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校对)第18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7/249

  “你去巴蜀吧。”
  “巴蜀?”彭越的脸一下子就变了。巴蜀是蛮荒,一般是流放的人才到巴蜀去的,自己来投共尉,是为了求富贵,不是想被他流放的。早知如此,还不如投项羽呢。
  “你不要想歪了。”共尉呵呵一笑,拉着彭越走到地图前,详细的向他讲述了自己的打算,最后拍拍彭越的肩膀说:“给你五年时间,如果到时候你还是不乐意呆在那里,我一定把你调回来。你的家乡任你选一个地方封侯,肯定让你风风光光的。”
  彭越犹豫了片刻,见共尉说得真诚,倒也没有再多说什么,当下应了。共尉没有让他立即走,而是让他跟在自己身边,他把一些有关游击战的军事理论讲解给彭越听,太祖的十六字方针当然是重中之重,彭越开始并没有太在意,他打仗凭的是本能,没想到过研究什么规律之类的,但是后来越是听越共尉讲解,他越觉得里面大有文章可做,原本因为被安排到巴蜀而有些失落的心情渐渐的变得开朗起来,等到半个多月以后,他已经有急不可耐的要赶赴巴蜀立功了。这时共尉反而不让他走了,他安慰彭越说,你不要急,张良年底要回来述职,你到时候跟他一起走,这段时间,你就多熟悉一下情况,到了咸阳之后,再到军学院去听听课,多学点知识,对你有好处。
  九月中,申阳顶不住西楚军犀利的攻击,见没有援兵可以盼望,只得向共尉投降。因为他是战而后降,共尉没有给他好脸色,封他为博浪侯,千户,同时把他带回咸阳,做个安稳的富翁。周叔进驻洛阳,负责东线的总体战事,蒲将军、赵青驻宛,司马卬驻河内,金昂、韩(王)信驻颍川。周贲驻荥阳,占据敖仓。项羽交出敖仓的时候,已经让人把敖仓的粮食全部转运到陈留。那些粮食虽然不少,可是共尉并不在意,他随即从关中运粮,补齐了敖仓的缺口。
  西楚三年十月,共尉回到关中,他第一时间召集白公等重臣,向他们通报了大梁之会的情况。从周叔等人围攻洛阳,白公他们就知道了山东形势有变化,但是并不清楚其中的内幕,听共尉原原本本的把情况说了一遍,陆贾和白公不约而同的笑了。
  “我分到的地盘小,再加上韩王、殷王等人也比较配合,河南王虽然负隅顽抗,但是他的实力太弱了,所以我们很快就平定了大梁以西。但是攻击齐、赵可没那么容易了,项羽现在还在积极的筹措。他把敖仓的粮食全部运走了,大概敖仓的粮食还能支撑他一阵子。”共尉解说完之后,征求他们的意见:“现在东西连横之势已成,你们讨论一下看,是速战速决的好,还是再等等。”
  “再等等。”几个人不约而同的说。陆贾进一步分析道:“这次我们得到了南阳、颍川、三川、河内、上党、太原六个郡,加上我们原先占领的地盘,实际上已经拿下天下之半。好好经营一下,我们的实力可以大增。”陆贾笑眯眯的说道:“大王,现在天下产铁的地方,我们可占了一大半了。”
  共尉笑着点点头,他抢先下手占了南阳,就是因为宛城是著名的产铁所在。
  “打仗打的是实力,这个实力不仅是人多,军械、粮草,都是很重要的因素,军械我们占有绝对的优势,而粮草,我们现在还不具备压倒性的优势。依我看,齐赵必然会联手对付项羽,同时向我们示好,并购买我们的军械,不用多,只要打一年仗,我们就可以把他们从咸阳拿走的钱全部拿回来。”陆贾咬牙切齿的说道。联军在咸阳几个月花天酒地,连吃带拿,再加上后来二十万秦军的遣返,把咸阳的钱花得精光,陆贾为了筹钱想尽了办法,对此记忆犹新,开西楚太学,建立各种作坊,如果不是少府拿钱,恐怕一件事也办不成。直到各种新产品出台,西楚才财源广进,陆贾这个令尹的手头才算松腾了一些。但是那段苦日子,让陆贾对从咸阳拿了钱的人耿耿于怀,一心要连本带利的收回来,开出一套骑兵装备三十万的天价,就是陆贾的主意。
  “有道理。”白公也表示赞同,他面露微笑,成竹在胸:“大王当初答应关中百姓,给他们三年时间休养生息,到今年四月份才算到期,集结之后,还需要一段时间整合,估计要到年底才能完成。我想,一年的时间,项羽大概拿不下齐赵吧。所以说,还是等等好,我们好准备得更充分一些,到时候一举而定,岂不更妙。”
  “当然了,我们不立即出手,并不代表就是坐等,该做的准备,我们还是要做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什么时候时机到了,我们随时可以给予雷霆一击。”白公迎着共尉的目光,意味深长的说道:“巴蜀的事情,要抓紧办了。”
  “呵呵呵……”共尉笑了:“我准备把彭越和郦商安排到巴蜀去,辅助张良经营巴蜀,你们看如何?”
  白公略一思索,点头说道:“我觉得不错,彭越为奇,郦商为正,再有子房统筹全局,巴蜀大事可定。”
  共尉转过头,看向一直静静的听着的左尹公子婴:“左尹,有件事,要劳烦你了。”
  公子婴连忙行礼:“大王何出此言,臣理当为大王效劳。”
  “赵佗占据南越为王,至今已经有七八年了,他手下有五十万人,其中一部分是关中子弟,一部分是江淮水师,我想让你以左尹的身份到巴蜀去一趟,负责巴蜀的民政,同时就近配合张将军的攻略,派人到南越去,将我关中的情况向赵佗以及他手下的将领通报,特别是那些关中籍的将领,让他们知道家乡安定,希望他们早日归来。”
  公子婴应声道:“诺。”
  “白公,你那里应该有南征军官的名册,调出来查一查,抓紧时间,看看这些人的家里情况如何,如果能带上他们家人的亲笔信,那就最有说服力了。”共尉缓缓说着需要注意的细节,详细的做着指示:“赵佗才割据了七八年时间,想必还没能完全抓住人心,他的手下思乡的人也不少,这个时候下手,还算来得及,如果等他坐稳了位子,随他入南越的将领再去世一些,再想动他,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大王言之有理。”
  “你们好好准备,我让蒯彻先到南越去一趟,探探赵佗的口风,如果能和平解决,那当然最好,如果形势不理想,就在巴蜀提前征兵,做好武力解决的准备。陈乐,尽快把适合山地、丛林作战的武器准备好,这次张将军述职之后,可能就要一起带走。”
  陈乐笑了:“那陈余他们要的货,是不是先等一等?”
  “他们要的当然要等一等了。”共尉忽然想到一件事:“对了,你和宝少府商量一下,尽快派人在南阳和颍川设立一些铁器作坊,前期毋须保密的工序,就在当地进行,不要再把生铁全部运到咸阳来处理了,这样既减轻一些你的工作量,也好给宛城孔氏他们一些好处。”
  “喏。”陈乐大喜,他正在愁忙不过来呢,这样一来,他身上的担子确实有减轻很多。
  “不过,事情交给他们做,责任还在你身上,你尽快拟出验收的标准,凡是要做这个生意的,都要接受这个验收标准,如果军械的质量有所下降,我可唯你是问。”
  “请大王放心,这个标准早已拟定,现在各工坊都已经开始实行了。”陈乐拍着胸脯大声说道。
  共尉满意的点点头。标准化这个玩意在他那个时代是不时髦的玩意,但是这个时代,却还是一个比较先进的管理经验,好在秦国有极佳的标准化基础,秦国军工业的严厉比起后世的企业制度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每一件兵器上都是刻上从最高负责人到工匠的姓名,出了质量事故,可以追究到人,除了一些细则上不够完善之外,可以说标准化的基础已经很扎实了。
  “诸位臣工辛苦,希望再过两三年,我们就不用这么累了。”共尉很诚恳的对这几个重臣说道。
  “臣等愿为大王效劳。”
  十二月,张良从巴蜀返回咸阳述职,共尉让公子婴以左尹的身份随张良入巴蜀,负责民事以及同赵佗的沟通事宜,同时将彭越和郦商划归张良统一指挥,他命令张良回到巴蜀后,立刻开始征兵,做好强攻南越的准备。张良心领神会,在和家人短期团聚之后,新年一过,就带着众人起程,回到巴蜀,着手准备攻击南越,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治所由成都迁到江洲,同时向各部落征召人马。因为有前期恩威并施打下的良好基础,各部落积极响应,很快张良就征召起八万人。
  公子婴在全面接管巴蜀的民政的同时,通过各种方式派人到南越与赵佗以及他手下的人联系,一封封关中父老的家书,沿着不同的路线,飞过崇山峻岭,茂林激流,送到目标的手中。
  四月,张良发动了对黔中的攻势,在军学院镀过金,又在山沟沟里和蛮兵厮混了几个月的先锋彭越带领两千西楚军、三千蛮兵开始了他惊心动魄的丛林战争生涯。
  与此同时,项羽再一次发动了对齐国的强大攻势。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一节
南越赵佗
  西楚三年夏四月,番禺。
  赵佗正当壮年,中等身材,十分壮实,方面大耳,一张狮口掩在浓密的胡须之中,看起来很威猛,只是两只眼睛看人的时候,总有些游移,让人看着心里有些不舒服。
  这个是贪婪而又很会见风使舵的家伙。蒯彻第一眼就对赵佗有了一个初步印象。
  “蒯君,一路辛苦。”赵佗皮笑肉不笑的在高高的座位上举了举手中的琉璃杯,带着三分倨傲的说道。早就听蒯彻要来,可是让赵佗十分意外的是,蒯彻到达番禺的时间比他估计的时间迟了一个多月,赵佗颇有些不解。
  正月末蒯彻就从咸阳出发了,他从武关道经由南阳郡,取道南郡入长沙郡,入湘水,经由灵渠入漓江,在路上悠哉游哉的走了两个多月才到番禺,目的之一,就是让赵佗产生一种期待的心理。
  共尉对南越的准备从他入主关中就开始了,咸阳鼓励经商,商人们只要有利,就会南闯北走,蒯彻走的这条路,就是商人们经常走的商路。通过商人,关中的商品不远万里来到南越,而南越的各种稀奇物事也不断的运往中原,当然了,关于南越和赵佗的信息也通过不同的渠道送往关中。赵佗当然也会在商人中安插细作,打听咸阳的动作。蒯彻出使南越的消息,赵佗就是这么提前得知的。这是第一次西楚官方身份的来使,赵佗迫切的想了解西楚的意向。
  蒯彻微微一笑,欠欠身:“多谢大人关心,虽然路途遥远,可是风景秀美,对我这个出生于幽燕之地的人来说,南越的景色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啊。”
  赵佗攻下象郡和桂林郡后,已经自称南越王,他的官属也和王国一模一样,但是蒯彻只称他为大人,不称他为大王,开口就表明了立场——不承认南越国的合法性。赵佗明知他的意思,但也不好多说什么,他这个南越王是自封的,确实名不正言不顺。他对蒯彻的称呼没有表示反对,反倒对他的口音产生了好奇。蒯彻的口音中,带着三分北方的刚硬,和南方的口音区别甚大。他向前倾了倾身子,脸上的倨傲换成了三分热切,说话的口音也忽然变得刚硬起来:“蒯君是幽燕人?”
  “彻乃是涿郡范阳人。”蒯彻有些惊讶的看着口音突然变了的赵佗,似乎有些意外:“大人,你……你莫非也是幽燕人?”
  赵佗哈哈大笑,站起身来,大步走到蒯彻面前,爽朗的一拍蒯彻的肩膀:“我是真定人啊。”
  蒯彻睁大了眼睛,有些不敢置信的看着赵佗,脸上露出惊愕之色,过了一会儿,又大笑道:“原来如此,我说大人的口音怎么会这样呢。原来,哈哈哈,这么说起来,我们还是乡党呢。”
  范阳离真定虽然有数百里,可是现在在遥远的南越来说,他们也确实可以算是乡党了。
  “正是,正是。”赵佗笑容满面的点点头,示意赐座,他感慨的叹了口气:“一转眼,离开家乡十三年了,只有在梦里,才能听到乡音了。没想到啊,没想到,今天居然又在这万里之遥的南越听到了乡音。蒯君,我们要好好的喝一杯才行。”
  蒯彻笑着连连点头:“大人说得是,正当如此。”他来之前就打听得清楚赵佗是哪里人氏,特意用乡音来打动赵佗的,现在不出所料,一下子就和赵佗拉近了关系,开局顺利。
  “蒯君,不知可有我家乡的消息吗?”赵佗回到座位上,向前挪了挪,关心的问道。
  “范阳现在还好,燕王和我家大王联手,现在匈奴人也不怎么敢进来骚扰了。至于真定……”蒯彻摇了摇头,咂了咂嘴,一副不太忍心说的样子,把赵佗的心都给提了起来:“真定如何?”
  “真定还好啦。”蒯彻故意做出一副安慰赵佗的样子,“赵国虽然快要和项羽开战了,可是真定离战区还有些距离,除了赋税重一些之外,徭役多一些,倒还算过得去。”
  赵佗不说话了,他的带兵的人,当然知道一旦打起仗来,并不是赋税重一些、徭役多一些这么简单,打仗消耗大,打一年仗,十年的积蓄可能都要用光了,官府没钱了,就要从百姓头上盘剥,打仗要征兵,要死人,如果说赵国和项羽开打,那么真定的家人肯定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说不定还会有亲人死在战场上。
  “天下不安啊。”赵佗长叹一口气,似感慨,又似辩解的说道:“我就是怕中原的战事涉及南越,这才封关自守,以保黎民,可惜,保得了南越,却保不住自己的亲人啊。”
  “大人宅心仁厚,正和我家大王如出一辙,难道我家大王与大人心意相通呢。”蒯彻欠身施了一礼:“我家大王也正是为此忧心冲冲,怜惜大王离家万里,部下将士故土难回,这才派我来与大王商议。”
  “哦?”赵佗迅速的从感伤中清醒过来,打量着蒯彻的脸色,不置可否的说道:“是吗?”
  “正是。”蒯彻冲着赵佗拱了拱手,不急不徐的说道:“大王为保黎民,闭关自守,我家大王为保关中安定,北击匈奴,轻赋税,修水利,行商贾,商农并重,富民为本,不愿为一私利与关东争雄,与大人所为岂不正是异曲而同工?”
  赵佗眨了眨细长的眼睛,没有说话。中原的事情,他略有所知,但是并不是太清楚。共尉保有关中,解散秦军二十万,让他们回家务农,除了对匈奴人发动了攻势之外,他基本上是以守为主,关中大军总数不过十万,相对于关中的人口,相对于关东的形势,这个兵力确实是很少的,蒯彻说共尉是不愿为一私利与关东争雄,也不是什么空话。别的不说,巴蜀这么大的地盘,张良只带了三千士卒,就算加上巴蜀本地的郡兵,以及后来征召的蛮兵,总算也不会超过两万人,和南越的兵力相比,可以说是不值一提。也正因为如此,赵佗才不把张良放在眼里,与此同时,他觉得自己也有足够的实力,和共尉平起平坐,对等的进行谈判。
  “西楚王的仁政,我虽然是边鄙之人,也是有所耳闻的。”赵佗淡淡的笑了,冲着蒯彻举了举手中的酒杯:“西楚王通商富民,我也是深得其益啊,这套酒杯,可不就是西楚的产物?”
  蒯彻笑了,他看得出,赵佗已经提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准备跟他谈判了。他点点头,却避重就轻的说道:“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家大王也正是欣赏大人的识时务,有仁义,这才派我不远万里的来到南越,与大人磋商相关事宜。南越与西楚之间,商贸来往,互通有余,合作得十分愉快,我家大王对大人的美意十分感激,特地让我带来礼物,献给大王,以示感谢。”
  蒯彻一边说着,一边让人把礼物抬上来,很快,一个个箱子在赵佗面前打开了,淡黄的纸张,清澈透明的琉璃,装饰精美的佩剑,雕工精致的美玉,灿若云霞的丝绸,一件件都是那么精美绝伦。西楚的商品赵佗不是第一次见,西楚商人已经运过来不少,但是共尉送的当然是上品,不是那些商人所能拿得出来的。别的不说,就说赵佗手中的那套琉璃杯,原本看起来还算不错,可是跟共尉送的这一套一比,那差距可就很明显了。
  赵佗端着琉璃杯,爱不释手,连声赞叹。看了好一阵,他才放下琉璃杯,手从一件件礼物上抚过,最后落在那口装饰华丽的佩剑上。他从商人的口中得知,西楚打造的剑戟锋利之极,但这些是非卖品,不准批量贩卖。当然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商人们为了谋利,总有办法钻到空子,他们利用秦人百姓可以佩剑的空子,每次出关,都要带几口剑出来,到了南越再以天价卖给那些达官贵人,特别是军中的将领。赵佗的身边也有,但是因为是平民所佩的剑,装饰就比较简单,和眼前的这一口剑相比,那简直不是一个档次。
  赵佗一下子爱上了这口剑,这样的剑,才是王者之剑。他解开腰间的剑,将这口剑佩在腰间,得意的拍了拍,昂首挺腰:“如何?”
  旁边的侍者连忙应道:“大王,这口剑简直是为大王量身定做的,简直是相衬极了。”
  赵佗大悦,哈哈大笑:“西楚王有心了。”
  “大王喜欢,那我家大王的心血就没有白废。”蒯彻脸上挂着浅浅的笑,不卑不亢的说道:“大人,我们可以合作的,不仅仅是通商啊。”
  “嗯,我们慢慢谈。”赵佗不为所动,摆摆手,招呼蒯彻重新入座。蒯彻也不着急,一边饮着酒,一边和赵佗商谈。赵佗虽然对共尉的礼物很满意,可是听到后面蒯彻露出了要让他归附西楚的意思,他笑着摇摇头:“兹体事大,蒯君容我和部下们商量商量。”
  蒯彻也不勉强,就此打住,和赵佗扯些燕赵风俗,两人尽欢而散。虽然事情没有全部谈拢,但是赵佗对蒯彻十分满意,特地让人给他安排了驿馆,让他先住下再说。
  蒯彻回到驿馆,洗漱停当,并没有睡觉,而是端坐在榻上,闭目养神。半夜时分,屋顶一声轻响,一个人影悄无声音的掠进门来,在榻前对着蒯越躬身一礼:“特勤组南越分组丙队负责人燕戈拜见蒯君。”
  蒯彻睁开了眼睛,看了一眼眼前长相、打扮都和一个普通驿馆士卒并无二样的燕戈,点了点头,起身下了榻,从袖子里掏出一片竹符递到燕戈的面前,燕戈接过竹符,与右手握着的竹符一合,验对无误,这才交还给蒯彻,恭敬的站在一旁,面无表情的说道:“从现在起,丙队配合蒯君行动。”
  蒯彻点点头,他注意到,他有意无意的站在了墙边,就算外面有人经过,也不会有人看到他的身影。
  “赵佗心存侥幸,不会轻易归降,请回报张将军,适当的给他一点厉害看看。”蒯彻将一只铜管交到燕戈手里,又压低了嗓音说道:“这段时间内,我会走访相关的官员,半个月后,你再到我这里来一趟,会有任务交给你。”
  “喏。”燕戈应了一声,靠在门边,侧耳听了听外面的声音,将门拉开一条缝,闪身出门,很快就消失在黑暗之中。
  蒯彻眯起眼睛,看着还在晃动的灯火,再看看刚才燕戈站的地方,有些不敢相信的摇了摇头。他隐约听说过共尉手下有专门负责打探情报和刺杀的组织,但是从来没有见过这些人,甚至不知道这些人是真有其事,还只是传说。这次要到南越来逼降赵佗,共尉给了他这么一片竹符,他才算第一次真正知道这神秘莫测的特勤组的存在,而这个南越分组的一个小队的负责人身手就高明如斯,让他大开眼界。
  看来这次的任务又多了三分把握。蒯彻很开心的想,这次事情办成了,按照西楚的规矩,他至少也能赏个二百户的食邑。想着即将到手的富贵,蒯彻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赵佗以为蒯彻会着急,可是出乎他的意料,蒯彻并不着急,他似乎不是来游说的,而是来游山玩水的,偶尔来和赵佗叙叙乡情,每天没事做,就带着手下的随从在番禺游玩,寻亲访友。因为他是北方人,手脚又大方,很快,他在番禺城里就成了名人。
  赵佗正在不解,他的国相吕秀向他报告了一个坏消息。最近一段时间,赵佗手下的那些将领情绪有些不对,吕秀很多次看到他们在一起窃窃私语,但是一看到吕秀,他们就分开了,形迹十分可疑。吕秀派人打听了一下,这才发现不少人最近收到了家书。
  “家书?”赵佗的脑子一嗡,惊得坐了起来。
  “对,特别是关中籍的将领,十有八九都收到了家书。”吕秀脸色也很紧张。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7/2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