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校对)第2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8/249

  “我知道,大王一直想灭了匈奴。朝中的官员曾经就匈奴地能不能占,合算不合算这个问题进行过讨论。最后大王说,只要能保证边疆的稳固,哪怕边郡不能自给自足,需要从中原调拨一部分钱粮支持,也是值得的。我就在想,西域的商路比起匈奴地来说,重要性更胜一筹,如果左大将能够真心的为我大楚着想,大王也许会愿意将左大将与驻守北疆的将军们一视同仁。”
  昆莫睁大了眼睛,半天没说出话来。他听出陈平的意思了,这是让他向楚人投降,做他们的属国,月氏从此成为楚的一部分,他这个月氏王,当然也就落空了。
  “这是我的一点私心,左大将不妨考虑一下。”陈平挠着眉头,愁眉苦脸的说道:“其实我也只是一说,就算左大将答应了,我也不知道朝庭会不会同意。那些带兵的将军们都想着立功封侯,恐怕不希望丢掉这个机会。唉,我还是多想想回咸阳之后怎么向令尹府解释吧。”说完,他摇着脑袋,唉声叹气的走了。
  昆莫站在那里,好半天没有动弹,陈平的话在他的脑海里来回震荡,让他无法宁静。
  头曼接到了草原上传来紧急消息,目瞪口呆。项羽以一万人马击溃了姑夕王,然后带着人进入草原深处,所向披靡,他留下的那些留守人马根本不是项羽的对手,所击辄破。短短的时间内,草原腹地就被项羽搅了个天翻地覆,一片狼籍。
  头曼不敢怠慢,立刻把正在会氏城享福的诸王集合起来:“诸位,我们上当了。”
  诸王被人从温柔乡里拖出来,还没搞明白是怎么回事呢,又听到头曼来这么一句,更是莫名其妙,一个个大眼瞪小眼的看着头曼。头曼一甩手,将刚刚送到的几个传送消息的木牌扔到他们面前:“你们看看吧。”
  匈奴人没有文字,他们传送消息只有用简单的图画,木牌上画着一个匈奴小人倒在地上,身首分离,鲜血染红了整个木牌,显然是货真价实的鲜血。诸王一看,顿时紧张起来。
  “楚人打败了姑夕王,进入了草原内部,现在到处杀人,我们的部落……”头曼气息有些不畅,后面的话没能说下去,但是他紧张的神态大家都看得清清楚楚,事态显然很严重。
  “不可能。”蒲类王愣了一下,一蹦三尺高,他挥舞着手臂,声嘶力竭的大吼道:“楚人怎么可能深入草原?他们都是吃草的羊,怎么可能象吃肉的狼一样纵横草原?姑夕王有三万精锐,楚人怎么可能击败他?”
  头曼斜着身子靠在王座上,一只手支在扶手上,手指摩挲着浓密的胡须,眼睛盯着蒲类王,冷冷的看着他,直到他吼完了,这才轻轻的吐出几个字:“我也不相信,可是这些牌子假不了,我要回王庭去,你们可以留下,继续享受会氏城的美酒和女人。”
  右蒲类王看着手里的木牌,眉头皱成了疙瘩,牌子上的血腥味虽然已经淡去,可是这些干血迹却是那样的实在,那样的刺眼,他知道,不到万分焦急的时候,族里的人不会用这种方式传递消息,头曼所说的情况,十有八九是真的,虽然他也觉得,项羽击败姑夕王的战斗太过离奇。
  “单于,还有更准确的消息吗?”
  “更准确的消息还没有传来,但是,我之前收到过一些零碎的消息,当时没有太在意,现在看起来,那是个很危险的信号。”头曼迟疑的说道:“大概五六月份的时候,我收到消息说,原先的东楚王项羽到了蓟城,还指挥他原来的八千子弟兵,这个人……”
  “是不是巨鹿城下大破三十万秦军的那个项羽?”右蒲类王插了一句嘴。
  “就是他。”头曼赞赏的看了一眼右蒲类王,匈奴人里面象他这样注意楚人信息的不多,特别是右蒲类王的驻地和楚人还隔得那么远,照常理说,他根本不需要关心楚人的情况的。“他不光在巨鹿城下大破长城军团,还在一次战斗中,以四千骑兵击败了燕赵齐的数万联军。这个人……”头曼喃喃的说道:“是个用骑的高手,他是楚王的结义兄弟,楚王很信任他,给他装备了一人双马,全套量身定制的军械,战斗力很高,姑夕王虽然有三万人,可要说被他击败,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听了头曼的解释,诸王倒吸一口凉气,楚人在五六月份就开始准备,那岂不是说,他们还没有入侵会氏城的时候,楚人就准备深入草原了?之前的谈判,全都是谎言,他们以为迷惑了楚人,谁知道最后却是自己被楚人糊弄了。
  “乌丹这个笨猪!”头曼咬牙切齿的一声闷喝,手中的金杯被他捏得变得形。
  “大王,现在怎么办?”右蒲类王将木牌还到头曼的案前,轻声问道。
  “撤回王庭。会氏城也破了,月氏王的财富大家也都拿到了,再在这里呆下去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只能等着迎接楚人和月氏人的反击,我们不是他们的对手。”头曼站起身来,看着神色各异的诸位:“如果龙城被项羽占了,就算我们拿下十个会氏城,那也是无法弥补的损失。”
  “可是,好容易拿下了会氏城,就这么放弃,岂不是太可惜?”右蒲类王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是可惜,但是要论守城攻城,我们不是楚人的对手。现在走,还来得及,等楚人赶到,我们再想走恐怕都走不了了。”头曼无可奈何的摇摇头:“现在回去,我们的兵力足以应付项羽,要是被缠住了,那就得杀出一条血战,就算回到草原,也是伤痕累累,无力再战。既然要走,迟走不如早死。”
  右蒲类王沉思了片刻:“单于言之有理。”
  “你们愿意跟我一起回去的,就立刻准备动身,如果不想走的,”头曼扫视了众人一眼,冷笑一声:“我也不强求,只希望你们自已保重,不要被月氏人和楚人联手打得半死。草原上今年不安生,你们别怪我抽不出精力来救你们。”
  头曼说完,站起身走了。诸王互相看了看,神色各异。有的说要跟着单于回到草原去,有的只顾左右而言他,蒲类王更干脆,回驻地就回驻地,反正我的驻地和楚人不搭界,回去更安全,反正老子这次也发了不少钱,回去也可以过个舒服日子。
  商议已定,各自散去,三天后,头曼带着抢来的大批财物和人口,起身返回草原。消息很快被正在缓步接近会氏城的桓齮的斥候得知,飞速报回。桓齮得知,立刻召集诸将议事,现在匈奴人开始撤退了,他们放弃了易守难攻的会氏城,带着大批的财物和俘虏北上,速度肯定不会快,我们要追上去,一口一口的将匈奴人吃掉,这需要大家通力合作,千万不能自行其事,以免被打狼不成,反被狼伤,要知道,匈奴人的总兵力可在我们之上。
  桓齮说到这里,把目光看向了昆莫,昆莫犹豫了好半天,站起身来一抱拳:“桓柱国言之以理,昆莫深表赞同。昆莫愿意听同桓柱国的指挥,统一行动,痛击匈奴人。请柱国下令吧,昆莫一定通力配合,绝无二话。”
  桓齮满意的看了一眼陈平,然后对昆莫说:“左大将深明大义,十分难得。你放心,只要我们精诚合作,这次一定能为月氏王报仇血恨,让匈奴人血债血偿。”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二十节
欲擒故纵
  战马奔腾,战刀飞舞,箭矢交驰,血花怒放。
  楚军骑兵在项羽等人的带领下,越战越勇,匈奴人在他们猛烈的攻击面前,很快就失去的抵抗的勇气,一小部人落荒而逃,大部分扔下武器,跪倒在地上,向楚军投降。
  “吁——”项羽紧紧的勒住了乌骓,跑得正起劲的乌骓有些不满意,昂首长嘶。
  “桓楚,你率部追击。”项羽用手中血淋淋的长戟指着桓楚。
  桓楚兴奋的大喝一声,带着萧公角和丁固飞驰而去。
  “季布,你们打扫战场,稍做休息。”项羽又对着满脸杀气的季布喝道。
  “喏。”季布圈住了战马,带着人将跪在地上的俘虏们包围起来。匈奴人趴在地上,浑身发抖,他们已经被这些从天而降的楚人杀破了胆。一来中原人从来没有象他们这样深入草原作战的,二来他们印象中的中原人也没有这么凶猛,他们不仅象匈奴人一样全是骑兵,而且装备远比他们精良,战术也丝毫不比他们逊色,七千多人呼啸而来,第一个照面就打得他们狼狈不堪,不过两个冲锋,就把他们击溃了。他们从发现这些楚军开始,到最后被打得跪倒在地,也没有想明白这些楚人是怎么到达这里,又是怎么发现他们的,从他们精妙的配合来看,如果说他们是碰巧发现了这个部落,恐怕也太巧了一些。
  季布已经不是第一次处理这样的事情了。项羽是主将,他不会亲自动手处理俘虏,向来是季布和桓楚分工,一个追击残敌,一个打扫战场。打扫战场也简单,受重伤的全扔到一边,生死由命,富贵在天,是活下去还是喂了狼,全看他们的运气,楚军没有时间和精力来照顾他们,身体强壮的男人和年龄合适的女人留下,到时候派十几个人押往边境,韩信带着大军就在他们身后不远,随时准备接收这些俘虏。进入草原一个多月,他们已经送了近万俘虏给韩信。
  将士们各有分工,季布在清理俘虏的时候,项羽所带的人马开始准备晚餐,他们从俘虏里面挑出一些看起来比较听话一些的人,利用他们自己的工具,宰杀牛羊,充作随军的干粮。项羽下令,韩信给他们配备的肉脯、鱼干不准轻易动用,那是留着预防万一的,只有有可能,他们总是尽量就食于敌。
  匈奴人惊讶的发现,刚才杀人不眨眼的楚军突然变得温和起来,只要他们老老实实的听话,楚军并不凶恶,特别是那个天神一般的将军,对人更是和气,一个匈奴老人给他送上刚煮好的羊肉时,他居然冲他点了点头,露出和冬天阳光一般温暖的笑容。
  项羽端着盘子,却没有立刻去吃盘里的羊肉,他巡视了一眼四周,见将士们都吃上了,这才拔出腰间的小刀,割下一块肉送到嘴里。他嚼得很细,吃相很文雅,一点也不象那些士卒狼吞虎咽,汤水淋漓的,他甚至将头向前伸出一点,以免肉汁滴到自己的战甲上,那副架势一点也不象战场上,倒象是参加大王的新年大飨,旁边坐的也不是粗鲁的士卒,而都是有身份的人。
  项羽对士卒很好,只要有一个士卒还没吃上饭,他不会自己先吃,只要一个士卒还没有帐篷,他也不会先钻进帐篷,他与这些士卒唯一的不同,就是他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保持着那一份优雅。士卒们都已经习惯了,几个月的训练,一个多月的战斗,这个战斗时如烈火一般激昂,平时如清泉一般安静的项侯已经获得了所有士卒的尊敬,不管他们是来自羽林骑,还是来自新补充的江东子弟兵。
  天色将黑时,桓楚带着人回来了,他冲到项羽面前,翻身下马,得意的大笑着,将一颗人头扔到项羽的面前:“君侯,幸不辱使命,追出七十里,将这胡狗给宰了。”
  项羽看了一眼桓楚后面被绳子捆着手牵成一串的俘虏,笑了笑:“当真七十里?”
  桓楚用力的点点头,胸脯拍得咚咚响:“君侯放心,绝对是七十里,我桓楚男子汉,大丈夫,绝无虚言。再说了,这时间是死的,君侯估算一下就能清楚了。”
  “嗯,这就好,切不可大意。”项羽拍拍桓楚的肩膀:“辛苦了,功劳我给你记下,你带着兄弟们去吃饭吧,我们今天就在此休息一夜,等李大人的消息到了,我们再出击。”
  “好咧。”桓楚兴奋的应了一声,带着手下去吃饭,羊肉、牛肉在锅里煮了几个时辰,已经焖烂了,入口即化,浓郁的香气让饥肠漉漉的他们食欲大开,馋涎欲滴。
  入夜,楚军就在匈奴人的营地里休息,项羽巡视完了营地之后,回到大帐,项庄还没有睡,正在收拾案上的笔墨,一听到项羽的脚步声,抬起头笑道:“兄长,书都准备好了,你是不是现在就开始看?”
  “是什么书?”
  “韩君侯刚刚送到的,咸阳新出的书,是大王在太学几次答学子问的合集。”
  项羽点点头,脱下大氅扔给项庄,在项庄准备好的盆里洗了脸,然后坐到了灯下,拿起书翻了翻,然后对项庄说道:“子严,你去睡吧,不用陪着我。”
  项庄应了一声,他知道项羽的习惯,只要有时间,他不是看书,就是研究地图,要不就写作战笔记或者是家信,总要一个人安静一会儿,然后才去睡。项庄不喜欢看书,他看到书就脑仁疼,所以他不陪着项羽。以前项羽也是这样,看到书就烦,到咸阳呆了一段时间之后,不知道怎么的就转了性,喜欢起看书来了。项庄总觉得,这是受到了共尉的坏影响,共尉就有这个毛病,他每天睡前都会看书,所以说起来一套一套的,可能是项羽觉得自己这方面不如共尉,所以也强迫自己去看书,慢慢的居然也喜欢起来了。
  项庄安排了值夜的亲卫,自己睡觉去了。项羽一个人坐在灯下,看得津津有味,不时的轻笑一声,笑得外面的亲卫也好奇不已,难道这书里真有什么魔力不成,以至于平时不苟言笑的项君侯居然会这么自得其乐?
  草原上的夜很冷,呼啸的北风撕扯着枯萎的牧草,拍打着帐篷,灌满了人的耳朵,除此之外,天地之间好象很难找到什么声息,半夜时分,项羽放下了手中的书,揉了揉有些干涩的眼睛,张开双臂打了个哈欠,拉过已经打开的羊皮褥子准备就寝,忽然,他停住了,侧耳倾听了片刻,忽然冲出了大帐。北风一涌而入,将大帐里的一点热气吹得无影无踪。
  正在门口警戒的亲卫一看,连忙躬身行礼:“君侯有何吩咐?”
  “别说话,有马蹄声。”项羽抬手阻止了亲卫,脸色凝重。亲卫眨了眨眼睛,凝神细听,过了一会儿,他才点了点头:“是有人在接近,马蹄声还挺急。”
  “去看一看。”项羽转身回了大帐,睡在一旁的项庄已经起来了,他将大氅披在项羽的身上,又返身拿过项羽的刀和千里眼,紧紧的跟了出来。
  马蹄声越来越急,很快,一个骑士冲到了营地旁,他翻身下马,扔了马缰,大步向中军行来。项羽早就候着了,一看这个骑士背上还插了一支箭,浑身浴血,连忙将他让进了大帐,吩咐道:“子严,让人拿些热食来,再叫一个医匠来治伤。你不要急,慢慢说,发现了什么情况?”
  那个骑士感激的看了项羽一眼,喘了两口气:“君侯,李大人发现了一队人马,大概有一万五千多骑,装备不错,有不少人用的是我大楚提供的军械,防备很严密,看样子保护着一个什么重要的人物。李大人亲自潜到附近看了看,说是一个贵妇人,还有一个大约十来岁的少年,穿着很华丽。”
  “离此有多远?”项羽沉着的问道。
  “由此向北大概一百里。”
  “地图!”项羽一伸手,项庄立刻从行囊里抽出地图送到项羽的面前,项羽摊开一看,手指在自己所在的位置点了点,然后向北划了划,沉吟了半晌道:“向北三百多里就是匈奴王庭,这个贵妇人出现在这个地方,又有这么高规格的护卫,很有可能是匈奴单于的阏氏。”
  “那可太好了。”项庄眼前一亮:“真要抓住阏氏,那可发了大财了。”
  “发财?”项羽轻声一笑:“这还是其次,重要的是,阏氏带着这么多人离开王庭干什么?她是发现了什么不对劲的地方,还是有什么特殊的原因?对了,她们的前进方向是哪里?”
  “向我军方向来了。”骑士一边喝着热汤,吃着牛肉,一边由医匠疗伤。“我就是和匈奴人的斥候交了手,这才受的伤。”
  “向这边来了?”项羽的眼神一闪,“难道她们发现了我们的踪迹?”
  骑士咽下嘴里的肉,连连点头:“李大人就是担心这个,这才让我尽快回来报信。他说,匈奴人的斥候虽然都被我们干掉了,可是这个消息很难隐瞒太久,有不少败军往那个方向去了,她们很快就会知道我们来过这里。请君侯做好准备,以免和匈奴人正面相遇。”
  “正面相遇怎么了?难道我们还怕他?”项庄不屑一顾:“你们李大人的胆子太小了吧。”
  “子严,不可放肆。”项羽喝住了项庄,很着重的对他说道:“这个情况很及时,敌军两倍于我,如果仓促接战,我们的伤亡可能会比大。有了他送来的这个消息,我们就多出几个时辰的准备时间,战与不战,主动权就可以掌握在我们的手里。兵法有云,制人而不制于人,区别就在那么一点。”
  项庄不敢反驳,低下头含糊的应了一声。
  “很好。”项羽转过头对骑士说:“我知道了,你吃饱后就去好好的休息一会,到时候会有人叫醒你的。”
  “多谢君侯。”骑士行了一礼,转身跟着人出去休息。项羽睡意全无,精神抖擞,他随即派出了斥候,在附近百里的范围内打探消息。黎明时分,斥候们送来了最新的消息,匈奴人大概一万五千余骑,从装备看,应该是王庭的精锐部队,旗号也是王旗,但是他们的行进速度并不快,昨天就宿在七十里以外的地方。
  项羽略作思索,立刻命令将士们起身,所有的俘虏全部杀掉,财物带走。桓楚等人一听,立刻提出了反对意见:“君侯,大军要作战,这些财物带着没有意义,反而会延迟大军的速度,应该全部抛掉,将士们久经战阵,一定会理解的。”
  项羽嘿嘿一笑,他也不和桓楚解释,命令立即执行,桓楚见他坚持,也没有再说,他相信项羽既然要带着,必然有他的道理。
  一声令下,将士们立刻行动,冲到俘虏营,将那些强壮的士卒全部斩杀,然后带着大包小包的财物,扬长而去。他们出发不久,斥候就送来了更新的消息,匈奴人发现了他们的踪迹,正在加速追来。
  项羽看了看北面的天空,微微一笑,命令将士们继续向南前进,速度却不快,与此同时,他命令斥候营不要追杀匈奴的斥候,让他们能够接近大军。将士们见匈奴人逼近,知道大战在即,虽然并不清楚对方有多少人马,倒也并不紧张,自从白狼水一战以来,他们战无不胜,早已经不惧怕任何对手。
  匈奴人很快就发现了楚军留下的战场,横七竖八的尸体,肆意横流的鲜血让匈奴人暴跳如雷,以前这种场景通常都是他们给中原人留下的记念,没想到这次中原人却反过来给他们留了个记念。
  他们立刻把消息传给了阏氏。
  单于不在王庭,阏氏抓住机会,带着自己的儿子呼征出来巡视周边的部落,冒顿不知所踪了,头曼老了,说不准哪天就会挂掉。头曼一死,她当然希望呼征能够接任单于,但是单于也不是那么好当的。一般来说,匈奴人的单于在就任之前,都已经是一方重将,甚至是左贤王,手下有相当的实力,继任单于是水到渠成,合情合理。但是呼征不一样,现在才十七岁,除了一些依附于她的人马之外,他手中没有具体的实力。这次趁着头曼远征月氏,阏氏把他带出见见世面,明年正月的龙城大会上,他也好正式亮相。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8/2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