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校对)第1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4/249

  “不错,章邯手上的三十万大军就是我大秦最后的力量。”东门耳一字一句的说:“章邯如果回到了关中,咸阳还有谁能控制他?万一……”他拖长了声音,看着赵高,不再往下说。
  赵高忽然惊醒,一阵寒意从后背升起,直冲脑门。
  “你是说章邯……”阎显也十分吃惊,不敢把那个字眼吐出来,似乎一吐出来就会成真似的。
  “难道咸阳令不觉得敖仓丢得太可疑吗?”东门耳反问道。
  阎显瞪大了眼睛看着东门耳,同样惊惧不已。可疑,实在太可疑了,楚军在兵力不如章邯的情况下居然还能分兵攻击敖仓,而且一举得手,章邯又接连撤退,现在更要撤入函谷关,怎么看都让人觉得这太可疑了。他转过头看看面色阴冷,手指挠着胖脸,眼神闪烁不停的赵高,下意识的咽了口唾沫。
  “不能让他入关。”赵高喃喃自语:“否则,我们将死无葬身之地。”
  “大人英明。”东门耳暗自松了一口气。
  阎显看着微笑的东门耳,又觉得有些可疑。东门耳和章邯有过节,巨鹿大战之前,东门耳主动要求到巨鹿劳军。劳军之后,他可能是出于为赵高抑或是他自己争功的目的,居然要求和楚军的共尉议和,阵前招降,还答应了共尉的条件,把章邯调去救援敖仓,结果中了共尉的缓兵之计。正是因为章邯离开巨鹿,共尉才抽出手来,突然袭击了正与项羽鏊战的王离,并且生擒王离,造成长城军团的意外崩溃。大战之后,章邯十分恼火,他虽然不敢指责赵高,却上书告了东门耳一状,说他擅权,是巨鹿之战失败的罪魁祸首。亏得赵高信任东门耳,把这件事捂了下来。他现在这么说,会不会是报复章邯?阎显犹豫了片刻,见赵高脸色不善,想了想还是把这个疑问咽了回去。
  “我要再去宫里一趟。”赵高站起身来,以少见的敏捷往外走。
  “丞相为国事操劳,真是废寝忘食啊。”阎显连忙拍了个马屁。
  “食君之禄,理当为国操劳啊。”赵高义正辞严的叹了口气。
  ……
  章邯接到朝庭的回复,半晌无语。司马欣见他脸色不对,连忙拿过来看,一见之下,也大吃一惊。他略一思索:“将军,会不会是赵高故意从中使坏?”
  “是又如何,不是又如何?”章邯无可奈何的苦笑一声,皱着眉头想了想:“传令,退守安邑,就食河东吧。”
  “如果楚军从河南入关怎么办?”司马欣问道。
  “那你说怎么办?”章邯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河南多少还有个函谷关,河东却什么也没有,如果我去河南,叛军直接渡河,河西又如何保全?”
  “可是,没有关中的支持,河东是个死地啊。”司马欣急得脸都白了,“我们的军粮只够支撑两个月的,两个月一过,我军将不战自溃,到时候就是想跑也跑不了了。”
  “跑?”章邯气得想笑:“陛下不准我们入关,我们还能跑到哪里去?”
  司马欣哑口无言。
  看着惊慌失措的司马欣,章邯叹了口气:“别想那么多了,也许是他们没听懂我的意思,再写一封急报,详细向他们解说我们的用意。”
  司马欣沉思半晌,无可奈何的点了点头。
  得知章邯驻兵河东,却没有退守函谷关,项羽大喜过望,督军急进。楚军势如破竹,接连击败章邯安排的殿后人马,越过太行山,与章邯在少水两岸对峙,同时派人给共尉送去消息,请共尉立刻赶来支援,与章邯决战。
  两天后,共尉赶到,不过大军还没来,他是带着亲卫营来的,一见到项羽就笑着说:“你可是让我入关的,现在把我拉过来对付章邯,到时候要是让别人入了关,我可亏大了,你如何赔我?”
  项羽笑笑:“除了你我之外,还有谁入关?”
  共尉撇撇嘴,脸上的笑容不见了。“你忘了还有刘季吗?”
  “他?”项羽很好奇,“他入关了?”
  “现在还没有,不过他的用意很明显。”共尉恨声道:“我多次传令让他赶来支援,但是他一直没有露面,开始说是在洛阳被秦军偷袭,损失惨重,我信以为真,就派了一万多人去支持他,现在才知道根本不是这么回事,他在说谎,从洛阳撤军之后,他回南阳去了,然后折向西行。他想干什么,你还看不出来吗?”
  “有这种事?”项羽也沉下了脸,瞥了一眼脸带怒气的共尉,忽然笑道:“看来他跟你不一样,真打算跟着大王走了。”
  共尉不高兴的哼了一声。
  “放心好了,就他那点人马还入关?”项羽安慰共尉道:“武关道是南线入关的要道,秦人怎么会一点防备也没有?武关、峣关、蓝田可都驻着兵呢,刘季才三万多人,他能打到关中去?”
  “这可说不定。”共尉摇摇头:“万一他入了关呢?那我的关中不是就成了他的?”
  “他的?”项羽笑容一收,顿时变得凶神恶煞一般:“那要看他有没有命做这个关中王。”
  “你忘了大王的关中之约了?”共尉依然摇头:“我对大王的命令阳奉阴违,这点伎俩瞒不过太久,大王很快就会知道。真要被刘季抢先入了关,大王完全有可能封他为关中王,到时候你还能怎么样?你别忘了,你这个上将军可是楚国的上将军,也要听大王的。”
  “我听他的?”项羽嘿嘿一声冷笑,用手指戳了戳自己的太阳穴:“我要是听他的,不如把自己的这颗首级送给他算了。”
  “你这可是要造反?”共尉佯作大惊。
  项羽不以为然:“你我兄弟,何必瞒你,大王与我水火不容,我不杀他,他便杀我,这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情。”
  “兹体事大,还得从长计议。”共尉摇摇头:“虽说你有重瞳之兆,可是大王毕竟是大王,你不能掉以轻心。”共尉想了想,又接着说:“章邯没有退回函谷关,却留在河东,我看事有蹊巧,咸阳是在犯糊涂,但这是我们难得的好机会。兄长,以我之见,你在这里据险而守,牵制住章邯,我带兵从河南抢先入关,截断章邯的后路,再与兄长夹击章邯。否则的话,一旦咸阳明白过来,让章邯回到函谷关,我们再想破关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项羽皱着眉头想了半天,点了点头:“这样也好。军粮的问题解决了,赵耳又在不断的征兵送来,很快我这里的兵力就能达到三十万,对付章邯也差不多了,你如果能拿下函谷关,章邯就插翅难飞了,我正好砍下这个竖子的头颅,为季父报仇。”
  共尉大笑。
  “不过,入关归入关,军粮的事你可不能大意,我这里可指着你呢?”项羽有些不放心的对共尉说。
  “你放心好了,我保证让你吃饱喝好。”共尉大大咧咧的说:“你别忘了,我跟章邯也有仇。”
  项羽也乐了。共尉是跟章邯有仇,共尉要杀章邯,为陈胜报仇,章邯也要杀共尉为章平报仇,这两人都恨不得啃对方一口呢。
  “去吧去吧,我杀章邯的时候,一定会叫你来的。”项羽拍拍共尉的肩,将他推出了大帐,“事不宜迟,我就不留你了,赶快带着人渡河吧。”
  “谨遵上将军令。”共尉一本正经的一拱手,转眼间又恢复了那副玩世不恭的模样,放声大笑,带着钟离昧、钟离昭兄弟匆匆而去。他一面带着人马前进,一面传出命令,让正在随后赶过来的周叔、韩信二将带领人马折向南行,同时命令楼船将军赵青立刻带着水师赶到平阴津,准备接应大军渡河。
  五月初,共尉渡过大河,前锋韩信率两万多人星夜急行,直扑函谷关。秦军得到消息,大惊失色,迅速将楚军逼近关门的消息送到咸阳。二世胡亥闻听,惊骇莫名,召中丞相赵高问计。赵高一时无计,只得推说要与群臣商量之后再去回报,胡亥听了,脸色顿时变得难看起来,看向赵高的眼神没有了往常的信任和尊敬,转而变得很阴冷。
  “丞相身为朝庭柱石,平时多谋善断,现在楚军已经逼近函谷关,丞相却无以教我?”
  赵高汗如雨下,他第一次感受到了胡亥身上传来的威压。以前他一直把胡亥当成那个为了逃避一点功课而用尽心思却不能如愿的顽劣少年,现在他忽然发现,胡亥虽然还是那个顽劣少年,但是他身上还有一层光晕,他是大秦帝国的皇帝,不管他赵高是如何的威风,只要这个少年一句话,他随时都有可能人头落地。
  这种感觉很不好。赵高战战兢兢的退出宫殿,匆匆的上了车,他要赶回府和东门耳商量,这次不是为了清除某一个政敌,而是为了保住函谷关不失。
  马车在府前刚刚停下,赵高没用人扶,就一跃而下,差点一跤摔倒在地。旁边的随从大惊,连忙过来扶住他,赵高顾不上生气,推开随从和一路小跑赶过来的步辇,提着衣摆一路匆匆的进了府。跑到书房前的时候,他已经气喘吁吁,满头大汗,看得东门耳他们十分意外。
  “丞相,何以至此?”
  “大事不妙。”赵高一把揪住东门耳的袖子:“共尉率军逼近函谷关,关中危矣。”
  阎显大惊失色,东门耳却松了一口气,笑道:“原来如此,那有什么可慌的。”
  赵高的眼中顿时射出光芒:“先生有办法?”
  “函谷关是天下雄关,关东六国多次兵临关前,哪次不是铩羽而归?就凭共尉那几万人,他能攻下函谷关?”东门耳不屑的笑了一声,不以为然的挥挥手:“要说危险,我倒是觉得,武关更危险。”
  “武关?”赵高莫名其妙:“武关有什么危险的?”
  “刘季正在叩关。”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十七节
暗流涌动
  “刘季?”赵高皱了皱眉,好半天才想起来这么一个人。关东叛军中最有名的是楚军,楚军中最有名的是项羽和共尉,至于这个刘季,他曾经听说过,但是没什么印象,偶一提起,还真有些陌生。赵高对东门耳的郑重其事有些不以为然,他轻松的一笑:“刘季不过是个无名小辈,他能有什么威胁?还是先想想怎么对付函谷关前的共尉吧,据说他有十来万人马,不可小觑。”
  阎显笑道:“岳父说的确实有道理,这两年的军报之中,确实没有听说刘季打过什么胜仗,再说了,武关道不是那么好打的,武关、峣关都有守兵,就算他侥幸进了关,蓝田还有驻兵呢。”
  “不然。”东门耳严肃的打断了阎显的话,逼视着阎显道:“咸阳令,你说刘季没有打过什么胜仗,那你可知道王离在杠里是败于谁手?”
  “不会是败在这个刘季的手里吧?”阎显觉得有些好笑的应道。
  “正是这个刘季。”东门耳展颜一笑,转向赵高道:“丞相,共尉拥兵十万,来势汹汹,但是函谷关易守难攻,数百年来,诸侯数次攻秦都不能成功,就是因为我大秦有函谷关。大秦统一天下之后,函谷关的防守有所松懈,致使周文轻松入关,兵逼咸阳,但是这件事却正好提醒了朝庭,函谷关现在有兵有粮,共尉要想攻破函谷关谈何容易?倒是武关道,大家都认为武关道千里迢迢,又有武关、峣关,关内还有蓝田大营,固若金汤,所以都不太在意,那里的守将成了最肥的缺,丞相,你想必不会不知道峣关的守将是谁吧?”
  赵高的眼神闪动,不自然的眨了眨眼睛。他当然知道峣关的守将是谁,那是一个屠夫,因为走他的门路才做了峣关的主将的,他每年都要送大量的财物来,其中不乏南方来的奇珍异物。这样的人当官就是为了发财,如果刘季能给他足够的钱,他连亲生父亲都可能卖掉,指望这样的人守住峣关,确实有些不太靠谱。峣关如是,武关、蓝田的人也差不了多少。
  “这么说,武关道确实有些危险。”赵高沉吟了片刻,收起了轻视之心:“刘季有多少人?”
  “据说有十万之众。”
  “十万人,不比共尉少多少啊?”赵高越发的不安了,他想了好一阵才说:“那依先生之见,该当如何?”
  “加强防备,不让刘季有可趁之机。”东门耳胸有成竹的应道:“如果丞相信得过我,我愿意去峣关,力保武关道不失。”
  赵高沉吟着:“先生知兵,如果你去峣关,倒是个合适的人选,只是……”他瞟了一眼阎显,有些犹豫,阎显虽然对他很忠心,但是却没什么计谋,他心里想的那件事,阎显只是个能出蛮力的人,要让他帮着谋划,可就有些难为他了。至于他的弟弟赵成,虽然也颇有心计,但是跟这个东门耳比起来,那还是要差一个级别。赵高有些舍不得,但是想来想去,又没有更好的人选,不免有些犹豫不决。
  东门耳微微一笑,向赵高凑近了一步,轻声说道:“丞相,你现在已经是权倾朝野了,百官唯丞相马首是瞻,如果再打退了叛军,保住了关中,丞相的功劳又有谁可比呢?到时候丞相就关中百姓心中不是王的王啊。就算丞相恪守臣节,恐怕也不能如愿呢。”
  赵高两眼放光,心动不已。
  东门耳又接着说:“大秦有制,无军功者不得封侯,丞相虽然为朝庭尽忠尽力,却不能享受封邑,那些宗室也因此诟病丞相,丞相难道不觉得委屈吗?万一天幸,我能立有微功,丞相保住了关中,力挽狂澜于既倒,就是大秦的功臣,到时候他们还能说什么呢?”
  赵高连连点头,但是还是有些舍不得。“先生,我知道你这样做是为我好,可是,你走了之后,还有谁能为我出谋划策,共商大计呢?”
  东门耳摇摇头,轻声说了几句,赵高大喜,放声大笑:“既然如此,那武关道就委托先生了。”
  东门耳躬身应道:“愿为丞相效犬马之劳。”
  ……
  武关,杀声震天。
  刘季带着人离开了洛阳,本来准备到南阳去补充一下辎重的,可是想来想去,觉得还是不安全,吕释之对他一直不太友好,而且又很精明,他没有足够的把握骗过他,生怕被他看出破绽,如果共尉已经派人通知了他,那就更不妙了,所以他只是派人给吕释之送了个信,假称他奉共尉之命西行入关,希望他提供点粮草,然后就取道郦县直接向西,边走边等。
  出乎他的意料,吕释之一直没有什么反应,只是派人来说,最近粮食紧张,无法供应,希望刘季再给他一点时间,但是后面紧跟上来的一万五千人却把刘季吓了一大跳,特别是听说领兵的三个人中有雍齿,顿时把刘季吓出一身冷汗。雍齿跟他有仇,共尉派他来显然不是军令中说来支援他,而是想对他下黑手的。刘季不敢怠慢,一面拔腿向西逃窜,一面给雍齿等人写了一封信,说自己虽然损失不小,但是战意很旺盛,愿意为先锋,攻破武关,为他们入关开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4/2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