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东汉末(校对)第2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7/522

  宴后,皇甫嵩告辞而去,奔赴洛阳就任。刘修把荀彧、荀攸叫到了房里,煮上了茶,慢慢的品着。“文若,公达,你们看这里该怎么处理?”
  荀彧笑笑:“要安关中,必先定凉州,凉州人口稀少,羌乱频起,可是凉州却一直还在大汉的治下,为什么?是因为凉州的豪强还心向大汉,不肯自辱家门。”
  刘修无声的笑了笑,荀彧总是有意无意的在拔高世家豪强的作用。不过这话说得也的确有道理,普通百姓才不在乎是不是大汉人呢,谁给他们活路,他们就跟谁,现在朝廷的官员不让他们活,他们就和羌人一起造反,可是世家豪强就不一样了,他们就算暗里和这些羌人有来往,也不会摆在明处,毕竟他们家大业大,这名声要是传出去,可不是一条命那么简单。
  “那你的意思是?”
  “派人到凉州联系那些豪强,让他们筑塞自保,配合官军作战,至少可以把羌人挡在陇西。”荀彧接着说道:“羌人不能入关中,则关中可以安定。关中有大量的良田,屯田的条件比并州还要好,所差的只是人口,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流民迁徙过来。”
  “现在的问题是,迁徙流民的钱粮从哪儿来,安置他们的费用,又由谁来出。”
  刘修明白了,凉州和关中是不同的处理方式,稳住凉州,发展关中,双管齐下。相同的一点就是都要利用当地的豪强,要想利用豪强,当然要给好处,不仅不能遏制他们,还要给他们更多的好处。
  刘修略作沉吟,点头答应。虽然这有些近乎饮鸩止渴,可是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他也只能采取这个办法,毕竟这是能以最快的速度稳住关中和凉州的办法。
  “谁去凉州?”刘修问道:“那个华雄行不行?”
  “他不行。”荀彧毫不犹豫的否决了,“他是个武人,虽是金城人,但在金城没有什么实力,最好的办法是让韩遂去。”
  “韩遂?”刘修皱起了眉头,韩遂倒是个合适的人选,可是现在他在并州,要把他从并州抽调出来,一是时间来不及,二是对并州不利。吕布那人除了打仗,其他是指望不上,要想控制住并州,只有赵云一个人的力量严重不足。“他不行,再想别人。”
  荀彧也有些为难,急切之间,要想找到能在凉州吃得开的人还真没有。
  “实在不行的话,我亲自去一趟。”刘修挠挠头,“不管怎么说,我还是段公的弟子,段公在凉州也算有些威名。”
  荀彧咂了咂嘴,没有说什么,虽然他不赞成刘修这个主意,但是他也没有更好的人选。
  刘修立刻安排人去请马家和宋家的人。有了袁隗的示意,还有袁术本人在此,马家的人没有推辞,答应出面帮刘修周旋。宋家当然更不例外,宋家能有今天的荣耀,刘修的功劳不可抹杀,只是宋家混到今天已经比较惨了,只来了两兄弟,一个叫宋果,一个叫宋枭,都只是做个小吏,在地方上也谈不上什么威信,起的作用非常有限。
  好在京兆尹刘陶虽然有些名士脾气,人却着实不错,特别是看在荀彧这个小乡党的面子上,愿意帮刘修去请治下的家族,左冯翊盖勋也非常配合,接到刘修的书信之后,立刻表示支持,他还特地派人赶来和刘修商量。
  在关中的事情顺利进行之时,刘修找到了华雄,把想请他去凉州的事情透露了一下。华雄听了,连连摇头,理由和荀彧说的一样,华家在凉州小门小户,他本人不过是个千石的都尉,在那些豪强面前根本说不上话。
  刘修很丧气,看来只有自己走一趟了。
  “大人,我倒有个人选。”华雄的眼神有些躲闪,刘修一愣,随即笑道:“谁?”
  “汉阳阎忠。”华雄略微有些紧张的说道:“阎家是汉阳四姓之一,阎君足智多谋,在凉州也颇有名声,如果他愿意代将军去一趟凉州,自然水到渠成。”
  刘修觉得这个名字耳熟,过了一会儿,突然想起来是谁了。贾诩曾经对他说过,他之所以能被推举为孝廉,就是因为阎忠在当时的武威太守面前说了几句话。汉阳有四个大姓,姜阎任赵,阎忠就是四姓之一阎家的人。“阎君何在?”
  “说来也巧,阎君正在雄家小住。”华雄笑了,“将军可愿一见?”
  “呵呵呵……”刘修也笑了,“正所谓久旱逢甘霖,焉有不见之礼。请子威……”刘修想了想,随即又换了主意:“不,如此贤才,岂能召之即来,我当亲自前去请见。”
  华雄大喜,“将军求贤若渴,令人钦佩。”
  阎忠四十多数,长相儒雅,只是眼神犀利,让人觉得有些压迫感。刘修亲自赶来求见,他也没有露出什么欣喜的样子,反倒有些不耐烦。听了刘修的来意之后,他捻着胡须,眉头一皱:“我听文和提起过将军在并州的新政,好象与将军现在的打算略有不同啊。”
  刘修苦笑一声:“先生真是慧眼如炬。关中与并州的情况不同,只好区别对待了。”
  阎忠冲着华雄挥了挥手,华雄会意,找了个借口退了出去。阎忠打量着刘修:“以忠看来,这似乎不仅仅是关中与并州的情况有所不同这么简单。将军心神不宁,莫非在担心什么?”
  刘修有些牙疼,这个阎忠说话和他的眼神一样犀利而不留情面,直指要害,实在不好敷衍。在来的路上,他就仔细回想了贾诩曾经对他说过的一些话,知道眼前这位不是那种说空话、套话就能糊弄得住的,和贾诩一样,他要是看得起你,可以为你出谋划策,要是看不起你,你就是把他当爹,他也懒得理你。
  更重要的是,这位阎先生同样对大汉的前景抱极其悲观的态度,他觉得大汉到了这一步已经没有活路了,只有破而后立,改朝换代。换句话说,这家伙就是个坚定的造反派。这样的人正是他想要的,可问题是他不能对阎忠说,我就是想造反,你来帮我吧。那也太没水准了。
  刘修思索了片刻,斟字酌句的说道:“先生想必知道前不久汝南发生的事?”
  阎忠点点头,不动声色的看着刘修。
  “张角到现在还关在诏狱里,因为各方面的原因,他可能死不了。以修愚见,他这官是当不成了,可是他这个人有野心,大概不会安于做一个庶民,所以……”
  “所以将军觉得,张角一定会起事?”
  刘修点点头。
  “据忠所知,张角大多在东南传道,关中没有太平道的影子,将军大可在关中缓步施行你的新政,又何必急在一时?”
  刘修暗自叫苦,这家伙是非逼得我说那句话吗?
  “阎君有所不知,洛阳虽有八关,可是毕竟不如关中四塞之地易守难攻。可是关中现在户口稀少,要仰仗关东才能自足,若关东糜烂,关中纵有四塞之地,没有粮食又如何能自保?夫子有言,足信足兵足食,此三者缺一不可。”
  阎忠笑了:“这么说,将军需要的不仅仅是屯田,还要练兵?”
  “正是。羌人四起,凉州荒残,西域已近乎飞地,如果没有强大的武力,又如何能收复河山?关东事起,又如何能保境安民?”
  阎忠点点头,没有再逼问下去。“将军的一片美意,忠知矣。忠不才,愿为将军前驱,联络凉州诸雄。只是忠如今也是区区庶民,恐怕人微言轻,顶不得大用呢。”
  刘修犹豫了一下:“长史一职,已有颍川荀文若,司马主兵,先生想来是不屑的,这从事中郎不过是六百石的官职,只怕是委屈了先生。”
  阎忠大笑:“人生得一知已,便足慰平生。我阎忠又岂是在乎几石禄米之人。将军,我便毛遂自荐,做这从事中郎,如何?”
  “求之不得。”
第333章
骆曜
  转眼间就进了腊月,刘修和关中豪强们开始了拉锯战似的谈判,他自己是不能出面的,就和那些大族的家主不会亲自出面一样,他要隐在幕后进行操控,出面谈判的是荀彧。荀彧是世家子弟,又相貌堂堂,人品一流,和这些世家天生的就有亲近感,让他去谈判比刘修亲自出面更合适。
  刘修不放心,毕竟荀彧虽然聪明,可是太年轻了,没有什么为政的经验,为了给他一个强有力的支援,他把王允请了来,由他和荀彧搭档。王允为政多年,又主持了并州新政的试点,对其中的利弊比刘修还要清楚。上一次因为包庇而被刘修通报全州之后,丢了脸面,一直有些失落,这次被刘修专程请到关中并付以重任,他顿时战斗力全满。
  刘修相信,当世两个王佐之才联手,关中豪强再狡猾,也讨不到什么便宜。他要做的就是加紧时间整顿关中的防务,同时做好荀彧和王允的坚强后盾,说一千道一万,手里有兵,说话才硬气。
  有了皇甫嵩的推荐,刘修对徐荣、华雄两个人非常信任,在视察了两个大营之后,刘修对徐荣说,以你的才能,做一个扶风都尉看护陵寝实在是太可惜了,你去萧关,西北的防务就交给你了。
  说完之后,不等徐荣说话,他又说道,我虽然是卫将军,可是我没权升你的官,我现在也没钱,增秩的事暂时也谈不起来,只好委屈你了。
  徐荣大喜,扶风都尉虽然官秩很高,比二千石,但是手下只有千余兵,而且负责看护扶风境内的帝陵,其实没什么意思,那些帝陵早被赤眉军挖得差不多了,能有什么好看的。刘修虽然不给他升官加薪,但是让他去负责萧关的防务,这就是直接面对羌人,有更多的立功机会,将来加官进爵还不是小意思。他温和的一笑,拱手施了一礼:“得明将军器重,荣感激不尽,些许俸禄,又何足挂齿。请明将军放心,有荣性命在,必不让羌人入萧关一步。”
  刘修很满意,转过头又对华雄说,“你也别在长安呆着了,以虎牙都尉的身份去散关,西南的防务由你负责。”
  华雄开心的连连点头,谢完了,他有些不好意思的说:“我走之前,能不能冒昧向明将军提个请求?”
  “说,只要我能做到的,一定满足你。”刘修很爽快的说道。
  “请明将军允许,我想和明将军手下的许禇和关羽交交手。”
  “这个?”刘修一愣,他以为华雄是想要什么好处呢,没想到却是这个要求。他看看华雄,见他两眼放光,兴奋得像打了鸡血似的,知道这家伙是技痒了。他微微一笑:“子威,我想跟你说啊,这为将的重在谋略,勇武当然也需要,但绝不是最重要的。一个逢战必冲锋在前的将领,充其量只是一个斗将,而不是一个大将。”
  华雄眨了眨眼睛,似懂非懂。
  刘修叹了一口气,这厮就是个好斗分子,看来指望他和徐荣一样是不太可能。也罢,就让他吃点苦头吧,什么人不好挑,非要挑关羽和许禇。
  “点到为止,不要伤了性命。”刘修关照道。华雄连连点头,兴冲冲的去了。刘修连忙叫过郝昭,让他去关照关羽不要下死手。关羽最近心情不太好,可千万不要把气撒到华雄身上去,再来个温酒斩华雄,那笑话就闹大了。至于许禇,他倒不担心,演义里许禇是个莽夫,可实际上许禇这个人非常稳重,是个很靠谱的保镖。
  不出所料,许禇和华雄客客气气的交了手,激战十几个回合,许禇赢了他半招。关羽虽然得到了刘修的示意,不敢伤了华雄性命,却也没留多少情,也许是因为对华雄的不信任感到恼火,也许是因为要给西凉诸将一个下马威,关羽一出手就是狂风骤雨般的猛攻,一口气劈出七刀,华雄虽然有备在先,但是面对关羽迅猛的攻击,他还是没能撑过,被关羽逼得连退十步,最后一屁股坐在地上,双臂几乎失去了知觉。
  不过,华雄并没有什么不高兴的地方,反而开心得像领了赏似的,他不仅当面认输,还美滋滋的跑到刘修面前说,将军手下真是藏龙卧虎,高手如云啊。我服了,能在将军手下为将,是我的福气。
  刘修笑了,心道你没和关羽为敌,被关羽一刀砍了,的确是福气。他安慰了华雄两句,把传给关羽的龙形传了华雄,对华雄说,这就是关羽所练的武技,你好好练习,再和他对阵的时候,不能保证你赢,但是也不至于输得这么惨。
  华雄大喜,感激涕零的走了。
  把徐荣和华雄派了出去之后,刘修接管了扶风营和虎牙营,这两个营的将士这些人经常作战,战斗力倒是不差,刘修没花多少精力就整顿完毕,他从亲卫中选出识文断字,忠诚可靠的人分插到各营去任职,然后以年关将近的名义加以赏赐,让每个人都能过个好年。两营的将士拿到了钱,心里自然高兴,本来就很淡薄的抵触很快烟消云散。
  在整顿防务的同时,刘修上疏天子,请求天子迁徙流民入关中。关中因为人口不足,大量的良田抛置,反而要从关东运粮救济,不如在关中屯田,这样既解决了关中的粮食问题,也解决了关中兵力不足的难题。至于迁徙流民所需的钱粮,可以用关中未来几年的赋锐为抵押向沿途的世家们借贷,反正他在并州就是这么干的,现在不过是重操故技而已。
  在要求迁徙流民的同时,刘修请求天子让毕岚到关中来主持工坊。在并州屯田的时候,毕岚的渴乌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关中水系纵横,正可以加以利用。机械的投入虽然大一些,但创造的效益也是很明显的,并州的经验证明,机械的大规模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人力不足的弱点。
  毕岚很快来到了关中,他不仅带来了大批的图纸,还带来了整套的印书坊。面对刘修的疑问,他苦笑一声,我竞争不过袁家,我在洛阳没生意做了,只好来投靠将军。
  刘修明白了,袁家也有印书坊,想出书的人也好,想买书的人也好,都愿意到袁家的印书坊去,没几个愿意和毕岚这么一个宦官做生意,一来二去的,毕岚的印书坊就门可罗雀,连工人都养不下去了。天子现在正是缺钱的时候,当然不能养着这么一帮闲人,刘修如果不要他们,天子就准备解散印书坊了。
  印书坊不仅是毕岚一个人的心血,这里面还有很多宦官的股份,如果印书坊关门大吉,毕岚可就是血本无归,赔到姥姥家去了。
  不过这样一来,刘修等于白捡了一个印书坊,要知道毕岚的这个印书坊可是第一个印书坊,不仅字模全,而且熟练工人也多,各个工序都已经理顺了,只要安装调试完毕,就可以立刻开工印刷。
  “你来得太好了。”刘修亲热的对毕岚说,“你到城里挑一个最好的地皮,先把印书读组建起来,我颍川学院正在筹建,还准备在关中建一个书院,到时候所有的生意都交给你。”
  毕岚眉开眼笑,“就知道将军有办法。”
  “这算什么,你等着看我把生意做到西域去,做到天竺去。”刘修哈哈一笑,“不过,你现在先得替我抓紧时间培训一些工匠出来,我急着要用大量的渴乌,明年一开春,我就要屯田了。毕大人,这个担子可不轻啊,明年能不能丰收,可就看你的了。”
  “将军放心,我一定不负大人重望。”毕岚开心的拍着胸脯,无须的白脸皮泛起了红光。
  “那好,等关中书院建起来,你就是里面机械方面的教授。”
  听了这等方面,毕岚眼睛真的放光了。他看了看四周,见没有外人,压低了声音对刘修说道:“将军,告诉你一个小道消息。”
  刘修目不转睛的看着他,毕岚的小道消息当然是宫里传出来的消息。
  “陛下让你到关中来,是不满你抄了张角的靖庐。”毕岚低声说道:“他让你坐镇关中,就是因为羌乱难平,他要给你出个难题,然后好治你的罪。你想想看,为了这羌乱,多少名将曾经栽在这事上?更何况陛下现在还没钱给你。”
  刘修眨了眨眼睛,连声致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7/5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