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东汉末(校对)第3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3/522

  仅仅半天时间,城外的羌人就被击溃,分散而逃,速度快得让蹇硕狂喜,让宋建抓狂。他一怒之下想跳城自杀没成功,想死的念头也便淡了几分,召集群臣议事,可是官军像狼赶羊的那一幕不仅宋建看得清清楚楚,那些三公卿、各位将军们同样看得清清楚楚,他们都以为会看一场官军与羌人血战的好戏,没曾想战局从一开始就一面倒,成了官军单方面的屠杀。
  这些人都经历过战场,但是谁都没有预想到会出现这种结果,他们很自然的把矛头指出已经阵亡的大将军,这时也顾不上大将军是宋建的丈人,破口大骂大将军无能,损军败国,几个有见识一点的还联系上了大汉帝国的外戚之祸,说外戚都是祸根,请大王亲贤臣,远小人,不要宠信外戚,把宋建气得脸红一阵白一阵的。
  骂大将军也没用,怎么解决眼前的困境才是最主要的。羌人败走,只剩下白石城孤城一座,所有的守军加起来不过三千多人,能不能守住城,的确是个大问题。
  司徒大人说,没关系,官军没多少粮,他们应该撑不了几天吧。他话音未落,太尉便反对了,官军是没多少粮,可是他们刚刚抢了羌人的粮啊,那么多的牛羊,还有大王赏赐他们的粮草,总够官军支撑半个月的吧?枹罕城连一夜都没撑过去,你们觉得白石城能支持多久?
  正在这时,酒还没醒的边章被人请来了,一听说羌人大败,边章大惊,顿时清醒了三分,脱口而出:“怎么可能?”
  宋建欲哭无泪,是不可能啊,谁都觉得不可能,可这偏偏是事实,你到城头去看看,外面只剩下官军啦。羌人跑得连影子都没有了。
  边章跌足:“大王,这可不是好事啊。”
  宋建不解,这当然不是好事,不过,这还要你来提醒我吗?
  “大王,那些羌人首领把部落交给大将军率领,现在他们的部落被官军打得大败,损失惨重,那他们能放过大王吗?没有了羌人助阵,白石城肯定守不住,大王现在只剩下入山巡狩一条路,如果留着这些羌人首领,大王岂能安睡?”
  宋建也慌了,是啊,羌人败得这么惨,羌人首领肯定不会放过他啊,那他还能进山吗?
  “依臣之见,一不作,二不休,砍了这些羌人的首级,向官军请降,将功折罪,换一条生路。如果官军不同意,那大王披发入山,想来官军也不敢追击。羌人四分五散,又有谁能奈何得了大王呢?”
  宋建一听,也觉得有道理,连忙和众臣商量了一下,那些人也说不出个道道,想来想去,似乎边章的建议稳妥一些。于是宋建下令,一口气将那些羌人首领的首级全砍了下来。可怜那些家伙酒还没醒,就晕乎乎的做了冤死鬼。
  宋建随即派人出城请降。刘修也爽快,投降可以,我也不杀你,但是你这个称王的必须去洛阳向陛下请罪,至于陛下杀不杀你,我管不着,但是我可以保证,你只要束手就擒,你的家人不会死。如果你不肯投降,到时候城破,不光是你要死,你全家都得死,你那些三公九卿,大小将军们,一个也逃不掉。
  宋建还在犹豫,可是他的三公九卿们不肯等了,刘修只要宋建一个人,他们可以死里逃生。而一旦抵抗失败,他们都得跟着倒霉,于是他们互相一串连,直接把宋建绑了,开城投降。
  一场闹剧,就此落下了帷幕。
  数天后,天狼再次打劫大小榆谷的消息传来,钟吾大吃一惊,立刻带着大军赶了回去。去年被天狼打劫了一回,钟羌已经元气大伤,忙了大半年,好容易缓和一点,再被打劫一下,今年这个冬天就惨了。
  紧接着,那些仍然在附近游荡的羌人部落也先后接到了消息,同时他们也知道各自的首领被宋建砍了脑袋的事,一个个又气又急,他们想报仇,却群龙无首,只得暂且退去。
  刘修留下夏侯渊镇守白石城,由熟悉羌人事务的阎淑做他的副将,然后把宋建塞入槛车,随同从白石城收到的那些冕服、玉玺和各种谋反的证据,一起送往洛阳。有了这些东西,宋建僭逾称王的事实确凿无误。天可怜见,以宋建那点见识,他如何知道这些东西,并且做得真像那么回事,这可都是他最宠信的太常卿边章帮他紧急筹办的。如果仅凭他原来那套装备,估计天子会怀疑是不是刘修在谎报战功,把一群放羊的游戏当成了称王的叛乱。
  也亏得宋建神经粗大,他居然没有气得呕血,安安稳稳的坐在槛车里,一路颠簸直到长安。
  潼关,刘修和蹇硕依依惜别。蹇硕看看关押宋建的槛车,看看孟佗刚从西域采购回来的各种好东西,他心里乐开了花。这些东西在洛阳可都是稀罕物啊,别说他了,有些东西就是天子都未必有机会看得到,回去把这些东西一献,天子还能不高兴?
  “卫将军你放心,我蹇硕不是忘恩负义的人。”蹇硕郑重的拍着自己胸口,郑重的许诺道:“我一定会把你的忠心禀明陛下,也会把你的难处告诉陛下,我相信陛下会理解你的。”
  “我放心得很。”刘修微微一笑,“我个人的得失倒还在其次,最重要的是羌人和西域的事。那些儒生只知道读书,他们根本不肯到这里来亲眼看一看,提出的那些建议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哪能和你这样有亲身经历的人相提并论。”
  蹇硕大笑,和刘修再次拱手,这才坐上马车,心满意足的东归。
  刘修一脸肃穆的看着蹇硕渐渐远去,直到看不见他的影子,这才转过身,对边章拱了拱手:“子文,这次多谢你了。要不是你,这场战事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
  边章心花怒放,脸上却不肯露出分毫:“都是公孝先生的妙计,我不过是照计行事罢了。”
  “哈哈哈……”刘修大笑,和阎忠交换了一个眼神,心领神会的笑了。这次虽说为了让蹇硕有一个深刻的印象,增加他的功劳,他们有些过意夸大战事的艰难,但实事求是说,如果不是边章向宋建提出请羌人助阵的计策,在白石城外一举重创羌人主力,要想满山沟的一个个去找那些羌人部落可真是不容易。而如果不是边章把那些羌人头领骗进城,他也不可能这么轻松的取得大胜。
  虽说钟吾和六月惊雷都侥幸逃脱,但羌人实力大损,在短期内再生出大事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了。有夏侯渊坐镇白石城,阎淑为副,他对凉州南部的控制力大大增强。
  接下来,他的目光便投向凉州西部和西域。要重新打通丝绸之路,他就要加强对河西走廊的控制,更重要的是,在武威和张掖之间的焉支山下有一块上好的牧场,自从霍去病出河西,夺取这片土地之后,这里就是朝廷最重要的军马出产地。如今凉州破败,牧场也荒废了,他准备在那里恢复养马,一方面解决百姓的生计问题,一方面为已经来临的征战做准备。
  在这个冷兵器的时代,战马可是武备中最重要的一环,之所以中原王朝屡次被来自西北的游牧民族蹂躏,就是因为中国最好的养马地都在西北。汉唐强盛,是因为他们牢牢的控制着西北,宋朝虽然非常富裕,但是失去了西北的军马基地,军事上就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劣势,如今并州、凉州都已经落入他的手中,他如果不好好利用这个优势,那真是天理不容了。
  而要完全掌握凉州,他就需要天子的信任。并凉出精骑,这个道理不仅他懂,朝中的大臣也懂,天子也懂,如果天子不能信任他,肯定不会让他称心如意,这个时候表表忠心,再让蹇硕帮他说几句好话,就显得非常必要。
  “将军,长水校尉曹操快要到长安了,我们该如何接待?”
  “是怎样,就怎么样,不要太掩饰了。”刘修叹了一口气:“我们是真穷,又不是假穷,没有必要做戏给他看。”
  阎忠点了点头。这次讨伐宋建,再加上给天子准备新年贺礼,关中都快被掏空了,如果不是在白石城拿到了宋建多年的积蓄,又从羌人部落打劫来一些东西,恐怕年夜饭都端不出来。
  刘修在卫将军府办了一场家宴,也没请几个陪客,就由他和长公主夫妇二人作陪,宴请长水校尉曹操和他的司马夏侯惇。
  “孟德,这仗打得辛苦啊,看你,又黑又瘦。”刘修端起酒杯,对曹操示意了一下,一饮而尽:“这是西域的葡萄酒,口味可能有些怪,第一次喝不要太大口。不过这的确是个好东西,对身体大有好处,可是养生之妙物。”
  曹操喝了一小口,咂了咂嘴,品味了片刻,哈哈一乐:“原来葡萄酒就这味儿啊,果然是怪怪的,要不是你先告诉我一声,我还以为这是醋呢。”
  刘修也忍不住笑了。
第390章
及时雨
  “这次出征,我是收获良多啊。在山里打仗,果然与平原不同,明明看到敌人,就是抓不住他,三绕两绕的,就迷了路。说实在的,那不是打仗,那是和老天爷在斗啊。”曹操放下酒杯,割下了一块鲜嫩的羊肉送进嘴里,嚼了嚼,连连点头:“这是真正的高原羊吧?味道就是鲜美,一点膻味也没有。”
  “缴获的战利品。”刘修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问起曹操的征战情况。曹操从去年就去巴蜀讨伐造反的板楯蛮,这仗一打就是一年多,打了一年仗的曹操明显有了长足的进步,不再是那种意气风发、无所畏惧的轻狂。
  “战场凶险,果不其然。”曹操指了指自己的腰肋:“这里中了一刀。”又指指后背:“背上挨过两刀,中过一箭,至于那些射在铠甲上,或者只是皮肉伤的,就不用说了。”
  “你和板楯蛮短刀相接?”
  “不短兵相接不行啊,全是山道,战马根本走不了,我都快把长水营变成步兵营了。”曹操笑了笑,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半开玩笑的说道:“不过,我肯说现在的长水营比你那时候还要强上几分,上马就是骑卒,下马就是步卒。”
  “我一直说你是个用兵天才嘛。”刘修淡淡的笑道,心里却着实有些酸溜溜的。他这个用兵天才是有后世无数的新思想,再由名将段颎花大力气锤炼出来的,骨子里既有小心谨慎,又有一些不顾一切的疯狂,再加上先知先觉的“识人之明”,这才造就了今天的战绩,曹操却是真正的原生态,他用兵的才能更多的来自天赋和自己的领悟,虽说现在他挖了曹操不少墙角,可是谁能肯定这家伙以后不会成为了他的强劲对手?
  名将?这都是挖掘出来的嘛,只要你是个伯乐,还怕没有人才?
  “孟德,这次立功回朝,应该又要加官进爵了。关东战事胶着,你回去之后,也许能打破这个僵持的局面。”刘修殷勤的劝酒,又割了一块肥嫩的羊肉递到曹操面前的盘子里,“依你之见,山东破局的关键在哪里?”
  曹操思索了片刻:“说实话,我不太清楚。关东的形势有些怪,骠骑将军统制诸军,可是我看他不像是在统筹战局,倒像是勒在众将头上的缰绳,让他们无法发力。”
  刘修眼光一闪,没有多说,曹操也看出了其中的诡异,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不过曹操和宋家的关系更近,他不像袁家那样是天子的心头刺,也不是皇甫嵩那样没有根基的外来户,如果天子打算扶植宋家来压制袁家,并为皇嫡子继位做准备的话,曹操其实是一个比他更合适的对象。天子如果把他投入山东战场,形势很可能会产生大的逆转,而曹操说不定也会凭着这个机会迅速壮大,成为又一个举足轻重的势力,而且这个势力更倾向于天子。
  “依我看,应该是南阳最容易突破。”曹操慢慢的嚼着羊肉,若有所思:“如果天子下令颍川、荆州和袁术合力,你再从武关出兵,直逼宛城,就可以对宛城形成兵力上的绝对优势,而张角主力在冀州,他救援不及,一旦平定了南阳,那黄巾的两个拳头就被打折一个。”
  刘修暗自点头,曹操的判断和他的估计几乎相同,都把南阳的张曼成放在了首要位置,但是他与曹操的差别在于,他认为天子不到最后一刻,是不会让他出武关的,他是天子圈养的一头猛虎,绝不会轻易出笼。同样,他也不想过早的参与这场战事,过早的暴露自己实力,在天子依然可以控制大局的情况下并不是件好事。正因为如此,他才会把目光转向西方。凉州和西域在中原人的眼里都是穷乡僻壤,实力连中原的一个大郡都不如,再发展也有限,根本不值得重视,他们不可能像他一样认定天下大乱的局面已经不远,而凉州的兵马将在其中产生不可忽视的巨大影响。
  对历史大趋势的把握,才是穿越者最大的优势。包括曹操在内,又有几个人认为天下事已经不可为,乱世的到来已经不可避免?他们或许认为,只要天子亲贤臣,远小人,远斥阉竖,重用那些大儒名士,大汉中兴还是可能的。至于凉州,只是无足轻重,随时可以割弃的一块腐肉罢了。
  “如果这样的话,我倒要提醒你一句。”刘修佯作无奈的说道:“关中现在是一穷二白,你看我都只能用战利品来招待你了,根本不可能有这个实力出武关,攻击宛城。扫平张曼成的重任,大概是要落在你和袁术的肩上。袁术那个人你也清楚,不是个有真才实干的人,不过,他背后的支持者太多了,远不是你我能比拟的。到时候……你要以大局为重,莫为了个人意气,坏了国家大事。尽早平了黄巾,还天下太平,让百姓安居乐业,这才是最重要的事。”
  曹操瞟了他一眼,似笑非笑的点了点头。
  刘修把他的神情看在眼里,也没有多说什么,宴后,把他引到书房,然后叫来了刘协。一看到皇嫡子刘协亲昵的缠在刘修的背上,称刘修为阿翁,曹操大吃一惊,随即明白了,拱手道:“德然,你放心,我记下了。”
  ……
  蹇硕押着宋建,带着大批战利品和从西域来的礼物,回到了洛阳。他本想摆开阵势,让洛阳人好好看一下他的威风,可是想起临行前刘修提醒他的话,他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很低调的进了城,没回自己的家,先去宫里向天子汇报。
  天子大喜。新年将至,山东的战事拖了一年也没能解决,司徒府传来消息,因为山东大乱,最富庶的兖豫青徐四州以及冀州、荆州、扬州都在黄巾范围以内,所以今年赋税少得可怜,以至于天子新年赏赐群臣的钱都拿不出来。新年赏赐是皇恩浩荡的一个重要象征,就像后世的工薪阶层等着年终奖回家过年一样,不少下层官吏都等着这个红包呢,如果天子连这个都发不出来,那谁还把天子放在眼里?
  天子愁啊,愁得头发都快白了,这个时候蹇硕带着几十车从西域来的奇珍异物回到洛阳,可比抓住了宋建那头蠢猪要实惠多了。
  “你真是朕的及时雨啊。”天子眉开眼笑,拍着蹇硕的手臂说道。
  “陛下,卫将军才是陛下的及时雨。”蹇硕笑盈盈的说道:“臣只是陛下的忠实猎犬。”
  蹇硕详细向天子介绍了战事的经过,这其中不可避免的渲染了羌人如何人多势众,刘修军粮如何短缺,众将如何担心,不同意出兵,刘修又是如何力排众议,要为陛下效力,扫平宋建。在枹罕城下,战局紧张,刘修为了鼓舞士气,坚持要亲自上阵,是他为国惜才,劝住了刘修,两人一起到阵前为将士们鼓气,这才一鼓而下。白石城下,他和刘修并肩作战,奋勇杀敌,如何如何,说得那是惊心动魄,把天子感动得眼眶湿润,抚着他的背说,你真是朕的忠臣啊。
  蹇硕翻身拜倒:“臣愿为陛下粉身碎骨,万死不辞!”
  “很好,很好。”天子非常满意,刚要去扶蹇硕,一眼看到蹇硕脖子后面的一条疤痕,不由得吃了一惊,伸手摸了摸:“是这次作战受的伤吗?”
  蹇硕其实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受的伤,战场上箭矢交驰,刀戟并举,想来受点伤也是可能的,不过他很光棍的说:“陛下,臣这点伤只是皮肉伤,不碍事。上阵的将士,有哪个不带伤的?”
  天子鼻子一酸,连忙把蹇硕扶起来,感动得一把鼻涕一把泪。“他现在还头疼吗?”
  蹇硕叹了一口气:“陛下,卫将军怎么能不头疼呢?这次是天幸成功,实际上关中一贫如洗,那些豪强们只顾着自己发财,根本没有为国效力的心思。卫将军考虑到今年山东大战,财赋吃紧,几乎连仓库里都扫空了,从西域运来的货物,也几乎全部交给了臣。为此还和不少官吏发生了冲突,只怕敦煌太守弹劾他的奏疏已经在路上了。”
  “哦,这是为何?”
  “卫将军想开拓西域商路,首先当然是要重振我大汉在西域的威严,可是如今西域长史、戊己校尉都在敦煌太守治下,敦煌太守赵咨说卫将军这是穷兵黩武,与民争利,就是不肯答应,就连凉州刺史孟佗行文都被拒了。”
  天子沉下了脸:“有这回事?这赵咨胆子也太大了吧,他是什么来头?”
  “他是……杨赐的故吏。”蹇硕早就查过了赵咨的履历,对他的来历非常清楚。其实赵咨最开始并不是杨赐的故吏,他是因大司农陈奇而入仕的,后来因为陈蕃、窦武的事件离职,太尉杨赐这才辟他为掾。可是陈奇份量不够,所以蹇硕直接忽视了陈奇,把赵咨说成了杨赐的故吏。杨家其实和袁家不一样,他们是真正的忠臣,杨赐本人还是天子的老师,天子对杨家一向不错,但是杨家和袁家有婚姻,这就是天子心头的一根刺了。要不然以杨赐的身份,怎么可能赋闲这么久。
  天子哼了一声,没再说什么。蹇硕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没敢再说下去。
第391章
机会
  十天后,曹操回到京城,拜见天子,向天子汇报了巴蜀平叛的经过之后,他主动提到了在长安和刘修见面的情况。虽说刘修被天子委托以西方之事,曹操到巴蜀平叛也在刘修节制之中,但天子性情敏感,有些事如果不光明正大的说出来,说不准他就会有什么莫名其妙的想法,以为他们私下里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曹操虽然没有刘修那样对天子了解,但他为官多年,这里基本常识还是懂的。
  天子静静的听了,最后问了一句:“有人说,凉州、并州都是出劲卒之地,如今都在刘修掌握之中,只怕将来有变,于国家不利,你对此有何看法?”
  曹操躬身拜倒:“陛下,能看到这一点的人,的确有眼光,能在此时提醒陛下,不惮得罪刘修,其忠诚亦可鉴。不过,臣觉得他有些过虑,且缓急不分。”
  天子眉头一挑:“你说说看,如何是有些芝虑,缓急不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3/5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