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东汉末(校对)第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522

  “不是。”中年人摇摇头,严肃的说道:“你的资质超过飞燕,我授你们的道经,每次都是你第一个背熟,但是你太好胜,事事要与人争个先后,却把老君说的道经抛之脑后。”
  绿衣女子板着脸,虽然不吭声,但是可以看得出来,她很不服气。
  “传你们道经,是让你修习,不是会背就行的。”中年人见她一脸的倔强,无奈的叹了口气:“阿凤,你好好想想,老君是怎么说的,‘夫唯不争,故天下莫与之争’,每次说经,你都说得头头是道,可是你何尝真正明白了这句经的意思?飞燕看似性子软弱,口齿也不如你灵利,但是她却是真的懂了这个道理,所以她才能在修为上抢到你的前面去。”
  绿衣女子有些羞恼,将手中的行李重重的扔在案上,梗着脖子回了一句:“既然唯有不争才能莫与之争,那师傅又何必费心费力的去争那什么上使?”
  ……
  注:关于大人的称呼,做次文抄公:
  根据《中国称谓辞典》第29页:“大人”这个词有以下几个意思:
  一是指对品德高尚之人,易经上有“夫大人者,天地合其德。”《荀子》有“大人哉舜,南面而立万物备。”
  二是指官吏或贵族,《易》有“见龙在田,利见大人。”《汉书徐乐传》有“陈涉无千乘之尊,尽土之地,身非王公大人名族之后。”
  三是对长辈的尊称,《后汉书马严传》有“京师大人咸器异之。”《后汉书李固传》有“见诸侍中并皆年少,无一宿儒大人可顾问者。”
  四指成年人。
  我想这个应该比百度靠谱一点吧?
第074章
太史公也不靠谱
  刘修回到关城中时,正看到那辆挂着青色车帷的马车驶出了居庸关,车帷撩开一条缝,那中年人冲他点头微笑致意,刘修连忙也木然的回礼,却没看到那绿衣女子的人影,想必也在车中,只是没和他道别罢了。
  刘修捻了捻指尖,回味起那女子牵着他的手前行的情景,当时他的心神全部被那女子轻松带他而行的神奇吸引住了,竟然没有注意到握在手中小手的感觉,现在也是一点也回想不起来。
  又年轻又漂亮的一个姑娘,还有点野性,老子喜欢。这个念头刚刚冒上来,刘修忽然想到一个问题,听说修道的人能够养容的,几十岁的老太太也能小姑娘似的粉嫩,这女子这么大方,会不会看起来是个童颜,实际上是个中老年妇女,只是把自己当孩子看,要不然怎么会那么自然的牵起一个年轻异性的手?自己不过看了那黄衫女子的脚一下,毛嫱就已经要拼命了。
  一想到,刘修不由自主的打了个寒颤,浑身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先生,是不是山风吹多了,受凉了?”张飞关心的问道:“我去搞点姜汤给你去去寒?”
  “没事没事。”刘修连忙摇头,顿了顿,他忽然想起传说中这个家伙是三声喝得水倒流的猛人,他难道也是用的咒术?他眼珠一转,装作很随意的问道:“翼德,你相信人能一声大吼,就吓退千军万马吗?”
  “不相信。”张飞不假思索的摇摇头,就在刘修有些失望的时候,他又说道:“我只听说过一声大喝把对方吓得肝胆俱裂、倒地身亡的,喝退千军万马这么夸张的事没听过。”
  刘修一愣:“真有仅仅是喊一声就能把人吓死的这种事?”
  “当然有了。”张飞抬起头,目光中有些不屑,不过他随即就把这份不屑很好的掩藏起来了:“你没听说过吗,那个西楚霸王当年与高祖对阵,隔着百步远,眼睛一瞪,一声轻叱,就把一个善射的箭手活活喝死了。”
  “有这么夸张?”刘修翻了个白眼。
  “大家都这么说。”张飞耸耸肩,露出无限的景仰,万分向往的说道:“哪天我也能这么威猛就好了。”
  “既然项羽能行,你也能行的。”刘修一本正经的说道:“不过,他一声喝能把人吓死,你一声喝,估计能把其他的家伙叫醒,然后他们来群殴你。”
  “且,有你这么当先生的吗?”张飞不满的歪了歪嘴角:“不教我画技也就罢了,居然还指望别人来群殴自己的学生。”
  刘修也有些老脸挂不住,红了脸分辩道:“是我不教你吗?是你自己笔力太差,画出来的线条跟鸟毛似的,一点力道也没有,怎么作画?再说了,我没教你吗?我让你观察女子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你倒好,天天瞟着毛姑娘的……”
  刘修话音未落,张飞就扑了上来,一把捂住了他的嘴,连声央求道:“先生,先生,我服了行不?你别乱说话行不行,这要是传到嫱姊的耳朵里,我还能落个全尸吗?先生有好生之德,且莫高声,且莫高声。”
  刘修没好气的拨开他的手,张飞讪讪的搓着手,低下了头:“其实吧,先生你真是说错了,我现在对嫱姊真的没什么坏心,只是听先生的吩咐去观察女人与男人的不同罢了。先生说的还真是有道理,这女人还真是像个葫芦,那曲线……那曲线真是美极了。”
  张飞一边说着,一边神往的用手比划着那道曲线,痴迷不已,只是看起来有点像色狼,浑然没有注意到卢敏走出了屋子,正向这边看来,对张飞那样如痴如醉的样子露出不解之色。
  刘修连忙推了张飞一把,快步向卢敏走去。
  “你们说什么呢,又是摆肩又是扭腰的,习武?”卢敏一边活动着手臂,一边随口问道。
  刘修连忙解释道:“不是,刚刚我问了翼德一个问题,他比划给我看呢。”
  “哦,什么问题,说来听听。”
  “我问他仅凭喊一声能不能把敌人喝死,他说确有其事,还说那个西楚霸王项羽就这么做过,我觉得他胡扯,他不服气,非要比划给我看。”
  卢敏的动作停了一下,接着又活动起来,过了一会儿才说道:“他没有胡扯。”
  “嗯?”这次刘修真的愣住了,张飞的话他可以不信,卢敏的话他却不敢怀疑,以他那迂腐的性格,没有根据的事肯定不会乱说。他愣愣的瞪着卢敏:“真有这事?”
  “有,《汉书》上黑纸白字,写得清楚。”卢敏转过身看了他一眼,见刘修一副看到鬼的样子,忍不住笑了:“老师那里有《汉书》,回去你可以查一查。”他沉思片刻,又说道:“如果我记得不错,那个神箭手是个楼烦人,也没有死,不过却是不能再射了,书上说他‘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真正是视项羽如天神。”
  刘修暗自咂舌,心道就算没吼死,这也够猛的了。他想起那中年人说的话,不免有些狐疑,难道真有这么猛的事,项羽发出的也是次声波?他下意识的掩住心口,一阵阵的心惊。
  “你怎么了?”卢敏见刘修脸色不对,关心的问道。
  “没什么。”刘修强笑道,“我在想如果我是那个箭手,会不会被他一声喝死。”
  “哈哈哈……”卢敏忍不住笑出声来,心情颇为愉快,他安慰刘修道:“你放心好了,项羽那种能力拔山兮气盖世的人怎么可能到处有?别的不说,就我所知,如果不算那些不可考的三皇五帝时期,有文字记载的典籍中好象就他这么一个。更何况《汉书》这部分内容是延袭《太史公书》而来,太史公作史,本来就有些不靠谱的。”
  “太史公作史不靠谱?”刘修还是第一次听到卢敏说这样的话,在他看来,卢敏这样的书生应该对司马迁顶礼膜拜才对,怎么可能口出不逊。
  “你相信吞个鸟蛋能生人?”卢敏瞟了他一眼,反唇相讥。
  刘修无言以对。
  “这样的记载在《太史公书》里比比皆是,难道都是靠谱的?”
  刘修暴汗,看来自己对汉人的了解还是太肤浅了,想当然的地方太多,至少他们对《太史公书》的感觉远没有自己这么敬畏。他有些窘迫的问道:“那这话也不是太史公先说的啊,其他书里也有,那应该怎么解释?”
  “我相信这些可能是远古之人口口相传的传说,以讹传讹,却不是事实。”卢敏不紧不慢的说道:“治学当严谨,书上说什么便是什么,不要自以为事的掺一些自以为是的东西进去,不仅自欺欺人,还连累了古贤人的清名。德然,以后你要是去了太学,那里固然有很多学问精深的学者,但是挟谶纬而为学的人也不在少数,你可不能信以为真,那些人……”
  卢敏摇了摇头,没有再说下去,但是从他不屑的神情中可以看得出来,他对那些讲谶纬的学者很是不以为然。
第075章
常山赵
  卢敏决定在居庸关停两天,好好的考察一下周围的地形,谢广隆当然没有什么异议,他让赵毅全程陪同,负责处理一切相关的事务,晚上卢敏回到关城之中,他就陪着卢敏闲聊白天的见闻,说说自己的见解。他在居庸关呆了一年多,对周围的地形非常熟悉,再加上有实际的作战经验,对地形的理解当然不是卢敏、刘修这等没上过战场的人可以相提并论的,每每有独到之处,让刘修等人佩服不已。
  而让谢广隆等人佩服的则是队伍中唯一的女性毛嫱,她一直陪在卢敏身边,同时还要安排其他人的事务,把十几个毛头小子管得老老实实,而在军事上的见解,她也不比这些男子差,所提出的问题有时候比卢敏、刘修还要专业一些,让关城内的军官都咋舌不已,赞叹有加。
  卢敏对她的眼光渐渐有些变了,于是,刘修休息的时候便稍微多了那么一点点。
  这天晚上,他又一次借口喝水溜出了房间,伏在栏杆上眺望远处的山谷,赵毅捧着一堆竹简从城下走了上来,见刘修在散心,心领神会的停住了脚步。
  “赏月景?”
  “嘿嘿,是的,是的,秦时明月汉时关,别有一番意味,赵大人还没休息?”
  “秦时明月汉时关?好句,好句。”赵毅品味了一番,连连点头,赞叹不已,然后晃了晃手中的竹简,轻声笑道:“刚刚整理文书,找到一些记录,想着卢君也许用得着,这便送过来了,德然方便的话,代我转交一下?”
  “举手之劳,有什么不方便的。”刘修接了过来,轻轻的放在一边,赵毅却没有走,嘴唇动了动,似乎有什么话要说,却又有些不好开口。刘修见了,连忙问道:“赵大人还有事?”
  “那个……德然,你其实和我弟弟子龙差不多大,我们相处几日,还算投缘,如果你不嫌弃的话,我们以字相称,如何?”
  刘修禁不住笑了,他略一思索,立刻点头道:“能和赵大人相交,是我的荣幸。”他顿了顿,又问道:“你还有弟弟?”
  “嗯,有个弟弟,叫赵云,字子龙,今年也是十八岁。”赵毅露出一些骄傲:“我是文不成武不就,可是我弟弟却比我要强上百倍,将来常山赵家的希望可就在他身上了。”
  刘修强忍着笑,心道早就估计这个常山赵毅可能和赵云有关系,可是万万没想到居然是他亲哥,这可有点太巧了。他连连点头,赞赏的说道:“子恒兄又何必这么说,我看你文武兼备,以后出人头地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难啊。”赵毅心有所感的叹了一声,很无奈的说道:“常山赵家说起来也是名门之后,战国时出过马服君这样的名将,本朝初年也有过南越王这样的族人,一直以武艺传家,奈何如今的大汉重经术,轻武事,纵有浑身武艺,也抵不上一门经术。”他转过头看着刘修,羡慕的说道:“德然能有卢君这样的大儒为师,实在是好福气,还望德然不要错过。”
  刘修有些意外,赵云他们家居然和那个南越王是一脉?听赵毅这意思,好象他们家在常山还算是个大族啊。“常山赵家代出名将,就没有一个做官的?”
  “做官的当然有,只是做到二千石的一个也没有。”赵毅苦笑道:“我家有两个从兄弟,也有一身的好武艺,可是在县里做来做去也不过是两百石的县尉,因为不通经术,每年的推举都轮不到他们,后来只得花钱疏通了环节,总算找了门路去洛阳做了羽林郎,这品级是升了一些,仕途却还是没着落,都快十年了,钱财花了无数,也没有见他们升迁。”
  “是吗?”刘修有些不太敢相信。
  “不奇怪。”赵毅的脸上有些说不出的悲哀:“不光我常山赵家如此,大汉的武人概莫例外。别的不说,就说现在名头最响的凉州三明,凉州三明你想必清楚吧?”
  刘修点点头,凉州三明指是就是凉州籍的三位名将,皇甫规皇甫威明,张奂张然明,段颎段纪明,这段时间听了不少文臣武将的事,对这三位名将他多少有些了解。
  “这三人可谓是我大汉武人的代表,可是他们在朝堂上依然难以立足。皇甫威明虽然是名将,但士人们却看不起他,党事大起之时,天下名贤多被牵连其中,皇甫威明却不在党人名录上,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他是个武人。后来他自已上书说附党,这才引起了党人们的注意,说他有气节,是个贤人。张然明虽然是个武将,可是在尚书上的造诣恐怕一般的儒生也不敢比肩,又有什么用?因为他是个武人,所以学问再好也没用,儒生们避开他就像避开一堆牛屎。这三明之中,名声最差的就是段纪明,因为他依附阉竖,可是又有谁想过他为什么要依附阉竖?以他的赫赫战功难道不足以位列九卿,非要自污名声依附阉人才行?”
  赵毅有些激动,脸色阴沉,声音沙哑。刘修眉头微皱,他这段时间听多了对于文武之间差别的言论,这个段颎便是受到非议最多的人,刘和、温恢那些人对段颎是鄙夷之极,卢敏更是提都不愿意提他,现在赵毅为段颎辩护倒是不多见,也许是因为他也出身武人家庭的缘故吧。
  “惭愧,我有些失态了。”赵毅尴尬的笑了笑,摆摆手,换了一个话题:“德然,你在这里也看了好几天了,对居庸关、军都陉的情况大致也有些了解,想必也知道这里发生战事的可能性并不大,真要是胡人打到这里,恐怕上谷就已经全丢了。”
  刘修同意他的看法,却不说话,只是看着他。
  “我们这些武人,没有别的升迁途径,只能立功才有机会,呆在这里,实在是虚耗光阴。”赵毅接着说道:“我们关尉大人以前在草原上是赫赫有名的马贼,他有个胡名叫阿穆尔广隆,据说是因为他杀胡人太狠,胡人一看到他就大叫‘阿妈啊,广隆’,然后撒腿就跑,大致也有些能止小儿啼的功效吧。现在困在这里,真是憋屈得很。”
  赵毅转头看着刘修,软语相求,“卢君此去沮阳、宁城,一定有机会看到公沙太守和护乌桓校尉,如果方便的话,请为我们说几句话,求他们调我们去边境杀敌。说真的,每年看着鲜卑人入侵,蹂躏我大汉的土地,掳掠我大汉的子民,我们这些武人却只能呆在关城内无所事事,心里实在不是滋味。”
  刘修蹙起了眉头,沉思了片刻,郑重的点头说道:“你们的意思,我一定转告给卢君。”
  “多谢了。”赵毅沉吟了一下,又说道:“另外,还有一个不情之请,想请德然帮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5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