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校对)第2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6/249

  “为什么不行?”陈平站起身来,迎着他的目光,潇洒自如的掸了掸袖子:“匈奴人对左大将的兵力知之甚明,他们就是留下人马,也不会太多,左大将英勇无敌,再有我们的帮忙,难道还不能出奇制胜?到时候,休屠王的财宝、牛羊、女人,全是左大将的战利品啊。左大将,我可先跟你说好了,财宝是你的,牛羊和女人呢,你如果嫌太多,我可以高价跟你收购,保证不让你吃亏。”说着,他搼起拳头,用力的捶了捶昆莫结实的胸膛。
  昆莫眼睛放光,似乎看到了堆积如山的财物,成群的牛羊和数不清的女人,开心得口水都快出来了。他想了又想,拉着陈平,急切的说道:“大人,这件事好是好,可是,千万不能让别人知道,特别是不能让右大将知道,要不然,我可就麻烦了。”
  “左大将是不相信我吗?”陈平不快的沉下了脸。
  昆莫连忙陪着笑解释道:“我怎么会不相信大人呢,只是这件事太重要的,一旦走漏了风声,我就死定了,所以不得不请大人保密。”
  “左大将放心好了。”陈平盯着昆莫的眼睛,郑重的说道:“我陈平可以对天发誓,透露出去一个字,天打雷劈,死了,连狼都不吃。”
  昆莫见陈平发这么重的誓,十分感动,拉着陈平的手直摇。
  陈平拍拍昆莫的手:“倒是左大将一定要管好手下人,不能把风声露出去,要不然的话,那可真是一场灾难了。”
  “大人放心,我一定派最可信的人和大人联系。”昆莫胸脯拍得咚咚响,信誓旦旦。
  “这样我就放心了。”陈平点点头。
  意外的得到了陈平的帮助,昆莫信心大增,他也不再向月氏王提出那个根本不怎么现实的要求了,很快就赶回了自己的驻地。秋天到了,大战随时都会爆发,他必须提前做好准备。左大将离开会氏城的当天,一只雪白的鸽子从城外的一个小院里腾空而起,转眼间就消失在东方碧蓝碧蓝的天空里。
  ……
  上柱国白公匆匆的走进了咸阳宫,一见到正伏案急书的共尉,白公就兴奋难抑的叫了起来:“大王,大王,消息来了。”
  共尉抬起头,看着眉开眼笑的白公,笑了:“什么事让上柱国这么开心?”
  白公乐呵呵的将一张小纸条送到共尉的面前:“大王你看,陈平说动了月氏人,同意让我军从他们的驻地以过,越过流沙,偷袭休屠王。”
  共尉连忙接过纸条,上面用密码写成的字并不多,言简意赅,一看就明白了。
  “嗯,很好。”共尉满意的点点头:“上柱国准备怎么安排?”
  白公二话不说,大步走到挂着大幅地图的幕墙前,一把拉开了遮在地图上的帷幕,指着陇西郡:“大王,臣以为,章邯所部一万人靠得最近,另外骠骑营也在附近,一共两万五千人马,再加上左大将的帮助,一定能重创休屠王。”
  共尉看着地图,频频点头:“不错,由他们出击正合适。”
  “正是如此。”白公笑得很开心:“两万五千人,能够达成目的,又不会让左大将负担不起粮草,可谓是两全其美,我军只要准备赶到休屠泽的粮草就行了。以后的辎重,全由左大将负责,想必他不会推辞。”
  共尉笑着摇了摇头,在他的影响下,西楚从上到下都会算计,白公连两万多人一个月的粮草都不愿意多掏,要由左大将负责,可谓是算计到了骨子里了。
  “大王,这个陈平……”白公咂了咂嘴,笑得脸上的皱纹都开了,他想了半天,最后用力的挥挥手:“是个只言片语就能破人家、亡人国的大才,一人可抵十万兵。这仗一打,月氏再想两面逢源可就没门了。”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七节
心有灵犀
  虞姬歪在榻上,看着怀里抱着儿子,背上背着女儿,在屋里来回打着转,开心得合不拢嘴的项羽,丰腴的脸上露出温馨的笑容。项羽跟着共尉巡游了一圈回来之后,这几天一直呆在府里,哪儿也不去,就陪着她们三个,中气十足的笑声不时的在府中响起,让整个项王府充满了生气。
  “虞姬,你说我们给他取个什么名字好呢?”项羽扭过头,眨着眼睛看着虞姬,抑制不住的喜悦从他的眼中流露出来。
  “我一个女人家,哪懂这些,我只知道贱名好养活……”
  “不行不行。”虞姬的话还没说完呢,就被项羽打断了,在项羽来说,这是难得一见的事情,以前不管虞姬说什么,他都会静静的听完再发表自己的意见。“我项羽的儿子,怎么能胡乱起个名字?一定要起个……嗯,要很威风的,一听就让人害怕的。”
  虞姬撇了撇嘴,对沉浸在对未来想象中的项羽不以为然。一天到晚就知道要威风,好象他儿子长大一定跟他一样力可举鼎似的。项羽没有注意到虞姬的表情,转着眼睛,绞尽脑汁的想着,嘴里叨咕着一个接一个阳刚气十足的名字,可是一说出来自己就先否决了,总觉得不够大气。
  “唉,还是读书少啊。”项羽难得的做起自我批评来,他晃着儿子,乐呵呵的说道:“没关系,明天我去找阿尉,让他帮着起个名字,他最会起名字了。”
  “兄长,起名字这种事还要麻烦大王?”项庄一头冲了进来,对虞姬点头示意:“大嫂。”
  虞姬笑了笑,也不在意,项庄现在是项羽的跟屁虫,本来共尉要让他到项城去当项城尉,替项羽守着产业的,项庄坚决不去,最后共尉就把从大牢里刚放出来不久的季心派去了,项庄顶替季心原来的位置,担任项庄的贴身亲卫将。他光棍一个,吃在项侯府,住在项侯府,干脆把这儿当自己家了,对虞姬也是一口一个嫂子,有时候有事不找项羽商量,倒要来找虞姬出主意。
  “不麻烦大王,麻烦你?”项羽哼了一声,皱了皱鼻子。
  “我怎么了?”项庄一昂头:“依我看,你不是要让人怕吗?就叫项霸,霸气十足,对不对?”
  “说你没学问你还不承认,伯霸相通,我儿子叫项霸,季父会怎么想?”项羽没好气的说道。项庄翻了翻眼睛,自觉有些无趣,伸手捏了一下小儿粉嫩的脸颊,被项羽晃得有些迷糊的小儿一下子被他捏起来,咧着嘴哇的一声哭了起来。
  吊在项羽背上的项琳兴灾乐祸的大叫道:“哇,小弟哭了,子严叔你惨了。”
  项庄缩了一下脖子,在项羽发火之前迅速的溜到一边,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虞姬从榻上起来,从笨拙的项羽手里接过儿子看了一眼,笑道:“不妨事,大概是饿了,你们说事,我去喂喂他。”说完,招呼项琳下来,项琳却不理她,抱项羽的脖子从背后晃到胸前,象个小猴子一样吊在项羽身上。
  “什么事?”项羽看着项庄,将女儿抱好,向外走去。
  “大王派人来请。”项庄也收起了嘻皮笑脸,一本正经的说道:“我问了一下,三公九卿都去了,可能有大事。”
  “是吗?”项羽的眉毛一颤,拍拍项琳的屁股:“乖囡,快下来,阿翁有正事要办。”
  “哦。”刚舒服了没一会儿的项琳不情不愿的松开手,自己跑到内室去找虞姬了。项庄帮着项羽换上官服,然后大步出了门,季布已经准备好了乌骓马,正在门外相候。
  赶往咸阳宫的路上,项羽看到了李左车,两人并肩而行,项羽强忍着心里的疑问,没有主动开口去问。李左车自己也不太清楚大王为什么突然召集三公九卿议事,他一见项羽就笑了:“项侯,这两天一直没看到你,在家陪夫人和公子?”
  项羽含笑点点头,虽然不说话,可是眉眼之中的幸福却表露无遗。
  “项侯,快要百日了吧?我可等着到你府上喝酒呢。”李左车呵呵的笑着:“整个咸阳的人都知道,除了大王宫里的酒,就数项侯府中的酒最好了。项侯随大王在外,满月酒我们没喝着,百日可要全部喝回来。”
  项羽开心的大笑,对李左车拱拱手:“李君放心,到时候一定不醉不休。”
  两人说笑着,来到咸阳宫,下了车马,大步进了宫。陆贾等人已经到了,正在和共尉交谈着什么,九卿和三公府的长吏们捧着各种各样的文书,恭敬的站在一旁,随时等候垂询。见项羽和李左车进来,正和陆贾说话的共尉直起了身子,招呼大家入座。
  大殿里安静下来,各人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共尉清了清嗓子,郎声说道:“今天把诸位请来,有一件事要商议,请诸位畅所欲言,各抒已见。上柱国,你来把事情说一下。”
  “喏。”白公欠身行了一礼,然后转向诸位大臣。“自从大王亲征,击退匈奴人,夺回河南地以来,我西楚一直和匈奴人进行平等交易,边关没有大的战事,双方都各守边界,本来是件好事。可是匈奴人种族太杂,贪佷无信,见我西楚客气,以为我们好欺负,最近两年渐有流寇入我边境骚扰,规模越来越大,入境越来越远,抢掠财物,杀我臣民。今年刚刚入秋,北柱国就报告了十三起匈奴人入境的事件,最近一次,北柱国派人伏击了他们,抓获了十几个匈奴人……”
  白公把吕释之报来的情况说了一遍,然后说:“上柱国府认为,匈奴人弱则服,强则叛,不给他们一点利害看看,仅和他们讲道理是讲不通的,因此,上柱国府恳请大王出兵讨伐匈奴。”
  共尉示意白公归座,然后转过脸示意了一下陆贾。陆贾站起身来,态度鲜明的说:“匈奴人背信弃义,擅入我边境,杀我子民,不讨伐不足以平显我国威,振我士气。令尹府对上柱国府的决定表示支持。只是目前财政较紧,一时半会很难筹足大军出塞作战的粮款。因此,令尹府建议大王考虑讨伐的方式和规模。今年的上计还没有开始,仅仅根据令尹府的大致估计,如果安排五万以上的大军出塞,至少也要等到明年开春。”说完,他一挥手,身后侍立的官员们立刻走上前,将准备好的资料分发到各人手中。
  项羽手中也接到了一份,他打开一看,先是有些吃惊,继而又脸红了。全国的收成有一小半是被他们这些十万户侯、万户侯吃掉了,剩下的大部分都运到山东救济百姓,安排百姓恢复生产,另外还要从匈奴人、东胡、羌人、月氏人手里换牛马,一年下来,不仅没有剩余,还耗掉了一些往年的积储。山东需要大量的救济,这一点项羽开始就知道,但是他并不知道具体的数字,现在看到共尉为了救助山东百姓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而祸根就出于他在山东的连年征战,不免觉得惭愧。原本觉得共尉太谨慎,出兵不够爽气,现在他理解了,共尉不是不爽气,是没有本钱爽气,归根到底就是共尉接了他一个烂摊子。
  “这是到目前为止的帐目,今年的气候总体上来看还算不错,但是不少地方也不容乐观,齐郡、河内一带都发生了几次决河现象,虽然很快堵住了缺口,但是这些地方的收成肯定是不要指望了。”他转向共尉:“以臣估计,能否大举出兵塞外,还要视明年秋收的情况再定,特别是要看山东的收成,如果山东今年收成好,不需要关中再进行赈济,那么明年就不会这么紧张了。现在出兵,或明年春天出兵,不是不可以,但那需要动用各仓的储备粮,一旦战事旷日持久,或者国内有灾异发生,将很难应付。”
  共尉面无表情的点了点头,示意众人各抒已见。看了令尹府的帐册之后,大家都不是笨蛋,知道陆贾所说并不是空言,目前大举出兵是不合适的。在讨论了各种可能之后,典客(九卿之一,主管外族事务)站起来发言,建议一方面加紧时间做出征的准备,另一方面先派使者到匈奴去,一来质问匈奴人,二来也打探一下匈奴人的虚实,做到有备无患。
  共尉同意了,随即让令尹府和典客安排出使的人选。散会之后,共尉特地将项羽留了下来,到了便殿,两人坐下,共尉笑着对项羽说:“看到儿子的感觉如何?”
  项羽笑了笑,却不是十分开心,他沉默了片刻,抬头问道:“大王,让臣到边疆去吧。”
  “去边疆?”共尉有些奇怪:“你也看到的,今年我们不能出塞,只能以防守为主,你去了又有什么用?”
  “臣看到了令尹府的报告。”项羽缓缓说道:“臣惭愧,都是臣给大王带来了这么多麻烦,如果不是为了救济山东,以关中的实力,出兵讨伐匈奴是很简单的事。现在……”
  共尉摇摇头,打断了项羽的话:“今年不能出征,钱粮的事情当然是一方面,但不是全部问题。”他顿了顿,又接着说道:“匈奴人的事情,我早就考虑了,不是讨伐讨伐他们,让他们知道我大楚的威风这么简单。”
  项羽有些不解的看着共尉。
  “匈奴人在苦寒之地,他们的处境决定了他们要来抢劫我中原。这跟他们是不是残酷无关,换了我们,我们也会这么干。”共尉一边呷着茶,一边慢慢的说,项羽听得眼珠子都瞪了起来,他没想到口口声声要讨伐匈奴的共尉居然会同情匈奴人。
  “可是,谁也不希望自己辛苦劳作的结果成了别人的战利品,所以,我们必须打败匈奴人,而且,要把他们赶尽杀绝。”共尉抬起头看了一眼诧异的项羽:“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条是臣服于我们,从此成为我大楚的一部分,别一条就是,亡族亡种。”
  项羽皱着眉头沉思了片刻,苦笑了一声:“匈奴人自称天之骄子,他们怎么会臣服于我大楚,这样看来,就只有一条路了。”
  “是的。”共尉赞同的点点头:“匈奴的普通百姓好说,只要我们能给他们比现在更好的生活,他们就会开开心心的做我大楚的臣民,而这一点并不难——他们在匈奴,除了马和身上的武器是自己的,其他的都是部落头领的,到我西楚来,他们还能有自己的财产,开心还来不及呢——你看那些被我俘虏的匈奴人,他们都很安心,只要熬过这五年,他们就可以入我西楚民籍,做一个真正的西楚百姓。可是那些单于、部落首领不一样,我没有那么多粮食来养活他们。”
  项羽眉毛一颤,有些明白共尉的意思了。匈奴人的单于和部落王与他们还不一样,他们这个十万户其实只享受赋税,一户大概一年二百钱左右,并不治民,西楚所有的百姓都是统一在朝庭的户籍里的。他们之所以能接受这个结果,是因为中原早就开始实行赋税制,百姓在人身上并不属于王或者侯,他们是自由民。而匈奴人不同,部落内的人和牛羊一样,都是各部落王的私产,一个一万户的匈奴头领的财产,远不是中原一个万户侯能换得到的。共尉可以用十万户来招降他们这些曾经的王,但是他不可能用一个万户侯来招降一个只有一万户的匈奴王,这个代价要大得多。共尉招降了他们,不仅不能从他们手里分到好处,相反,还要付出大量的钱粮。
  不能利诱,那就只有击杀,赶尽杀绝,用武力把百姓从他们的手中夺过来。
  换句话说,共尉要的不是打败他们,宣扬国威,而是彻底的击杀他们,清除后患。
  “大王,你想占领匈奴人的地盘吗?我们中原人可能无法在那里生存。”项羽担心的说。
  “哈哈哈……”共尉笑了,冲着项羽挑起了大拇指:“你的思路很快。不错,如果不能占领匈奴旧地,那么打跑了匈奴人,迟早又会有其他人来,打了等于不打。所以,我们要么不打,要打,就得做永久的占领那里的打算。”
  “永久占领?”项羽皱起了眉头:“那得花多少钱粮啊?”
  “花多少也值。”共尉挥挥手:“边疆不稳,我中原如何能安心生产。再说了……”共尉抬起头看着项羽:“不经常与胡人作战,怎么能保持军队的战斗力?就让那里成为我大楚男儿的跑马场吧。我不相信,匈奴人靠抢劫都能活下去,我西楚的边军有了中原的支持,却不能呆下去。与其让匈奴人来抢,我为什么不能供给我的士卒,让他们来保家卫国?其实也有人建议过,说只要供给匈奴人粮食,让他们给我守边,代价也许比让我们自己安排人马守边还要小一点,可是他们只看到眼前,却看不到长远。匈奴人守边,我们强,他们自然老实,我们一旦出点事,他们就由看门的狗变成咬人的狼,会反噬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啊。”
  项羽长出一口气,默默的点了点头,共尉的意思他明白了。
  “与匈奴人作战,要以快制快,以骑对骑,这是我们的共识。”共尉接着说着:“你那八千子弟兵,我一直给你留着,明年开春,近两万匹战马和相应的军械就能全部到位,一人双马,全新的装备,到时候你就是我西楚大军最锋利的尖刀,我再安排韩信带五万步骑给你做后应,你看还有什么需要我提供的?”
  项羽笑了,他摇了摇头:“大王一切都安排好了,我十分满意,就等着出征了。”
  共尉却没有笑,他的脸色很沉重,眼睛看着旁边的空处,过了半天才说道:“兄长,我实话对你说,让你出征,很多人都不同意,这么安排,是我最后不得已的做法,希望你能体谅。”
  项羽淡然一笑,挥了挥手:“贤弟你过虑了,这是人之常情,换了我,我也会这么做的。你放心好了,我能理解你的想法。”
  “那就多谢兄长了。”共尉欠欠身,又接着说道:“还有一件事,我必须事先跟你说清楚。”
  项羽看着似乎有些难以启齿的共尉,心有灵犀的笑了:“不就是赏赐的事情嘛,多大的一个事啊,你放心好了,如果托天之幸,我能打跑匈奴人,你赏我手下的将士,不要让将士们寒心就行,至于我,嘿嘿,我女儿是你的儿媳妇,我儿子天生英雄,难道将来还要靠我的余荫过日子?我挣那么大的家业给谁啊?”他沉默了片刻,又有些羞愧的说道:“我没有任何战功,只是因为投降了你而得十万户,说实话,我受之有愧,要不是为了项家的祖宗不至于不能血食,我不会接受这十万食邑,我宁愿用掌中戟、胯下马打出一个万户侯来,那样才坦然。现在的十万户,算是我未予先取。以后如果有功,都当是还债了,一直到对得起这个十万户为止。我不相信,凭我的本事,会比韩信、周叔他们弱了去。”
  共尉看着自鸣得意的项羽,想笑,又没笑出来,他无奈的摇了摇头:“既然兄长这么体谅我,那我就放心了。好好在家陪嫂子,明年开春之后,你去了渔阳,也不知道哪一天才能回来。”
  “哈哈哈……”项羽放声大笑:“你放心好了,我很快就会回来的,什么天之骄子,在我的眼里根本不值一提。等我把他们祭天的金人给你带回来,完了之后,你就让我长驻龙城吧,我倒要看看,哪个胡人不怕死,赶来撩我的虎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6/2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