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冲(校对)第1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6/267

  “对,用益州兵。”庞统和刘巴对视一眼,眼神里尽是惺惺相惜之意。他转过头对曹冲说道:“刘季玉和张公祺有杀母之仇,两家一直用兵不已,巴西太守庞羲是刘季玉的亲家,他驻兵巴西,就是因为张公祺的部曲大部分是巴西人,不过因为庞羲和刘季玉反目,拥兵自重,这才久征无功。现在袭肃被擒,他那一千多人已经是刘季玉反抗朝庭的铁证,这时候以永年的智谋和子翼的辩才,如果不能说得刘季玉俯首,那子翼岂不是又要跳进江里游回来?”
  曹冲闻言笑了,看了当初蒋干夸下的海口已经被庞统知道了,他细细的考虑了一下,觉得如果有这一千多益州降兵能用,这兵力倒还是勉强抽调得过来的。何况襄阳四周三百里之内都没有敌军,长江沿线东有文聘,西有魏延,中间是黄忠,估计刘备和孙权也抓不到什么机会。
  “既然如此,明天去找袭肃,看看能不能将那些降兵用起来,如果可以的话,让他带着人在襄阳守着,有子初和蔡都督看着,谅他也玩不出什么花样来。”曹冲拍了拍手,有些向往地说道:“当然如果有刘季玉的一纸命令,那就更稳妥了。”
  法正身材瘦削,单薄的丝衣穿在他的身上,象是挂在竹杆上一样,他垂着眼睑,两只细长的眼睛半眯着,看着案上冒着热气的香茶,沉默不语。
  “孝直,你还犹豫什么?”张松直起了身子,有些不满地看着法正:“你看我这样的人公子都如此看重,以孝直胸中的学问,定然是成为公子心腹,我二人同在公子帐下用命,建功立业,岂不是平生快事?如果好的机会,孝直怎么全没了平时的决断,反倒婆婆妈妈的起来了。”
  法正抬起眼皮,看了一眼有些不快的张松,眼中透出一丝复杂的眼神:“永年,我跟你不同,你是刘益州派去投入丞相帐下的,名正而言顺。我则不同,我在益州虽然不受刘益州看重,到底也是衣食无忧,身为刘益州的属官,食君之禄,不能为君解忧却私投曹镇南帐下,这可是背主的事情,只怕不妥吧。”
  张松见他说话,这才松了口气,闻言哧的一声笑出声来,指着四周笑道:“孝直,就你这样也叫衣食无忧?以你的本事就甘心做这么个军议校尉的虚职了此残生?何况我也没有让你私下里跑了,而是劝说刘益州断绝与刘备的来往,重新与公子联合,共图大业,有什么名不正言不顺的?刘益州不是还是大汉朝的益州牧吗?他的振威将军还是丞相上表封的呢,让他去支持公子这个天子亲口封的镇南将军,正是忠于王事的体现啊,这分明是两全其美的好事,何来背主之说。”
  张松有些不快的看了法正一眼,又继续说道:“我二人相交数年,你还跟我说这些怪话,岂不是不把我当朋友吗?还是把公子当成那些虚谈清名的俗人?曹镇南眼光独到,你看他用人可跟许文休(许靖)一样,刘子初以计算之学得入公子幕府,公子从一开始就把南郡太守的大印放在他那里,如今更是举荐他为郡丞,全权负责南郡的新政,这是何等的看重,将来公子位列三公,他至少也是个九卿之列。庞士元落落无名,公子与他一见如故,立刻拔为长史,言听计从,蒋子翼游说之士,谢异公农学之才,刘仲玉一巧手木匠,哪个不是身负俗世之讥,又有哪一个在公子身边不是尽展其才?你还担心什么?”
  法正想了想,咧嘴一笑:“既然永年如此相邀,我就却之不恭了。明日去见刘益州,劝他与曹镇南联手便是,只是不知永年身在益州,可知曹镇南意欲何向啊?”
  张松笑了一声:“以孝直之见,我家公子当如何自处才好?”
  法正扑哧一声笑了,他瞥了张松一眼,笑着摇了摇头:“永年,你一心向着曹镇南,连他的官职都不称,可是当自己是他的家奴吗?我家公子我家公子的,说得我直发寒。”
  张松没有理他,知道他这么说自己一半是玩笑,一半是有些羡慕自己的际遇,倒也没有放在心上,只是微笑着看着法正。法正笑了一会,细长的眼睛眨巴眨巴,慢慢地说道:“曹子桓要争功固位,曹镇南以退为进,却不能退得太远,这关中一时争不得,益州就是无论如何不能让的。要想保住益州,最好的办法无非是先取汉中,汉中在手,就卡住了由关中进入益州的道路,进可攻退可守,此乃兵家必争之地,我看曹镇南应该去争汉中。”
  “嗯,以孝直之见,如果要争汉中,当如何争法?”张松轻松自在的呷了一口香,随口问道。
  “要争汉中,自然得借益州之势,曹镇南由东溯汉水西进,益州由南向北堵住张公祺的退路,汉中唾手可得。”法正说话很慢,语气也极平稳,话音中看不出一丝情绪:“他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兵力问题,关中要打仗,曹子桓肯定不会放过这个从他手下调人的大好机会,在襄阳的诸将至少要调走一万到一万五人,襄阳空虚,要想打汉中,兵力缺口太大,我估计就算从当阳的满奋威部下抽调人手,襄阳能抽出的人不超过两千,以两千人打汉中,曹镇南再练兵有方也捉襟见肘,不敷使用。”
  张松笑了:“那岂不正是孝直的大好机会。”
  法正含笑不语,抬起头看了一眼张松,两人哈哈大笑。
  刘璋长得圆圆团团的,圆滚滚的身子,圆乎乎的脸,两条淡淡的眉毛不停地抖动着,他不停地用舌头舔着厚厚的嘴唇,看着面前的法正拿捏不定。
  “刘玄德是汉室宗亲,他如果都不可信,曹镇南一个娃娃,又怎么可信?”刘璋吧嗒着嘴,思前想后地说道。
  “使君,你觉得刘荆州和刘玄德的关系近,还是你和刘玄德的关系近?”法正微微一笑,拱拱手,慢条斯理地问道。
  “嗯……应该都差不多吧,都是远亲了。”刘璋挠了挠下巴,眨巴着眼睛说道:“不过刘玄德在荆州住了七八年,和我却只是当年在洛阳见过一面,想来还是跟刘荆州近一些吧。”
  “使君英明。”法正不失时机的夸了刘璋一句,刘璋的圆脸上立刻绽开了笑容,眼睛显得更细了。
  “不过,以刘荆州对刘玄德的恩德,他还会因为一个小小的江夏郡而给刘荆州的长子刘伯玉下毒,害得刘伯玉年纪轻轻就要追随刘荆州而去。益州天府之国,在使君的治理下百姓安居乐业,物阜民丰,比起江夏来又不知好了多少倍,使君说刘玄德会不眼馋吗?”
  刘璋一听,脸上的笑容立刻僵住了,他当然知道刘琦被刘备差点毒死的消息,现在刘琦就在襄阳,虽有神医张机亲自看病,只怕也难以起死回生,他当然不想象刘琦一样被人毒死。
  “那……那该如何是好?”刘璋有些急了:“现在和曹镇南再握手言和也不行了,袭肃这个笨蛋已经上了别人的当,我让他帮着刘玄德防守的,他却被人鼓动得去打夷陵了,现在就算我想和曹镇南说合,他也不会信我啊?”
  法正笑了:“使君何必如此紧张,袭肃不听使君将令,私自行动,这才招此大败,正是咎由自取,使君只需派人到襄阳,责备袭肃一顿,然后将他交由曹镇南处理,曹镇南自然会知道使君的心意,纵使要怪也只会责怪袭肃,哪里会说是使君的指使呢。曹镇南帐下的亲信张永年还是使君的旧臣,有他在,自然会为使君解说的。”
  “喔……张永年啊。”刘璋笑了起来,脸上的紧张不见了,“要不是你说,我都把他给忘了,他还是我派去到丞相帐下听用的呢,我听说他很得曹镇南信任,有他在,我确实是没什么需要担心的。”他想了想,又有些担心地问道:“张永年会不会忘了我这个故主?”
  “使君仁德广施,我益州臣民哪个不感恩戴德,日益祈祝上天保佑使君,又怎么会忘了使君呢。”法正一本正经地说道:“不瞒使君,张永年一听说袭肃不听使君将令,擅自攻击夷陵,生怕他一时糊涂之举牵连了使君,立刻向曹镇南请了将令前来与使君联系,他日夜兼程,昨晚才到成都,来不及休息就到我的府中,要我来劝使君呢。”
  “这太好了,这太好了。”刘璋眉开眼笑,“他在哪里,快让他进来。”
  “他就在府外,随时听候使君如唤。”
  刘璋大喜,立刻让人把张松叫了进来,随行的还有风度翩翩、顾盼生威的蒋干。张松见法正面带微笑,知道大功告成,连忙向刘璋行了大礼,然后又介绍了蒋干。蒋干一听,不可一世的样子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他弯下腰装出一副很景仰的样子拱手施礼:“久闻使君仁人仁相,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我就说嘛,使君是真正的汉室宗亲,心系王室,怎么会与刘备那个赝品走到一起去,一定是手下人见使君心怀仁慈,阳奉阴违,才做出这等与朝庭对抗的蠢事来。”
  刘璋听一表人才的蒋干这么恭敬的夸他长得好,又把责任全推到袭肃的身上,开心得合不拢嘴,连声应是。他被这三个人围着一阵吹捧,很快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对他们所说连连点头,无所不从。
  “使君,我家将军听说张公祺不听使君调遣,很是生气,这张公祺不过是个汉宁太守,是使君的下属,如何能做出这等大逆不道的事来,一定是他见使君仁厚,这才胆大妄为。我家将军用兵如神,半年功夫荡平荆州,如今抽出手来正在整顿军队,愿意为使君教训一下这种不知上下尊卑的狂徒,与使君两路进兵,助使君扫平汉中,让张公祺知道使君不与他为难,只是不屑,并非不能也。”蒋干拍着胸脯说道,说到此处,话锋一转,带着些遗憾地说道:“可惜事不凑巧,关中马超、韩遂起兵叛乱,我荆州要调兵作战,这兵力一时有些不太趁手。”
  “对,对,是要教训他一下。”刘璋大有同感的拍了一下案几,“曹镇南用兵如神,一定能立此功,我虽然不会用兵,却可以襄助几千人,益州也是大汉的益州,曹镇南都督荆州军事,却来帮我解决益州的叛逆,我益州虽不属他管辖,却也不能坐视旁观。孝直,你看派谁去帮助曹镇南为好?”
  法正思索了一阵,拱手回道:“使君,益州名将虽多,却各有防区,不宜调动以免人心不安。我看就由孟子度(孟达)带几千无当蛮军去的好,无当蛮军在山中行走如飞,正适合汉中的多山地形。”
  刘璋仰首大笑:“孝直说得好,孝直说得好,这样吧,就由子度领四千无当军去帮助曹镇南,孝直你做我的特使,去与曹镇南解释一下我们之间的误会,可好?”
  法正敛容应道:“使君有令,正敢不从命。”
第十七节
孟达
  正在为兵力不敷使用而着急的曹冲接到张松派人快马送来的喜讯时,喜不自禁,抱着荀文倩就狠狠的啃了一口。荀文倩猝不及防,被曹冲搂在怀中啃了一脸的口水,羞不自胜,又看见丫环荀小青、大双小双躲在一旁窃笑,不禁红了脸推开曹冲,用衣袖擦了擦脸上的口水,娇嗔地说道:“看你,都是开府的镇南将军,国之重臣了,还这么孩子气,也不怕人笑话。”
  曹冲哈哈一笑,还是抱着她不放,冲着红着脸窃笑的三个丫环挥手大叫道:“都别弄了,出去出去。”
  荀小青咯咯一笑,和小双一左一右拉着发愣的大双笑着跑了出去。曹冲将荀文倩扳倒在自己怀里,低着头看着她透红的脸颊笑道:“镇南将军怎么了?那是公事,咱俩夫妻之间亲热亲热,那是私事,总不能让每个人都公而忘私吧?再说了,人家成亲就圆房,咱俩只是亲亲嘴,这算得了什么。”
  荀文倩咄了他一口,垂了眼睑,舒舒服服的躺在他的怀里,手捻着他颌下的帽带羞怯地笑着:“不圆房也是你说的怪道理,怎么现在又来怪我。”
  曹冲抱着她,身体前后轻轻地晃动着,开心地笑道:“我是心疼你们好不好,不想让你们才三四十岁就脸上有皱纹,这女子的四德我虽然不喜,但老婆长得好看一点总是好事。再说了,正如你所说,我自己还是个孩子,可不想没过两年屁股后面就跟几个娃娃叫我爹。”
  荀文倩叹了口气:“你是体贴我们,只是小玉儿却心急呢,大玉儿肚子已经现了形,她可看着眼热呢,你别看她嘴上不说,其实啊,巴不得也能怀上一个才好。”
  “那是家事,归你管。”曹冲笑着摇了摇头:“内事你全管,外事管一半,如今刘季玉支持我四千人,再加上袭肃的一千多人,我一下子又多出五千多人,可以往汉中一行,这襄阳的事就交给你和子初先生了。”
  荀文倩摇了摇头道:“五千人打汉中,实在没有什么把握,我看还是等一等的好。一来荆州秋收在即,这个时候出兵有违农时,得不偿失,二来关中还没打,你这里先把汉中拿下了,马孟起岂不是两面受敌,岂能全力以赴?三者益州兵新到,人心未附,不管是带他们出征还是让他们留守襄阳,都让人放心不下,你还是等等再说吧。”
  曹冲眨着眼睛想了想,觉得荀文倩说得有理,露齿一笑道:“夫人高见,就依夫人的。”
  荀文倩微微一笑,伸手细长的手指摩挲着曹冲唇边刚长出的茸毛笑道:“你呀,倒是个从谏如流的,只是有些太过了,我的想法你也别急着同意,等庞士元和刘子初来,一起商量一下再做决定岂不是更加稳妥?我再有主意,终究是个妇人之见,这外事终究还是想得不够周到的。”
  曹冲摇了摇头道:“你又何必妄自菲薄,你说的这些士元他们也提起过,当时主要还是因为兵力不足的原因,其他几点只是略提了提,我也是如此想的,这汉中的张公祺并不是个太有野心的人,也许不用一上来就兵戎相见,或许可以先派人劝降,先礼后兵,也显得咱有点王者风范。”
  “你想做王吗?”荀文倩笑道:“你可别忘了,高祖皇帝可说过,非刘氏而为王者,天下共击之。”
  “屁!”曹冲不屑的撇了撇嘴:“那些屁也不懂的皇子皇孙都能封王,为什么其他人不能封王?再说了,这规矩早就没人听了,袁公路都称仲家了,天子老大他老二,也没见高祖皇帝或者谁出来剋他。”
  “袁公路最后不是败亡了吗?”荀文倩不笑了,从曹冲怀里挣脱出来,撩了撩鬓边的青丝,一本正经地问道。曹冲一见她的脸色,就知道她又犯倔劲了,不由得苦笑一声,摆了摆手道:“好了好了,别争这个问题了,我看啊,从叔的书你还是没看明白,要重读啊。”
  自从跟荀家结了亲,曹冲总算搞明白了写汉纪的荀悦是什么人。荀悦是荀家八龙老大中荀俭的儿子,荀彧是八龙中老六荀爽的儿子,荀悦和荀彧是正儿八经的从兄弟,荀悦自然就是荀文倩的从叔。他是个真正的神童,十二岁能解说春秋,记性又好,有过目不忘之能,灵帝末年宦官当道,他不原出仕,隐居起来读书。曹操做镇东将军时,他到府中任职,后来迁为黄门侍郎,陪着天子读书,与荀彧和孔融常侍在天子左右,朝夕谈论。他亲眼目睹了汉末社禝沦坏的经过,思想受到了很大的震动,写了不少很重要的文章,其中一本就是天子赏给曹冲看的《汉纪》,那是关于西汉的事,还有《申鉴》、《崇德》、《正论》等数十篇论。《申鉴》是他的一篇重要论著,书中对社会现状提出了很多批判。作为荀家的女儿,荀文倩当然看过,她嫁到曹家来,也把这本书的抄本带来了。这本书不长,只有万把字,曹冲一看之下,大为吃惊,跟着荀文倩把这本书好好的读了几遍,但他和荀文倩的态度不同,他虽然惊讶于荀悦的眼光独到,但还不至于顶礼膜拜,他认为荀悦提出的一些见解有空想之嫌,为此两个人在闺房之中没有少争论。有着后世的经验做后盾,荀文倩虽然言辞犀利,对圣人经典的熟悉程度不是曹冲可比,却依然不是曹冲现实派的对手,自然相形见绌,虽然她引经据典,却往往被曹冲一句“实际情况如何如何”说得哑口无言。
  荀文倩一听他如此说,翻了翻白眼,嗔道:“言伪而辩,有什么好得意的。”
  曹冲收了笑容,摇摇头正色说道:“文倩,你和周元直一样,是个聪明人,可惜啊,就是眼界太小了,总限在圣人的框子里出不来。圣人也是人啊,是人就有对有错,夫子赞子产不毁乡校,提倡国人可以议政,他反对杀不道以就有道,可自己一旦当了政,刀却比谁举得都坚决,这岂不值得你深思吗?”
  荀文倩见他又在诽谤圣人,可偏偏他说的自己却辩不了,只得耍赖道:“既然如此,你也把我象周元直一样流放到大秦去好了。”
  “会有那一天的。”曹冲严肃地点点头:“不过不能让你一个人去,这么漂亮的夫人一个人走那么远的路我怎么能放心,你别急,等我平定了天下,我陪着你去。”
  “去你的。”荀文倩嫣然一笑,手中丝帕甩了一下,扭过头去,曹冲哈哈一笑,一把握住她的皓腕,将她再次拉到自己怀中,咬着牙恶狠狠地说道:“居然说夫君有五恶,岂不知夫君只有好色一疾而已吗?真是该打,将尊臀亮出来,夫君要施家法了。”
  荀文倩一听,娇笑着推开曹冲,扭身就跑,曹冲哪里肯放,一下子扑上去,将荀文倩拉倒,两只狼爪顺着她的腿摸了上去……
  ※※※
  一个月后,法正、孟达带着四千无当军,跟随张松回到了襄阳,曹冲出城相迎,张松向他隆重推荐了法正和孟达。曹冲哈哈大笑,拉着法正的手笑道:“令曾祖法文强(法雄)为南郡太守,猛虎不出,令祖玄德先生(法真)于窗中识胡公(胡广)有公卿之量,不知法孝直重至南郡,有何观想啊?为贤太守乎,为识公卿乎?”
  曹冲说的这两个人一个是法正的曾祖法雄,一个是法正的祖父法真,这两个人一个是能臣,一个是隐士,都是汉末大大有名的人物,可不是法正现在这副衰样,不仅官做得小,还被人骂做无行之辈。曹冲也是从荀文倩嘴中才知道原来这个背主卖荣的才子还有这么厚的背景,他还听荀文倩说扶家法家原来是齐襄王法章的后人,齐被秦灭之后,不敢再姓田了,改姓法,世代有二千石大官,算是个有名的官宦之家。曹冲现在为了和法正拉近关系,一见面就抬出了他家的光荣历史。
  法正和曹冲初次见面,见他亲自出城相迎,心里已经是很感激了,暗自庆幸这次和张松到襄阳来没有投错人,又听曹冲在众人面前抬出他的曾祖父和祖父,大感面上有光,连忙赶上前两步一躬到底笑道:“法正不才,既无曾祖太守之能,又无先祖识人之明,唯愿展胸中浅薄之学,为将军马前卒而已,还望将军不嫌鄙陋。”
  曹冲哈哈一笑,双手扶法正:“自从听永年提起孝直,一直盼着能见尊颜,今日有幸,岂能让孝直再走?还请孝直不嫌我妄陋,不吝教诲啊。”
  “岂敢岂敢。”法正听着慰心的话,看着曹冲热情的笑脸,享受着旁边那些人的羡慕,心里美得冒泡,连忙谦虚了几句,转过身拉过孟达笑道:“将军,此乃正之郡人,扶风孟子敬,故凉州刺史孟大人之子,深明兵法,与正为莫逆之交。”
  曹冲对孟达的印象并不好,在演义里他和刘封两人就是害得关二爷走麦城的罪魁祸首,又是个反复之人,实在没有什么好感。但此一时彼一时,既然他现在走到了自己面前,当然不能凭着一己之好行事。他笑着走上前,拱手施礼。孟达连忙还礼,两人互相客套了一番,互道仰慕之害的废话。曹冲没法象夸法正那样夸孟达,他老爹那个凉州刺史可不是好路子来的,而且在任上也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政绩,即使说出来也显得太假,能夸的只有孟达长得好了。
  孟达长得确实不错,身高七尺八寸,姿容可观,不怒而自威,让曹冲都有些觉得诧异,长得这么好看的一个人怎么能那么不堪,当真是成者王侯败者寇,就跟魏延一样受了委屈?
  “子敬一到,我无忧矣。”曹冲一边诧异着他和鲁肃一个字,一边笑道。
  “将军过奖,有将军坐镇襄阳,荆州稳如泰山,何来可忧之事。”孟达笑着说道:“达平日自诩有才,可一见将军的风度,真是愧杀人了。还望将军以后多多指教。”
  “岂敢岂敢。”
  曹冲谦虚了几句,请他们进城。一进城,曹冲就将一直被关押的袭肃带了来。畏畏缩缩走进来的袭肃一见冷着脸坐在一边的法正和孟达,顿时大喜,冲上来大叫道:“法校尉,可是使君让你来救我的么?”
  “救你?”法正哼了一声,抬起眼皮瞪了一眼袭肃,眼中全是肃杀的光芒,吓得扑上来的袭肃一愣,连忙停住了脚步,不解地看着法正。法正撇了撇嘴,薄薄的嘴唇一张一合,说出来的话里透着无尽的杀意:“使君让你驻守在秭归,你却和刘备私通,不仅派兵协助刘备守武陵,居然还敢偷袭夷陵,使得将军和使君误会,陷使君于不忠不义之境,险些惹出大祸,你还想着使君来救你?”
  袭肃顿时傻了,他被俘之后,曹冲一直没理他,也没说要杀他,也没说要放他,搞得他莫名其妙,整日惶惶不安,今天看到法正和孟达在此,以为益州投降了,自己也就安全无事了,没想到法正开口就说出这么几句话,透着一股刘璋为了和曹冲交好准备把他当替罪羊的味道。
  “法校尉……”袭肃见法正寒着脸不理他,想起平时自己因为法正官小职轻,又是个外乡人,没少给他脸子看,估计求他也没用,连忙转过头对曹冲身边的同乡张松哀求道:“张大人,张大人,你就看在同是益州人的份上,帮我求求情吧,你也知道的,我袭肃不是个胆大妄为的人啊,这……这事实在……唉……”他都不知道怎么说了,又想说是刘璋指使的,又怕反惹得曹冲不高兴,急得连声叹气。
  “好了,你也别唉声叹气的了。”法正不耐烦的挥了挥手:“好在使君是个仁厚之人,将军也不愿多杀无辜,就饶你这一遭。你因祸得福,不用回益州了,就带着你的人在将军帐下听命吧,说不定还能挣些功劳。”
  “啊?啊!好!好!”袭肃抹了把额头涔涔的汗水,跪在地上连连叩头,磕得地上的石板通通作响:“多谢使君,多谢将军,多谢法校尉……”
  “起来吧。”曹冲很担心他把脑袋磕破了,连忙招呼道:“下去换身衣服,清洗一下,过会儿一起来给孝直和子敬接风吧。”
  “诺!”袭肃应了一声,又叩了两个头,起身跟着一个虎士去了。见袭肃出了门,曹冲笑道:“孝直,他是个老实人,可别把他给吓坏了,你看这头磕得,我真担心他这脑袋有没有晕了。”
  法正心中大为解气,要知道袭家也是益州的豪强,要不然以袭肃的能力也不能带兵驻守秭归,平时不怎么法正这个名声不好的外乡人看在眼里,今天却被法正吓得差点瘫在地上,让他如何不解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6/26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