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冲(校对)第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267

  “到了襄阳如何处理,还请先生教我。”曹冲恭敬的拱手道。
  “公子何必客气,巴既然投身公子麾下,当然言无不尽。”刘巴连忙放下茶杯,拱手还礼。他略想了想道:“不知公子到了襄阳,最先处理的当是何事?”
  曹冲说道:“江陵战事有征南将军,当阳有满奋威(满宠),襄阳有乐折冲(乐进)和文仲业,一时没有危机。我想的倒是停留在襄阳的数十万百姓,冬天已过,春耕即将开始,但荆州多山,人口本多,闲田不足,这许多人如何处理,现在才是最急的。”
  刘巴眼角露出笑意,他对曹冲镇守襄阳,不急着去捞战功,而是先想着数十万百姓的生存问题,感到十分欣喜,觉得自己当初在郝穴众人缄口之时力挺曹冲是没有说错。他笑了笑说道:“公子所言甚是,荆州数十万难民,本非荆州所有,而荆州未经大战,人口损耗也确实不多,并无那么多的土地以供耕种。不过公子也莫惊慌,这些人绝大部分来自两个地方,一是颍川,一是关中,这两个地方以前都是人口众多,有大量的可耕之地,不过因为战乱才逃到荆州来。如今中原平定,这些人都可以迁回原地,即使不是这两个地方的人,也可安置在那里,土地是绝对够用的,官府只要安排好他们搬迁和粮食、种子,让他们能渡过这半年时光即可,秋收有了收成即可渡过危机。”
  曹冲眼前一亮,示意刘巴继续说下去。刘巴笑了,用手指蘸着茶水,在车中的小案上画出荆州的草图,指点着各地土地的肥瘦,说着各地的人口,不大时间,就将曹冲想了几天都觉得难以解决的问题说得清清楚楚,依照他的计划,两年之内,荆州、颍川等地就可大致安定。
  “子初先生果然是大才。”曹冲哈哈一笑,赞许的挑起了拇指:“那这些事就有劳先生了。”
  “公子吩咐,也不从命。”刘巴笑着点头。
  曹冲和他笑了一阵,又想起一件事说道:“那些在义学里读书的人暂时不用迁走,在他们里面挑学业有成的,先到新迁之处做个基层小官,其他的继续在这里读书,有了那些人做榜样,他们读书必然更有信心了。逐渐要吸纳荆州本地的百姓子弟入学,如此不用数年,荆州之地可不缺人才,就是开发江南四郡也不亦有人才短缺之难。”
  “公子,这些多人入学读书,又是义学,这费用可不轻呢,现在是蔡家支撑着,人数如果再多一些,蔡家也未必撑得住啊。这些义学得的是虚名,用的可是真金白银啊。”刘巴笑道:“公子要不要回去先回蔡德珪商量一下?”
  “我不会让他吃亏的。”曹冲笑道:“我有一些事情要转到荆州来做,到时分他一杯羹就是。倒是这义学,确实不能一直这么做下去,我想着跟宋仲子商量一下,分成三等,初级的以教人识字为主,不用读那么多儒家经典,只读些圣人名言,识得一两千字即可,以后学医学工,各随其便,也可入官府为小吏,能有一技之长,保得其自身温饱。中级的继续读书,半工半读,学医或学工,抑可读经,学商,这些人必须以自身的劳动换取学习的资费,不能白吃白喝。然后这些人中再有书读得特别好的,跟着宋仲子去读经,由官府提供资费,不过要控制人数,不可浪费。”
  曹冲一边说着,一边在桌上画了一个三角形,从上到下划为三个层,他指着最下面一层说道:“我的目的在这一层,让更多的人识字,打下基础,然后让他们自已先择,至于学经之人,只是这上面的三角而已,无须太多。”
  “学经之人,确实无须太多。”刘巴看着那个三角形,哈哈大笑。
  两人一路走一路商量,等到了襄阳,襄阳的大事就在他们指指画画中决定得差不多了。张松一直在旁边看着,对两人层出不穷的奇思妙想感到新奇不已,对刘巴这个新入幕的高人佩服不已。
  襄阳城外,蒋干护着一辆马车正在城外长亭相候,一见曹冲的车队到达,立刻开心地笑道:“夫人,公子回来了。”蔡玑轻轻的嗯了一声,将车帘撩开一个缝,看着曹冲的车粼粼而来,小脸上刚露出一丝笑容,不知又想起了些什么,立刻沉了脸,甩手放下了车帘。
  “小姐,公子也真是的,到哪儿去都带着刘备的两个女儿,倒把小姐丢在襄阳,不管不问的。”蔡沁儿见蔡玑面色不好,有些责怨地说道。
  “死丫头,不可多嘴。”蔡玑责怪道,语气却显得无力之极:“夫君是去打仗,又不是游山玩水,他到荆州来可连婆婆都没带呢,还不是怕军旅劳累。”
  “哼,那他怎么还带着那两个小狐媚子?公子莫不是……”蔡沁儿不屑的撇了撇道。
  “大胆!”蔡沁儿话还没说完,就被蔡玑的沉着脸喝了回去:“背后议论夫君的不是,你什么时候这么放肆了?夫君是那样的人吗?”
  蔡沁儿见蔡玑真的发怒了,吓得一吐舌头,躲到一边去了。她们正说话间,曹冲车队到了面前,蒋干大步迎了上去,对着曹冲行礼,然后凑近一点说道:“公子小心,夫人心情可不好。”说完一把拉住张松笑道:“永年,这次去合肥打仗,有没有受伤啊?哈哈哈,我检查一下。”
  曹冲看着一直稳坐在车中不动的蔡玑,苦笑了一声,却没有上前,只是在长亭坐了片刻,安排人送华方去城外的义学,又让庞德和阎行带着骑兵去了军营,这才上了车,带着一行人回城中的前镇南将军府。自从曹操走了以后,以前刘表的那座府邸就空了出来,乐进没敢住,他住到了曹洪腾出来的府邸中,将这座偌大的宅院留给了曹冲。
  曹冲进了府,回到了他书房,这才舒服地躺了下来。麋氏姐妹乖巧的跟了进来收拾,麋大双小心的凑上来说道:“公子,夫人好象生气了。”
  “生什么气?”曹冲扑哧笑了一声:“夫人哪有你们想的那么小心眼,做你们的事去,不要胡思乱想,小心坏了规矩公子我罚你。”麋大双碰了个软钉子,撅起了嘴到一边去了。
  蔡玑在马车里等了半天也没见曹冲过来,倒是不大时间车队又起动了,她百思不得其解,只得让车跟着大队一起回了襄阳城,进了城之后,曹冲自顾自的进了府,二百虎士散到各处去警戒,就剩下刘巴和张松、蒋干三人闲聊了一会,也进府各自去休息。府前偌大的庭院里只剩下她一辆马车,一时间倒让她不知如何是好?
  “小姐,这……”蔡沁儿刚要说话,却被蔡玑给拦住了。她拭了拭眼角的泪痕,扶着蔡沁儿的手下了车,低着头轻声说道:“我们进去吧。”
  “小姐……”蔡沁儿着实有些恼了。
  “休要多言。”蔡玑心中酸楚,想着不久前的郎情妾意,再看看眼前的模样,她不免想到了赋闲在家的父亲,只得无奈地摇了摇头,孤伶伶的一个向里院走去。经过黄叙母子所住的小院时,黄夫人诧异地看着蔡玑,心里奇怪平时恩爱非凡的公子今天怎么让夫人一个人走了进来,她刚想发问,却见到蔡玑眼角的泪痕和脸上的强笑,只得侧身施了礼,让在一旁,同时拦住了好奇的黄叙。
  书房里静悄悄的,只有麋氏姐妹轻手轻脚的在收拾着东西。一壶茶刚放上火炉不久,壶底的水滴到炭火中,哧哧作响。蔡玑看了一圈,没有看到曹冲的身影,正要发问,却见麋氏姐妹掩着嘴笑着,悄悄地退了出去。她心头着恼,想着拂袖而去,又想到家中的情况,生怕惹恼了曹冲,对家族不利,一时动不了脚步,站在那里犹豫了一半天,见火炉上的茶水已经作响,不免难受之极,委屈之极。见曹冲依然不见身影,她气得一甩袖子,转身就走。哪知道一头撞进一个人怀中,接着就被那人紧紧地搂住了。
  曹冲嘎嘎大笑:“夫人,你可真能忍,我张着双臂等你半天,手都酸了,你才回头。”
  蔡玑闻着曹冲身上的汗味,刚要挣脱,眼泪却不听话的夺眶而出。曹冲见她肩膀抽动,哈哈大笑,用手挑起她的下巴,看着她的泪眼笑道:“你是不是担心岳父大人损失了全部水师,没了势力,为夫的我就要弃了你蔡家,故而要来试探一番?”
  “妾身不敢。”蔡玑一下子被他说中的心思,小脸羞红,不好意思地点点头,又连忙摇摇头。
  “傻丫头,公子我岂是那种俗人。”曹冲一边笑着,一边揽着蔡玑坐下,抽出丝巾替她擦了擦泪,然后伸直手臂将蔡玑推开一点看了看道:“唉呀,可惜了,你看眉都花了,都成花脸猫了。”他说着,转头冲着外面叫道:“该死的蔡沁儿,还不进来打水给夫人洗脸,躲在外面找打么?”
  蔡沁儿应声进了进来,嘟着嘴嗔怪道:“这又不能怪我,又不是我惹得小姐生气的。”一边说着,一边取了水来替蔡玑洗脸,洗完脸正要去倒水,又见曹冲从梳妆台上拿出眉笔,笑嘻嘻的走上前来,凑到蔡玑眼前说道:“既然是我惹夫人生气,花了夫人的妆,那就让我来替夫人画眉,如何?”
  “这如何使得?”蔡玑羞红了脸,连忙伸手要来夺曹冲手中的眉笔,却被曹冲一把摁住了双手。曹冲看着蔡玑的玉脸,啧啧赞道:“夫人这张脸,哪用得着画妆,天生丽质啊,不过既然我说了要给夫人画眉陪罪,那就勉强画上一笔,算是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吧。”说着,他伸出眉笔在蔡玑眉梢挑了两下,然后就大功告成一般的显摆道:“沁儿,看看公子我的手艺如何?”
  蔡沁儿瞟了一眼,撇着嘴道:“不怎么样,跟我第一次画的差不多。”
  “不会吧。”曹冲一手叉着腰,一手抬起来挠挠头道:“我觉得很有成就感呢。”
  蔡玑和蔡沁儿对视一眼,被曹冲那百思不得其解的样子逗得忍俊不禁的扑哧一声笑出声来。
第八节
未来
  三人笑了一阵,蔡沁儿开心的出去了。曹冲这才坐在蔡玑身旁,收了脸上的笑容问道:“汉升和文长呢?子翼见你生气了,说了一句话就跑了,我也没来得及问他。”
  蔡玑小脸一红,低了头轻声说道:“黄将军说新挑出来的那批人个人武技都不错,但配合差一点,平时光练习也不顶用,最好是实战,就拉着人和文长到山里去了。”
  “到山里?”
  “黄将军说,那些兵虽然身体条件极佳,但他们都是北方人多,在平原上冲杀惯了,不习惯荆州的地形,所以要把他们拉到山里去熟悉环境。”蔡玑解释道:“你放心,父亲出钱给那一千人配备了最好的铁甲和军械,伙食上也安排得挺好的,再过半个月出了山来,绝对是一千铁军。”
  曹冲吃了一惊,一千人全配上铁甲?老蔡真是下了血本了。虽说现在豪强养私军的比比皆是,但充其量只能给主将及其亲卫配上铁甲,一般的将士能有一身皮甲就算相当不错了,这全配上铁甲的上千军队,曹军中只有曹操的武卫营和虎豹骑。
  “父亲没有儿子,只有你和仲玉两个女婿,女婿是半子,加起来是一个。”蔡玑正在再说,被曹冲含笑的目光一看,刚刚退了烧的小脸又红了,连忙住了嘴。她当然知道自己的这个夫婿是个聪明人,话不用说得太透,他自然会明白的。
  曹冲当然明白,他想了想道:“你回去收拾一下,明天和我去南阳,替邓师傅主持婚礼。回去告诉一下岳父大人,我去拜见折冲将军,交待一下事情就回庄园,叫上仲玉,晚上陪岳父大人喝两杯。”
  “好的。”蔡玑大喜,连忙起身匆匆的走了。
  曹冲见蔡玑走了,又坐了一会,正要起身,蒋干和张松拖着邓展匆匆的走了进来,一见曹冲正在喝茶便笑道:“公子,邓师傅找你有事,在门外晃了半天了,也没敢进来,我自作主张,就将他拖进来了。”说着,自顾自的去炉子上提起茶壶倒了三杯茶,然后又欢快的提着茶壶出去续水。
  “师傅有什么事要见我,怎么不进来说话却在外面转?”曹冲将茶杯向邓展面前推了推道:“被人看见了,说我不敬师道呢。”
  “哪里哪里,我……我……”邓展憋红了脸,吭吭哧哧地说道:“南阳那边传来消息,说……说环儿已经到了南阳,问我是送到襄阳来,还是……”
  “不用到襄阳来了。”曹冲摇摇手道:“我赶回来,就是为了陪你到南阳去办喜事,就让环儿在南阳休息几天,免得太劳累了,新娘子没个好身体怎么行。我已经和小玉儿说好了,明天就起程,你放心好了,一应事宜小玉儿都给安排好了,一定替你把事情办得风风光光的。”
  邓展感激涕零,刚要拜谢却被曹冲托住了,他见曹冲坚决,这才兴奋不已的起了身,略坐了片刻,就去收拾自己的行装。曹冲也没有留他,问蒋干道:“你代我去送元直,可有什么话说?”
  蒋干将送行周不直的情况描述了一遍,最后说道:“元直心情不错,他对公子的安排很满意。”
  曹冲点点头道:“他虽然没有全部明白我的意思,但能体会到这一点,说明我放他一马还是对的。”
  “公子,我有一事不解,这都说士农工商,国富民强,怎么那四个人的名字却是如此呢?”蒋干有些不解的问道,看得出来这个问题已经困惑了他好久,今天终于有机会吐出来了。
  曹冲看了看他,却没有回答,转过头看了看张松道:“永年,你怎么看?”
  张松笑了笑说道:“这个问题我也没想过太深,但我想国富民强这句话也许本身就不准确,孝灵皇帝为修宫殿,天下亩十钱,一下子敛财数十亿,却没有用到合适的地方,都被他藏在西园万金堂,天下百姓却因此恨透了朝庭,黄巾一起,风起云涌,如大浪淘沙,天下板荡。可见国富了也未必有用,我想公子的意思,无非是藏富于民,民富国方强,而士农工商,正是以此而来。”
  曹冲点了点头,却没有再说下去,他知道张松也有疑问,只是他没有说出来,或者说他已经认定了自己这个主公,相信自己不会有昏招,故而放心。不过这个问题如果不跟他们说清楚,以后只怕还会出问题。他长长的吐了口气说道:“永年说得对,藏富于民。不过,我这个藏富于民,和盐铁论里的藏富于民不一样,这个民,是指更多的百姓,简略地说,要让绝大部分的百姓能吃饱,能穿暖。永年,子翼,你们想,大汉朝最盛的时候有六千万人,就算现在多年战乱,人口损耗极大,那么天下也当有七八百万人之多。这七八百万人之中,能称之为民的有多少人?黄巾起义,张角兄弟一声吆喝,天下风起云涌又是哪些人?为什么汉朝的百姓一夜之间都成了黄巾贼了?”
  “主要还是豪强霸占土地,百姓没了活命的本钱,又遇天灾,无路可走,只得如此了。”蒋干和张松两人略一思索,就脱口而出。
  “不错,七八百万口中,只怕农民占九成,一个国家,九成的人活不下去,你觉得这个国家还能活下去吗?就算孝灵皇帝的万金堂再大十倍,百倍,这个国家就能活得下去吗?”
  蒋干和张松相互看了一眼,同时摇了摇头,这个问题就是傻子也知道,黄巾起义的例子就摆在眼前,朝庭虽然平定了动乱,但元气大伤,州郡割据自立,皇帝却成了摆设,大汉朝名存实亡,至于万金堂,就更别提了,不仅万金堂,就连整个洛阳城都成了废墟,甚至北氓山下的历代皇帝的陵寝都被人给挖得干干净净了。
  “所以,天下是百姓的天下,这大汉有了这些百姓,百姓能安居乐业,大汉才是实实在在的大汉,没了这百姓,或者这些百姓都被逼得为一口饭而造反的时候,这大汉不过是一个不值钱的词而已。”曹冲挥了挥手道:“所以民是一国之基,只有民富才能安居乐业,只有民富才能天下太平。而要民富,则农当为四民之首,无农则天下不稳,你就是有金山银山堆在那里,没有粮食,你不还得饿死吗?”
  这个道理并不难懂,大汉朝的情形好不好通常是以粮价为评定标准,如果一石粮卖几十钱,那天下基本就是安定的,一石到了几百钱,就不太安稳了,如果一石粮食卖到几千甚至几万钱,那基本上就是坐在火堆上了,如果一石粮食卖到几十万钱,那人吃人的事情也就不稀奇了。大汉朝一向也是以农业为基,历代皇帝不管是真的假的,都把力农当作一件大事,只要条件许可,他们在春耕开始的时候都要到籍田中去扶一下犁,拔几根草,以示重农。
  但是重工商,对蒋干和张松来说,貌似就没有那么好理解了。曹冲笑道:“无农不稳,你们是理解了,那么无工不强,无商不富也就好理解了。”他抽出腰间的长刀,放在案上,笑着说道:“打仗靠的是什么?不光是靠的士兵勇猛,军纪严明,军械的强弱也是重要的一环,当年孝武皇帝打匈奴,最后能打胜仗,大汉的军械强于匈奴人就是重要因素,再说得远一点。秦人能够横行天下,也是因为秦人的军械制造比其他六国更规范,军械质量更高。”
  蒋干点点头,他一直研究战国策,对当时的情况了解比较多,虽说六国也出好兵器,韩国出劲弩,燕国甚至已经有了铁兵,但从规范角度来说,都不如秦兵的武器更实用。
  曹冲又说道:“工的强国作用不仅仅是在军队上,你们看,同样一个劳动力,吃同样的饭,走同样的路,但是他肩挑背扛能运多少粮?如果给他一辆刘仲玉改造的小车,又能运多少粮?不多说,四倍有吧,你看,一辆小车,能让一个人顶四个人使,就算是这个车的成本顶一个人,也是翻一番,放大开去,其效果可想而知。”他顿了一顿,喝了口茶润润嗓子:“工能提高效率,提高生产能力,换句话说,有了合适的工具,一个人可以做更多的事,农夫可以种更多的地,养活更多的人,这又是工可以强农了。粮食的问题解决了,这个天下也就安定了一半。”
  曹冲越说越兴奋,他带着一种期冀的心情描绘着他所理想的未来,蒋干和张松虽然一下子理解不了他的意思,特别是他口中不断的冒出来的新词,却被他的理想所激动。想着圣人预想的美好世界真有可能实现,他们也不免有些激动起来。
  “目标很美好,实施起来也有难度,任重而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之。”他长长的松了一口气,看着满脸美好未来的蒋干和张松笑道:“我甚至不知道我想的能不能做到,还望二位助我。”
  “公子有令,敢不从命。”二人哈哈一笑,拱手言道。张松想了想又道:“公子所想令人热血沸腾,只是有一事,不知公子可曾想过?”
  “何事?”曹冲示意张松有话尽管说下去。
  “土地。”张松短促地说了两个字。
  曹冲点头道:“此事我有计较,不过这个问题短期内不会有问题,大汉国有七百多万顷土地,现在却只有七八百万人,十年内土地不会出现问题。十年之后,也许……也许他们不会把土地看得那么重了。”他低声笑了起来,看着有些不解的张松摇了摇头:“永年届时便知。”
  三人正说笑着,李维大步走到门口,朗声说道:“公子,许校尉已经准备好了马车。”
  “好,那我们就走吧,今天就说到这里,有空再和二位细说。”曹冲站起身来向外走去。
  ※※※
  曹冲拜会了乐进,两人相谈甚欢,乐进对曹公将公子派过来主持襄阳的战事一点意见也没有,相反很有点自豪的感觉,他觉得曹公这是对他的信任,对他的重用。他拍着胸口表态道,一定全力支持公子的事,只要不违背曹公的命令,他可以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曹冲明白他的表态是什么意思,哈哈大笑,感谢了乐进的支持之后,又闲聊了几句,就匆匆赶到城外的蔡家花园,参加蔡家的家宴。
  蔡瑁气色不好,几天没见,眼袋大了许多,脸上的皱纹也多了几根,头发白了一大半。不过看起来他今天的心情不错,曹冲进去的时候,他正由刘琮和张允陪着说话。一见曹冲大步走进来,张允连忙迎上来,抢在蔡玑的前面,将曹冲腰间的长刀接了过去,放在旁边的架上,又一把拉住曹冲,拽到蔡瑁面前道:“仓舒,你可来了,舅父大人可等你半天了,再不来他都急了。”
  曹冲呵呵一笑,在收住了笑容却没有起身的蔡瑁面前大礼参拜:“小婿曹冲,拜见岳父大人。有劳岳父大人久候,死罪死罪。”
  蔡瑁见了,这才松弛了面皮,得意地看了一眼含笑的蔡玑,满意地大笑着扶起曹冲:“仓舒,你别听德诚胡说,我知道你公务繁忙,不似我一个闲人,整天闲着没事做,只能扯着小儿辈们说些闲话,哪会怪罪于你,来来来,快些入座吧。小玉儿,将你姑姑他们也叫出来吧,一家人,就不讲那些俗礼了,坐在一起热闹热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26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