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东汉末(校对)第4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2/522

  许攸率领三万大军,会同合肥和六安的守军正在向平舆进发,即使还在五百里之外,却足以让所有人的心态发生决定性的改变。平舆城内士气大振,袁隗连应付式的谈判都没兴趣了,厉兵秣马,准备决战。而御营的两万大军却面临着一个重大抉择:是迎上去,还是退走?
  消息已经急报刘修,刘修的回复模棱两可,袁绍的大军即将被合围,他眼下没有余力来支援平舆城下的战场,其他的什么也没说,既没有建议天子迎战,也没有建议天子暂时退却。
  换句话说,刘修不管了,是进是退,你自己拿主意吧。
  接到这个回复,小天子心情复杂。刘修这么做,既可以当成要看他的笑话,你不是要掌权吗,现在就让你做决定,看你能不能处理好眼前这个困局。当然也可以看成刘修是给他机会,两万大军交给了你,我就不再插手,由你全权负责。
  这两种猜想在小天子的心里来回反复,一会儿他觉得这是刘修想借刀杀人,至少是想看他的笑话。两万大军是交给出了我,可是真正主事的不还是你的部下徐荣吗,那些骄兵悍将能听我的指挥?再说了,两万人再厉害,那也不可能是六万人的对手啊。一会儿他又觉得,刘修也许有些骄横,但是心思还是好的。只要他能拖住许攸和袁隗,等刘修、曹操击杀了袁绍之后,肯定会回来帮他,到了那时候,他以两万人对抗六万人,哪怕不能大胜,那也是一个难得的经验,足以让他这个未亲政的天子在众臣之中树立自己的威信。
  这些心思都被小天子藏在心里,他谁也不说,不管心里有多紧张,他还是平静——至少表面上很平静的召开了战前会议。这一次情况重大,他不仅请徐荣和卢敏来商议,连徐荣手下的黄忠和华雄都请来了。开诚公布的说,现在形势紧急,我需要你们的建议。
  徐荣的心情和天子一样紧张。他倒不担心刘修会看他的笑话,他知道刘修把他留下来,就是给他机会立功。如果没有干扰,拿下平舆城对他并不是难事,现在情况出了意外,许攸的意外加入,绝对在刘修的估计之外。没有天子在,他也许会考虑主动迎上去,与许攸一战,有天子在,他就必须先考虑天子的安全问题,必须谨慎再谨慎。万一天子有所损伤,就算他全歼了许攸的三万大军,他也无法弥补自己的过失。
  天子成了累赘,而不再是机会。
  卢敏想得比徐荣更谨慎,他的意见很明确,这一仗兵力悬殊太大,不能打,安全第一,如果刘修不回援,那就必须后撤,暂避其锋,等刘修和曹操回援以后再说。
  徐荣和卢敏的意见出发点相同,那就是天子的安全不容有任何疏忽,但是在具体的执行上,他们有分歧,徐荣不赞成大踏步的后撤,因为这样一来,前期的战果将化为乌有,而袁军士气大振。许攸和袁隗很可能会挥师北上,攻击刘修的后翼,这样一来,整个战线可能会全线崩溃。
  最重要的是,刘修要从荆州、扬州运粮,他们还担负着保护粮安全的重任,一旦他们撤走,刘修和曹操的大军很快就会断粮,后果将不堪设想。
  两人都不是很激烈的人,他们说出了自己的理由,然后请陛下做决定。
  小天子仔细的权衡着两人的建议。这两个人的建议都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由军谋团经过仔细的推演得出的结果,都有充足的根据。
  “徐中郎,如果迎战,我军的胜率有多少?”小天子抿了抿嘴唇,开了口。他的声音有些生涩,但语调很平静,看不出有太多的紧张。原来有的一些犹豫,此刻也被他藏在了心灵深处。
  “两成。”徐荣躬身答道。
  小天子点点头,又问道:“如果我们撤兵,败率有多少?”
  “九成。”
  小天子深吸了一口气,又慢慢的吐出来:“那如果我们按兵不动,既不撤,又不主动进攻,静观其变的话,会是什么结果?”
  “胜负在五五之间。”徐荣的声音渐渐的响了起来:“经军谋团综合考量各方面的因素,我们如果以静制动,以守待攻,至少有一半的胜率。只要我们坚持半个月到一个月,袁绍的大军必须溃败,到时候形势就将对我们有利,我们的胜率能增加到八成左右。”
  小天子攥紧了拳头,微微的侧过脸,看了一眼杨修,又转过脸,和右侧的周瑜交换了一个眼神。两人都不动声色的点了点头。小天子收回目光,郑重的咳嗽了一声:“既然如此,那我们就静观其变。不过,我们不能就这么干等着。徐中郎,我想请你做两个准备。”
  “陛下请讲。”
  “首先,我们不能纯粹的坐等,也不能完全被动的防守。我们要以攻代守,做好交战的准备,至少要派一部人马去攻击一下,试探试探许攸的虚实,同时也让他明白我们的斗志。其次,骠骑将军曾经说过,未虑胜,先虑败,我们也应该做好撤退的准备,请在定颍、和郾城安排人马,做好接应的准备,一旦战事不利,我们可以退入这两个县城据守,以牵制袁隗的许攸,不让他们轻易的去攻击骠骑将军的后路。”
  小天子侃侃而谈,将自己的意见一一说来。这些意见虽然不完全是他自己的,而是综合了卢敏、徐荣以及他们身后的军谋团的推演结果,再加上他和杨修、周瑜、曹昂等人仔细权衡之后的决定,不过现在他这么条理清晰的说出来,而且是以决议的形式告诉大家,还是让人非常惊讶。
  要知道他今年才十三岁,普通孩子这么大还在玩耍,就算聪明些的,能做些事情,也很难像他这么从容,这么有条理。更何况这是牵扯到数万大军的战斗,甚至可能会影响到整个关东战场的成败,一不小心,就可能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搭进去。在这种情况下,这么大的孩子没吓得哇哇大哭就算是有城府了,哪里还能像他这样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周密的安排。
  卢敏等人静静的听着,心中放下了一块石头。天子选择的这个方案可进可退,攻守兼备,既不莽撞,也不怯懦,可以说得目前能做到的最好结果。
  “诸君,这一战关系到今年的成败,也关系到关东千成百姓能不能重新过上平静的生活,还请诸君小心从事。有功者赏,有罪者罚,天道苍苍,人神共证。”小天子恳切中带着自然而然的威严,朗朗的声音在大帐中回响,在每个人的心头回响。“诸君,努力!”
  “唯!”卢敏、徐荣为首,众人拜倒在小天子面前,轰然应喏。听着这一声“唯”,小天子的情绪也跟着高涨起来。大汉有制,对普通人应“喏”,对天子应“唯”,所谓唯唯诺诺,就是这个意思。“唯”字虽然不如“喏”字响亮,却更多了三分谦卑,听在小天子的耳朵里,那份“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豪气油然而生。
  小天子又对众将鼓励了几句,徐荣等领命而去,分头准备。
  ……
  刘修莞尔而笑,伸手掐了一下刘和的小脸蛋:“丫头,你和那臭小子还真是一对,想到一块去了。”
  刘和红了脸,害羞的低下了头。接到天子的诏书之后,刘修没有做出任何反应,把皮球又踢还给了天子,不过他也没闲着,和众将紧急磋商了很久,特别是对天子将如何应付这个意外的压力做了很多推测。大家都是久经战场的成年人,对于小天子这么一个孩子将如何处理,并没有十足的把握,最后刘修拿刘和作试验,问她如果处在那个位置,她将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结果刘和做出了按兵不动,攻守两手准备的决策,和两天后徐荣送来的消息完丝合缝。
  “我不如他。”刘和有些扭捏的吐了吐舌头:“我天天跟在阿爹身后,看阿爹如何处理军务,还有仲翔先生、奉孝大兄这样的高人在一旁指点,他可是全凭自己琢磨出来的。”
  刘修笑笑,摸了摸刘和头上的双髻,拍了拍她的小肩膀:“丫头,他这个决定做得没什么问题,可是你要清楚。由他来做决定这件事,本来就已经错了。你以为他不说话,卢敏和徐荣就不能做出这个决定吗?不,他们肯定能。他们都是久经沙场的将领,难道不比他更清楚该怎么做?他是天子,不是大将,这样具体的战术安排并不是他的份内事务。他应该做的,就是让卢敏他们去动脑筋,提方案,去决定一切,而他只要做到赏功罚罪,就足够了。”
  刘和长长的眼睫毛闪了闪:“阿爹,你的意思是说,裁判者用的是治道,而执行者用的是治术,他应该做个裁判者,而不是做个执行者?”
  “对了。”刘修哈哈大笑,“所以说,你不要妄自菲薄,你的悟性绝不比他低,知道了吗?”
  “谢谢阿爹。”刘和缩了缩脖子,咯咯的轻声笑了起来。
第646章
天与不取,不祥!
  审配吃力的睁开双眼,眼前模糊一片,隐隐绰绰的有人影在晃动,耳边传来一个焦急的声音:“先生……先生……”
  这是文丑的声音,审配意识道,他眨了眨生涩的双眼,视线慢慢集中起来,文丑的脸庞渐渐变得清晰。
  “先生,你终于醒了。”见审配的眼神不再涣散,文丑如释重负,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华佗的医术还真是高明,我还要以为他不怀好意呢,现在看来,倒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审配张了张嘴,嘴唇有些干,但是还能张得开。看来他昏迷不醒的这段时间,文丑照顾得很用心,否则他的嘴皮现在应该粘在一起了。审配动了动身子,文丑连忙伸出手臂,小心的将审配扶起来,又在他身后塞上被子。同时招呼人拿来水,喂审配喝了一点。审配喝了两口水,热烘烘的脑子终于清醒了一些。
  “我们……在哪儿?”
  “我们?”文丑愣了一下,“当然是在军营了。”
  审配皱皱眉,“我知道是在军营,那军营……又在哪里?”
  “在……荷泽。”
  “荷……荷泽?”审配睁大了双眼,不敢置信的看着文丑,文丑低下了头,不敢看审配一眼。审配的眼神渐渐的冷了下来,伸手拂开文丑扶着他的手,声音冷得像腊月寒冰。“几天了?”
  “五天。”文丑低着头,哑声说道。
  “文子俊,你好英雄……”审配嘎然一笑,仰起了头,眼神失望而沮丧。“我本为,你是冀州人中难得的将才,没想到……”
  文丑愣了一下,抬起头,轻声说道:“先生,这是主公的将令。”
  “主公?”审配身子一滞,“主公现在在哪里?”
  “还在薄县。”
  审配痛苦的呻吟了一声,抬起手,抚着额头。文丑吃了一惊,连忙问道:“先生,你怎么了?你尚未痊愈,还是不要太劳心的好。”
  “子俊,你快把这几天的事说说,怎么……怎么主公留在薄县不动了。”
  文丑看看他,叹了一口气,把最近几天发生的事说了一遍。
  审配与曹仁一战,损失惨重,险些全军覆没,亏得一场大雨,总算死里逃生。不过他受了伤,伤口被雨水淋了,迅速恶化,三四天昏迷不醒,高烧不退。好在他命大,昨天来了一个叫华佗的医匠,给审配施了针,又配了药。华佗是沛郡人,本来文丑还担心他会趁机加害审配,不过审配已经奄奄一息,他也只得冒险一试。现在审配醒过来了,他才算放了心。
  “别说这个,说主公……”审配的脸泛起了潮红,他打断了文丑的话,对那个沛郡来的神医也不放在心上。他现在最关心的是袁绍为什么在薄县呆了这么多天,他掠夺来的军粮根本支撑不了太多的时间,袁绍应该抓紧时间和田丰会合才是正理,留在薄县干什么?
  “许攸带着广陵的大军赶来了。”文丑又把整体战局的情况解释了一遍,最后说道:“许攸现在已经逼近平舆,主公要拖住刘修,不让刘修回去支援,好让许攸和袁公一起击败天子御营,转败为胜。”
  “荒唐!”审配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怒气,用尽全身力气咆哮起来。他的脸涨得通红,连眼睛中都布满了血丝。“田丰近在眼前,只需要全力一击,就可以保后路无忧,到时候可进可退,再和许攸南北夹击也不迟,为什么要在这里等?”
  文丑看着他,想劝又不敢劝,他知道审配真的急了。他也知道袁绍这个方案有问题,放着唾手可得的机会不用,却在等许攸那个尚未可知的机会,这已经不能用一厢情愿来解释,只能说不知兵。
  可是他只是一个带兵的武人,他没有资格参与那些军事会议,他只能被动的接收命令。袁绍任命他全权负责前军,那也只是因为审配病倒了,暂时没有合适的人来接手,这才由他暂时接管罢了。他并不能完全代替审配,他只能暂时负责大军的指挥,审配能做的很多事他都没有资格去做。
  比如向袁绍进言。他如果给袁绍提建议,袁绍最多不怪他,但是也不会听他的。不怪他已经是非常难得的宽容了,在袁绍帐下,军议从来不会有武人参加。同样道理,武人也从来不能独立担当一支大军的主将,他如此,颜良也如此,审配病倒,袁绍能将这支大军的主动权全部交给他,已经是对他难得的信任。
  “拿纸笔来!”审配气喘吁吁的说道,手只抬起一点,就又无力的落下了。
  文丑欲言又止:“先生……”
  “拿纸笔来!”审配提高了声音叫道:“我要给主公上书。”
  “先生!”文丑也提高了声音,“你是不是想劝主公立即向北进军,和田丰会回,杀回冀州?”
  审配看着他,眼中闪现出悲哀,连文丑都知道他的心思,为什么袁绍却还在留在薄县?
  “我劝你不要去建议了。”文丑摇摇头,声音中掩饰不住的沮丧。“先生,邺城出事了。”
  “邺城?”审配如遭雷击,眼神一紧:“邺城……丢了?”
  文丑摇摇头:“邺城没丢,不过邺城发生了一件大事。皇长子……”
  审配蓦地睁大了眼睛,他知道皇长子这件事非常机密,文丑不应该知道这件事,既然现在文丑主动提起,只能说明这个秘密已经暴露了。他紧紧的咬着嘴唇,连呼吸都不敢放开,生怕听错了一个字。
  “皇长子在邺城的消息被人泄密,主公正在追查这件事,从调查的范围来看,主公疑心是支持大公子的人泄露了。”文丑看着审配,不再往下说了。审配就是支持袁谭的人,审配就是第一个被怀疑的对象,现在审配再强烈要求袁绍回到冀州,回到邺城,袁绍会怎么想,是个人都能猜得出来。
  审配半晌无语,良久,他长叹一声:“天意!”
  ……
  袁绍烦燥不安的坐在帐中,翻看着眼前的公文,却一个字也看不进去,他不时的向帐外看一眼,眼神中充满了期待。许攸从广陵出发的消息传来,他接受了袁隗的建议,停在薄县牵制刘修的大军,做反攻的准备。许攸一路急行,花了五天的时间赶到汝南,如果顺利,两天后他就能收到许攸胜利的消息。
  他现在密切注意着刘修的动向,他相信刘修现在也知道了许攸的行动,毕竟几万人的大军不可能行期的隐瞒行藏,刘修又是一个谨慎的人。但是他同样相信刘修现在无能为力,一是他兵力严重不足,二是他的军粮供给暂时也有困难,即使是从最近的南阳转运粮食,他也需要十天左右的时间,也就说是,在许攸战胜天子御营之前,财大气粗的刘修同样处于断粮的危险之中,这个时候,他是不敢轻举妄动的。
  更何况这里还有他,一旦刘修退兵,他就会重新扑上去,把刘修也拖入决战的局面。
  许攸能不能在两天之内击败天子御营,已经成了这场大战孰胜孰负的决定性因素。许攸胜出了,刘修未必会全面溃败,但是他至少要退出兖州,将关东拱手相让。如果许攸不能取胜,那形势将对他袁绍非常不利,刘修的军粮很快就能补充到位,但是他没有这样的后方基地。他只能放弃袁隗,为回到冀州而努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2/5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