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校对)第1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5/249

  见单于发火痛责冒顿,阏氏喜上眉梢,跟着后面扇风点火,说冒顿是个没胆子的男人,不配当单于的太子,言下之意,不如让她的儿子当太子。单于旁边的人早就受了阏氏的好处,这个时候当然一起帮腔,直说得头曼单于满脑子火。
  冒顿也不着急,反而苦谏说,不能和西楚人开战,一旦开战,只怕会大败。头曼气得一脚把他踹了一个大跟头,头也不回的走了。当夜就发出急令,召各部落的大军,准备大举入侵北地郡。单于庭一时热闹非凡。
  就在头曼等着出征,在下雪之前再抢劫一次的时候,白羊王送来了消息:他被西楚人偷袭,一战而溃,只剩下一半人龟缩到富平城,部落、牛羊全被西楚人的抢走了。单于大惊,还没搞明白是怎么回事,楼烦王的消息又到了,白羊王在富平被西楚王共尉一口吃掉了,三万大军只逃掉几千骑兵,其他人都死了,白羊王的脑袋也被西楚人砍下来当了尿壶。
  整个单于庭震惊了。白羊王的实力在匈奴各部里是排得上的,他那三万骑兵的战斗力,大家也是心里有数的,而西楚人只有两万骑兵,两万人吃掉三万人,就算开始是偷袭占了便宜,可是他们攻下富平城只用了一个多时辰,连楼烦王去接应都没来得及,这未免也太恐怖了吧?
  更恐怖的还在后面。
  楼烦王很快又送来了消息,西楚人一举击杀了白羊王之后,十万大军气势汹汹的去了上郡,他抵挡不住,只好带着部落转移到河东去了,现在正在河东打劫,补偿损失。他告诉单于说,白羊王被偷袭的事情很蹊巧。白羊王离秦人的长城近千里,他藏在青山峡,又不靠着直道,按理说西楚人不应该知道他在哪里,更不可能从长城出发,千里奔袭,一击而中。他们好象知道白羊王就藏在青山峡似的,可是他们如果早就知道,为什么以前一直没有动手,偏偏匈奴人刚和他们谈判,他们就动手了?楼烦王直言不讳的怀疑,冒顿把白羊王的情况透露给了西楚人。
  与使者一起来的,还有几个白羊王的士卒,他们是战败被俘之后,又从西楚人的大营里逃出来的。他们懂几句秦人的话,就是他们在俘虏营里听到西楚士兵们说笑,才知道这个情况的。
  这几句话,把冒顿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冒顿看着那个恨不得要咬他一口肉的白羊王士卒,淡淡一笑,用轻蔑的目光注视着那些虎视眈眈的人。头曼单于见他神色镇静,倒有些拿不定主意了。
  “这么简单的事情你们都想不通?”冒顿从鼻子里哼了一声:“事情就这么巧?那些西楚士兵偏偏就在你们几个人旁边说这些事?如果真有这件事,西楚王会让几个士兵知道?要是我把白羊王的情况告诉西楚王,又怎么会留着楼烦王来给我添乱?西楚王要袭击楼烦王好象更容易一些吧。”
  众人一怔,哑口无言。
  “那……为什么西楚人能千里奔袭,一击而中?”头曼还是有些想不通的说道。
  “你们别忘了,蒙恬的时候,上郡、北地就被秦人拿下了,他们对那里的地形和我们一样清楚,他们的长城一直筑到阴山之下,他们的直道从云阳出发赶到九原,只要一天一夜。秦人有文字,他们会画地图,这里的地形他们会不留下地图?共尉接收了关中,当然也接收了那些地图,知道青山峡又有什么不可能的?你们用脑子想一想也知道了,北地郡哪里能比青山峡更适合隐藏?”冒顿镇定自若,侃侃而谈:“我出使经过青山峡的时候,就警告过白羊王,不要以为青山峡离长城有千里之遥,那里就是安全的。一千里的距离,对有步卒随行的秦军,也许是个遥远的距离,可是如果对方全是骑兵,那么他们跟我们一样,也是旦夕可至,不要以为不在直道边上,西楚人就拿他没办法。”
  “等等,你是说,西楚人全是骑兵?”头曼吃了一惊。
  “西楚王以骑兵起家,他原本就有一万骑兵,现在又吃掉了章邯一万骑兵,总共两万多人,全部装配铁戟、手弩,铁甲,又是偷袭,打败白羊王算什么。”冒顿仰起头,用鼻孔看了一圈其他诸王:“说句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话,如果论单打独斗,在场的诸位恐怕没有一个是他的对手。”
第一章
关中经略
第二十节
东西称霸
  冒顿的话虽然难听,可是在场的诸王想了想,以白羊王和楼烦王的实力,一个被人家一口吃掉了,一个被人赶跑了,那么自己掂量掂量,确实没有什么胜算。他们都软了下来,眼巴巴的看着头曼,希望他能拿个主意。头曼也没主意,他又把问题抛给了冒顿。
  冒顿摆了一会架子,看那帮家伙都怂了,这才说道,诸位也不要紧张,西楚的骑兵虽然强悍,但是他们毕竟不是我们匈奴人,不能象我们一样在马背上生活,所以他们打败白羊王、楼烦王是可能的,但是到大漠来攻击我们,那是办不到的。诸位要安全,北地、上郡就不要去了,离这个西楚王远一点,免得自已找不痛快。
  他的话还没说完,有人叫起来了,北地、上郡不能去,那到哪儿去?
  冒顿说,西楚人的骑兵强悍,不代表其他国家的骑兵也强悍,河东的项佗不是被楼烦王打得没脾气吗?代地、燕地也一样,他们都没有那么强悍的骑兵,我们照样可以来去自如啊。
  领地正对燕代的左黎汙王和姑夕王一听,脸色顿时很难看了,那是我们的牧场,你们都到那里去打劫,岂不是等于在我们的羊圈里抓羊?你们为什么不向西,西面的休屠王、日逐王也不对着西楚人。
  头曼也头疼,牧场是大家的命根子,谁也不愿意和别人分享。白羊王现在是死了,北地丢了也就丢了,可是楼烦王丢了上郡,转移到河东去,左黎汙王这次来就是讨个说法的,你还要把更多的人转移过去,那他不跟你玩命才怪。
  冒顿装模作样的想了半天,最后说,要不这样,你们凑点牛羊,我再去跟他商量商量,毕竟我们要的是盐、铁、粮食,中原的物品,而不是为拼命而拼命,如果真能和西楚人做生意,按他答应的那样提供给我们,我们又何乐而不为?真要是谈不下来,那我们就齐心协力跟他打,这可不是哪一个人的事情,如果力量分散,我们谁也不是他的对手。
  头曼也觉得有道理,征求众人的意见,众人都觉得这是个好办法,可是共尉的要求太高,就算分摊到各人头上,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商量来商量去,冒顿拍着胸脯说,也不用那么多,先给一半吧,一万匹马,五万头牛。
  众人还是觉得多,扯皮扯到最后,再减一半,五千匹马,三万头牛。冒顿勉强应了,让众人回去凑牛马,然后一起送到他那里去,他先去和西楚人商量。他走之前说,你们给得太少,我不能保证贪婪的西楚人会不会答应,所以你们要有心理准备,到时候是再加一些,还是开打,都有可能。
  他这么一说,众人都觉得为难他了,陪着笑脸说了一通好话。冒顿见了,脸苦得象苦瓜,心里却笑得乐开了花,自己一毛不拔,把共尉要的条件准备好了,还白落了一万头牛,这生意真是做得。他立刻赶回自己的领地,派人去北地和共尉联系。驻守北地的傅宽接到消息之后,不敢怠慢,立刻派快马把消息送往咸阳。
  与此同时,被割了肉的左黎汙王和姑夕王发动了雪前攻势,燕代地区顿时烽烟四起,代王陈余、燕王臧荼不敢怠慢,尽起国内士卒,与匈奴人全力周旋。他们和河东的项佗一样,被行踪不定的匈奴人打得狼狈不堪,陈余是兵力严重不足,臧荼的兵力虽然多一些,可是骑兵数量有限,也无法和匈奴人争锋,好容易支撑到下雪了,匈奴人自行退去。
  焦头烂额的臧荼和陈余这时候才坐下来,好好的思量了一番,不约而同的想到了始作俑者共尉,于是,臧荼的儿子臧衍、陈余的亲信夏说立刻赶往咸阳,臧荼同时还给项羽写信,表明和共尉联系的原因,一方面是向项羽解释,另一方面也是示威,我和共尉是盟友,你动齐国、赵国我不管,可你不要打我燕国的主意。
  而刚刚喘过气来的项佗和司马欣也向项羽发出了急信,趁着冬天匈奴人不能出兵的时候赶快想办法,再这么搞下去,河东迟早要被拖死。
  臧衍和夏说见到共尉的时候,共尉正在上林苑看胡骑营训练。白羊王死了,共尉前前后后抓了大几千人的俘虏,他从中挑出一千有老婆有孩子的组建了胡骑营,就驻在上林苑,归吕臣统领。这一千人的家室都是人质,老婆在家种地,享受和西楚人一样的待遇,但是一旦发生士卒逃亡,这些人就只有被杀头的命。开始的时候还有人担心匈奴人是蛮夷,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可是出乎他们意料的是,这些匈奴人因为白羊王已经死了,他们就是到别的部落去,日子也不会比在咸阳好过,现在有吃有喝,还有军饷拿,老婆孩子又可以安居乐业,不用担心被人抢了去,比在草原上的日子强上百倍,谁还愿意回草原去?一千匈奴人安安心心的训练了,那些没被挑中的匈奴人可眼红了,他们不能进胡骑营,就只能做奴隶,那日子就不是好过的了。于是不少匈奴人就在俘虏营里闹,拍胸脯,赌咒发誓一定效忠西楚王,要求也参加胡骑营,更有甚者割破了脸,发了血咒。
  共尉最后法外开恩,又增加了三百名额,然后剩下的几千人全部当作屯田的奴隶,只管穿衣吃饭,没钱拿,但是共尉给了他们一个希望,安心种地满五年的,可以脱奴籍,以后是愿意做个农民,或者愿意当兵,都可以再商量。
  有了希望,就有了动力,匈奴人不闹了,进胡骑营的卖力训练,种地的老老实实的跟着学耕地。
  匈奴人比起中原人来,骑术要高明不少,即使是骑术射术都不错的陇西子弟跟他们比起来,也逊色不少,哪怕是十几岁的孩子,骑在光背马上都能拉弓放箭,有了马镫的帮助之后,他们更是如虎添翼。他们对骑兵战术的理解简直是与生俱来的,吕臣为此赞叹不已,看着这一千三百多匈奴人在马上盘旋自如,他又心动了,几次向共尉提出,这么好的骑兵不带出去打仗是不是太可惜了。
  共尉笑笑,什么时候生了两个儿子,什么时候再去打仗。让吕臣哭笑不得的是,共尉亲自挑选了两个长相不错的匈奴女人给他做侍妾,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送到府上,不收都不行,一时成为咸阳的笑谈。公主熊英见了,也只得收下,好在她知道吕臣对她的情意,倒也没多说什么,当然免不了在王妃白媚面前述述苦。
  这次打劫,在得到了俘虏和牛羊之外,还有两万多女人,除了那些年龄太大已经不能生孩子的以及还没成年的还有近万人,共尉全部赏给了立功的将士们做妻妾,这些人不是奴隶,都是在西楚国入籍的平民,可以享受西楚国民享有的一切待遇。这本来是件好事,可是却惹出了一些麻烦。因为一家被俘的匈奴人中,共尉让那些原本就有妻妾的匈奴人每人保留一个女人,有多余的才剥夺,而这些人里面又有两种,加入胡骑营的,夫妻两个都入平民籍,没加入胡骑营的,夫妻都是奴籍,不算平民。这样一样,那些跟着丈夫做奴隶的女人不愿意了,她们偷偷的跑了,宁愿给西楚将士做妾,就为了能入平民籍,搞得奴隶们大为不满,鼓噪起来,要西楚王主持公道。共尉最后答应他们说,你们的老婆跑了,我也没办法,但是我答应你们,你们五年之后脱了奴籍,我再给你们提供抢来的女人,奴隶们这才稍微平息了怒火。
  这件事自然又成了咸阳人茶余饭后最开心的话题。
  夏说刚到咸阳的时候,听到这件事,觉得不可思议。这个西楚王,为了增加人口真是什么招都敢用,打仗就是为了抢匈奴女人?可是后来他看到咸阳里到处可见穿着中原服饰、操着生硬的楚语秦腔的匈奴女人时,他真的相信了。他拉着一个戴着西楚太学校徽的路过士子问,这样抢匈奴人的老婆是不是有些不合适时,那个士子眼睛一翻,好像看外星人一样的说:“不夺匈奴女人给立功的将士,难道夺立功的将士的老婆给匈奴人?”说完,一甩袖子,扬长而去。
  夏说和臧衍面面相觑,无言以对。
  在看到上林苑的胡骑营在纵马飞驰时,夏说和臧衍更是惊讶莫名,共尉胆子够大的,不仅抢匈奴女人给将士们做老婆,居然还敢让匈奴人做京畿的禁卫军,虽然胡骑营只有弓,没有弩,可是这也太危险了,要知道咸阳城可是没有外城墙的,一旦这些匈奴人闹事,那可怎么办?
  共尉和夏说是老相识,夏说来来往往的好几次了,一见面,共尉就笑了。但是他没见过臧衍,见眼前这个年约三旬的人就是自己的亲家,他觉得有些荒唐,自己刚刚成年,倒有亲家了。
  “拜见西楚王。”臧衍见共尉打量他,不敢端亲家公的架子,连忙上前躬身行礼。
  共尉坦然应了,在外人面前,他这王者的威风还是要摆的,哪怕这个人是他的亲家公。等他们行完了礼,他才微笑着迎上去,点头道:“二位远来,有失远迎,万望恕罪。”
  “不敢。”臧衍和夏说同声说道。
  “来,先看看寡人的胡骑营。”共尉朗声笑道:“这些人虽然是蛮夷,可是不是不说,他们的骑术还真是不错。”
  臧衍和夏说刚才已经有了个粗略的印象,再一细看,更是凛然心惊。配备了铁甲、硬弓的胡骑营比起以骑射著称的秦赵骑兵有过之而无不及,共尉本来就以骑兵称雄,虎豹骑多次左右了战局,现在又以精于骑射的匈奴人做骑兵,天下还有谁能挡得住他?燕代向他求救,会不会是引狼入室?
  “大王,用匈奴人做骑兵,会不会……”夏说小心的说道。
  “有这个可能。”出乎夏说的意料,共尉点了点头,表示同意他的提法,可是随即又说道:“但是从总体来看,只要我们自己能够保持强大,就有足够的实力把他们消融掉,而不是被他们消融。”他指着那些专注的训练的胡骑营士卒说道:“他们抢劫,不就是为了过上好日子吗?现在我给他们好日子,让他们为我战斗,又有什么不可以?他们难道愿意过那种朝不保夕,死了只能被狼啃的日子?”
  “可是,大王能一直给他们好日子吗?”夏说陪着笑说道。
  “不能给属下的百姓好日子,那我这个王还做得下去吗?”共尉偏过头,含笑看着夏说。
  夏说一滞,连连点头:“大王说得对,大王说得对。”
  “哈哈哈……”共尉仰天大笑。
  看完了胡骑营的训练,共尉就在上林苑给夏说和臧衍接风,吕臣作陪,四人谈笑风生,说了一番闲话之后,夏说和臧衍说明了来意。
  共尉沉默了一会,然后说:“匈奴人侵扰燕代,我也十分忧心。燕代虽然不是我的领地,可是说起来,都是我华夏子民,我不能坐视不管。可是,你们也要理解我,现在东楚王是霸王,我们是不是先向他请示一下?毕竟如果我们联手对付匈奴人,可不是帮帮忙那么简单的事情,何况还要经过项佗的防区。”
  臧衍微微一笑:“大王,家父已经向霸王请示了,只是还没有收到回音。大王和东楚王情同兄弟,想必他不会反对的。”
  共尉不说话,笑着点点头。
  夏说皱了皱眉,放下了杯箸:“大王,你也知道的,我家代王并非霸王所立,他欲吞并赵代不是一天两天了,如果去向他求救,岂不是与虎谋皮?”
  共尉咂了咂嘴,沉吟着端起酒杯咂了一口,眉头微微皱起,似乎显得十分为难。夏说看在眼里,微微一笑:“大王,我有一策,可以解决这个难题。”
  共尉抬起眼皮,看着微笑不语的夏说,思索了片刻,笑了:“夏君请讲。”
  夏说挺了挺腰,坐下了身子,又喝了口酒润润嗓子,这才慨然道:“东楚王为霸王,是因为当时他最有实力,可以领导群雄,同样道理,霸主也有主持公道、救危济难的责任。现在他能解决我燕代的困难吗?他连齐国都摆不平,又怎么可能出兵燕代,扫平匈奴?以臣看,能够解决北疆的匈奴问题的,非大王莫属。”
  共尉皱起了眉头,放下酒杯:“夏君的意思是?”
  “我代国、赵国愿意和燕国一起与大王结盟,拥立大王称霸,大王坐拥关中,以我代赵燕三国为援,再加上韩王一直依附大王,河南王(申阳)、殷王(司马卬)都曾经在大王的麾下征战,天下十一国,大王这里有七席,已经过其半,也足以称霸了。”夏说胸有成竹的看着共尉,嘴角露出志在毕得的微笑。这是陈余想出来的办法,天下现在只有共尉有实力对付项羽,拥立共尉称霸,可以打破项羽的优势。比起项羽来,共尉更大方,更有魄力,他做霸王,想必大家都会安全些。更重要的是,如果共尉答应了,那么他代王陈余就是名正言顺的拥立国,从此就可以洗白了,再也不用担心项羽和项佗的夹击。
  至于共尉会不会答应,陈余十分有把握,称霸天下,领导群雄,有几个年轻人不愿意呢?在来之前,陈余就和臧荼通过消息,臧荼对项羽一统天下的野心心知肚明,他当然也倾向于共尉称霸,共尉和他有姻亲,如果一定要推出一个天下共主,共尉显然也比项羽更合适。纵使共尉和项羽一样不满足于做一个共主,而要做皇帝,那也比项羽做皇帝更好。他的后路比陈余要宽广得多,既然陈余愿意开这个头,他又何乐而是不为?因此他虽然没有明确答应陈余,但是也没有反对。
  此时臧衍虽然没有说话,却也竖着耳朵听共尉的态度。
  共尉放下酒杯,似乎十分意外:“称霸?”
  “对,称霸。”夏说露出了微笑:“我等愿意尊奉大王为霸王。”
  共尉紧闭着嘴唇,想了好一会,摇了摇头:“兹体事大,你们容我思量思量。”
  夏说有些失望,但是随即一想,这么大的事情,确实应该让他想一想,至少他没有当面拒绝,说明他已经动了心思了,那就等等吧。
  “这是自然。”夏说躬身行礼。
  “二位在咸阳多住些日子。”共尉展颜一笑,殷勤的举起杯:“来,我们共饮此杯。”
  夏说心头暗喜,看共尉这样子,他也是想称霸的,只是出于谨慎,所以才没有立即答应他罢了。他也举起杯,朗声笑道:“请为大王寿。”
  酒宴过后,共尉让人安排夏说到驿馆去,然后带着臧衍入宫去见父母和白媚,又去见了白公,臧衍不敢耽误,以子侄礼见了共敖夫妇和白公,送上丰厚的礼物,都是燕国的特产,然后又送了一件玄狐皮给白媚。玄狐皮看起来极为轻薄,入手如若无物,但是摸起来却暖洋洋的,据臧衍说,这玄狐是难得之异物,只要有这一件玄狐皮,单衣足以过冬,说得见惯了奇珍异宝的白媚也咂舌不已。
第一章
关中经略
第二十一节
以静制动
  白公、共敖略坐了一会,便先后告辞而去,只剩下共尉和臧衍两人相对而坐,促膝交谈。共尉特地备了茶,与臧衍共饮。茶本不是新鲜物,但是共尉的喝法却是臧衍所未曾见的,他先是不太习惯那丝苦涩,等一杯喝完了,这才觉得齿颊之间自有一股清香,这才慨然叹道:“大王此茶,自出机杼,果然颇有味道。”
  共尉淡淡一笑,从小红炉上提起铜壶,给臧衍续了一杯,又给自己添了些,这才遗憾的摇了摇头说道:“茶是马虎还喝得的,只是这茶具,还不够雅致。”
  臧衍看了看那只铜壶,上面确实一点花纹也没有,形状古拙,却谈不上雅致,他笑了笑:“咸阳的工匠手艺也是有名的,何不让尚方做几只新壶?”
  “我关中穷啊。”共尉戏谑道:“能省则省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5/2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