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东汉末(校对)第2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0/522

  没等袁徽反应过来,刘修眉头微锁:“袁美人,臣奉陛下诏,来指点美人绘事。如果美人无意拜师,那臣就告退了。”
  拜师?袁徽听到这两个字,总算清醒过来,想起了刘修的来意。不错,她看出天子喜欢书道绘事,而在这一点上,宫里的能人虽不少,却没有一个能像刘修那么中天子意的,为了进一步固宠,顺便从皇后那边把刘修拉过来,这才想出了这么一个主意。
  不能因小失大。袁徽在很短的时间内重整了自己的心态,强压着心中的怒火,恭恭敬敬的行了礼。只是她从来没有想过会有拜师这么一个程序,根本就没有准备拜师礼。
  刘修很不高兴,开口师道尊严,闭口尊师重道,好一通指责,不仅把旁边的宦官、宫女们看得目瞪口呆,就连袁徽都被他这一通乱拳整得五心烦躁,全无平时的冷静和睿智。
  “既然美人并无学习绘事的诚意,那臣就先告退了。”刘修不等袁徽回过神来,拱拱手,扬长而去。
  发了一通邪火,刘修心里总算舒服了一些,不过一想到天子的做派,刘修既失望又愤怒。他在北疆费了那么大的心思,只因为不符合天子尽快打败鲜卑人的空想就要付之东流。那个臧旻也不知道是什么样的人物,反正他对这个人没什么印象,想来不是什么绝世名将,这么一折腾,前面所做的一切都打了水漂。
  如果不想那么多,天子还算是对得起他,在拿掉他的兵权之前,又是让他代养皇子,又是让他做袁美人的绘事先生,还正儿八经的把宫中失物指环赏了他,还赏了他一座大宅子,让他提前和长公主完婚,应该说是仁义尽致了。
  可是一想到北疆刚刚走上正轨的新政很可能就此夭折,刘修还是高兴不起来。
  决策的时候拍脑袋,保证的时候拍胸脯,出事的时候就只能拍屁股了,可是官僚们可以拍拍屁股换个地方继续做官,你的江山没了,谁来买单?
  刘修想起了贾诩,想起了他说过的那句话:大汉能否中兴要看天意。可惜这家伙看出了洛阳的危险,从洛阳逃到并州去,却没想到并州也不安全,天子一句话就把他的美梦击得粉碎。
  得给他写封信,把这里的情况告诉他才行。这个念头一冒出来,刘修忽然觉得有些奇怪,他在北疆有那么多部下,贾诩绝对不是最亲近的一个,可是为什么一有事,他首先想到的是贾诩而不是其他人,比如赵云?
  回到太极道馆,王楚正在逗孩子,一看刘修脸色不对,连忙把孩子交给保姆,跟着刘修上了楼。“怎么了,不顺利?”
  “顺利。”刘修苦笑一声:“我按你大父的指点,破了袁隗等人的阴谋,可我还是输得一干二净。”
  “究竟怎么回事?”王楚安慰道:“你莫急,且说与我听听。”
  刘修把宫里发生的事说了一遍,王楚听了却眉飞色舞的拍手笑道:“这是好事啊。”
  “还好事?你夫君我以后要做男保姆了。”刘修很无语的翻了翻眼睛,真是头发长,见识短,这还是好事?
  “夫君,你听我说。”王楚难掩喜色,抱着刘修的手臂笑道:“你觉得能打赢吗?”
  “不能,如果能的话,我自己就去打了。”
  “那你觉得那个臧旻什么的能打赢吗?”
  刘修迟疑了片刻:“除非他是神,否则也不能。”这一点他有非常充足的信心,他和段颎、卢植、张奂还有贾诩、荀攸等人都谈过这事,几乎所有人都异口同声的说,除非出现不可知的意外,比如檀石槐突然死了,鲜卑人自己大乱,否则根本不可能。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让他们去触这个霉头?”王楚笑盈盈的说道:“他们打败了,袁家也会受牵连,天子也尝试过了,除了夫君,还有谁敢接手?”
  刘修长叹一声,他不是不懂这个道理,只是他觉得太可惜。然而除了他之外,大概没有几个人会有这种想法,屯田的百姓也好,边关的将士也好,死多少人不过是个数字而已,大汉最不缺的就是人。
  “长公主听到这个消息,一听会很高兴。”王楚雀跃着,刘修依稀看到了几分从前的影子。她歪着头想了想,又调笑道:“夫君,要不顺便把风雪姑娘的事也办了?”
  “随你们吧。”刘修心不在焉的挥了挥手,仰面躺在床上。王楚坐在他身边,轻抚着他的胸膛,吃吃的笑道:“那妾身可以抓紧一些,再过些天,夫君可就不是我一个人的了。”
  刘修白了她一眼,却从她的笑容中看出了几分失落,不由得心中不忍,把她拉过来揽在自己的胸前,不太自然的说道:“阿楚,我是不是也挺虚伪的,当初花了那么多心思,现在却……”
  王楚抬手轻掩他的嘴唇,仰起头看着他,眼神有些湿润:“夫君,你不要太自责了,妾身知足了。长公主对你一片深情且不说,风雪姑娘对你的情意也是妾身所不能及。要说后悔,也只能说是妾身当初识人不明,自作自受。如今虽然为妾,可是夫君宠爱有加,妾身已经知足了,不敢有所怨言。”
  刘修尴尬的笑了两声,不敢有所怨言,那就是心里其实还是有怨言的。只是事已至此,有怨言也没用了。
  “呀!”唐英子像一阵风似的冲了进来,一声尖叫,张开手捂着眼睛,手指缝却张得大大的,露出调皮的眼睛:“羞死了,羞死了,阿楚姊姊大白天的缠着大哥哥。”
  “去!”王楚恼羞成怒,连忙从刘修胸口起来,一边用手帕擦眼泪,一边推开摇头晃脑的绕着她看个不停的唐英子。
  “嗯咳,英子,你上来有什么事?”刘修打破了尴尬局面。
  “卢家婶婶来了,还带了一个小孩子来。”唐英子兴高采烈的说道,“大哥哥,那孩子可有趣了,就让他们和我们住在一起吧。”
  卢夫人?刘修一愣,这才听到楼下有卢氏说话的声音。他连忙站起身来,扶着栏杆向下一看,只见一辆马车停在道馆前,卢氏正在和罗氏打招呼,一个大约十岁左右的小男孩怯生生的拉着她的手,寸步不离。
  刘修连忙下了楼,老远就向卢氏打了个招呼:“夫人,蜀中一行可顺利?”
  卢氏微微一笑,欠身施礼,又把那个小男孩拉了过来:“阿鲁,还不给你先生跪下磕头。”
  那孩子连忙跪倒,磕了两个响头,大声说道:“张鲁拜见先生。”
  张鲁?刘修一时有些晕,这就是割据汉中长达三十年的大军阀张鲁?
  “夫君。”王楚捅了一下刘修,示意他上前扶起张鲁。刘修一激零,连忙赶上前去,伸出双手把张鲁扶了起来,刚打量了他两眼,又一个小男孩子从车上跳了下来,大声叫道:“阿母,我也要拜师。”
  “你也要拜师?”卢氏有些为难的看看刘修,不太好意思开口。
  “这是你次子张卫吧?”刘修听卢氏说过她的两个儿子,估计这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应该就是张卫。卢氏点了点头,刘修笑道:“反正都是一样教,收一个也是收,两个也是收,只是夫人,这拜师礼可不能少啊。”
  卢氏忍俊不禁的掩着唇笑了,眼睛歪成了月牙儿,不仅刘修看得有些失神,就连后面的赶出来的伙计们也看得一愣。卢氏见了,连忙收起笑容,躬身一拜:“多谢大人。”
  “不要急着谢我,说不定你马上就要后悔了。”刘修干笑了一声,把卢氏请到屋里,“为了防止你后悔,还是在收你的拜师礼之前告诉你吧。并州的事……可能有变。”
  卢氏也有些意外。等刘修大概说完,卢氏这才放了心,不介意的挥挥手:“无妨,如果大人不监临并州,我们大不了把教众再撤回来就是,损失有限。”她顿了顿,又接着说道:“我这次回蜀中总治,专门为大人的前程卜过一卦,结果是乾卦九四,无咎。”
第283章
以静制动
  刘修对算卦什么的一概报以怀疑态度,不过此刻心情不好,听到卢氏这句带有安慰意味的话还算是入耳。其实他最关心的是房中术的传承问题,王楚基本上是看着书自学的,可唐英子说她那算不上真正的房中术,所以根本不作数,一句话又说得刘修有些提心吊胆起来。
  只是卢氏刚从蜀中回来,还没能喘口气,这时候就问房中术的事未免有些不妥,只能以后再说了。刘修捏捏张鲁兄弟的胳膊,觉得这哥俩虽然年纪不大,但是身体不错,应该是已经修炼过多年导引术之类的传统功夫,卢氏让他们拜在自己的门下,套近乎的成份更大于习武。
  巴蜀地区易守难攻,物产丰富,又有汉中和成都两个大粮仓,占了那里,可以拥有西南半壁江山,自保应该还是够的。从这一点上来说,与天师道结盟对他的好处远远大于卢氏所得。然而宗教上的事不能简单的用这种算法来算,当从两面来看,史上凡是借助宗教起事的,大多没有什么好下场,就是因为宗教里的理想世界和残酷的现实世界往往难以两存,一旦激砺教众的精神信仰倒塌,失败也将接踵而来。
  天子有意让臧旻领军北征,那自己将有一段时间是空闲的,也许应该好好利用一下,不能白白的荒废了。时不我待啊,虽然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可是历史的惯性也大得惊人,乱世的迹象越来越明显,不提前做点准备实在太愚蠢了。
  刘修热情的邀请卢氏住在太极道馆,这里靠着灵台,研究天文什么的也方便。卢氏却说,还是去邙山靖庐吧,那里更安静,空气也好,对修身养性大有益处。
  刘修觉得卢氏说得有理,便不再坚持,王楚见了,虽然有些不舍,可是也不好阻拦,只好替刘修收拾了行李,好让他也赶往邙山靖庐。
  ……
  袁府热闹非凡,袁隗兄弟并肩坐在堂上,陈寔、韩融等人皆在座中,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今天朝堂上发生的事,对袁隗推荐臧旻之后刘修的惊讶大张渲染。
  “那刘修虽然有些小聪明,可是在司徒大人的面前还是不堪一击啊,我看他当时脸上的表情,岂直是如丧考妣啊。”
  “你这话就不对了,我觉得他脸上根本没表情。”一个中年文士拿腔捏调的说道,等吸引了足够的目光,才哈哈一笑,一拍手道:“他根本就是傻了嘛。”
  众人哈哈大笑。
  荀爽在笑声中走了进来,陈寔第一个看到了他,不免有些惊讶,他一边扯了扯袁隗的袖子,一边起身笑道:“慈明,怎么现在才来,快过来坐。”
  荀爽微笑着,上前给袁隗施了一礼,袁隗连忙还礼,热情的邀请荀爽入座。陈寔看了他身后一眼,“你那从孙荀攸呢?”
  “他在宫里当值,今天出不来。”荀爽淡淡的解释道。
  袁隗眼角抽了一下,有些不高兴。他觉得他非常给荀家面子了,可是荀攸那个年轻人就是不识抬举,因为袁绍在北疆时对他有些慢待,他一直不肯接受袁家的垂青,宁愿在宫里做个黄门侍郎,也不肯在司徒府任职。他倒不是在乎荀攸,他并不觉得荀攸除了是荀淑的后人之外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他在乎的是荀攸对袁家的排斥。
  在此之人,只有刘修一个人是这样的,荀攸明显是受了刘修的影响,刻意和袁家保持着距离。他不仅不接受袁家的善意,就连宫里袁美人的赏赐,他也很少接受。
  “那真是可惜了。”袁逢和袁隗是亲兄弟,他对这个弟弟的心思最清楚了,连忙打岔道:“这是颎川韩氏的年轻英俊,一直想和他亲近一番呢,没想到这次又落空了。”
  荀爽顺着他的手指看了一眼,见那人大约三十多岁,五官端正,相貌堂堂,自有一番世家子弟特有的温和中带着矜持的味道,和袁绍有几分相似,只是眉眼之间少了几分英气。
  那年轻人连忙过来行礼:“颖川韩馥,字文节,拜见慈明先生。”
  荀爽还礼,和韩馥攀谈了几句,这才知道这个韩馥是刚被司徒府征辟,顺便准备参加今年十月的大考的。虽然前两年考试的结果让很多人失望,但现在是袁隗做司徒,用人权回到了他的手中,他坚持继续进行大考,大概是想做出一番成绩,既给天子一点面子,又想趁机招揽天下英才,壮大袁家的实力吧。
  荀爽想到荀攸对大考的意见,不免有些惆怅。荀攸去了一趟北疆,整个人都像变了,再也对经义没什么兴趣,整天看的都是一些兵书和疆域地理,这次考试恐怕考不出什么好成绩。
  “慈明,今天在朝堂之上,我们可是大获全胜啊,终于把北疆的兵权从刘修那个竖子的手中夺过来了。”陈寔抚着胡须笑道,他比荀爽的父亲荀淑小二十来岁,却又比荀爽大二十来岁,与他们父子二人相交都非常好,见荀爽脸色不太好,以为他后悔前一段时间与袁家不够亲近的原因,一面在心里得意,一面把朝堂上的事情说了一遍,极力称赞袁隗计划的精妙。
  “那刘修自以为能揣摩天子心思,却不知道天子如今已经难以为继,北疆只能速战速决,他还大言什么十年计划,这简直是异想天开嘛。”
  众人纷纷出言附和,大贬刘修,荀爽皱了皱眉,转过头问袁隗道:“明公是准备让臧旻接任并州刺史嘛?”
  袁隗听了“明公”二字,心里非常舒坦,点头道:“慈明有何高见,还请指教。”
  荀爽摇摇头,谦虚的笑道:“我哪敢在明公面前弄舌。不过,本初当初曾经跟着刘修征战并州,他对并州的情况比较了解,臧旻要赶到洛阳还要几天,明公何不问一下本初的意见?”
  袁隗和袁逢交换了一个眼色,都觉得有道理。他接着笑道:“慈明提醒的是,其实并州贫瘠,确实不足以支持整个北疆,要想打赢这一仗,冀州的支持是否得力才是关键所在。”
  荀爽连连点头称是,“冀州户口百万,物阜民丰,向来是支持幽州、并州的不二选择。”
  “当然了,只有冀州还是不够的。”袁隗看了一眼韩融,韩融会意,轻声笑道:“大汉十三州,除掉司隶之外,兖豫青徐向来是根基所在,财赋之源。北疆是大汉的北疆,可不仅仅是幽并凉的北疆,既然要打这一仗,这四州可不能旁观啊。”
  荀爽明白了,这次袁隗是打算动用袁家门生故吏遍天下的优势,集合整个大汉的国力与鲜卑人一战,如果打赢了,那袁隗的声望可就如日中天了。他忽然想到,这么好的事,袁隗会把名声让与臧旻?
  荀爽扫视了一下,见袁隗兄弟和陈寔、韩融等人都含笑看着自己,眼中期望的意味不言而喻。他迅速的权衡了一下,微微一笑:“臧旻虽然善于用兵,平定了会稽之乱,可是会稽与北疆地形相差甚大,他能在会稽势如破竹,只怕未必能在北疆奏凯吧。”
  “那慈明有何人选可以推荐的?”袁逢放下了酒杯,用尽量平静的口气问道。
  “自然是袁本初了。”荀爽哈哈一笑,“本初熟读兵书,向来是年轻士人中的魁首,又曾在北疆血战,屡立战功,他如果能领兵出征,应该比臧旻还要多几分胜算吧。”
  袁逢犹豫道:“本初嘛,倒也是个合适的人选,只是他还欠缺些独立领兵的经验……”
  “不然,经验是积累起来的。北疆地势开阔,当用骑兵取胜,本初初为长水营司马,便已经在演习中取得胜绩,随后征战北疆,又是连战连捷,如今身为中山太守,中山民风彪悍,他如果没有点能力,又岂能把中山治理得风调雨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0/5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