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大航海(校对)第1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8/313

  可是孙绍转念一想,自己现在风险已经不小了,从决定以实力求生存的那一天起,他就和孙权走到了对立面,现在再迟疑,不仅不可能让孙权放松对他的警惕,反而会让现有的实力消散。贺齐和他的情况相似,想必也在寻求盟友,不单单是找个生意伙伴这么简单。
  虱多不痒,债多不愁,既然如此,那有什么好犹豫的,贺齐又不是反贼,他不过和自己一样,希望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罢了。
  “请他进来吧。”孙绍摆摆手,放下了手中的茶杯。
  虞翻的眼角露出一丝笑意,转身出去,时间不长,领着一个衣着华丽的青年走了进来,笑着介绍道:“将军,这位是贺安东(贺齐)的长子贺伯至(贺达),闻说将军英名,特来拜访。”
  孙绍打量了一下贺达,贺达大约三十多岁,中等身材,宽肩膀,腰腹粗壮,身上穿着绛红地缠绕枝暗纹的绵衣,头上戴着黑缁大冠,往那儿一站,自有一番威势。孙绍打量他的时候,他也在上下打量着孙绍,两人大眼瞪小眼的互相看了一刻,孙绍最后忍不住笑了。
  “贺兄今天来,难道是为了与我比眼睛大小的?”
  贺达也笑了,他拱拱手:“闻说明将军有讨逆将军遗风,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达刚才失礼了,还请将军恕罪。”
  孙绍笑笑:“贺兄父子皆是我江东名将,我也是久仰大名,只是无缘一见。不知贺兄此来,是仅仅想看看我孙绍呢,还是另有他事?”
  贺达有些不好意思开口。贺齐从年轻时候起就是个狠角色,为人恩怨分明,他家境好,实力强,打仗又利害,自视甚高,一般人根本不在他的眼里。他原本对孙绍没什么兴趣,觉得孙绍身为孙策的儿子,只会委曲求全,不象男儿所为,以后注定了是孙权手里的一盘菜,不会有什么出息,所以贺家一直没有和孙绍有接触。上次孙绍在东海出人意料的招降了苏粗腿,贺齐还是没有动心,直到后来孙绍出兵南海,在几个月的时间内大破崔谦,把士家搞得狼狈不堪,他这才觉得孙绍有点意思,行事手段也颇合他的胃口,这才派贺达来见孙绍。
  之所以派贺达来,也是有原因的。贺达十几岁就跟着贺齐征战,武技也好,用兵能力也颇有贺齐家传,但是他的脾气不好,继承了贺齐的强硬并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孙权身边为郎的时候冒犯上司,在外领兵作战的时候,又多次不听命令,擅自行事,所以立功虽然多,却总是得不到升迁,三十多岁了,还是一个小小的都尉,而他的弟弟贺景已经是校尉了。贺齐觉得他再这么混下去,不会有什么前途,所以就让他到孙绍这儿来试试,因为他听说孙绍的脾气与孙权不同,和孙策一样有容人之量,就连张昭、虞翻这样的人都能接受,那贺达应该也能被他接受。
  贺达当然对贺齐的心思心知肚名,但是这话可说不出口,难道说自己别的地方混不下去了,所以来投奔将军你?他有些尴尬的看了虞翻一眼,虞翻笑了:“伯至有其父之风,作战很剽悍。”
  孙绍明白了,这小子不仅是作战剽悍,只怕脾气也和贺齐一样很牛气,在孙权手下混得蹩脚。孙权有容人之量,但是他的脾气也硬,不喜欢那些同样硬脾气的人,所以张昭、虞翻、陆绩这些人都不受宠,这个贺达应该也是一样。
  “贺兄这些年在何处征战?”孙绍请贺达坐下,开门见山的问道。
  “这些年一直跟着父亲和山越作战。”贺达很客气的说道,但是眼神之中的傲气却还是隐藏不住,“很惭愧,天生才智短缺,所以也没什么功劳,至今还仅仅是个都尉。”
  “和山越作战?那贺兄对山地战法应该很熟悉了?”孙绍呷了一口茶,淡淡的问道。
  “不敢说熟悉,略有所知罢了。”
  “既然如此,我倒是有一个去处,不知道将军肯否屈就。”
  贺达愣了一下,心道这人果然是直来直去,一点弯子也不绕,也不知道他会把自己安排到什么地方去。他想想自己的处境,犹豫了片刻,狠了心道:“敢请将军吩咐,只要力所能及,愿意为将军效劳。”
  “朱崖初定,虽然海盗基本肃清了,但是山民还没有来得及清理。我担心经营一段时间以后,来往朱崖的商人越来越多,会让山里的蛮夷经不住诱惑,所以需要一个通山地作战的人前去镇守。”孙绍直起了身子,很平静的看着贺达:“如果贺兄有心的话,我可以为上书至尊,请你为朱崖县尉。”
  贺达十分失望,搞了半天只是个县尉啊,还不如现在做都尉呢,他不假思索便想拒绝,却又想起自己的来意,就这么回事会不会让老子不爽?贺家怎么说也是会稽举足轻重的大族,孙绍怎么能这么轻易的打发我?要说他不会用人吧,可是虞翻、陆绩这样的狂士都在他手下如鱼得水,孔魏周盛那些大族也是对他赞不绝口,就连向来不理人的魏笃魏伯阳对他的态度都不错,那为什么自己就得不到他的重视?难道自己天生就是个都尉的命?
  孙绍眼睛眨了不眨的看着贺达,将他脸色的变化全看在眼里。前世他在办公室潜伏了好几年,多多少少也看过不少悲喜剧,知道很多有才的人大部分脾气也大,一个企业的负责人能不能成功,往往不是看他有多大的能力,而是要看他有多大的肚量,能不能容忍那些有本事也有脾气的属下。当然了,要说肚量,也不是说什么人都要忍。俗话说得好,人通常分四种,最好的是有本事没脾气的,最差的是没本事有脾气的,这两种人都不多见,通常见得多的是有本事有脾气的,和没本事没脾气的,而前一种才叫人才,没本事的脾气再好又有什么用?
  贺达显然就是那种有本事也有脾气的,这样的人如果用得好,那就是干才,如果用不好,就是害群之马。相对来说,苏粗腿和崔谦都是这一类人,他之所以执意要以三百人强攻西卷城,就是不希望他们太过放肆以至于无法控制。贺达擅长山地战,正是朱崖县尉的最好人选,以后还有可能是与扶南、林邑国作战的好手,但是这些需要一步步来,让他做朱崖县尉,只是想给他一个熟悉交州环境的机会,如果贺达不肯接受这个过程,那孙绍觉得他就未必适用了。震旦水师也好,朱崖也好,他手下的人马已经粗具雏形,突然从外面空降一个高级军官,有时候未必是好事,哪怕这个人非常有才能。他更担心的是,崔谦、苏粗腿这些人都是底层人出身,贺达却是会稽大族,如果他还没有显出任何本事就担任校尉、中郎将一类的职务,很可能会引起他们的反感。
  贺达考虑了半天,最后决定还是答应了下来,不管怎么说,到朱崖去呆一段时间,如果不满意再回来就是了,那样的话至少父亲贺齐不会有什么想法。
  “那就委屈你了,我会给至尊上书推荐你的。会稽的商船很会就会前往南海,你回家收拾一下,到时候一起跟着去吧。”孙绍安排完了,就托言困了,让虞翻把贺达送了出去。虞翻在外面转了一圈又回来了,他对孙绍说道:“将军,贺公苗是江东举足轻重的重将,贺伯至也是一个能将,为什么只给他一个县尉,是不是太低了?”
  “不然。”孙绍摇摇头:“他虽然对山地战比较熟悉,但是对朱崖的环境不熟悉,我如果一下子给他一个中郎将,且不说至尊那里很难通过,就是沈玄和卫旌也会有些难以处理。朱崖只是一个县,他一个中郎将过去,卫旌是听他的,还是他听卫旌的?”
  “将军的用心我明白,这是为他好,可是,贺家是山阴旺族,他又是贺家的长子,不用去朱崖以后也能嗣爵的,这样考虑……”
  孙绍看着虞翻,嘴角一挑,意味深长的笑了:“那贺公苗为什么把他送到我这儿来?难道凭他这个安东将军,还给不了一个中郎将?”
  虞翻咂摸了一下,觉得有些道理,便不再劝说。
  “先生你放心,如果贺达真是一员能将的话,他肯定能很快得到升迁的。你看我们水师之中在一年内升到中郎将、校尉的还少吗?”
  “哈哈哈……”虞翻大笑,意态之中另有一番得意:“去年五月我到将军帐下的时候,不过是一个二百石的泾县县丞,现在我可是二千石的后将军长史。从二十多岁出仕至今三十年,从来没有升得这么快的。跟着将军做事,就是痛快。”
  “那是先生应得的。”孙绍笑笑:“先生早就是比二千石的骑都尉了,如果不是先生直谏犯颜,二千石何足道哉。”
  虞翻慨然长叹。自己的情况自己最清楚了,他先后在孙策、孙权手下做事,情况大不一样,孙策虽然不是对他言听计从,但是从来不会计较他的态度,而孙权则不同,随着他在江东立足渐稳,他的态度也跟着变得强硬起来,不能容人,仅仅因为几句话不动听,就把他从骑都尉贬为泾县县丞,丝毫不顾念他以前的功劳,让他十分失望。现在好了,到了孙绍幕府,孙绍比他的父亲孙策还要从善如流,他总算是找到一个真正有容人之量的明主了。
第七十章
用间高手
  建安二十四年五月,建邺城一片忙碌,自从前年那场濡须坞之战后,曹操把主攻方向放在了汉中,江东一直平静得很,这次为了策应汉中的刘备,孙权决定起兵攻击屯在居巢的夏侯惇,屯驻在各地的将军们纷纷赶为听命,建邺再一次进入战前的紧张局势。
  孙权看着铜镜里泛黄的脸,眼角禁不住一阵阵的抽搐,鬓边的那一根白发看起来特别的显眼。
  这已经是今天发现的第三根了。
  “拔了。”
  谷利默不作声的拈住那根白发,手指轻轻的按着孙权的头皮,孙权下意识的咬紧了嘴唇,谷利手一动,白发应声而落。谷利习惯的将白发藏在袖子里,准备等一会儿再扔掉。孙权不喜欢看到白发,特别是他自己头上的白发,谷利对此很清楚。
  “阿利,给我看看。”孙权伸出手。
  谷利犹豫了一下,将白发放在孙权宽厚的掌心里。孙权拈起白发,举到眼前看了看,有些黯然的笑了一声:“四十不到就有这么多白发,我是不是未老先衷了?”
  谷利沉默了片刻:“至尊是太累了。”
  这段时间,孙权为了筹措出兵的事务,经常忙到半夜三更,彻夜不眠也是常有的事。夏侯惇有五万大军,他至少要调集相当的人马才行,如果想要取得比较好的战果,应该还要多一点,可是他却发现,除了各地必须的屯兵之外,他真正能够调动的人马并不多。
  西线鲁肃、孙皎近两万人不能动,他们要防备关羽,虽然现在和关羽是盟军,可是孙权被刘备、关羽君臣伤透了心,不想再被他们钻空子,所以这三万精况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动的。
  吕蒙等人手下的军队已经全部到位,总数有五万三千多人,正和夏侯惇相当,但是青徐水师却是孙权心头的一根刺,上次濡须坞之战后,装备了霹雳车的青徐水师一直压着江东的水师打。江东水师虽然也装配了霹雳车,但是射程不如青徐水师,极尽全力,也只是打了个旗鼓相当,这让吕蒙有些担心,一旦大军渡江之后,水路被青徐水师截断,辎重粮草断绝,过江的大军必然不战而溃。这个危险太大了,吕蒙不敢全力攻击夏侯惇,几次试探,都没有占到上风,双方在沿江的二三十里的范围内纠缠,夏侯惇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吸引曹操的目的遥遥无期。
  至于东线,则一直还没有消息。孙韶手下有五千多人根本不敢过江攻击,他这个广陵太守实际上一直屯在京城(今镇江)。
  现在还有三部分力量是孙权想动又不想动的,一部分是贺齐手下的人马。贺齐有一万多山越精兵,孙权不想动他,一方面是因为贺齐手下没有多少水师,过江作战还要依赖其他人,另一方面是贺齐对山越的威慑力很大,一旦把他调集新都郡,只怕山越又会生事,后方不稳。一部分是陆逊的人马,陆逊手下也有一万多精兵,孙权是把他当后备力量的,一旦哪里有紧急情况,需要陆逊紧急求援,他也不能随便动。另一部分就是孙绍的水师,孙绍现在有一万五千多人,而且全是强大的水师,他一旦到达长江,不仅可以克制住青徐水师,解决吕蒙的后顾之忧,而且可以直接威胁青徐,另外开辟战场。
  但是孙权又十分生气,他在年前就发出了命令,结果孙绍不仅姗姗来迟,现在还停驻在钱唐口休整,更让孙权心头乱跳的是,他居然要推荐贺齐的儿子贺达到朱崖去任县尉。
  他是什么意思,难道想和贺齐联手吗?
  孙权一想到这件事就眼皮乱跳,他越来越后悔自己当初的决定。当初让孙绍做那个横海将军就是个错误,他要经商就让他经商算了,让他家财万贯,做个富家翁,也算是叔侄相安无事。曹操使了一个离间计,自己把交州牧都扣下了,却做得不够彻底,最后给了孙绍一个横海将军。谁曾想,就这么一个很玩笑的横海将军,居然让孙绍风生水起了,仅仅一年的时间,他就组建起了过万的水师。
  早知如此,让他当什么横海将军啊,恶人做到底,什么也不给,就让他在南海做个商人算了。
  孙权懊恼不已。现在养虎为患,事情已经有些失控了,孙绍有了实力,他不能再象以前一样随意安排他,不仅不能随意安排,还得反过来顾忌孙绍的想法,他不急着赶来参战,在钱唐口无限期的休整,他也只能忍着。因为他知道,一旦把孙绍惹火了,他那主要由海盗组建起来的震旦水师就会成为他的噩梦,东南一带将永无宁日,比起以前还要麻烦。
  然后孙权还有一线希望,到目前为止,孙绍没有表现出任何的野心,他在钱唐口驻留也是有正当理由的。而一旦孙绍参战,他将极大的扭转战局的走向,可以缓解他目前的难题。
  这些,都取决于孙绍的态度,不取决于他孙权。
  这种感觉让孙权觉得自己好象又回到了刚刚接手江东的时候,外事问周瑜,内事问张昭,什么事情都不能做主,要不然不仅群臣不答应,就连母亲吴氏都不答应。
  至尊至尊,没想到辛辛苦苦奋斗了十几年,最后又回到了从前。孙权觉得十分沮丧。
  然而,不管他心里有多少想法,眼下最着急的事情,还是让孙绍尽快的参战。这其中的轻重缓急,孙权还是分得清的,如果不能尽快吸引曹操的注意力,刘备一旦败亡,益州失守,那他所有一切都将化为乌有,不仅他奋斗了十几年的成果付之东流,父兄留给他的基业也将损失殆尽。
  “阿利,你说,奉先为什么还没有到建邺?”孙权捻动着手里的白发问道。
  谷利摇摇头:“臣不知。”
  孙权笑笑,谷利太谨慎了。
  “不过,臣以为后将军一定会来的。”谷利又轻声说道:“他如果不愿意参战,又何必千里迢迢的跑到钱唐口?”
  孙权眼皮一跳,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孙绍如果呆在南海不来,他还真没有办法,就凭步骘根本制不住孙绍。这么说,他来了,就是准备参战的,那他为什么还在钱唐逗留,难道是提什么要求?
  孙权心中一动,立刻派人把陆逊找了来。陆逊略一思索,说道:“倒是有这个可能。他现在是乡侯,后将军,但这是平定朱崖海盗的功劳,后来他又解决的日南问题,好象还没有奖赏吧?”
  孙权眼珠一转:“解决日南的战事又不大,有必要另行封赏吗?”
  陆逊笑了笑:“至尊,日南可是交州的一部分,理当由交州水师解决,不在震旦水师的辖区啊。”
  孙权恍然大悟,孙绍那时候还没有成立震旦水师,他是以伏波将军的身份去平定南海的,现在自己为了防止他染指交州,特地让他成立震旦水师,把他从交州划了出去,想必是他对这个有意见,所以滞留在钱唐口不参战。这竖子,倒还真是个做商人的材料,计算得很精明啊。
  “那就派个人去封赏吧。”孙权放下了心事,脸上露出了笑容:“你看谁去比较好?”
  “奉先是个脾气急的,如果派个有威望的去,只怕他会以为至尊另有用意,不如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去,也许他更能接受一些。”陆逊笑道:“我部下有一个掾吏叫周鲂,位卑名微,却有些口才,不如让他去看看。”
  孙权扫了陆逊一眼,知道他在借机推荐自己的掾属,也没有多说什么。这个时候正是要用陆逊的时候,不给点好处总是不现实的,便答应了下来,随即命人写文书,召拜周鲂为中郎,持书前往钱唐,加封孙绍为富春侯,手下将领各有封赏,同时催促他尽快赶到广陵协助孙韶进军淮阴。
  “周鲂?”孙绍一见到周鲂,听他自报家门之后,便有些惊讶。他对周鲂这个名字有点印象,却不是因为周鲂本身,而是因为他的儿子——史上那个三害之一的周处便是周鲂的儿子。他原本以为周处和周瑜有关系,后来一查才知道周处的父亲叫周鲂,在三国名声并不大,但是他做过一件很牛逼的事,那就是他玩诈降,挖了个坑,把魏国的大司马曹休给装进去了,曹休因此被气死。另外还有点印象就是周鲂好象喜欢用间谍,但是具体的事例他却不太清楚。
  虽然对周鲂不是太了解,但是他总知道这是个人才,而他手下正缺这样的人,既然陆逊把他推荐过来了,那他当然不能放过。“你现在身任何职?”
  “原先在陆督帐下任刺奸,现在是车骑将军府的郎中。”
  孙绍暗自笑了笑,孙权真是大意,这样一个人居然只给了个郎中。其实他倒是错怪孙权了,周鲂今年才二十岁不到,孙权刚和他见过一面,还没有机会了解他的才能,实际上周鲂到孙权身边不久就外放了,他的仕途后来是很顺利的。
  “你不用回去了,做我的刺奸都尉吧,这帮海贼一个个都不是安生的主,要有个利害的人治治他们才行。”孙绍老实不客气,不给周鲂任何拒绝的机会就做出了决定:“至尊那里,我会解释的。”
  周鲂大喜,他在陆逊手下只是刺奸校尉手下的一个掾吏,现在一下子变成了都尉,虽然还是管刺奸的事情,但是这样的事情他做起来很拿手,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升为校尉。
  “那将军什么时候起程?”
  “你不来我也要起程了。”孙绍晃了晃富春侯的印绶,笑了笑,这一下由乡侯变成县侯了。“我在钱唐呆着,是等着战船整修,钱唐的船厂小,拖的时间比较长,所以这才耽搁了些日子。”
  周鲂没吭声,他觉得孙绍大概是有意的。钱唐的船坞是会稽人开办的私人船厂,不管是人力还是物力,当然不能和官办船厂相比。孙权不让孙绍在侯官船厂整修,却让他到钱唐来,这里面当然有限制孙绍的意思,但是孙绍也不是省油的灯,借口钱唐船厂小,拖了半个月,愣把孙权拖急了,只好增加封爵,说起来还是孙权亏了。
  孙绍把众将召集起来,宣布了孙权的封赏,这次攻占日南,他的功劳最大,由乡侯升为县侯,其他人中只有崔谦击败了林邑国的败兵,击杀了区楚,功劳比较大,由校尉升为中郎将,崔武升为校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8/3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