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冲(校对)第2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5/267

  鞠义当年是跟随袁绍入冀州的,在袁绍手下立下无数战功,可惜他是个西凉人,又是个武夫,在袁绍手下既不能被冀州籍的谋臣如审配、田丰看重,也不被颍川籍的逢纪、郭图等人欣赏,还受到冀州本地的武将的排挤,袁绍自己也不喜欢他,难得为他说话。立下功劳之后受人嫉妒,又遭到袁绍的冷落,最后居然被诬谋反,死于非命。这一直是西平鞠家心里的一根刺,没想到夏侯称第一次见面,就给鞠义这么高的评价,而听他话里的意思,好象曹冲也是这么想的,鞠演一下子觉得面上有光,以前那些受的委屈一下子都值得了。他感动地说道:“我鞠家虽然在西平小有名声,不过在韩将军和车骑将军面前如何敢妄自尊大,将军这么说,实在太抬举我鞠家了。”
  夏侯称淡淡地笑道:“老将军莫要这么说,不问名声大小,只要能为西凉的安定做出努力的,将军大人都不会亏待你们的。西凉是大汉的,但首先是西凉数十万百姓的,能让百姓安居乐业,就是有功之人。你鞠家是西平旺族,为西凉的安定做过不少贡献,将军是记在心上的。”
  鞠演心中一凛,听出了夏侯称口中的意思。现在韩遂降了,西凉是大汉的了,你们要安分守己做个功臣,不要再想心思了,以前的事我们就既往不咎。如果还有什么非分之想,朝秦暮楚的,就不是功臣而是罪人了,以前的帐一起跟你算。他愣了一下,连忙点头称是:“将军教诲得是,我等草莽之人,正当在将军的治下尽忠职守,为西凉的平定尽自己的一份努力。”
  夏侯称微笑着点点头:“老将军忠心可嘉,鞠家将才辈出,车骑将军平定了西凉之后,还要用兵西域,鞠家将来再出几个名将也未可知,老将军,莫要错过机会啊。”
  鞠演暗自佩服,他本来和李维等人已经联系好了,就准备这两天动手宰了韩遂,立个大大的功劳,没想到韩遂更快,他还没动手,韩遂自己就投降了,将他做的准备全落了空。虽然说曹冲不会亏待他,可是这功劳总不如当初设想的大啊。再者韩遂投降了,这韩银的职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就不会比他低,而韩银也不可能永远不知道他们几家曾经想对付他们韩家,那他们还能讨得了好吗?他正愁着这事呢,夏侯称送过来一个办法,你可以把子弟送到车骑将军帐下啊,你鞠家再出几个象鞠义那样的名将,韩银还能动你吗?
  对鞠家来说,这当然是个路子,可是对曹冲来说,这却是个变相的人质,有了人质在手,你就得安分守己了。当然了,你也可以不送,不过遇到韩银欺负你,你就不要叫苦了。
  这就叫连消带打,混手摸鱼,趁乱得利。
  鞠演很佩服这个笑眯眯的年轻将军,当下表示响应号召,回去挑几个略有资质的子弟送到将军帐下去锻炼,他开了头,后面的蒋家、郭家自然不敢怠慢。郭家更狠,反正要送,干脆立刻就送,送曹冲也是送,送夏侯称也是送,他们趁热打铁,立刻让郭修跟了夏侯称,做亲卫也成。
  说话之间,夏侯称不动声色的完成了索质的工作。韩遂冷眼旁观,暗自叹惜,庆幸自己抛弃马超还是比较及时的,不要看曹冲,就看夏侯称就知道这些年轻人是多么的阴险,就知道马超不是曹冲的对手了。自己老了,韩银不是他们的对手,幸好阎行也在曹冲帐下,虽然他跟自己有仇,可是现在他也找不到机会韩银下手了,自己一死,这仇也应该慢慢的淡了,应该还能照顾一些。
  韩银介绍完了西凉的众将,夏侯称也向他们介绍了手下的几位将军,这些人一听眼前这几位就是丞相大人帐下的名将徐晃、朱灵等人,连忙上前见礼,西凉人不象关东人那样重学问,他们更信奉名将,如今看到徐晃等人,比书生看到儒宗还要兴奋。
  气氛很热烈,宾主尽欢。韩银的职位虽然还没有最后敲定,可是夏侯称听韩遂闪烁其词的提出那个要求后,他还是答应向曹冲建议一下,尽量安排一个比较好的地方给韩银。韩遂虽然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可是夏侯称在曹冲帐下的位置他是知道的,他年纪轻轻就当过战略位置很重要的庐江太守,功绩显赫,如今夏侯渊又用苦肉计替他在羌人中建立了这么大的威望,把手下的名将都交给了他,以后他的前程不可限量,有他罩着韩银,就跟曹冲直接罩着韩银差不多了。
  宴后,体力不支提前离席的韩遂又特地将夏侯称请到了内室,殷勤致意,夏侯称投桃报李,立刻安排韩银带着人马赶赴街亭,带领在街亭的那一万骑兵,参与合围马超的行动。韩遂听了,连连点头。马超现在估计在上邽城下,如果万一他打赢了,那么韩银手下有两万多人,他也不敢翻脸,如果他打输了,那么他一定会向南逃回羌地,而不会渡过渭水向北逃,也就是说韩银可以很安全的立一个功劳。这对韩银这样的人来说,这机会实在是太合适了。
  更重要的是,夏侯称听到曹军内部有奸细的消息时,根本不为所动,他笑了笑安慰韩遂道:“将军放心,车骑将军帐下有个张永年,你可听说过?此人做情报工作本来就很内行,在邺城丞相府看到郭嘉郭大人留下来的手札之后更是突飞猛进。上邽就算有奸细,也只能瞒得一时,瞒不了太久,马超到现在还没有得手,只怕不会有机会了。”
  韩遂虽然不敢全信,可是他看到夏侯称信心满满的样子,倒也不敢一点不信。他显得有些兴奋,在和夏侯称长谈了一阵之后,还有些难以入睡,他把韩银拉到床身,仔细打量着这个儿子,目光炯炯。韩银劝道:“父亲,夜深了,你好好休息吧,等我明天去打完了马超回来再陪你说话。”
  韩遂摇摇手,也不应韩银的话,命人将韩银的两个儿子、三个女儿全叫到跟着,一遍遍地打量着睡得正香被叫醒,根本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的五个孩子和一脸悲凄的媳妇,转过头来对面色如土、泪流满面的韩银说道:“子义,答应我一件事。”
  “父亲,你说,你说什么事我都答应你。”韩银泣不成声的跪倒在床前,他再笨也知道韩遂这是回光返照了。韩遂身体好的时候,他天天想着自己掌兵,有的时候甚至觉得韩遂活得太久了,可是现在韩遂真的要走了,他却像个孩子一样哭得死去活来,甚至有些迷惘,他被韩遂管教了大半辈子,很少有事要自己操心,如果韩遂要走了,他一下子觉得失去了依靠,茫然失措。
  “傻孩子,人活五十不为夭,为父活了七十多,最后还能以堂堂正正的大汉朝臣的身份走,能够安安心心的去见我韩家的列祖列宗,还有什么不能满意的呢?”韩遂眼中的神采在快速的黯淡下去,他紧紧的拉住韩银的手,声音也急促起来,象是担心说不完一样:“答应我,明天一大早就去街亭,打完仗再回来告诉我。我要看到你风风光光的回来,才能安心入土。”
  “父亲——”韩银痛彻心肺,忍不住放声大哭。他知道韩遂是怕他忙着葬事而耽误了立功,又怕他被人说成一心要立功而放着父亲的丧事不办的不孝子,所以特意把家人都叫到面前,以遗命的形式给他做好安排。韩遂为了他的将来可谓是竭尽全力了,叫他如何不悲痛。
  “别哭了,答应我。”韩遂用尽全身力气,嘶吼道,声音象是从胸膛里逼出来的一样。
  “我答应你……我答应你……”韩银紧紧的拉着韩遂的手,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听话的好……孩子。”听到韩银的应允,韩遂紧绷的面皮松开了,他抽出手,想去摸摸韩银的脸,只是这一小段的距离在他看来是那么的遥远,他的手在空中顿了顿,无力地垂了下来,随即长长的吐出一口气,疲倦的闭上了眼帘。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淡定从容的笑容。
  “父亲——”韩银扑上去,惊声大叫。
  “爷爷——”孙儿孙女们也知道出了什么事,顿时哭成一片。
  夏侯称接到韩银的报丧后,犹豫了一会,本想让韩银留下处理丧事,可是韩银却以父亲有遗命为由拒绝了,他略作安顿后带着两千亲卫骑立刻赶往街亭。夏侯称也不敢多耽搁,他自己有伤在身不能急行军,就留下了朱灵陪着自己镇守金城,让徐晃带着八千大军赶回上邽。
  京兆,渭水之滨,萧何墓旁的两座无名小山上,七千步骑严阵以待。
  张辽挺立在马上,也不看马前面色灰败的吴质,抬手用手中的望远镜看着天尽头扬起的城土,打量了半晌,这才放下望远镜交给旁边的武周,带着一丝冷笑打量着吴质,阴阳怪气地说道:“吴将军,败得真快啊,这才两天的功夫你就从漆县退到长安了?”
  吴质很郁闷,他手下有五千多人,全是当初曹丕调拨给他的精锐,凭着这些精锐,他在关中多次参与和马超的战斗,没有一次吃过亏的,有几次甚至正是因为他的顽强才顶住了马超凶猛的进攻,等到了战局的转机。曹丕离开关中之后,他也一直努力作战,可是曹冲来了,曹丕给他来了信,要让他和司马懿等人寻找一个绝佳的机会,致曹冲于死地,至少也要让他一败涂地。司马懿和朱铄在曹冲身边做手脚,他的任务就是放安定的杨秋入关中,好吸引关中和郿坞的人马前来,不让他们去支援曹冲。现在他的任务是完成了,可在将士们心中的威望却全没了。这一战,他可是想尽了心机打败仗,要不然以他五千人马守漆县,不过一万多乌合之众的杨秋如何能打进关中。
  面对着张辽的讥讽,吴质无言以对,如果他和张辽换个位置,估计他也要这么笑话张辽的,纵使不敢说出来,至少也要在心里说说。
  “我……”吴质憋屈得要吐血,暗自怨恨曹丕,不过想想现在曹冲在上邽要面对着马超三万在大军的猛攻,说不准什么时候就身首异处,他还是有些期待的。忍了,等大公子登了基,老子出将入相,到时候再修理你们。五子良将算什么,还不是我手中的一把刀而已。
  “看样子吴将军累了,你还是回去好好休息,等着接受处分吧。”张辽摇了摇手中的马鞭,旁边的亲卫上前就要摘下了吴质腰里的印信,解除他的兵权。吴质大怒,拨开亲卫的手向后退了一步,大声说道:“张将军,你官职虽然比我高些,好象还没有资格解除我的兵权吧,败仗谁没打过,从来没有一打败仗就解除兵权的事。将军,你就这么有把握吗,说不定你马上也会打败仗的。”
  他刚刚上山的时候就看过了,下面列阵的只有张辽所属的五千大军和两千关中屯田兵,屯田兵的将旗上有个宗字,他不知道是哪儿来的将军或者校尉,反正他没听说过长安这里有什么姓宗的将领,也许是曹冲从荆襄带过来的旧部,不过既然成了屯田兵,想来也不是什么精锐。张辽部下只有一千亲卫骑是并州骑兵,算是有点战斗力,可是其他六千人全是步卒,就算精锐,可是没有很好的地利,就象他们那样在两个山坡之间列阵,想要挡住随后就要赶到了一万多骑兵,还是有不小难度的。正因为如此,他以为张辽会安慰他一番,然后请他并肩作战、以功赎罪的,没想到张辽直接就解除他的兵权。
  “竖子,敢对将军这么说话。”眼见张辽面色不善,武周怒喝一声,伸手一指,几个亲卫扑上去就把吴质摁在地上,先从他的腰上拽下将军印信扔给武周,然后劈头盖脸一顿胖揍,几个人又是拳脚又是刀鞘的,打得尘土飞扬。吴质的亲卫一见形势不对,扑上来要救人的时候,那几个打得性起的亲卫怪啸一声,舍了吴质,扑上去拔刀就砍,没两下功夫就把吴质那几个亲卫打得鬼哭狼嚎,狼狈不堪。
  “将军,你——”吴质摇摇晃晃地站起来,头盔也掉了,身上的鱼鳞甲也被扯歪了,鼻子流着血,一只眼睛也被打成了邺城动物园里最受小孩子欢迎的猛豹眼,他咆哮着指着张辽:“我也是朝庭官员,你居然敢打我?”
  “打的就是你这个不知尊卑的竖子。”张辽抬手接过武周送过来的印信,示意武周叫住那些穷凶极恶的亲卫,撇了撇嘴对吴质说道:“你现在已经不是什么朝庭官员了,奉车骑将军令,依败军法,解除你的军职,回去听候处理吧。”
  一听是奉车骑将军的军令,吴质一下子傻了,他立刻明白过来的了,感情人家早就等着这个机会解除自己的军权了,可笑的是自己还傻了吧叽的装模作样。
  张辽也不看他,他纵马下了山坡,来到吴质的军队前来回驰骋了一圈,这才勒住了马缰,面向近四千人的队伍大声叫道,中气十足的声音在将士们头领滚滚如雷:“我来关中之前,听说关中吴季重手下有一支人马,战绩骄人,今日一见,名不副实啊。”
  那些士卒一听张辽这么赤裸裸的蔑视他们,立刻火了,嗡嗡声此起彼伏。张辽也不理他们,甩着马鞭看着他们,直到他们慢慢的重新安静下来,这才大声喝道:“五千人守漆县险关,居然被一万乌合之众击破,还被人从漆县追杀到这里,你们算什么精锐?五千人退了足足三百里,伤亡居然不过一千,你们是不是看到那些敌人的影子就跑了?就你们这些无用的人,还有脸不服气?”
  忿忿不平的士卒一下子瘪了,头都低了下来。这仗打得太窝囊了,正如张辽所说,他们根本没与杨秋接触,稀里糊涂就跟着吴质跑了,一开始还以为是来救援关中呢,到了这里才知道,自己是莫名其妙的逃命。
  太丢人了,士卒们对吴质是恨到了骨子里,这次不仅被人家羞辱了,还一句反驳的话也没有。他们咬着牙不服气,却又无法反驳。张辽抖着马缰,战马踩着轻快的步子,在阵前来回走了几步,又大声说道:“你们要是被杨秋吓破了胆,就继续向前跑,也不用过渭水,到了我们的阵后,你们这条贱命就安全了。因为……”他顿了一顿,等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才一指身后井然有序的战阵,大声吼道:“有我们这七千人在,关中就是金城万里,固若金汤,那些乌合之众一个也过不去。因为,我们是战无不胜的车骑将军部下,不是你们这样的孬种、懦夫。”
  他的话音刚落,那边七千人在将领的指挥下同时跺地大呼:“战……无……不……胜!”
  吴质的部下被七千人的大吼声所震住,面色变得苍白,随即又被张辽的话气得满面通红。一个士卒举刀大呼:“张将军,我们不是孬种,这次不是我们的错,是那个姓吴的乱跑。”
  另一个也跟大叫起来:“张将军,我们不是懦夫,我们也是不怕死的汉子。”
  “张将军,让我们上阵,是不是汉子,战场上见。”
  “对,战场上见!”
  “张将军,我们要杀敌,我们不是懦夫。”
  请战声此起彼伏,开始还有些杂乱,渐渐的变得整齐有力:“我们要杀敌,我们不是懦夫。”四千人的吼声,比那七千人都大,士卒们喊得声嘶力竭,脸胀得通红,有的甚至满面泪水。
  “好。”张辽转身奔上了山,举起手中的长矛,指向山坡那一面的“宗”字大旗,大声吼道:“是汉子的,到那边列阵,如果你们能让我觉得你们不是懦夫,我张辽,一定向你们道歉。”
  “去列阵——”一名校尉转过身,拔刀大呼,看那样子,似乎谁不去列阵,他就砍了谁。
  四千多人呼啦一声,全部咬牙切齿的跟着将官跑到屯田兵的一侧列阵,他们迅速的站好了阵型,井然有序的检查着身上的衣甲、武器,不时的盯一眼渐渐逼近的敌军。
  吴质面如死灰,他知道,这四千人再也不会是他的了。如果曹冲这次不败,他吴质的这辈子就算结束了,什么雄心壮志,什么出将入相,都成了幻影,他吴质,永远是被家乡人看不起的那个穷小子,再无翻身的机会。除非,除非司马懿和朱铄得手了,曹冲惨败了。
  武周催动战马,走到张辽面前笑道:“将军高明,几句话一说,这四千人就跟见了杀父仇人似的,要跟杨秋拼命了,就是不知道这个宗德艳(宗预)能不能用好这些人了。”
  “小菜一喋,请将不如激将嘛。”张辽瞟了一眼对面宗字大旗下扶刀而立的宗预,轻轻的笑了一声:“伯南,你不要小看这个宗德艳,我相信,这一战之后,将军部下又多一将才。”
  “将军对他这么有信心?他以前可没打过什么仗啊。”武周有些不相信地看了一眼宗预,又回过头来看着张辽,他跟着张辽近十年了,对张辽很佩服,可是这次,他确实有些不太敢相信张辽对宗预的断言。一个带着屯田兵来碰运气的书生,居然是个将才?
  “信与不信,呆会儿不就知道了吗。”张辽指了指越来越高的尘烟,笑着说道。
第三十六节
合围
  魏延一手握着马鞭,一手将腰里的战刀小心地向后拨了拨,好让自己蹲下来的时候刀鞘不会沾上尘土。摁着地图端在地上的马忠和黄崇见着那副小心翼翼的样子,咧开嘴笑了。
  “将军,有很必要这么小心吗?过一会儿你还用得它砍人呢,如果砍坏了岂不是更心疼了。”黄崇打趣道。魏延看了他一眼,张开腿蹲了下来,笑嘻嘻地说道:“砍人是砍人,那是正常损坏,不打仗的时候当然得小心一点,你们别说我了,你们不也是让人小心翼翼的捧着,比儿子还金贵。”
  马忠和黄崇一听,嘎嘎大笑。他们在曹冲帐下一直担任着军谋的职务,这次曹冲整顿关中军务,让他们跟着魏延来领兵,三千亲卫营,挑的都是原先夏侯渊帐下的精锐,他们各领一千,魏延自领一千,虽然说人少了些,可他们都知道他们带领的是曹冲的亲卫,他们虽然只是个校尉不,但地位和那些普通的校尉不一样。街亭出现了韩遂的人马之后,曹冲担心徐晃留在街亭的两千人挡不住,就把他们三个派过来了。他们兴冲冲的赶到街亭,本来以为有仗可打,哪知道对面的一万骑兵根本就不到街亭来,每天派几个人来街亭看一看,趴窝了。
  这让马忠和黄崇很郁闷,第一次带兵居然没仗打,而上邽城那里却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眼看着一场恶战就要开始,他们坐不住了,试探着向主将魏延提出建议,我们是不是把那一万人给吞了,然后赶到上邽去解围。
  领着两千人留守街亭的徐晃部将朱盖听了他们的建议,大吃一惊,对这两个小子的大胆想法很敬佩的同时也很鄙视,这根本就是没打过仗的人异想天开啊,五千步卒,居然还想吞下一万骑兵,他们的胃口不是一般的大。朱盖本来以为魏延会一口拒绝,哪知道魏延也有这个心思,一口就答应下来。朱盖还没来得及反对,魏延就说,你还守着你的街亭,出了事与你无关,成了,分你点功劳。
  朱盖知道魏延是曹冲的爱将,当年带着两千人马千里奔袭,一举生擒诸葛亮、攻破了零陵郡的主,用兵不循常理,却又屡战屡胜,跟着曹冲不过六七年时间,就由一个看城门的司马升为杂号将军了。既然魏延这么说了,他也没敢吱声,老老实实的带着两千人继续守他的街亭去了,反正这里是魏延当家,将来出了事也临不到他担责任。
  于是魏延三人就带着三千亲卫营赶到略阳,派出斥候查看地形,准备突袭韩遂军。不到半天的功夫,斥候就探明了韩遂所部的扎营位置和布警情况,黄崇把这些画成了地图,就等着和魏延商量如何安排进攻。
  “这帮龟孙子搞什么搞?”魏延一手支着下巴,看着地图听黄崇讲解完情况之后,破口大骂:“一万人堵在这里,战又不战,退又不退,这营盘倒是扎得稳妥,是不是想在这里长住啊,那干脆住到略阳去算了。”
  黄崇微笑不语,知道魏延就要发火,看到斥候的回报时,他自己心里也窝火呢。这一万多骑兵不象是来打仗的,反倒象是来送死的,胆子小得要命,这些天什么也没干,倒是把营盘扎得万无一失,他们挑了一个开阔地,站在营楼上一眼就能看出去几里地,用砍下来的木头建起了高大的营寨,壕沟深得跳进去就爬不上来,更可气的是,他们居然还引来了河水,不仅方便了营中取水,还能防止有人偷营。这样一个大营,不管是偷袭还是强攻,都不是他们三千人能够胜任的。想想又白来一趟,不窝火才怪呢。
  “这怎么办?”魏延盯着地图看了半天,还是想不出什么办法。想要偷袭估计是不可能的,这个大营的旁边是一马平川,根本无处藏身,没法接近大营,就算接近了大营,你也不能徒手翻过那么深的壕沟和那么高的营寨。至于强攻,那就更不现实了,且不说人家是骑兵,就算是步卒,兵力也是自己的三倍以上。魏延是骄傲,可他不是狂傲,信心没膨胀到这个地步呢。
  “我看比较难打,要么只有想办法把他们诱出来,引到我们埋伏圈里,如果他们不出来的话,我们基本没什么机会。”马忠苦笑着摇着头,郁闷而又无奈。
  “他妈的,白来一趟啊。”魏延恨恨站起身来,骂骂咧咧的,很是不满。他掉转头不舍的向西看去,漫山的绿草之间,一个斥候飞奔而来。
  “将军,西面来了一队骑兵,约两千人,再有一个时辰就能赶到这里。”斥候喘着气说道。
  “两千人的骑兵?”魏延眼前一亮,黄崇和马忠听了,也立刻精神起来。
  “对,不过……”斥候见三个人的眼光贼亮,连忙又说道:“不过这两千人都是双马,装备精良,看样子是有个大人物在里面,据前方的兄弟们打探,他们连续奔了一夜,才在前面停下来休息,要不然,我们连报信的时间都没有。”
  “靠!不会是韩遂死了吧?”魏延笑道。
  “应该不是。领头的将旗是韩字,来的人如果不是韩遂自己,就是韩银。”斥候摇着头说道。
  魏延扭着头看了斥候半天,眼珠咕噜噜的转个不停,过了一会,他回过头对马忠和黄崇说道:“看来是韩银,我们打不动这一万人,就上去干掉那两千人,把韩银给捉了,比拿下一万人还有功劳。拿下韩银,可以逼降韩遂,这西凉双雄,就算搞定一个了。”
  “就这么定了,事不宜迟,立刻动手。”马忠迅速在地上划了一道线,在两头一点:“前面十里就是九条山,有段山谷是他们必经之地,很适合打埋伏,我们赶到那里还有点时间布置,把两头山谷一堵,剩下的就是好办了。”
  “就这么办。”魏延和黄崇一听,立刻点头同意,魏延说道:“德信,你去堵西头,小心别被人发现,仲圣,你去堵东头,我带人去南侧的山坡上,北侧山坡陡,南侧山坡缓一些,他们要逃肯定是从南侧山坡逃。”
  “喏。”马信、黄崇知道时间紧急,不敢多耽搁,立刻起程。休息了两天的将士们一听有大功可立,一个个神抖擞,健步如飞,十来里的路程,不到半个时辰就赶到了。等他们到达埋伏地点,手脚麻利的准备好了堵路的石头,布好了阻击阵型,两千骑兵带着滚滚烟尘冲进谷来。
  魏延看着队伍中的那个顶盔贯甲的将官,兴奋得直搓手,这个中年人一定就是韩遂那个不成器的儿子,这两千人大概就是韩遂最精锐的亲卫骑了,真是可惜,要不是形势所逼,魏延真舍不得这四千匹战马,要是能全部带回去,这得值多少钱啊。现在却要用石头砸死,用箭射死,真是浪费啊。
  魏延一边可惜着,一边看着时机。队伍已经全部进入了山谷,“咚”的一声鼓响,东西两个方向传来了轰隆隆的巨响,不少巨石从山里滚落,卷起一地的尘土。谷中的队伍一下子乱了,领头的那个将官惊慌的圈着战马,将手搭在眉头上向上看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5/26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