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东汉末(校对)第4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9/522

  楚王刘元起很快就拟出了一份借贷契约,他似乎经常做这样的事,契约拟得很严密,借多少,怎么集资,怎么归还,一一做了规定。也相当给天子面子,利息定得很低,只有一点象征的意义。他说得也很清楚,这两年新政的逐步推广,物价也在上涨,如果不给一点利息,到时候借钱的要亏本的,这种事当然不能干。
  小天子首先和身边几个近侍商量了一番,辛毗第一次接触这样详密的借贷契约,不禁大为赞叹,直说这是一份很公平的契约,当然了,如果承认天子在这方面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一个借方的话。
  杨修、周瑜等人也看不出什么毛病,但是他们本能的觉得这不是那么简单的事,特别是曹昂提出一个问题,骠骑将军已经够精明的了,可要论做生意的本事,他大概离楚王刘元起还有相当一段距离。以前骠骑将军主持制订的新政契约已经让朝廷陷于有钱拿不到的地步,那这么由楚王亲自拟定的借贷契约难道就这么简单?
  这一帮平均年龄在弱冠以下的聪明人在经过思考之后,觉得还是由富有经验的大臣们来讨论一下。小天子把这份章程交给了卢敏,由他转交司徒卢植。
  年关将近,卢植忙得心神交瘁,头上的白头发都多了不少。天子御驾亲征,大获全胜,又化解了兖州的疫情危机,可谓是风光无限。可小天子风光的背后是财政吃紧,作为主管民事的司徒,卢植几乎是欲哭无泪。
  首先是太尉段颎隔三岔五来拜访他,立功的将士等着赏赐回家过年啊,更何况冀州未平,如果这次赏赐不能及时发下去,到时候谁还愿意打仗?天子还拿什么平定冀州?
  然后是太常天天登门求助,司徒大人,年关将近,按惯例,陛下要举行大朝会,要赏赐群臣,要接见各郡的上计吏以及各属国的使者,这些都要钱啊。比如匈奴人,虽说骠骑将军把他们打服了,一年要不了那么多,可是两三千万的钱总得要吧?宫人数量虽然经过多次精简,现在还有近三千多人,这些人的开销总得给吧,人均一万钱,那也得三千多万啊。七七八八的算起来,没有一两亿的,这年是没法过啊。
  卢植被人催债,他哪来的钱,只好向各州郡讨要。但这个钱可不好要,并州刺史赵云、凉州刺史孟佗早就送来了一份清单,并凉一直是以战马为主要交赋项目,外加少量的钱粮,这次兖州大战,提供的战马数量已经严重超支,明年的数额都用了一半了。益州刺史李儒也很简单,该给的肯定给,不该给的,想要也可以,说个能让我向百姓交待的理由来。荆州刺史是刘修,他没有亲自来,但是派来了骠骑将军虞翻,虞翻那一张嘴更是纵横挥阖,说得卢植都哑口无言。扬州刺史周乾没有其他人那么嚣张,但是他也说得很清楚,扬州今年支持兖州之战的消耗早就超出他们应交的份额了,如果还要,那也得有个让人信服的理由。
  卢植大发雷霆,什么叫让人信服的理由,难道朝廷征伐叛逆的事是假的,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十万之师,一日千金,这些道理你们不懂?你们是倚仗什么和朝廷叫板?你们一个个的富得流油,却看着天子捉襟见肘,忠心何在?
  见卢植发火,大家都沉默了,好长时间没人敢站起来发言。在互相观察了一番后,益州刺史李儒站了起来。卢植针对的对象最明显的自然是益州,益州不用交战马,也没有像荆州、扬州那样支持钱粮,他们的赋税当然也交得最多,可是和卢植的期望值比起来,那还有相当的距离。
  李儒说,大军征伐用钱多,我们当然知道。可是这些钱是不是都用在征伐上了,还有袁家积累了那么多年的财富现在应该成了战利品,又有多少,怎么用的,还有那些附从袁家的人现在都平安无事,照样过他们富足的日子,这是不是有些说不过去?我们按照新政契约的规定,一粒粮,一个钱都不少,朝廷还能指责我们什么呢?朝廷有事,需要临时增加赋税,也不是不可以。在契约里就有这样的条款,我们也愿意遵守。可是在要钱之前,朝廷是不是应该先把兖州大战的开销给我们说清楚,至少让我们知道,百姓交上去的钱粮是真正用在了实处,而不是落入了某些人的腰包。总结完了兖州战事,我们也好为接下来的冀州战事做一个预估,看究竟要花多少钱,各州又怎么摊派。
  他最后说,司徒大人,你只看到各州的情况越来越好,却不知道各有各的难处。如今商业发达,四处周流的商人越来越多,那路的维护也越来越难了。商人交了税,难道官府连路都不修?这好象有些说不过去了吧。修路之外,各地的驿站、市场什么的,都要扩大规模,就连粮食储备也要放大余量,否则一旦闹起灾荒,如何应付?司徒大人,我们也是为了陛下的江山长治久安才这么做的啊。
  李儒的话引起了一片附和声。
  卢植脸色煞白,他知道这些人想干什么了。他们要朝廷交帐,把所有的开支都向他们说清楚。可是卢植知道,这根本说不清楚,一方面肯定有一部分很可观的数量落入了个人腰包——虽然他卢植自己没有伸手,可他不能保证别人也像他一样洁身自好,另一方面,皇室的开支数量非常惊人,至少要占到这次大战开支的四成。天子和太后御驾亲征,你以为是那么容易的?随行的人员得有多少?如果把这个帐一交出来,那接下来小天子亲征冀州就别想了,因为这纯粹是多出来的开支。
  可是卢植知道,小天子一心想亲征冀州。而他本人也希望冀州由小天子来平定,而不是刘修。冀州是平定天下的最后一战,小天子快要亲政了,平定冀州,将为他的亲政奠定一个坚固的基础,进一步遏制刘修势力的膨胀,这对接下来小天子和刘修的博弈有重大的意义。
  卢植当然不能交这个帐,他以撤这些人的职为威胁,结果李儒一句话把他堵死了。你可以撤我们的职,这是司徒府的权利。可是你怎么向所有实行新政州郡的百姓交待?推翻契约,就是推翻新政,接下来,将是无数富人的逃亡,因为没有了契约的拘束,谁知道朝廷什么时候会推行像告緍令那样的政策?
  一提到告緍令,卢植也觉得很无力。汉武帝为了支持对匈战争,推行告緍令,结果天下中等收入以上的人家大多破产,这些人被逼得入山为寇,天下流民四起,险些倾覆了大汉。后世儒者对告緍令是痛加鞭斥,卢植再清楚不过了。
  看着平静的李儒,卢植后悔莫及,早知道这人这么有能力,当初就不应该把他派到益州去,而应该留在自己身边做帮手。
  面对李儒等人的坚持,卢植不敢来硬的,他知道李儒说的那句话完全有可能成为现实,因为他们背后有他的弟子刘修撑腰,真要动用强硬手段,只会把局势进一步恶化。
  就在这个时候,卢敏带回来了楚王刘元起拟定的借贷契约。卢植看了之后,只说了四个字:饮鸩止渴。
  卢敏在出征之前曾经在司徒府帮着卢植处理过多年的政务,对此也一清二楚。可是他同样知道,就算是鸩酒,那也只能饮下去,要不然越来越近的年关就无法度过,大捷之后的朝廷即将面对一个惨淡的新年。
  卢植犹豫不决,他知道这笔钱是能解决一些危机,可那不是救命稻草,而是套上朝廷脖子的又一根绳索。他如果个人做决定,那就是留名青史的罪人。
  “交由三公九卿一起议吧。”卢植在考虑了很久之后,很无力的说道。
  小天了接到卢植的回复,也没多说什么,将契约分发给三公九卿议事。司徒卢植保持沉默,太尉段颎这次也保持了沉默,他的理由是我不懂这些,我只知道立功的将士如果不能及时赏赐,对士气打击很大。司空唐珍的理由大同小异,现在天下水土之事甚多,需要钱,需要很多钱。怎么弄钱是司徒府的事,我不发表意见。
  小天子冷眼旁观,对段颎和唐珍貌似公正,实则推波助澜的做法非常愤怒。经过卢植的解释,他也知道这个契约暗藏杀机。别的不说,一旦签订了这个契约,他就和那些借钱给他的人平起平坐,没什么皇帝的尊严可言了。
  这江山都是我的,你们连性命都是我的,居然还敢和我讨价还价?小天子想不通,当初孝灵帝怎么会同意签订这么一个不着调的新政契约。
  就在小天子愤怒的时候,并州传来了紧急战报,流窜的鲜卑大王和连突然出现了五原,这些人穷疯了,有大举入侵的可能。仅凭五原的两千边军无法抵抗,至少需要整个并州的兵力,请陛下立刻做出妥善安排,并命令入京述职的并州刺史赵云尽快返回驻地,准备作战。
  小天子一听这个消息就火了,对正陪在一旁的吕小环说:“你父亲胆子越来越大了,竟然敢谎报军情?”
  吕小环当时就翻了脸:“陛下凭什么这么说?谎报军情是重罪,陛下有证据吗?”
  “哼,你父亲自以为是骠骑将军的旧部,现在你们两家又有姻亲,有骠骑将军撑腰,他还怕什么?”
  吕小环冷笑一声:“果真如陛下所言,那天下早就不是你的,而是骠骑将军的了。”
  小天子没想到吕小环居然敢当面顶撞他,勃然大怒,吕小环不为所动,连声讥笑,两人像是两只好斗的小公鸡,在大殿之上就顶了起来,直到宋太后匆匆赶到。
第695章
天子借钱
  宋太后是听到蹇硕的通知赶来了,如今张让、赵忠等一批老宦官因为和袁家的牵连已经渐渐致仕,不再在朝堂上露面。蹇硕作为孝灵帝任命的四个顾命大臣之一,原本颇受小天子信任,奈何他身上的刘修烙印太深,所以在小天子对刘修的忌惮日益加深的时候,他明面上主掌内朝大权,实际上也受到了很重的排斥,再加上外朝首席大臣卢植对宦官的一向反感,蹇硕现在徒有虚名,实际上是个闲人。
  闲人有的是时间,有时间思考,也有时间观察,所以西北的军报一送入宫,他就知道有大事要发生,很可能和目前陪着风雪在宫里的吕小环的父亲吕布有关。对于吕布的骄横跋扈,他太清楚不过了。那厮每年扮作马贼出去打劫的英雄壮举,已经随着商人的嘴传向四方。
  所以小天子和吕小环带有杀气的对话一出口,蹇硕就知道战争要爆发了,他一溜烟的来到长乐宫,把情况通报给了宋太后。宋太后和小天子不一样,对他这个顾命大臣还是礼遇周到的。
  宋太后一听就吓坏了,她太清楚小天子现在的心理了,同样,她也知道吕小环是如何的野,她才不会因为对方是陛下就收敛呢。
  宋太后赶到的时候,小天子正咆哮着要郎中们拿下吕小环,吕小环则撸起袖子,指着小天子的鼻子,大叫有种你跟我单挑,人多我也不怕,老吕家就我一根独苗,姑奶奶打架从来都是一个打一群。
  “住手!”宋太后气得脸色发青,走到吕小环和小天子之间,对那些进退两难的郎中们喝了一声:“全给我退下!”
  郎中们不敢违抗天子的命令,但是他们也同样知道这个小姑娘不能惹,万一打出什么事,天子肯定不会承担责任,到时候还是他们倒霉。听到宋太后这个命令,郎中们如释重负,呼啦一声闪得无影无踪,跑得比兔子还快,气得小天子直翻白眼。
  “这是天子接待臣民的地方,不是你们比武的校场。”宋太后厉声道:“要较量武艺,你们可以去校场,如果还嫌不够大,可以去平乐观,那里有先帝曾经校阅北军的战场。如果还嫌不够,你们可以去冀州。”
  一提到冀州,小天子哑火了。兖州的事还没摆平呢,冀州遥遥无期。
  吕小环见小天子不吭声了,刚准备趁胜追击,听到消息赶来的风雪喝住了她。一问情况,风雪也有些怀疑是吕布生事,不过她不关心这些,随即问道:“和连在什么地方?”
  小天子在风雪面前倒不敢做得那么过份,他忍着气,把刚刚收到的军报递给风雪:“这上面说,和连绕过鸡鸣塞,进入了北地打劫,在汉军发现之前,他们又退回去了。”
  风雪一听,吃了一惊:“这岂不是绕过了我们牛头部落的牧区?”
  “牛头部落究竟在什么地方?”小天子也有些意外。他知道牛头部落现在搬到了浚稽山附近,可是草原那么大,谁知道是在浚稽山的哪个方面,和大汉边境又究竟是什么关系。
  风雪点点头:“夏场是在浚稽山,可现在是冬天了,牧场会向南移到贺兰山一带,那里再向南,就是大汉凉州的北地郡和武威郡,向东就是并州的五原郡,如果和连真是从这里经过,那肯定已经和牛头部落有接触。”
  小天子眼珠一转:“那就简单了,如果过两天能收到牛头部落的告急,说明吕布的军报就是真的,如果没有,哼哼……”他瞪了吕小环一眼,“那事情就很清楚了。”
  吕小环脖子一梗,从鼻子里哼了一声,不屑一顾。
  蹇硕眨了眨眼睛,突然插了一句嘴:“臣相信吕布虽然野了一些,却不敢做出这么荒谬的事。臣估摸着,三五天之内,牛头部落的告急必到。陛下,从万全计,还是做好应变的准备为好。这几年牛头部落和我汉军联手追杀和连,草原上的战事,基本上都由牛头部落进行,和连对他们也是恨之入骨,趁我汉军集中于冀州之际,突袭牛头部落,也不是不可能的。”
  小天子眯着眼睛看着蹇硕,似笑非笑的说道:“是吗?你果然是少有的知兵宦者,果真如你所说,朕就得感谢先帝给朕留下这么一位将才了。”
  “将才不敢当,臣只是有什么就说什么罢了。”蹇硕说完,向后退了一步,低着头,拱着手,再也不说话,连吕小环递给他的感激眼神都没有任何反应。他的心里却在暗笑,他相信十有八九这是谎言,和连现在被追得像丧家之犬,吕布不去找他就算万幸了,他哪敢来找吕布的麻烦。但是,小天子要想从牛头部落是否告急上来发现破绽,那却是不可能的。贾诩那是什么样的人物,他能露出这样的破绽吗?既然他敢这么做,自然就有让人找不到马脚的手段。
  所以,等着你感激先帝,崇拜我吧。
  事情正如蹇硕的预料,仅仅三天后,朝廷就收到了牛头部落的告急。鲜卑大王和连纠集三万多残兵,从西部绕过牛头部落的牧区,突袭了五原郡和北地郡,不过因为发现得早,他们只在边郡骚扰了一下就跑了。从遗留的现场来看,和连已经疯了,很可能会再来拼个鱼死网破,请皇帝陛下尽快安排人守边。
  小天子这时候也明白过来了,牛头部落肯定是和吕布他们串通好了,这时候就算是派人去查也没有,边患是小事,人心所向才是大事。说不定,劫掠边境的就是牛头部落。
  明知可能是假的,朝廷却不能不闻不问。太尉府立刻上书,请求遣回北中郎将领并州刺史赵云,让他部署边防,同时下诏护羌校尉夏侯渊,命令他移兵武威,协同赵云一起处理这件事。
  小天子无奈,只得照办。拜赵云为镇北将军,依旧领并州刺史,统管并州以西的北疆军务。
  赵云走了,临走之前,他上了一封谢恩的奏疏,并奏请天子尽快从河东拨付一些钱粮,并州这些年屯田颇有成效,粮食已能自给自足,一些短期的战斗也没什么大碍,但是如果进行大战,还需要内郡支持一些。
  一提到钱粮,小天子的脑仁都疼。万般无奈之下,小天子只能接受楚王刘元起的提议,向诸王和大臣们借钱。他下诏各地的藩王,请他们入朝,参加明年的大会。与诏书同时送达的还有一份借钱的契约,数目不做强求,你们能借多少就借多少,愿意借多少就借多少。借钱,又不是强捐,只能如此了。
  各地的藩王接到这封契约,都有些诧异,天子借钱的事以前的确有过,但通常都不还,就算还,也没有算过利息的。皇帝跟你借钱还需要给利息吗?这天下都是他的,他只要一不高兴,随时可能捏死你。他们都有些不安,互相之间又不敢通消息,只好派留在京城王邸的人打探消息。一打探才知道,这事是楚王刘元起牵的头,刘元起本人已经借了两个亿给天子,让他先把将士们的赏赐发下去,与此同时,以阳翟长公主刘修为首的桓帝三女都已经借出了封邑一年的收入。阳翟长公主是骠骑将军的夫人,相信皇帝陛下不敢欠他们的钱不还。同样的道理,楚王府借了钱,你们再不借好象也没有道理。
  于是,各地藩王纷纷上疏,愿意按契约的规定借钱给天子,他们先把数目送往洛阳,钱粮也随即开始起运。藩王们表态了,那些大臣们也不敢落后,大将军宋丰、卫将军曹操,太尉段颎、司徒卢植、司空唐珍纷纷借钱,多少不限,总是一份心意。
  到腊月中,小天子散出去七十多张借条,收获了近三十亿的钱粮,虽然还有一大半在路上,大司农收到的实物只有十亿出头,可这也足以让小天子感慨不已了。天下人都有钱,就是我这个天子是穷光蛋啊。
  有钱好办事。小天子先把将士们的赏赐发了下去,同时封了一批立功的将军,功劳大的升官加爵,功劳小些的赏钱。这其中卫将军曹操升任车骑将军,徐荣已经升为荡寇将军,官没有再升,加爵为都亭侯,食邑二百户。长水校尉夏育升任折冲将军,步兵校尉田晏为横野将军,臧旻为鹰扬将军,朱儁为讨逆将军。其他人各有封赏。
  夹杂在这么多眼花缭乱的将军之中,卢敏的封赏显得有些不起眼,他被封为虎贲中郎将,从现在开始掌管宫城内的安全工作。而原任虎贲中郎将王斌则被升任执金吾,九卿之一,看似升了官,其实是被从宫内踢了出去,只能管管京城的消防工作。时间不长,原光禄勋王瑜因病被免,司隶校尉杨彪接任光禄勋,故河南尹,周瑜的父亲周异接任司隶校尉,桓阶接任洛阳令。
  至些,宫城内外的安全被小天子全部掌握。而这些都隐藏在众多将士们的封赏之下,又有各地藩王来朝带来的繁杂活动中,仅仅宫内和京城的几个官员的任命显得一点也不刺眼,除了那些官员自已之外,几乎没有人注意到这些人事的调整。
  腊月中,天子下诏,令骠骑将军赴朝参加正月的朝会,商讨冀州和并州的战事。
  腊月末,骠骑将军刘修回复,多年征战,身体疲惫,请求卸去骠骑将军之职,解甲归田。并委托使者带回了骠骑将军的印绶。
第696章
狡兔
  襄平,辽东太守府,刘备裹着厚厚的熊皮大氅,看着神情倨傲的高句丽使者,陪着笑,连声打着招呼:“惭愧,惭愧,我治下不严,有所冒犯。还请贵使回去在你家大王面前美言两句,我们两家通好,岂能因为这一点小事而伤了和气?这是一些薄礼,还请贵使笑纳。来来来,请再饮一杯,这可是刚从并州运来的美酒。贵使想必也知道,如今冀州大战,并州的酒可不容易得到啊。”
  穿着白袍,戴着高帽的高句丽使者看着阶下那几个沉甸甸的箱子,这才露出了得意的笑容,抚着长长的胡须,缓缓点了点头:“府君的心意,我心领了。只是以后再也不能出现这样的事情。我家大王就是相信府君,才远征秽貊,我国为了教训教训那些野猴子,准备了三年,大王亲自出征,可不能有任何闪失。”
  刘备连连点头:“诚然诚然,这么大的战事,可容不得闪失。怎么样,有没有我可以效劳的地方?如果有,尽管开口。”
  使者虽然喝得不少,一脸的酡红,可是一听刘备这话,他还是警惕的顿了顿,又展颜道:“这个倒没必要,区区貊奴,岂能当我家大王的兵锋?最多再过半个月,我家大王就要凯旋了,到时候再请府君前去饮酒。”
  刘备大笑:“那好,我就恭贺你家大王的好消息了。其实不瞒你说,我刚刚接到我家陛下的圣旨,要我带兵去攻打袁绍,要兵我还真没有,要粮草倒还是有一些,既然你家大王之么威猛,那我就静候佳音了。”
  那使者有些遗憾,不过话已经出了口,却也不好再往回说。一边想着怎么再讨点好处,一边喝着酒,不料这酒实在够劲,使者还没想明白,已经醉得不省人事。刘备随即派人将使者送回驿馆。半夜,使者酒醒,连忙派人快马回国送信,刘备即将西征,没有兵力东向,请大王放心,无论如何再坚持两个月,我争取向刘备再要点粮食。
  信使出了城,很快消失在雪林之中。
  远处的山坡上,刘备眯着眼睛,看着远去的信使,笑了笑:“你说送回去的消息是什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9/5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