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校对)第1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7/249

  接到消息的王离站在指挥车上凭轼远眺,看着兴奋得如跳跃的火一般的楚军阵地,他连声冷笑。主将亲自上阵担任前锋,连破两阵又如何?你的将士没有伤亡?你的体力用不完?
  我倒要看你能连破几重阵。
  “传令,第三阵阻击,第四阵准备,不给他们喘息的时间。”王离漠然的下达了命令,然后端端正正的坐在战车上,闭起了眼睛,过了片刻,他又下达了一道命令:“第六阵、第七阵向前移动。”
  激昂的鼓声再起,震天的喊杀声再次回响在巨鹿城北的天空。巨鹿城里的张耳,壁垒里的田安、田都、臧荼等人都听到了外面两军交战的声音,从大帐里跑出来观望,如燎原怒火一般的楚军迅猛的攻击速度让他们大惊失色,同时又喜上眉梢。
  如果楚军能一直保持这种攻击力度,说不定真有可能战胜强大的秦军,解巨鹿之危。
第二章
巨鹿鏖兵
第二十七节
险象环生
  王离的中军就在第五阵,第三阵、第四阵的秦军不敢怠慢,如果中军主将被杀,那么秦军的将士都要受到重罚,因此秦军打起十二分精神与楚军死嗑。第三阵、第四阵的秦军准备与楚军血战,而第五阵的秦军更是紧张,他们是王离的亲卫营,如果王离有个三长两短,按照秦军的军律,他们全得砍头。虽说前面还有两万多人,可是楚军让人瞠目结舌的攻击速度还是让他们不敢掉以轻心,生怕前面的两个万人阵和第一阵、第二阵一样被楚军迅猛的突破。
  更何况,长城军团的将士从来都自视甚高,现在又占足了优势,如果被楚军击败,那他们的荣耀将毁于一旦,为了荣誉,他们也宁愿战死沙场,也不愿败给楚军。
  项羽的攻击一如既往的犀利,左手的长戟已经换了第五柄,右手的大剑却还是依旧,也许是饱饮了秦军鲜血的缘故,本来暗黑无光的大剑上萦绕着一层淡淡的血光,剑身上浮雕的夔龙纹隐约欲飞,挥动之间,杀气吞吐,威势更盛。
  但是这仅仅是项羽一个人而已,连破两阵之后的楚军虽然士气越发的旺盛,但是体力的消耗和伤亡的增加,还是让他们攻击的速度变得慢了下来。第一阵虽然破得快,但是龙且等人跟进得太慢,几乎全是前锋营作战,损失近两千人,第二阵的时候龙且、周殷护住了前锋营的两翼,这才大大降低了前锋营的伤亡,不过两三百人,但是龙且他们的损失却不小,加起来伤亡五六千人,虽然还能再战,但是攻击强度却有了明显的下降,他们拼尽全力,也无法再跟上项羽等人杀进的速度,前锋营的侧面越来越多的暴露在秦军的攻击之下。
  而秦军的情况正相反,王离虽然表面上对楚军还是不屑一顾,但是楚军连破两个万人阵,还是让他不敢掉以轻心。他命令第四阵、第五阵向前移动,缩短了两阵之间的距离后,正在激战的第三阵离他就只有百步,站在指挥车上,他可以将两军交战的情况看得一目了然,楚军两翼对前锋营保护不力的破绽,立刻引起了他的注意。
  “命令第三阵让开中间,把楚军的前锋放进来,拉开其前锋与两翼保护之间的距离,攻其前锋营侧翼,第四阵密集防守,迎上去痛击其前锋营。”
  接到命令的第三阵、第四阵校尉立刻行动起来,传令的鼓声此起彼伏,旌旗招展。传令兵在两阵之间狭长的通道里飞奔,将王离最新的命令传达到每一个临阵的百人将耳中。秦军立刻开始行动,正与楚军激战的第三阵忽然向两侧分开,项羽、季布等人面前的压力一松,前突的速度更快,前锋营与两侧保护之间的距离猛然增大。
  让开正面的秦军随即抓住战机,对失去了侧翼保护的前锋营痛下杀手。
  前锋营的将士都是项梁过江之前准备的家底,武器精良,战斗技能也远超过一般的士卒,综合素质比起秦军来并不弱,再加上两次轻松攻破秦军的阵势,他们在心理上有足够的优势,面对着秦军的猛攻,他们毫不畏惧,组成严谨的阵型针锋相对的进行厮杀。
  两军接触的地方剑来戟往,血肉横飞,内层接触不到敌人的战士就用手中的弓弩进行射击,使用一切方法支援前面的战友。冰冷的箭矢在空中交相飞驰,带着一声声利啸,吞噬着一条又一条鲜活的生活。
  而龙且、周殷等人率领的部卒没有前锋营这么强悍的战斗力,面对着秦军凶猛而顽强的攻击,他们渐渐的顶不住了,伤亡在开始猛增,前进的脚步越来越艰难,对前锋营的保护也越来越松散,越来越多的秦军楔入了他们之间,不惜代价的对前锋营进行猛击。
  前锋营虽然强悍,可是在秦军如浪潮般的攻击面前,伤亡也开始急剧增大。
  项羽很快就发现了其中的诡异,他前进的速度越来越快,秦军似乎被他打怕了似的,纷纷向两侧让去,很快他就看到了第四阵的战旗。难道这么快就击破了秦军的第三阵?好象比刚才的两阵还容易一些。他有些狐疑的转过头去,不禁大吃一惊。秦军让开了正面,却对他的侧面猛击,龙且和周殷被秦军拦住了,他们的战旗离自己足足有七八十步,前锋营的两翼几乎完全暴露在秦军面前。虽然前锋营的将士十分勇猛,可是在秦军连续不断的攻击下,阵势还是变得越来越薄,而秦军还在不停的楔入,越来越深,意图把前锋营一切两断,就象昨天切断英布所部一样。一旦被秦军拦腰斩断,那么项羽将和身后的千余名将士陷入秦军的围攻之中。
  就在此时,项羽接到了范增要求他控制攻击速度的命令。
  范增这时已经接到了龙且等人的求救信号,同时他也看出了秦军阵势的意图,这其中的凶险不言而喻。他立刻派出了待命的人马上前支援龙且、周殷,同时用鼓声告诫项羽放慢脚步,不要中了秦军诱敌深入,然后围而歼之的诡计。
  两个人一先一后的想到了一起,然后几乎同时作出了最有效的处理。
  “回击,回击!”项羽大声的下达了命令,立刻把前锋营一分为三,他自己带着人停住了前进的脚步,以防守为主,而季布兄弟则带着人分别向左右杀去,猛力的冲击正在攻击前锋营侧翼的秦军,就象一条蛇反过头来攻击想咬住自己腰部的敌人。
  项佗率军支援龙且,周兰率军支援周殷,他们迅速插上,替换下了伤亡过大的楚军。生力军一投入使用,楚军前进的速度顿时加快。而季布等人的回击,又反过来形成了对秦军的夹击。秦军付出了极大的代价,终于将楚军前锋营拦腰截断,刚要举臂高呼,却发现自己已经陷入了楚军的包围之中,随即遭到了楚军毫不留情的剿杀。
  战场瞬息万变,项羽分兵的时候,王离也看出了他的意图,他立刻命令第四阵压上去,牵制项羽,不让他有分兵救援的机会。可是万余人的调动,不是说话之间就可以完成的,第四阵刚刚和项羽接触,第三阵的士卒虽然截断了楚军前锋营,但是久战之后,伤亡过大,又遭到楚军的四面攻击,没等到第四阵将士的支撑就全军覆没。
  王离大怒,命令第四阵立刻跟上开始攻击,不给项羽喘息的机会。刚才的变阵,楚军的前锋营遭到了重击,损失不小,而且从开战起,他们就一直在作战,体力损耗肯定不小,而第四阵的秦军却是以逸待劳,正可以一击而下。
  王离估计得一点也不错,前锋营在刚才的变故中又损失了近两千人,伤亡已经过半,再加上激战两个时辰,连破秦军三个万人阵,他们的体力严重下降,面对秦军第四阵的攻击,前锋营虽然还能前进,但是前进的速度已经大不如前。
  项羽虽然体力充沛,并没有什么不适的感觉,可是刚才的一幕还是让他心悸不已,自己如果陷入秦军的包围之中,再勇猛也不可能独自面对上万的秦军。因此,他小心的控制住了自己的步伐,在看到前锋营将士出现了疲态的时候,他当机立断,下令且战且退,渐渐的缩回两侧的保护之中。
  范增及时的下达了命令,让项佗和周殷全力杀进,向中间靠拢,将前锋营和秦军隔了开来,让项羽他们有时间喘口气,恢复一下体力。
  王离看着项羽退回本阵之中,既有些不屑,又觉得可惜。如果刚才第三阵的士卒不是先前损失过大,再支撑片刻,和第四阵的将士合兵一处的话,完全有可能把项羽和千余楚军将士困在阵中。如果能击杀项羽,下面的仗就不用打了,失去了项羽的楚军将不堪一击。
  不过这样也不错,失去了项羽这个无以伦比的利剑,楚军再想象攻破前三阵那样击破第四阵是不可能了,项佗等人的战力不如秦军,他们现在还能前进,只是倚仗着人多的优势。要说人多,楚军还能有秦军人多?
  王离冷笑一声,命令从两侧的通道里移动过来的第六阵和第七阵投入战斗。
  两个万人大阵象一把铁钳的两个大齿,恶狠狠的嵌入了楚军的阵势,项佗和周兰的压力大增,面对着三个万人阵的攻击,他们再也难以前进一步,双方挤在一起奋力厮杀,各不相让,难分难解。
  又是小半个时辰过去了,秦楚双方都付出了上万人的代价,可是还是不能分出胜负,他们踩着满地的鲜血和尸体,号呼酣战,喊杀声震耳欲聋,惊心动魄,看得两侧观战的赵齐燕诸军面无人色。
  臧荼站在壁垒上,看着远处胶着在一起的秦楚双方,目测了一下双方的人数,摇了摇头:“栾布,楚军虽然勇猛,可是后力不足,再打下去他们必败无疑。”
  栾布沉默不语,他对臧荼这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做法很不满。楚军在浴血奋战,而他手握五万大军却在看戏,他不知道臧荼在想什么,难道楚军被秦军打败了对他有什么好处?他想不明白。要不是因为臧荼对他有举荐之恩,他早就离开臧荼了。
  臧荼没有听到栾布的回音,有些诧异的回过头看了一眼栾布。栾布脸色很平静,盯着远处的战场一声不吭,但是眼神中的不满却还让被臧荼看穿了。臧荼笑了,本想解释两句,可是一想,跟手下的一个都尉有什么好解释的,栾布虽然忠义,但他终归只是自己手下的一个都尉,自己的心思,又怎么能随便告诉一个下属。
  臧荼当然有心思,他跟着韩广冲锋陷阵是为了什么?难道就是为韩广保住他的王位吗?他到巨鹿来,就是为了解巨鹿之围吗?当然不是这样。韩广原本是武臣的大将,武臣又是陈胜的大将,他们是怎么当上燕王和赵王的,臧荼一清二楚。武臣既然能够背叛陈胜自立为王,韩广也能背叛武臣自立为王,为什么,不就是因为他们手中有实力吗?现在他手里也有实力,燕国的一大半兵力都在他的手里,他为什么不能象武臣、韩广一样叛主自立?韩广能做初一,他就能做十五,只要时机合适,什么道义都不用考虑。
  但是他的实力不够,他要寻找一个强有力的后盾,这个后盾要有足够的实力,要值得他臧荼替他卖命。在他的心目中,有两个可选的对象:一是楚国,一是秦国,不错,其中一个是秦国。
  楚国是很自然的,臧荼原先就是楚人,他是跟着武臣、韩广一起的。如果能带着大军归顺楚国,那是名正言顺的事情。本来他看中了楚怀王,楚怀王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手段让他佩服不已,他本想等宋义过河之后配合宋义作战立功,以后争取楚王的支持,就象支持魏豹一样支持他称王。可是宋义意外的死在项羽的手里,楚国的形势突然之间就翻天覆地,项羽成了最大的势力,但是项羽又和怀王不能比,不仅在名义上他不能和怀王不能比,而且他手下的实力之间可能存在的分歧,也让项羽看起来不是那么牢靠,这个情况下,臧荼当然不能把宝押在项羽身上。
  至于秦国,臧荼清楚得很,如果没有楚军的到来,以王离的傲气当然不会看上只有五万人的他。王离是懒得动他们,如果真想攻击他们,就凭齐燕这点兵力根本不是王离的对手。正因为如此,臧荼没有主动去接触王离,他在要王离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投诚,才能获得最大的利益。
  而楚军自杀式的攻击,可能就是臧荼唯一的机会。楚军这么勇猛,有可能痛击王离,把王离打痛了,不那么傲气了,没有足够的实力来平定齐燕了,这个时候臧荼手下的五万人马就值钱了,他也才有谈判的资本。
  至于栾布担心的楚军击败王离之后,会对他报复的劝告,臧荼嗤之以鼻,栾布不过是个佣徒,他懂什么权谋。报复也是要有实力的。且不说楚军击败王离的可能微乎其微,就算他能打赢,那也是惨胜,惨胜之后的楚军有实力有胆量吞下他五万人马?就算他还有这个实力,他不要考虑考虑齐赵的想法?他不敢的。他就算心里再有气,也只能笑脸相迎,因为他臧荼有实力,有实力的人,就有资格享受相应的尊严。
  臧荼胸有成竹,眼前的战况让他更加坚定了不出兵的信心。让楚军去打吧,他们越勇猛,越是两败俱伤,他臧荼越有底气去讨价还价。
  臧荼如是想,田安、田都也这么想,与楚军的强悍给他们带来的冲击相比,秦军的实力更让他们心惊,如此勇悍的楚军如果都逃不了败亡的命运,他们手里这三万人又如此是秦军的对手?他们就是帮楚军,楚军也赢不了,与其如此,不如保存实力静观其变。
  田壮比栾布聪明,他在官场上混过很多年,田壮、田安的心思他不用问都明白。项家对他们有恩又如何?在生死存亡面前,再大的恩情都是可以抛弃的东西,只有生存下去,只有他们的荣华富贵,才是值得考虑的。
  陈余、张敖也在看,但是他们和齐燕的心思不太一样,陈余深通用兵之道,楚军的形势不妙,他一清二楚。虽然连破三阵,但是楚军的伤亡也很大,总伤亡已经接近六万,后力难继,仅靠前锋营的骁勇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何况前锋营现在伤亡过半,他的攻击力大大下降,相比之下,秦军虽然接连被攻破三个万人阵,但是他们的兵力充足,三万人的损失他们承受得起,一点点的耗,也能把楚军拖死。
  更何况楚军除了项羽亲率的前锋营,其他的将士面对秦军根本没有优势。
  这样的战局,只要脑子稍微清醒一点的人都可以看得出来。这个情况下还要不要去帮助楚军,陈余也陷入了犹豫之中。他思来想去,觉得自己就算是出手,也扭转不了战局,只不过是白白送死而已。既然如此,那这个牺牲就没有必要了,不如等楚军与秦军血战之后,再与秦军商议相关事宜,楚军这么勇猛,秦军即使战胜了,损失也不会小,想必不会对赵国的投诚置之不理。
  出于这样一种心理,陈余开始后悔起来,自己不该那么冲动的去和项羽面谈,还把张敖教训了一通,项羽虽然不一定有机会痛骂他,张敖也不敢骂他,但是他们的心里肯定对自己这种出尔反尔的言行十分不屑。对于一直以言出必践的名士自居的陈余来说,被人在心里鄙视,不亚于被人当面指责。一想到这些,陈余的脸上就有些发烫。
  齐燕赵按兵不动,楚军独力支撑,举步维艰,范增虽然使出了浑身解数,除了必不可少的后备力量之外,他把所有的人马都派上了阵,这才勉强挡住了秦军的攻击,稍稍取得了一点优势。
  三万秦军在两倍于已的楚军攻击下,伤亡越来越大,渐渐的站不稳阵脚。项佗和周兰倚仗着人多的优势,渐渐的取得了两翼的优势,秦军开始后退,他们焦急的竖起了求援的大旗,请求王离派出援军。
  可是王离无动于衷,他见楚军倾巢而动,已经到了最后的关头,这个时候不能怜惜人命,要用这三万人的性命耗尽楚军最后的力量,以求最后摧枯拉朽般的击败楚军。当然了,王离不能让正在拼杀的秦军知道他的想法,以免他们失去希望,过早的崩溃,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他一面让人告诉前面的几个部将他正在调集人马,希望他们坚持到底,一面却让后面已经做好接应准备的人按兵不动,他要待楚军崩溃的迹象出现,再给予致命一击。
  不论是楚军还是秦军都陷入了苦战,他们都无法迅速的击溃对手,更不能后退,所能做的只有咬牙坚持下去,坚持到对方坚持不住的时候。这个时候有任何松懈都是不可收拾的场面。楚军知道已经没有什么后援了,他们如果不战胜眼前的秦军,就是死路一条,一个个抱着以命搏命的心理厮杀,而秦军虽然在后退,但是王离说了,援军马上就到,所以他们也在拼命的坚持,希望能够坚持到援军到来的时候。
第二章
巨鹿鏖兵
第二十八节
突生变故
  范增负着手站在指挥车上,睿智的目光越过血腥而喧嚣的战场,心却痛得揪了起来。楚军虽然勇猛,可是毕竟实力相差太大了,眼下和秦军僵持着,虽然看起来还略占上风,可是如果考虑到秦军还有二十多万人,已方却所剩无已的时候,他真的绝望了,兵力的悬殊太大,根本不是人力可以转移。项羽虽然勇猛,但是他的勇猛除了给秦军多造成一点杀伤,还是无法扭转战局。
  范增仰起头看着碧蓝碧蓝的天空,眼泪差点流下来,武信君,我恐怕无法完成你的嘱托了。
  “亚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项庄匆匆的走了上来,见范增如此模样,他有些紧张的站住了,轻声的叫了一声。
  范增不想让身边的将士看到他的软弱,动摇军心,眨了眨眼睛,然后挤出一丝很僵硬的笑容:“子严,共君侯那边有什么消息?”
  项庄含糊不清的嗫嚅了几句,脸色很不好。范增一看不对劲,心立刻揪了起来。他厉声喝道:“究竟怎么了,快说!”
  项庄往四周看了看,凑到范增耳边,用只有范增才能听到的声音说:“共君侯正在和秦军在阵前谈判。”
  “谈判?”范增的脸立刻白了,这个时候谈什么判?他不会是怕了,要投降秦军了吧?
  “嗯。”项庄的脸色也煞白,心底一阵阵的寒气往外冒。他到共尉大营的时候,共尉已经在阵前和秦军谈上了,他没有见到共尉本人,是听共尉的都尉朱鸡石偷偷告诉他的。朱鸡石说到这件事的时候,义愤填膺。他原本因为自己背叛了共尉而不好意思,所以和余樊君一起放弃了手中的实力去向共尉请罪,共尉让他们做了都尉,他们俩都很感激共尉,可是现在共尉却和秦军谈判,他们敏感的意识到共尉可能会投降秦军,而来求援的项庄很危险,出于义愤,他们把这个消息告诉了项庄,让他在其他人看到他之前立刻走,如果共尉真的打算投敌的话,项庄就是自投罗网。
  项庄听到这个消息,大惊失色,没敢多留,立刻跑了回来,把这个消息告诉范增。
  范增如遭雷击,后悔莫及。共尉担负着楚军左侧的安全,如果这个时候他投降章邯,楚军就会陷入死地,如果他再邀功,主动袭击楚军,以他所部的战斗力,楚军肯定是全军覆没的结果。
  一颗颗冷汗从范增的脸上滚落,他悲愤莫名,悔恨象一只巨大的虫子在啃噬他的心。当初他就对共尉不放心,觉得这个年轻人有着与他年龄不相衬的阴沉:他虽然比项羽年轻,可是心机却比项羽深,他用一套看似豪爽的行动,步步为营,牢牢的扣住了项羽的心,项羽和他结为异性兄弟,信任有加,甚至不允许任何人怀疑他,即使是他这个亚父说起他的不是,项羽心里也不高兴。他以支持项羽为条件,诱使项羽击杀了宋义,和楚怀王翻了脸,也就把项羽逼到了绝路上。项羽信任他,让他做了大军的次将,把掩护大军左翼的重任交给他,可是现在他却只顾着自己的富贵,要抛弃项羽这个兄长了。
  项羽完了!楚军完了!
  “击鼓,击破秦军此阵。”范增二话不说,立刻下达了命令。
  隆隆的鼓声传到前阵,项羽听了顿时生疑,这个时候击破秦军没有什么问题,可是为什么范增让他击破秦军之后退回本阵?这个时候自己怎么能离开阵前呢,难道是出了什么事?项羽满腹狐疑,他顾不得多想,在他的面前,楚军越来越少,秦军的身影越来越近了,容不得他多想。
  “季布,我们轮流冲击。”项羽大声喝道,扔掉手中的断戟,重新换了一柄完整的铁矛。他的话还没说完,就看到前方二十步外一个戴着板帽、穿着精甲的秦军将领正在大声呼喝,长剑直指右前方,右前方正是项佗,他正和秦军厮杀,被几十个秦军围在中间,身边只剩下十来个亲卫,看样子不是损失过大,就是逞匹夫之勇,中了秦军的计,眼看着秦军蜂拥而至,他拼命抵抗,长剑飞舞,但是身边的亲卫还是一个接一个的倒下去,秦军的长戟已经接近了他的身体,危在旦夕。
  项羽顾不得多想,他再次把目光投向了那个秦军将领,从他的板帽和精甲,以及身边的亲卫可以看出,这个人至少是个千人将,说不定还是第四阵的主将,项羽大喜,剑交左手,右手绰矛,再次盯了那个秦将一眼,猛然甩臂,将铁矛投了出去。
  一丈长的铁矛,在他的手里如同一只箭一般轻松。
  铁矛带着残影向前飞去。
  那个秦军正是第四阵的主将,经过一个多时辰的厮杀,第四阵的一万人损失殆尽,只剩下他身边的两千多人勉强维持着最后的阵型。他看到了楚军左翼的项佗,看到了他身后的项字战旗,把他当成了楚军的主将,心中大喜,下令示弱诱敌,把立功心切的项佗诱进了包围圈,然后命令手下的亲卫一起扑上去,意图把项佗斩杀阵前。
  眼看着那个楚将就要毕命,他忽然感到一阵寒意,下意识的扭过头向项羽的方向看来,入眼的却是一道黑影。
  一个亲卫看到了项羽抛出的铁矛,他来不及提醒主将,大吼一声,双手举盾拦在了主将的面前。铁矛来得太快,他还没站稳,长矛就到了眼前,“扑”的一声响,铁矛穿透了他手中的盾牌,余势不减,接着穿透了他的身体,强大的力量将他带得向后飞起,正撞在主将的身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7/2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