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东汉末(校对)第4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8/522

  李儒的理由很简单,按照新政的约定,益州去年应该交的赋税一个钱也不少,今天还没到交赋税的时候,你突然要这么多钱财,一来不合规矩,二来太突然,我根本没有准备。请司徒府给出充足的理由,我再给你筹措。
  卢植很憋屈,他不用再给刘修发文了,李儒自己没那么大的胆子,这肯定是长公主的决定,而长公主敢做这样的决定,当然是有刘修在背后撑腰。
  卢植很生气,偏偏又找不到理由,因为李儒这么做是有依据的,当初推行新政签定协约的时候就有这一条,各州必须按规定每年向朝廷交纳一定比例的赋税,除此之外,如果另有需求,必须有充足的理由,如果理由不充分,不在必须执行的范围以内,各州可以拒绝。
  卢植从来没想过会遇到这样的事,当初签协约的时候,他的确看到了这一条,但是说实在的,这些年新政推行下来,每次朝廷向刘修伸手,刘修都很痛快的给了,只有多给,没有少给,谁会想到会出现这样的事。
  更让卢植丢脸的是,新政所有的协约,都是以司徒府的名义签的,也就是说,他这次是打了自己耳光,而且是送上去让李儒打的。
  卢植一气之下病了,上疏请求回洛阳养病。主管文书的杨修看到他的上疏,才知道大事不好,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牛头部落的两万铁骑根本不可能参战,赶紧抓住机会向小天子禀报。
  听完了杨修的转述,小天子脸都气白了,他拿起卢植的上疏,怒气冲冲来找宋太后,对宋太后说,这就是母后相信的忠臣,我不知道益州现在还是不是朝廷的益州。
  宋太后莫名其妙,等她了解了详情之后,她皱起了眉头。她也有些看不懂刘修这么做的含义究竟何在,不过她知道,眼下肯定不是和刘修翻脸的时候。
  “生气有什么用,生气能解决问题吗?”宋太后瞪了小天子一眼,严厉的斥责道:“你今天也十三岁了,再过两年,等你加了元服,所有的政事就都要交给你。可是你看你这毛燥的样子,我能放心吗?”
  小天子被训得哑口无言,只得跪下向太后请罪,再请教如何处理。
  宋太后挥手让他起来,自己沉思了半晌,这才说道:“依我看来,这件事大概还是你做错了,怪不到骠骑将军的头上。”
  小天子嘟着嘴,梗着脖子不说话。他不能接受宋太后的指责,益州、荆州还是大汉的,他还是这个天子,现在为了平叛而征调钱粮,又不是给他自己挥霍,一个小小的益州刺史居然敢抗命,要说这后面没有刘修的指使,谁信?如果不把这个苗头压下去,以后还有谁会听朝廷的?
  宋太后见小天子一副天不服地不服的样子,长叹了一声,她也有些头疼,想不通刘修究竟在搞什么鬼。小天子向他讨要骑兵他不给,那多少还有些理由,可是现在连钱粮都不给了,这算怎么回事?这益州、荆州还是不是大汉的疆土,难不成你要割裂大汉,甚至于全取天下?
  不过她也清楚,这时候和刘修来硬的没有任何好处,矛盾再大,也要等到解决袁家之后再说,刘修想必也是清楚这一点的,否则他不会同意参战。
  宋太后沉思了半晌,“我听说阿和和骠骑将军在一起,我有些想她了,新蔡离这儿也不远,我请骠骑将军把阿和送来见见。”她把目光转向小天子:“陛下应该知道如何做吧?”
  小天子的脸抽搐了一下,上次他手诏给刘和求和,结果刘和一个字也没回给她,这次听说刘和跟着刘修出征,他还有些想笑,难道刘修嫌儿子太小,要培养女儿?可是女儿毕竟是女儿,没听说过女人能领兵打仗的。现在宋太后要他再次向刘和低头认错,他有些无法接受。可是转念一想,他又明白了太后的意思。太后想念刘和,其实是变相的向骠骑将军低头,就算骠骑将军拒绝了,也不会让朝廷难堪,这也算是个试探。
  应该让太后死心了。小天子这么想着,同意了太后的意见。
  很快,曹昂带着诏书赶往新蔡。
  接到太后的诏书,刘修很严肃的点了点头:“太后有诏,我立刻照办。请你稍候,容我安排一下。”
  曹昂见刘修态度这么恭顺,暗自松了一口气。上次他到江陵去传诏,被刘修好一顿冷落,这次他一路上提心吊胆的,刘修的态度却这么好,实在让他有些意外。
  时间不长,刘和来了,她身上穿着一件白色的长衫,不过长衫上沾了不少血迹,袖子卷得高高的,露出半截手臂,进帐看到曹昂,刘和吃了一惊,连忙退出去,放下袖子,又脱去长衫,这才重新走了进来,不好意思的向曹昂点头致意,这才问道:“阿爹,叫我来有什么事?”
  刘修把太后的诏书递给她,刘和接过来看了一遍,抬起头看看刘修:“既然太后想见我,我当去拜见太后。”
  刘修满意的点点头,又交待了几句,找来了阎行,让他领一千亲卫骑,护送刘和去定颖,沿途经过慎阳的时候,再由徐荣安排人护送一下,又派张卫和孙策随身保护,不离左右。
  曹昂听了,暗自咋舌,天子向刘修要骑兵,刘修是一个也没给,女儿要去见太后,一开口就是一千亲卫骑,沿途还要再派人护送,这份关爱之心简直让人眼红。
  刘和回后帐梳洗了一番,换上一身戎服,在阎行的陪同下,迅速赶往定颍,到达定颍时,离太后的诏书发出不过隔了一天时间。见刘和来得如此迅速,宋太后松了一口气,连忙派人把刘和迎了进去,并且让阎行率领的亲卫骑就在御营旁扎营暂住。
  刘和带着张卫和孙策等几名亲卫快步进了太后的大营,她命令张卫等人在帐外等候,自己来到大帐前,恭敬的报名请见。话音刚落,帐门掀开了,小天子露出有些尴尬的脸,看了刘和一眼,刘和连忙躬身施礼,口称陛下。
  小天子讪讪的说道:“咳咳,此地没有外人,就不要多礼了。快进来吧,太后急着见你呢。”
  “唯,谢陛下。”刘和再次施礼,弯下腰进了帐门,快步走到太后面前,俯身下拜。宋太后连忙将她扶起来,拉到跟前仔细的看了看,心疼的说道:“阿和,你可瘦了,军中辛苦吧?”
  刘和笑道:“多谢太后关心,军中虽然辛苦,不过能和阿爹在一起,我这些日子过得非常充实。”
  “什么充实。”宋太后嗔道:“你父亲也真是,堂堂的翁主,居然去给将士们包扎伤口?这一点尊卑体统也没有了吗?”
  刘和摇摇头,温和的笑了一声:“太后,人生来岂有贵贱?不管是谁,受了伤都需要照顾,没有将士们的浴血奋战,又哪有天下太平?想当年,我父亲也是在战场上搏杀的,受过的伤无数,如果没有人照料,又怎么会活到今天。我不能像父亲一样上阵搏杀,力所能及的做一些事,也是好的。太后,你不知道,那些受伤的将士很坚强的,哪怕伤得再重,只要有点事让他们高兴,很多人都能挺过来,就是……有些人可能永远残废了。”
  刘和和宋太后嘀嘀咕咕的说得亲热,有些兴奋的讲述自己这几个月的收获,宋太后听得津津有味,不时的为刘和的进步高兴,又为她吃过的苦而怜惜,责怪刘修心太狠,而刘和则不时的为刘修辩护,说刘修管教得严,正是对她的疼爱,要不然她也不会知道这么多事情,这么快就从一个骄生惯养,不知世事的孩子变成现在的模样。
  言者有心,听者更有意,小天子如坐针毡,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宋太后却若有所思,笑道:“你父亲真是偏心,教你这么多东西,却不教陛下。”
  “陛下?”刘和淡淡的一笑:“陛下是天下之主,生来富贵,又何必吃这样的苦?”她转过头,瞥了小天子一眼:“陛下定颍大捷,不知可曾见过血,可曾听过受伤将士疼痛时发出的呻吟?”
  小天子的脸蓦地通红,瞪起了眼睛,刘和平静的迎着他的目光,接着说道:“陛下可曾看过鲜血从断裂的手臂中喷出来的样子?陛下可曾闻过伤口腐烂的味道?陛下可曾看过蛆虫在伤口里拱动的样子?”
  小天子的脸变得煞白,喉咙里一阵翻滚,捂着嘴冲出了大帐。
  宋太后看着咄咄逼人的刘和,眼中露出无法掩饰的惊讶。
第606章
真相(上)
  “阿和,你变了。”宋太后半天才回过神来,抚着刘和的脸,轻声笑道:“以前的你可不是这个样子。”
  “太后,以前的我只是养在花圃里的一朵花,看起来娇艳,其实经不得任何风雨。现在的我虽然还说不上坚强,却已经知道这个世界并非是书里说的那么好,没有人是生来就应该享福的,我能生而锦衣玉食,是因为父亲无数次的生死换来的,更是无数的将士的鲜血换来的。我听父亲说,仅是落日原一战,为了斩杀檀石槐,消除边患,他不仅自己身受重伤,战死的将士更是不计其数,仅身边的虎士就死了三四百。”
  宋太后看着有些激愤的刘和,眼中闪过一丝不安,不过她什么也没说,只是静静的看着刘和,直到她说完了,才温柔的笑道:“这些……是你父亲让你说的?”
  “不,是我自己觉得不平。”刘和伏在地上:“一时义愤,出言无状,请太后责罚。”
  “我为什么要责罚你呢,如果换了我,我也会很生气的。”宋太后叹息道,拉起刘和,揽在怀中,轻轻的拍着她的肩膀:“孩子,你受苦了。”
  被她这柔软的声音一呵护,一直在让自己变得更坚强的刘和忽然忍不住痛哭失声。宋太后的眼眶也有些红,她挽起刘和的手,看着指腹上的老茧,心疼的叹惜不已。
  小天子在帐外吐得涕泪俱下,草草的洗了一下,重新进帐时,却看到宋太后和刘和相拥而泣的一幕,不由得有一愣,站在那里,不知是进还是退。宋太后责怪的瞪了他一眼,示意他坐下,又拍拍刘和的背,安慰了好一会,这才有意无意的提起了军粮的事。
  刘和很自然的摇摇头:“这件事阿爹不知道。”
  “不知道?”小天子冷笑一声。
  “陛下可有相关诏书给我阿爹?”刘和抬起头,反唇相驳。
  “牛头部落的两万铁骑,没有他的许可,我能拿得到?”
  “牛头部落的两万铁骑,本来就不是我大汉的附属,我阿爹之所以能请动他们帮忙,不过是因为雪姑姑是牛头部落的人,这不是什么调动,我阿爹是大汉的骠骑将军,不是鲜卑大王。”
  “那……”小天子被噎得直翻白眼,咽了唾沫,又道:“可是他没有安排军粮,司徒府去益州调军粮,益州刺史却拒绝接受,不肯调拨,难道骠骑将军连这个也不知道?长公主现在可在成都呢。”
  “长公主是在成都,可李儒这么做有错吗?”刘和的脸也沉了下来:“如果李儒违反的哪一条律令,请陛下按律治罪,不管是长公主还是骠骑将军,他们绝不会说个不字。”
  “李儒违抗司徒府的命令,还敢说没罪?”小天子气得站了起来。
  “李儒按新政的规定办事,有什么罪?”刘和冷笑一声:“是司徒府出尔反尔,言而无信,怎么能把责任推到李儒的头上去?”
  小天子勃然大怒。他怒气冲冲的看着刘和,握紧了双拳。
  “陛下,人无信不立,司徒府身负天下民事,一言一行,皆为天下人所见,当慎重之。从先帝同意在并州推行新政至今已有十年,之所以能够进展顺利,就是因为守信。十年守信,一朝破之,以后还有谁能相信朝廷的诏书,朝廷的脸色又怎么保得住?难道党堂的司徒府,也要巧取豪夺吗?”
  “天下都是朕的,你敢说朕是巧取豪夺?”小天子彻底抓狂了。
  “天下都是陛下的?”刘和微微一笑:“陛下最近大概是太劳累了,学业有所退步,好象忘了一句话,天下唯有德者居之。”
  “那不知道骠骑将军是不是有德者呢?”小天子的脸色变得阴沉无比。
  “公道自在人心。”刘和不为所动,针锋相对:“请陛下慎言。”
  小天子气极反笑,手臂高高抬起,正要下令拿下刘和,宋太后厉喝一声:“陛下!”这一天惊醒了小天子,小天子举着手臂,看着宋太后,眼睛都红了,鼻子一酸,泪水夺眶而出,委屈得泣不成声:“母后……母后……她……她……”
  “你们俩也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向来都是阿和让着你,你欺负她的时候还少了,怎么今天刚败了一次就急了脸?”宋太后连连给小天子使眼色,小天子这才慢慢的放下了手臂,宋太后暗自松了一口气,转过头看着刘和笑道:“阿和,这可不像是以前的你,你是藏在囊中多年,一朝破囊而出,就势不可挡啊。”
  刘和慢慢缓和了脸色,歉然一笑:“太后,我只是实话实说罢了。以前只知道读书,却不知世事,如今稍经世事,方知炎凉,也是被迫无奈。有失礼之处,还请太后包容。”
  “你说的没错,非常对,非常对。”宋太后拉着刘和的手,笑盈盈的说道:“骠骑将军不仅用兵如神,教育孩子更是有独到之处,你看你才几个月就脱胎换骨了,再过几年,陛下哪里还是你的对手。到我身边来吧,也好让某些人有个比较,好知道自己不是天下最聪明的人,好不好?”
  刘和不好意思的笑了一声:“太后有诏,本不敢辞,奈何阿爹征战辛苦,我不能丢下他,只顾着自己在太后身边承恩。”
  “那……”宋太后眨眨眼睛,俏皮的说道:“那你阿爹一起来,做个少傅,帮着我一起扶持陛下,好不好?”
  “这……我可不懂。”刘和老实的摇摇头。
  “没头系,你在这儿住两天,反正新蔡和定颍又不远,我再派人和他商量一下便是。过几天,陛下就要围平舆城,大家肯定会在一起的嘛。”
  “我阿爹最近心情可不太好,只怕会惹陛下不高兴。”刘和提醒道。
  “我明白,我明白。”宋太后拍拍刘和的小手,呵呵的笑了。她瞟了坐在一旁生闷气的小天子一眼:“我会让你阿爹高高兴兴的来。你呢,就安安心心的呆在这里,天天陪着我说说话,省得我一个人也闷得慌。对了,这里还有个新玩伴,来人,把曹蕤叫来,让她见见和翁主。”
  “喏。”一个侍女走了出来,时间不长,曹蕤快步走了进来,目光一扫,见小天子像被霜打过似的蔫巴着,也没多说什么,先给太后见了礼,又给小天子见礼,这才向刘和歉身施礼,笑盈盈的说道:“久不见和翁主,和翁主穿上戎装,更是漂亮了。”
  刘和毕竟还是个孩子,而且和曹蕤又是旧相识,明知曹蕤接近天子有目的,却生不起争风吃醋的念头,而且在她心里早就不想嫁给天子,更是连一点较量的心情都没有。看到曹蕤,她亲亲热热的,看不出一点意外,反倒让曹蕤心里有些不安起来。曹蕤听老子曹操说过,刘修就是这种脾气,平时看到谁都笑嘻嘻的,可是一旦惹了他,他在笑的同时也会突然掏出刀子,蛮横得无可匹敌。刘和是刘修的女儿,在刘修身边呆了几个月,便完全没有了先前的柔弱模样,连戎装都穿上了,腰间还带了剑,谁知道她会不会像她阿爹一样,笑着笑着突然就翻了脸,捅她一剑。
  曹蕤陪着小心,领着刘和出去转转,她们一出门,张卫和孙策就迎了上来,警惕的看了一眼曹蕤,恭敬的向刘和施礼。看到这两个俊朗的少年,曹蕤眼前一亮,暗自赞了一声,可是一看他们眼神中对刘和不加掩饰的尊敬,又莫名的有些失落。
  帐内,小天子撅着嘴:“母后,真要让他来?还是不要了吧,我以后听母后的话就是了。”
  “你懂什么?”宋太后瞪了他一眼:“我岂是让他来管教你这么简单?事到如今,你还看不出来?这场战事,除了他,谁也指挥不了,只有让他来,才能顺顺利利的打赢这一仗。”
  “可是……”
  “没什么可是的。”宋太后轻叹一声:“大将军都送到了他的面前,他也没要,想必也不会把大将军放在眼里。至于其他的,我想,从他的愤怒来看,应该还没到那一步。”
  “还没到那一步?”小天子压低声音叫了起来:“他不要大将军,就是因为他有更大的贪心,他是在要天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8/5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