么贡献,你是有独到的见解,还是创造了什么样的财富。”
  “难道大人要让我们全都去做农夫或者匠人吗?”
  “如果是那样,我又何必花那么多的心思建晋阳学堂,花那么多的钱养着你们?”刘修微微一笑:“财富也分两种,一种是物质财富,就是你说的农夫种的粮食,匠人做的用具,还有一种是精神财富,就是对大道的探索和研究。”他再次举起那口寒光闪闪的刀:“比如,发现了铁变成钢的秘密,我们就可以把一块恶金变成一口锋利的战刀,看似很不起眼的发现,却能一扫匈奴人加于我大汉的耻辱,这可比种几亩地,造几辆车更要有用。”
  “大人说的道就是这个?”
  “是这个,却不仅仅是这个。”刘修摇摇头:“你们要钻研的东西还有很多,以后各位教授会逐渐的传授给诸位。我现在想提一个最实际的问题,并州有多少耕地,能养活多少人口,能供得起多少军队,如何能让这些军队挡住鲜卑人对我大汉的侵扰。这个问题涉及到哪些问题,大家可以用心的想一想,如果谁能给我一个满意的答案,我可以说,你不需要在晋阳学堂读书了,你就是一个于国于家都有用的真正的人才,而不是一个只会说空话的书生。”
  刘修双手扶在案上,四面看看:“有谁能告诉我吗?”
  学子们鸦雀无声,他们虽然是并州人,可是对并州的情况了解却未必全面,多少知道一些,要回答刘修的问题显然不够。
  “诸位,我的话说完了,你们还有谁想走的,现在就可以离开。人要成才,首先要有造福他人的愿望,对于满足于做一个蠹虫的人来说,这一切都是空谈,晋阳学堂不会把宝贵的资金花费在这些人的身上。你们要记住,晋阳学堂是培养真正人才的地方,而不是互相标榜名声的地方,如果谁有这样的想法,请尽早离开这里。”他一字一句的说道:“我希望晋阳学堂走出去的学生成为晋阳学堂的骄傲,而不是以晋阳学堂为骄傲。”
  台下的学子们谁也不说话,他们细细的品咂着刘修最后的一句话,久久沉默。
  刘修让他们思考了一段时间,然后拿出几只大大小小的金属球,开始讲解自由落体运动中蕴含的道理,不过,这个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被他披上了一层道术的皮,变成了道与数和术的关系,他说,道不是空泛的认识,而是一个个具体的知识,而其中绝大部分都能用数学方法来表达。比如这些金属球的运动轨迹,就可以用几个量之间的数学关系来描述。
  学子们开始有些排斥,但是经过刘修深入浅出的讲解,他们也都或多或少的表示出了兴趣,就连在一旁观看的卢氏都觉得很惊讶,原来看似天经地义的重者先落地,轻者后落地的观念并不正确,而且其中还有着这么简单而精密的关系,一时叹为观止。
  讲堂外,因为开会吵得头疼的王允等人静静的站在走廊上,倾听着刘修的讲解,一时有些出神。过了一会儿,讲堂内响起了此起彼伏的争论声,他们才回过神来,慢慢的向前走去。
  “看不出刘大人这么有耐心,虽然学问有些孱杂,可是讲起课来却自有一套。”郭缊赞了一声,钦佩的说道。
  温恕笑了一声,以年长者的姿态教训道:“你只看到他温和的一面,却不知道他暴烈时的样子。鸣鸡山,他生擒了槐纵,为了不让他逃跑,活生生敲掉了他两条腿。和张飞一步一骑,一口气斩杀了窦家几十个精锐骑士。据说后来在洛阳,一个人闯入曹节的府中准备大杀四方,奸滑似曹节也没有想到他会这么做,连一点准备都没有,活生生的吓死了。”
  “有这种事?”郭缊非常诧异,“这可一点也看不出来。”
  王允心中一动,笑盈盈的说道:“二位都只看到刘大人的一面,远非全面。我陪着刘大人几个月,对他略有了解。他对自己人是颇有耐心的,那次为了袭击鲜卑人,他决定趁大雪之前离开大城塞,跳出鲜卑人包围圈,我们几个人都不同意,刘大人为了说明我们,可是费了不少心思,那啰嗦劲儿比今天有过之而无不及。不过,对鲜卑人、匈奴人,他可就没这么好心肠了,坑蒙拐骗,威胁利诱,无所不用其极,最后为什么能压服匈奴人?就是因为他趁着匈奴人开会的时候,调动周边各郡的郡兵包围美稷。”
  郭缊对此有所了解,他迟疑了一下:“那不是演兵吗?”
  “演兵?不错,匈奴人服了,那就是演兵。可是匈奴人如果不服,那就不是演兵了。”王允冷笑一声,用力的一挥手:“我们当时接到的命令是,一旦开始攻击,就将美稷的匈奴各部首领赶尽杀绝,然后大军整合在一起,一路杀过去,将能上马控弦的匈奴人全部杀掉,确保匈奴在二十年之内不能对大汉形成威胁。”
  郭缊倒吸一口冷气,脊梁骨一阵阵的冒寒气,温恕也吃了一惊,半信半疑的看着王允。他比郭缊的经验丰富,听出了王允的潜台词,不禁一阵心惊肉跳。
  刘修把他们聚集到这里开会,会不会干出这样的事来?
  “说实话,刘大人虽然年轻,却不负父母官之名。”王允佯作未见,接着说道:“他和我说过,保住并州,就是保住了大汉的腹腋,对并州,对大汉,都是有利无害。我们要保家,他要卫国,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大家应该团结一致,互相帮扶,以度过眼前的难关。以前积累的一些问题,最好能以比较缓和的方式来解决,尽量不要横生事端。”
  说到这里,他故意停了停,郭缊虽然经验不多,可是这时也听出其中的意味来了,‘尽量不要横生事端’的另一层意思就是万不得已,他也不排除会横生事端,这里面可有些血腥味。他想到了父亲和他透过的底,不由得说道:“既然大人有这样的好意,我们并州人也不能坐视旁观,毕竟保住并州,对他来说固然有功,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件极大的功德。”
  温恕点点头,附和道:“只是不知道大人有什么手段能弥补我们的损失。”
  “这个你们放心,大人虽然对敌人毫不手软,对自己人却一向很关照的。”王允松了一口气,露出一丝笑容,“我拟了一个计划,正想与诸位商量商量,研究研究。”
第271章
契约
  王允拿出了一份方案,其他人看了之后,又是兴奋,又是摇头。兴奋的是如果这份方案能够实施,那他们将获得极大的利益,摇头的是这份方案根本不可能施行。
  王允这个计划非常大胆,他以支持刘修在并州发展为条件,要求刘修开放盐铁、山泽、矿业等一系列原本归官府和皇室的资源,并且要求刘修承认各家族目前占有的土地是合法的。
  “如果这个方案能得到施行,我估计可以支撑三万大军,并州有近百城,每城二百人,共是两万人,还有一万由大人亲自统领,有了这三万大军,足以威慑鲜卑人,保证并州的安全。”王允侃侃而谈,把自己的想法向大家详细解释了一遍,“在各城的兵由各城负责供养,一万大军由刺史府掌握的财赋供养,考虑到这一万大军是长年集结,他们每年需要两亿到三亿钱左右,大概能占到我们从这个方案中得到的财富的一半,最多不会超过七成,我们还有利可图。”
  各人考虑了一下,王允的方案设计得很细,很多数字都经得住推敲,虽说大家忙到最后有一大半要被刘修拿走,但因为总量大了,他们还是有利可图的,一年一到两个亿的收入,分到各家头上,多的能拿到千万,少的也有百万左右,比他们现在每年所得要多得多。
  这里面最大的财富来源就是盐铁,这些原本是官营的,各家虽然都有私下经营,但规模很少,利润有限,如果能瓜分了官营的部分,他们的财富将成倍增长。
  “如果发生大战呢?只要打一次,我们积累了几十年的财富可能就会一扫而空了。”郭缊提出了最担心的问题。
  “如果发生大战,那自然要由朝廷来承担绝大部分的支出。”王允笑道:“陛下安排曹操专门从交州贩运财货和稻米,就是为了供应大人。我们如果能得到大人的允许,搭官船来往交州贸易,这里面也有不少机会啊。别的不说,这沿途的税就能节省一大笔钱。”
  众人笑了起来,如果真能如王允所说,这的确是个好机会。
  “大人能同意吗?”温恕抚着胡须,担心的说道:“盐铁一向是官府最大的财源之一,山泽又是天子的私财,以前我们私下里动点手脚也就罢了,现在要全部拿过来,恐怕不太行吧。”
  “大人同意不同意是后一步的事,现在先问你们同意不同意。”王允极力让自己看赶来很镇静,他虽然知道刘修有意放开工商,但是他不知道这份方案能否得到刘修的同意,他想做的就是统一并州人的思想,然后绑在一起和刘修讨价还价,否则就算不逼得刘修动粗,也会被刘修各个击破,分而化之。
  豪强们互相商量了一下,觉得王允这个方案是目前最有利的方案了,都点头同意。
  王允随即带着方案去找刘修,这是我们大家一起商量出来的结果,请大人审阅。
  刘修接过方案,细细的读了一遍,一边感慨于王允的聪明,以他的眼界见识能拿出这样的方案,哪怕并不完善,也当得上郭林宗给他的“王佐”称誉了,一边又感慨于这些豪强世家的贪婪,他们这么一搞,其实是把原来属于官府和皇室的财富一抢而空,他们的财富不仅没有减少,而且更多了。
  “我只是一个刺史,一个人决定不了这么多事情。”刘修放下了方案,一脸的沉重:“但我会把你们的方案送到陛下面前,由陛下决定。另外,为了增加能让陛下答应的可能性,我想和你们定个契约。”
  “契约?”王允很诧异。
  “是的,我们以三年为限,如果经过三年的运行,这个方案能满足我们各方的需求,那我们就再续定三年,如果不能满足我们的要求,那这个方案就要修改或者直接推翻。”
  王允抚着胡须,迅速的衡量着刘修这个提议的利弊。
  “在这三年之内,你们要遵守约定,我也要遵守约定。如果有哪一方违反了约定,比如说该给我的没给我,或者推三阻四,缺斤少两,那就不要怪我翻脸不认人。”
  “如果大人违反了约定呢?”
  “你们可以直接告到陛下面前,我自请免职。”刘修敲着案几:“人无信不立,我和你们商定的这个契约,最后会公布给并州的所有人,也会通报给朝廷。”
  王允点头同意,如果刘修违约,就算朝廷最后不肯制裁刘修,但刘修个人的名声也就毁了,以后不管他到哪里做官,都不会有人相信他。
  王允等人商量了一下,同意了刘修的要求。刘修对王允的方案做了扩充,把条约写了进去,约定了双方的权利和责任,然后大家都签上了名,报送洛阳。
  ……
  袁隗笑容满面的下了车,进了内院,迎出来的夫人马伦一看,不免有些诧异。袁隗花了一亿钱,如愿以偿的重新做上了司徒,可是天子对他一直没什么好脸色,天天催着他弄钱,一副要逼袁隗再次自免的架势,袁隗这司徒当得并不舒心,难得露出笑容,更别提今天这么灿烂的笑容了。
  “有什么好事?”
  “你师弟的那个弟子刘修,又搞出新花样了。”袁隗挽着马伦的手走到堂上,对面坐下,自有仆人送上酒水。袁隗呷了一口,长长的吐了一口气:“他把并州的盐铁和山泽全部让给并州的世家,还和他们定了一个三年契约,拿自己的官声前途做赌注。”
  听袁隗说完了经过,马伦也不禁笑出声来:“这还真是件新鲜事,不管这事能不能有成,他这可把朝廷的脸面丢光了。”
  “可不是,陛下气得脸都白了。”袁隗越想越开心,“三公九卿几乎没有不骂的,都说他胡闹,授人以柄。”
  “几乎?”马伦眉毛一挑:“那还谁不骂?”
  “我。”袁隗眨眨眼睛,得意的看着夫人:“我是唯一一个不反对的。”
  马伦眼神闪烁,她知道袁隗不是那种不记仇的人,刘修把他的面子踩在脚底下,他不会反过来帮刘修。
  “如果只是定了一个契约,伤了朝廷的脸面,那不过是个笑谈罢了。”袁隗收起了笑容,阴森森的说道:“可是如果他违反了契约,自打耳光,不仅以后在并州无法呆下去,就是整个大汉,也没有他的立足之地。一个不讲信用的人,怎么能做官?”
  马伦不动声色,她明白了袁隗的用心,他不是在帮刘修,而是想再推刘修一把,把刘修推到退无可退的死地。她可以想像,只要这份契约通过,很快就会随着朝廷的邸报传遍全国。
  “陛下会同意吗?”
  “他会同意的,他现在只想打赢鲜卑人,其他的什么也顾不上了。他根本没有看到这后面隐藏的危机,要不然的话,他也不会纵容张角在济南大开杀戒,搞得民怨沸腾。”袁隗冷笑一声,“张角用硬的,刘修用软的,不过结果都一样,都是在挖大汉的根基。天子只看到张角收刮的钱财,只看到刘修解决了并州军费的来源,他看不到这么做的弊端,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帮他一把。”
  袁隗喝了口酒,又接着说道:“所有人都反对,唯独我支持,他还会对我挑三捡四,吹毛求疵吗?如果不是我,他怎么能通过这个荒唐透顶的契约,解决并州的问题?”
  马伦会意的笑了。她转身让人拿来了一对瓷杯,倒满了酒:“来,我们庆贺一下。”
  袁隗看到那瓷杯,颇为诧异,拿在手中,没有喝酒,却仔细的端详了那副瓷杯好半天:“这是玉杯吗?”
  “我也不知道。”马伦笑着摇摇头:“我只知道这种杯子美极了,而且从来没有看过。”
  马家是出过皇后的大族,宫里的东西见过无数,其见识还远在袁家之上,马伦说没有见过,那袁隗更是没有见过了。他爱不释手的看了好半天:“哪来的?”
  “新买的。”马伦笑道:“据说,这样的杯子整个洛阳不超过十对。”
  “这么贵重?”袁隗眉梢一挑:“你买了几对?”
  马伦浅浅一笑,自有几分得意:“两对,一对自己留着,一对让人给徽儿送去了。”
  袁隗大笑:“还是夫人想得周到。既然如此,就不用我置喙了。”
  ……
  天子举起手中的瓷杯,迎着日光看了又看,见杯壁上隐隐透出杯中酒的痕迹,不禁大为赞叹:“似玉非玉,似瓷非瓷,白如雪,明如镜,妙物!妙物!美人,这是从哪里得来的?”
  袁徽巧笑嫣然:“是叔母在市上偶然遇见,她说这杯外形精美,藏绚烂于朴素之中,普通人见了,会嫌这杯过于清淡,唯有陛下这样的真性情才能体会其中的妙意,故让人送了来,要我请陛下鉴定一番。”
  “原来是你叔母马夫人啊。”天子笑容一滞,随即又恢复了平静,连连点头道:“能得马夫人赞一句,朕虽然贵为天子,也颇为心喜。正如她所说,这杯子看起来很素净,其实妙在不言之中。我看这杯形的曲线,啧啧啧……”天子摇着头,赞不绝口:“只有精于绘事,能在一根线条中看到美与丑的人,才能体会到这其中的美。”
  袁徽拍手道:“叔母说得不错,果然只有陛下才能品鉴这杯子的美。”
  天子笑了笑,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有了这么漂亮的杯子,这酒更添几分醇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7/5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