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东汉末(校对)第2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0/522

  众人凛然心惊,如果毁约,他们就惨了。刘修手里有兵,他们根本不是对手,现在做任何有背契约的事都是在玩火。
  所有人都把目光看向了王允和温恕,特别是那些没有违背契约的人,在他们看来,王允包庇那几个违约的人实际上是对没有违约的人的不公平,他不仅辜负了刘修对他的信任,同样也辜负了其他家族对他的支持。而温恕能否尽快拿出一个让刘修满意的调查结果,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这份契约能否再签三年。这不仅是能不能发财的事,而是他们能不能收回投资的事。
  大家心情都有些沉重,温恕更是觉得肩上了担子不轻,他们一起离开,却没有各分东西,而是相约在大讲堂里继续讨论,希望能尽快给刘修一个结果,好把契约先签下来,让大家安心。
  王允心情沉重,他今天兴冲冲的来,却没料到这个结果,说起来自从刘修到并州,他还是有功的,刘修在这么多人面前斥责他,还要把这件事通报全州,这让他觉得很没面子。他很想一走了之,可是一想到那么多人都知道了这件事,他一走就连翻身的机会都没有了,又下不了这个决心。
  “子师,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蔡邕看到王允落寞的背影,心中不忍,走过来安慰道:“将军对你还是器重的,正因为器重,才拿你做个榜样,别人才不会说三道四。将军这么做,也是希望能将契约签下去,否则今天你违背一条,明天就会有人违背三条,这契约不就是名存实亡了,将军如何向朝廷交待?”
  王允苦笑了一声,躬身致谢:“多谢先生开解,允知错了。”
  蔡邕温和的笑笑:“你是个聪明人,本不需我来饶舌。只是我在晋阳学堂住得舒心,不想刚刚看到一点起色就毁了,所以才来多几句嘴。子师啊,我要说的倒是另外一件事,学堂办了三年,马上就有一批学生要毕业了,如何安排他们的就业,你还要和将军多商议才行啊,要不然,这里又将变成太学,空有学生无数,却违背了当初设立的本意。”
  王允一拍额头,感激的一笑,这种事蔡邕自己就可以向刘修汇报,让他去说,只是给他一个和刘修私谈的借口罢了。“我本来就要向将军提及此事,这一打岔,倒是给忘了。请先生放心,我这就去向将军汇报。”
  蔡邕哈哈一笑,没有再说什么。
第318章
魔镜
  卢夫人和老道士兴冲冲的走进了刘修的房间,献宝似的将一只装饰精美的锦盒放在刘修面前,然后得意的笑着,和考试得了一百分,等着家长夸奖的孩子一样。
  “什么?”刘修一边问一边打开了锦盒。大红的丝绸上躺着一块金色的玻璃,正好映出他睡眼朦胧的脸。看着镜中长了一把浓密胡须的脸,刘修吓了一跳,本能的向后一缩,“这谁啊?”
  卢夫人忍不住咯咯笑了起来。刘修脸一红,这才回过味来,那就是他自己。他看别人留胡子看惯了,却没看过自己的真面目。这个年代的铜镜虽然在后世是稀有的文物古董,但说句实话,真正的实用价值很一般,质量再好的铜镜看人都有些模糊,对于用惯了玻璃镜子的他来说,那效果差得太远了,更何况他从来不照镜子,因为他根本没有化妆的习惯,这也是他和这个年代的很多男子一个最明显的区别。汉代不论男子女子,只要条件许可,都有化妆的习惯,只不过有浓妆和淡的区别,普通男子可能只是修修胡须和眉毛,有的只是抹些粉,对自己容貌非常看重的则和女子一样描眉涂朱,用香薰衣,至于佩带香囊什么的就更不稀奇了。对这些习惯,刘修一直比较排斥,连香囊都不肯带,觉得那太脂粉气。
  他一直习惯并且得意于自己二十出头的大好年纪,从来没有相过自己其实和赵云、吕布一样也蓄了须,如今在镜子里突然看到,不免有些意外。
  “刚做出来的?”刘修打量着手中的玻璃镜子,爱不释手。这镜子虽然和他记忆中那些做工精美的镜子还有些距离,但和铜镜相比,反射效果已经是飞跃了。他仔细的查看了一下,觉得那上面的金好象不是镀上去的,但也不是金箔贴上去的。“怎么做的?”
  “这可费了劲了。”卢夫人笑盈盈的说道:“我们几个了三天,终于找到一个着金的方子,便连夜做了出来,果然效果非常好。”
  “为什么不用银?”
  “银?金更贵重啊。”卢夫人理所当然的说道。
  “嘿嘿,金是贵重,可是要论逼真,却还是银更好。你们不信就试试看,保证纤毫毕现,难辨真伪。”
  卢夫人和老道士互相看了一眼,有些沮丧。
  “从技术上来说,这面镜子是有资格载入史册。”刘修见他们有些失落,连忙安慰道:“我马上就请蔡先生做一篇镜赋,为诸位留名。”
  老道士这才大喜,喜滋滋的去了。卢夫人留了下来,心情非常不错,“将军,一面镜子也能载入史册?”
  “当然。”刘修神秘的一笑:“你有没有注意到,这里面的人像正好是相反的?”
  “所有的镜子都是如此啊。”
  “可是从来没有人问过为什么。”刘修说道:“其实不是所有的镜子都是这样的,有的镜子照出来的人像会是倒的,还有的镜子能变大变小。”
  “有这样的镜子?”卢夫人摇摇头:“那岂不是有魔力的镜子?”
  “呵呵呵……”刘修笑着摇摇头:“这就是道术,将不了解的事情推到神魔的头上,那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也不是追求大道应有的态度。道法自然,如果不了解自然,又怎么取法?”
  卢夫人赞同的点了点头。时间不长,蔡邕赶来了,听了刘修请他做赋的话,他虽然没有拒绝,却有些不以为然。刘修正好也闲着,灵机一动,便画了凸镜和凹镜的草图,让卢夫人去安排老道士一起加工。
  “这琉璃所做的鉴虽然清楚,却也没有必要做一篇赋吧?”蔡邕翻来覆去的看着那面玻璃镜,倒是对后面的几句铭文产生了兴趣,直夸那几个字刻得有劲道。刘修很无语,蔡邕虽然是个通才,但毕竟是个儒生,对务虚的文化更有兴趣,对百工之技不太看得起。
  刘修也没有和他争论,又等了一天,凹镜和凸镜也做出来了,这次镀的是银,效果比金镜果然自然多了。不过,震惊于这两面镜子对人脸的变形能力,几个参与加工的人异口同声的称之为魔镜,有两个甚至变了脸,想要当场将镜子砸掉。
  蔡邕看到这两面镜子,也吃了一惊,半晌没有说话。
  刘修打趣道:“先生博学多识,能不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啊?”
  蔡邕冥思苦想,怎么想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最后没办法,只好向刘修请教。刘修来了兴致,索性给蔡邕讲了一些光学的基本理论——复杂了他也不懂,最多也就是折射、反射这些入门知识,不过这些他看起来很简单的光学知识在蔡邕听来却新奇得不得了,他如获至宝,一一详细记录了下来,决定等自己揣摩明白之后就传授给学堂的学生们。
  刘修求之不得,没两天功夫,魔镜的消息就传遍了整个学堂,甚至连兵学院的段颎都来打听八卦。不过,他们的兴趣主要还在能把人变大变小的魔镜,对于平面镜的兴趣都有限。
  可见,从古到今,人的好奇心理都是不变的,狗咬人不稀奇,人咬狗才稀奇。
  在一片惊叹声中,刘修非常淡定,对于道学院的几个道士立刻将魔镜做成产品销售的热情,他泼了一些冷水。他对道士们说,魔镜是新奇,但是玻璃的质量还不过关,银只能镀在外面,这样带来一个问题,时间一长,银就会被磨花,人家花大价钱买的东西如果这么容易坏,那谁愿意?你们还是把心思放在玻璃质量的提高上,到时候把银镀在背面,这样就能极大的提高镜子的质量,不至于影响口碑。
  道士们佩服不已,纷纷赞叹刘修想得远,考虑得周到。一想到金光灿灿的前景,他们热情高涨的投入了新一轮技术研发之中。
  ……
  袁术带着桥蕤等人纵马而至,在府前门勒住了战马,战马人立而起,前蹄在空中虚踢了几下,又向前走出几步,马蹄铁在青石板上打出点点火星,直冲到台阶前才停住,吓得门前闲聊的几个家仆大惊失色。
  “什么人?!”回过神来的家仆大喝道。
  “老子我!”袁术甩镫下马,劈脸就是一马鞭抽在家仆的脸上,“连老子都不认识,你这双狗眼还留着干什么?来人,给我剜了去!”
  那家仆一看,吓得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叩头。袁术哈哈大笑,一甩大氅,大踏步进了门,声音老远的传来:“侍候好老子的马,要不然废了你。”
  家仆汗如雨下,如逢大赦,不敢怠慢,连忙牵起袁术的马向侧门走去。
  袁术进了中庭,正看到长兄袁基从里面出来,老远便大声叫道:“兄长,可好么?”
  袁基一看他那副龙行虎步的样子,忍俊不禁的笑了:“哟,我当是谁,原来是我们家的名将回来啦,有失远迎,死罪死罪。”
  袁术哈哈一笑,正准备和袁基说两句,只见一个小孩向里院跑去,一边跑一边惊慌失措的大叫道:“阿母,无赖阿舅回来啦,我们快回家吧。”
  袁术一听就火了,紧赶几步,一把抄起小杨修挟在腋下,装出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小子,你说谁是无赖?”
  小杨修白了脸,吱吱唔唔的不敢说话。
  “放下我儿子!”袁术的姊姊从屋里走出来,见状连忙叫了一声。袁术嘿嘿的怪笑了两声,捏了捏杨修的鼻子,“快说,谁是无赖?要不说,我就不放你,把你送给鲜卑人。”
  杨修哇的一声哭了起来,拼命的蹬着腿:“我不要鲜卑人,我不要鲜卑人,鲜卑人好可怕。阿母,快救我啊,无赖阿舅要把我送给鲜卑人。”
  袁氏大步走上前来,抬手抽了袁术一样,一把抢过儿子,瞪了袁术一眼:“谁无赖,就是你无赖,一回家就搞得鸡犬不宁。”
  “嘿,你这什么话,这可是我家,不是你家。”袁术也不生气,有一句没一句的和姊姊斗着嘴。袁逢夫妇从屋里走了出来,看着袁术那副无赖的样子,无可奈何的摇摇头,直叹气。
  袁术赶上两步,深施一礼,然后亲昵的抱着母亲李氏的肩膀,嬉皮笑脸的说道:“阿母,几个月不见,你又年轻了几岁。”
  “油嘴滑舌,没个正经。”李氏戳了袁术的额头一下,又心疼的问道:“阿术,在北疆苦不苦,有没有受伤啊?”
  “没事,你儿子这么好的身手,谁能打伤我啊。”袁术眉飞色舞,一边把母亲扶回屋里,一边大讲特讲他率领北军和西凉铁骑驰援袁绍的事情,最后一本正经的说道:“阿翁,这次我可吃了亏了,本初向刘修求援,却不肯告诉我,可是他不知道刘修根本不想救他,我又没兵,只好向刘修求情,才向他讨了一万步骑。为了这个,我还向他跪下了呢。”
  袁逢听了,连连点头:“公路,你这次总算是做了件正确的事。我和你叔叔知道这个消息之后,都非常高兴。顽劣了那么多年,今天算是长大了。看来这次让你去北疆是对了,要不是在战场上历练一下,你哪能懂事啊。”
  “是啊,战场上太凶险了。不过,就是再危险我也不能见死不救吧,谁让他也姓袁呢。”袁术拍着胸脯大声说道:“其实要不是他不信任我,一点兵也不给我留,我也不至于那么狼狈,说不定还能立更大的功,抓住檀石槐都有可能,哪会等到刘修来捡便宜啊。”
  袁逢皱起了眉头,袁绍已经写信回来了,说到了袁术带着粮草去接应他的事,不过说得比较简单,只是说袁术和刘修安排的皇甫嵩等人一起押着粮草,赶到落日原,保证了大军能顺利回塞,具体情况却没怎么说。现在听袁术一讲,似乎这里面还有些隐情,袁绍让袁术在塞内留守,除了两百亲卫和几个虎贲郎,居然一点兵力也没给袁术留。要真是这样的话,那袁绍做得可有些不对了。
  袁逢不放心,又问了问,袁术趁机说了袁绍几句坏话,这些都是在路上都想好的,他又是说谎说惯了的,简直是张口就来,最后说到在落日原与弥加等人交战,步卒力量不够,他亲自上阵,险些被鲜卑人砍死的情节,眼中还流下了泪水,把伤口指出来给父亲和母亲看。袁逢看得心惊肉跳,李氏更是哭得眼睛红红的,大骂袁绍歹毒,想要借刀杀人。
  袁逢阴着脸,半天没有说话。袁术一边假惺惺的劝着母亲,一边问道:“阿翁,战事都结束几个月了,捷报也早就到了洛阳,怎么封赏还没下来?边关的将士都等急了,再拖下去,发生兵变怎么办?”
  袁逢瞪了袁术一眼,“你懂什么,只知道胡言乱语。”
  “我又怎么了?”袁术眉头一竖,不服气的反驳道:“我是不懂,可是那懂的人也急了,要不然怎么会派我回来问问?”
  “本初也急了?”袁逢有些诧异,袁术不懂没关系,如果袁绍也不懂,那就不应该了。
  “当然。”袁术眼珠一转,“他虽然嘴上不说,天天和那些名士喝酒,可是我知道他心里也急得很。”他舔舔嘴唇,“特别是知道刘修升了镇北将军之后。”
  “镇北将军怎么了,那不是还比他这个征北将军低半级?”袁逢不满的哼了一声:“天子不下诏,他就安安稳稳的在那里呆着就是了,难不成刘修还敢去夺他的兵权?我听说刘修已经离开了北疆,很快就要回洛阳了。”
  “刘修回洛阳了?”袁术有些茫然:“他不是镇北将军吗,回洛阳干什么?”
  “不知道,天子下诏让他回来,说是养伤。可是天子真正想什么,谁也说不清。”袁逢苦恼的摇摇头:“你收拾一下,待会儿和我去你叔叔府中,把北疆的事情告诉他,我们再斟酌斟酌。”他晃了晃手指,又特地关照道:“如果有外人在,你千万不要说本初的不是,兄弟不和,让人看着笑话,有损我袁家门风。”
  袁术点头答应,进去洗漱之后,换了一身衣服,跟着袁逢赶到袁隗府中。袁隗听说袁术从北疆回来了,非常高兴,设家宴招待他们,夫人马伦也出来相陪。袁术自然又要凑在马伦身边讨好一番,把马伦哄得眉开眼笑。袁隗虽然有些不快,可是袁术刚刚立功归来,他也不想给他脸色看。从他在北疆的战功来看,这小子虽然有些顽劣,但能伸能屈,为了袁绍能向刘修低头,这大局观还是有的,又能亲率一万步骑接应袁绍回来,这用兵上也不差,至少比他印象中的袁术要强上不少。
  宴后,袁逢兄弟在前堂说话,袁术陪着马伦回到后室,一进门,没等马伦坐下,袁术就忍不住开了口:“叔母,朝廷怎么还不封赏有功的将士啊。”
  马伦笑了,瞥了袁术一眼:“还是那副猴性子啊,我还以为你脱胎换骨了呢。”
  袁术干笑了两声,奉上几件礼物,然后腻在马伦身边。马伦赏玩着礼物,故意熬了袁术一会,这才问道:“刘修被封为镇北将军的事情,你知道了吧?”
  袁术点点头。
  “你不觉得有问题吗?”
  袁术转了转眼珠,从案上拿起一只橘子剥着。“好象是有些低了。按照以前天子对他的宠信,他这次又立了这么大的功,我一直以为至少会封为前后左右四将军之一,说不定有可能封为卫将军,没想到只是一个镇北将军,比本初现在的官职还低一些呢。”
  “嗯,总算动了点脑子,那你觉得是为什么?”
  袁术停住了手,怔怔的看着马伦,马伦用鼓励的目光看着他,“想想,凡是不合理的事,总有不合理的原因,天子做出这样的举动,背后究竟有什么用意。”
  袁术用心的思索了片刻:“想压制我袁家的战功?”
  “对,还有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0/5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