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大航海(校对)第2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2/313

  “二位有什么看法?”孙绍笑着问道。
  李严看了一眼赵云,赵云抬起按在文件上的手,示意他有话就说。李严连忙笑道:“大王莫非是担心将来西征,会与这样的军队相遇,所以有意加强骑兵的实力吗?”
  孙绍一拍手,大笑道:“久闻李正方闻弦音而知雅意,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诸葛丞相夸你没夸错,昭烈王(刘备)临终托命,所托有人啊。”
  李严矜持的露出几分笑容,诸葛亮居然夸他,这让他有几分自得。
  “不仅仅是这个刚立国的萨珊国,还有更近一点的贵霜国。”孙绍转身又从关兴手中拿过一份文件,推到他们:“正方君知道贵霜吗?”
  李严一咧嘴:“略知一二,据说这个贵霜人就是原来的月氏人。月氏人被匈奴击破后,一支西逃,建立了大夏,称为大月氏,一支留在祁连山以西,称为小月氏,孝武皇帝击匈奴时,派张骞出使大夏,想和大月氏联合攻击匈奴,可是他们贪图安逸,不愿意回来。”
  “李君博学多才,果然是无所不晓啊。”孙绍又赞了一句,接着说道:“看来李君人虽在成都,于天下事却了然于胸。”
  李严哈哈一笑,谦虚了几句。孙绍转过头看着赵云,神色却变得凝重起来:“赵将军,你用骑多年,对这场战事可有什么看法?”
  赵云叹了一口气:“这个萨珊人重骑兵,轻步卒,马匹必然很多,我们如果没有足够的骑兵与之抗衡,仅凭步卒与之周旋,未战先居下风。如今大汉四国之中,以骑兵见长的只有魏国。车骑将军征伐鲜卑,骑卒四万,这已经是我能想象得到的最盛军容,可是一想到要和动辄以万数的萨珊骑兵对阵,我……”他摇了摇头,“说实在的,胜算不大。”
  “连赵将军都觉得为难,看来这件事确实不易。”孙绍收起两份文件,挠了挠鼻翼,神色也有些不甘:“魏国能组织起三万铁骑,已经难以为继,亏得车骑将军先发制人,一举击破了鲜卑人的主力之后,以攻为守,倚仗长城牢牢的守住幽并二州,又逼得匈奴人斩首纪功,把以骑制骑,这才平定了北疆,就这样,他们也伤了不少元气。车骑将军有信来说,西征之事可能还要再往后拖两年。现在来看,就算是几年之后,我们的财赋足以支撑三万骑兵的远征,也并无胜算。赵将军,我们缺骑兵啊,特别缺赵将军这样善将骑的名将。”
  赵云微微一笑,“将军是打出来的,只要有财赋支撑,就不怕没有将骑的将军。大王如果有意,云虽然老朽矣,可是还乘得马,使得矛,愿为我大汉效此余生。”
  李严这时也明白过来了。孙绍是要和蜀国合作,但是他不想让蜀国的学子进兵学院学习丛林战术,而是希望蜀国和魏国一起组建训练骑兵的学院,为以后的西征做好准备。这个理由很正当,让蜀国无法拒绝,毕竟西征时用不上丛林战术,如果蜀国坚持要学习丛林战术,倒显得有些居心不正了。
  他看了一眼赵云,脸突然有些发热,现在看起来赵云大概在跟随陆逊等人游历天竺时,便有了心理准备,所以这时孙绍一提,他就应承下来,但不失时机的咬住了孙绍——骑兵虽然和越国关系不大,可是西征的却是孙绍提出来的,而且现在还是孙绍主要要求他帮忙。
  自己这些天全白担心了。
  “将军如此慷慨,绍佩服,有将军这样的成名英雄相助,我的信心倒是增加了几分。”孙绍笑道:“既然如此,就请将军派人联系诸葛丞相和张大将军,将我的意思告诉他们,顺便告诉他,我已经拿下了盘越国,准备和蜀国一起合作打通这条商道。”
  “那蒸汽机的事呢?”李严忍不住说道。
  孙绍看了他一眼,心道这个人是聪明人,可是忍不住气,难怪历史上要被诸葛亮搞定了。他笑笑道:“当然一并谈判了,我对魏蜀吴三国以及洛阳都是一视同仁的。”
  赵云拢着胡须,插了一句嘴:“大王准备将这个训练骑将的营地安排在哪里?”
  “天竺。”孙绍似乎早有主意,他直截了当的说道:“我虽然暂时没有办法吞下天竺,可是有吴蜀两国的帮忙,逐步蚕食天竺的北部却是没有问题的。吴国的三万大军已经到了,蜀国的人马可以直接由永昌郡进入盘越。不过,蜀国也不以骑兵见长,人数不会太多,只能以训练将领为目的,真正要组军,还要魏国的帮助,将来再视情况而定,也许是迁到关中,也许是另选良址。”
  赵云点了点头,不再多说。
  孙绍随即给魏王曹操和蜀王刘禅写信,告辞他们天竺的近况,越国虽然发展较快,但是人口基数太小,短期内要想吞下天竺的难度很大,而魏国在基本平定北方之后,因为严寒天气的影响,并州、幽州和冀州北部减产严重,要想在短期内组织大的战事也不太可能,因此西征之事必然要延期。但延期不等于坐等,应该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大力发展大汉的实力,并为西征做好准备,粮食、士卒都是一方面,而将领的培养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他建议由洛阳朝庭领头,大将军关羽、车骑将军曹彰为主导,联合四国的人才进行培养——不仅是在军事上,而且要在文化、技术等多方面进行有组织的培养。他提出一个观点,享有食邑的王室列侯以及那些不用劳苦就能温饱无忧的人不应该饱食终日,无所事事,而应该利用自己这种难得的条件,做出自已应有的贡献。他恳请天子刘协和魏王曹操、蜀王刘禅以及吴王孙权制定相关的政令,推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调动大汉最富有朝气的力量,共同为建设一个富强的大汉而努力。
  孙绍的字写得不错,但是文章写得很一般,虞翻看了之后直摇头,他让人把沈玄找了来,将意思说了一下,然后大喇喇的说道,发挥你笔妙的特长,写一篇能让人热血沸腾的文字,务必要把那些能看到这篇文章的年轻士子的血激得热起来。
  沈玄哈哈一笑,坐下来喝了两杯茶,然后一挥而就,孙绍看了之后,自愧不如,自己除了会喊几句口号之外,论用典之精到,言语之雅致,他和沈玄不是差一点两点。
  于是他又抄了一遍,郑重其事的用上王玺发了出去。天子刘协接到上书后,和大将军关羽、太尉张昭、丞相顾雍以及刚刚凯旋的车骑将军曹彰商量了一下,他们对此表示赞同。紧接着,魏蜀吴三王的附议也先后送到洛阳,天子不再犹豫,下令顾雍将这书刊登在大汉公报的头版,然后加印了几千份,以最快的速度发到各县各乡,并在富庶的地方进行分发、张贴,争取让每一个识字的人都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天子难得高兴,在后面亲笔写了一段按语,希望大汉的贵族、士子们响应越王的号召,致力于学问,为大汉的富强做贡献,他并且表示,对那些贡献突出的人才,朝庭当不惜爵位予以重赏,为了表示诚意,同一期的大汉公报宣布了对朱崖学院的马钧、葛衡、赵爽、魏伯阳等人封侯的公告。
  九月,天子再度下诏,命令四王来朝,会聚京师商议国事,对孙绍的提议进行更深层次的规划。十二月底,四王第一次齐聚洛阳,孙绍带来了近百个大大小小的邦国的使者,其中还包括从大秦赶来的秦论和他的使团,他们向天子献上了各自的方物,洛阳又一次迎来了万国来朝的盛况。
  热热闹闹的朝会过后,四王和天子派来的代表丞相顾雍开始商议,一开始,孙绍就提出了一个最迫切的问题。南海商路现在日趋繁忙,但是越国的发展速度跟不上,眼睁睁的看着大量的商机却抓不住,因此,他建议各国组成联合商团,由越国水师进行护航,经由天竺海直达大秦,一来可以做生意赚钱,发展经济,二来可以让更多的士子随船去看看其他的帝国。现在世界上有四大帝国,东方是汉帝国,西方是大秦帝国,中间是贵霜帝国和萨珊帝国,汉帝国刚刚浴火重生,大秦帝国和贵霜帝国还在一步步沉沦,萨珊帝国却是远接曾经威风不可一世的波斯帝国,展露出了咄咄逼人的气势,如果我们的士子不能睁开眼睛看世界,只是陶醉于大汉的重生,那终究是一只井底之蛙,不会有多大出息,应该让他们走出去,用新的眼光重新打量这个世界。
  几方心思各异,他们对孙绍的号召并不在乎,但是对孙绍描绘的外面的世界却非常感兴趣。以前的大汉财富增长主要来源于土地,现在人口剧减,土地上的财富增长很慢,而有越国的强大水师护航,组织商团远行,却是个很容易见效的办法。谁都和钱没仇,何况如果能有另外的发财途径,他们就能减轻对本国百姓的盘剥,对加强自己的统治,有这么大的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大家很快同意了这个提议,接下来开始讨论如何组团,毕竟出海远航虽然有很大的收益,但是风险同样也不可忽视,船毁人亡的事情不可避免,这些风险如何承担?
  孙绍再一次提出了一个办法,有限责任的商团,放开吸引各种投资,按投资的大小分红,同样也按投资的大小承担风险,愿意的就加入,胆小的靠边站。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种合作方式引起了诸王浓厚的兴趣,他们随即向本国发出了召集令。
  消息传出之后,会稽的造船大户周家和盛家举额相庆,不管怎么说,只要这个商团组织起来了,他们造的船销量肯定会飞跃式增长,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就在眼前。然而他们也都是久经商场的老狐狸,知道孙绍绝对不会让他们独占这样的好事,就算孙绍愿意,其他诸王也不会愿意,肯定会组建新的造船厂,而技术熟练的工人将成为了香饽饽。于是两家家主立刻会面,很快做出一个决定,给自家的船厂工人加薪,同时签定合同,尽一切办法把他们笼络好,免得被人挖了墙角。
  他们的动作很及时,两个月后,豫章船厂、成都船厂、青州船厂宣布破土动工。
  与此同时,各地的世家纷纷出动,经过近四个月的谈判,一个拥有两千条大型商船的超级大商团建成,经营范围无所不包,但主要是从事海路生意,由东海至南海,于天竺海,一直远至大秦。
  越国水师闻风而动,五个舰队除了扶南舰队镇守扶南湾不参与护航之外,东海舰队、南海舰队、西海舰队和新建的天竺海舰队分别排定了护航范围和班次,扬帆待发,朱崖学院和扶南学院的海事学院告急,刚刚毕业的学生没出校门就被人拉走了,得到这个消息,大批的寒门士子涌向扶南。
  建安八年末,魏国首先宣布建玄武学院,招收各方士子,培养自己的海事人才,紧接着,吴国建立豫章学院,设造船、航海和商业三科。
  建安九年初,车骑将军曹彰奏请天子,重开三十六牧苑,在凉州、并州、雍州等地养马。
第二十章
玄武论四王
  共和十三年七月,昆图斯·塞维鲁(秦论)匆匆走进了特牧城,对熙熙攘攘的街道和容貌各异的人群都视而不见,径直向大鸿胪寺走去,他身后跟着的十几个随从却觉得十分新鲜,不时的东张西望,可是昆图斯却有些不耐烦,沉着脸喝了一声,随从们不敢怠慢,连忙跟了上去。
  在大鸿胪寺面前,昆图斯停住了脚步,客气的向迎上来的一个掾吏打了个招呼,用熟练的汉语说明来意,那个掾吏听了,打量了一下他身后的随从,连忙侧身将他引了进去,在待客厅坐定,奉上茶,请昆图斯稍候,然后自己进了内堂。
  时间不长,大鸿胪蒋干摇着一把折扇,快步迎了出来,一看到昆图斯,他就“唰”的一声收起折扇,拱手笑道:“秦兄别来无恙?”
  昆图斯苦笑了一声,看看四周,然后一把拉住蒋干的手:“子翼先生,我这次是来求援的。”
  蒋干一听,也收起了笑容,打量了昆图斯一眼,拉着昆图斯转身就走:“走,我们进内堂说话。”
  昆图斯心中涌过一阵暖流,连日来的紧张突然之间松了下来,他跟着蒋干进了内堂,重新上了茶,刚要说话,蒋干却摆摆手,很体谅的笑道:“秦兄,你不要急,我看得出来,你有很多话要说,既然如此,我们就慢慢说,你从罗马赶到这里上万里路,途中要好几个月,也不差这一时半刻的。”
  昆图斯感慨的叹了一声:“子翼先生真是知心人啊,有先生这句话,我总算是放了些心。不瞒先生说,从罗马出来的这几个月,我真是心急如焚啊。偏偏陈将军的船上客人很多,我想和他说说话都找不到机会。”
  蒋干笑了。今年负责护航的是右将军陈海,他是个好热闹的人,护航的生活比较枯燥,他喜欢找各国的商人去聊天,他的座船上每天几乎都有宴会,想要和他单独呆一会儿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不过,昆图斯这么着急的到越国来,途中就急不可待的要找陈海了解情况,看来事情确实非常紧急。
  前年,前任大鸿胪孔竺年老致仕,回越郡老家养老去了,在外交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的蒋干成了大鸿胪,专门负责与外国相关的事务。因为越国与外国的关系非常多,他这个大鸿胪的权利远远超过了原来意义上的大鸿胪,这让半辈子没做出成绩来的蒋干十分激动,干劲十足,他手下的使者远及罗马、萨珊和贵霜等大国,他本人也经常不在特牧城,乘着船周游列国是经常的事情,对诸国的大事,他基本都心理有数。
  三年前,萨珊人入侵罗马控制的美索不达米亚行省,进攻尼西比,气焰十分嚣张,但是罗马人很快行动起来,皇帝亚历山大和太后莫米娅亲征,三路大军同时出击,挡住了萨珊王阿尔达希尔一世的攻势,战局进展不错,皇室的威信大增。按道理说,现在的罗马情况应该不会那么危急,但是昆图斯的表情却显示出罗马的情况并不如蒋干估计的那么乐观。
  他一面安慰昆图斯,一面静静的等着昆图斯开口。昆图斯喝了几口茶,这才缓缓道来。
  原来,亚历山大虽然击败了风头正劲的阿尔达希尔一世,但是伤亡却非常大,国力大受影响,而萨珊虽然败了,却没有伤筋动骨,失败反而激发了阿尔达希尔的斗志,回国之后不久,他就开始准备下一次战争,听到这个风声的亚历山大当然也不敢怠慢,把大军集中在东线,以防萨珊大军的再一次入侵。
  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大军集中在东线,北面的防守变得空虚,蛮族看到了机会,大举入侵,他们不停的骚扰罗马的北疆,罗马国内大为恐慌,在是否撤回东线的军队,加强北方的防务上发生了矛盾,莫米娅和亚历山大从全局的角度认为北方的蛮族不过是小事,而萨珊人却是能摧毁罗马帝国的大敌,轻重很分明,根本不需要讨论,可是其他人——特别是那些领地正在经受侵扰的贵族却不同意,他们认为萨珊人是否入侵还是个未知数,把大军放在东线坐守,却看着北疆被野蛮人烧杀抢掠,根本就是一个妇人之见。这个妇人是谁,当然不言而喻了。
  为了这个妇人之见,莫米娅和亚历山大之间原本已经看似弥合的矛盾再次暴露出来,面对贵族们的指责,亚历山大报以沉默,而莫米娅却暴跳如雷,她要亚历山大下令抓捕那些传谣言的人,但亚历山大却表示反对,他说,罗马从来不以言论抓人,即使皇帝也不可以。
  莫米娅和亚历山大开始了冷战,面对国内外的紧张形势,两人同时想到了远方的大汉,他们需要汉人的智慧能帮他们度过难关,更需要汉人物质上的帮忙。原因很简单,有越国水师护航的庞大汉朝商团已经几乎垄断了南海的生意,其他诸国的商人根本不能和他们相提并论,规模不能比,途中的安全也不是一个概念,海盗们不敢去惹有水师护航的汉朝商队,只好把目标集中在了这些商人的身上,在双重挤压下,他们纷纷破产,有的放弃了海路生意,转而成为汉人的分销商,有的则租乘汉人的商船进行贸易,汉人的船又大又安全,只要付出一笔钱就可以搭乘,比自己买船合算多了。
  几年的时间,从南海到红海都成了汉人商船的地盘,如果不是红海和地中海无法相通,估计汉人能把生意直接做到地中海。这样一来,罗马帝国的商税便大大缩水,他们只能从汉商的手中采购自己需要的商品进行转卖,安全是安全了,可是利润也就不能和以前一样丰厚了。
  这一点也是罗马贵族对亚历山大和莫米娅不满的原因之一,皇室可以从汉人的手中买到相对便宜的奢侈品以满足他们的生活,可是贵族们现在却需要付出更多的金币才能买到,而已经习惯了奢侈的贵族们面对汉人的精美物品又根本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他们急切的需要更多的财富来源,而不是坐视自己的领地被野蛮人打劫。
  蒋干静静的听着,不时的喝一口茶,昆图斯将情况大致讲完之后,眼巴巴的看着蒋干:“子翼先生,我们罗马人现在急需你们的帮忙,亚历山大非常希望能和伟大的越王见面。”
  蒋干眼神一挑:“想和我们大王见面?”
  昆图斯点了点头:“是的,萨珊人来势汹汹,据可靠消息说,他对你们汉人强大的舰队进入阿拉伯海非常不满,只是他顾忌我们罗马人是你们的朋友,不敢两面出击。他们之所以这么迫切的要打败我们罗马,就是希望先解除背后的威胁,然后再和你们争夺海上的黄金之路。我们得到可靠的消息,萨珊人正在大量的造船,组建海军,他们还派了不少人到你们的战舰上去了解情况,只是你们的战舰上防守非常严密,他们还没有得到足够的信息。”
  蒋干不动声色的瞟了昆图斯一眼,萨珊人在造船的事情他当然知道,周鲂手下的第五营密探现在遍及四个帝国,这样的事情当然不可能瞒得严严实实,一点风声也不透。昆图斯把这些告诉他,无非是想把越国拉到罗马的一边,共同与萨珊抗衡。而蒋干自然也清楚得很,孙绍目前最想吞并的可不是什么萨珊,而是天竺,以越国的实力,现在能不能拿下天竺都在五五之数,更何况是远征万里去和萨珊人开战了。
  “秦兄,这件事我可做不了主了。”蒋干慢慢的说道:“你们的皇帝想要和我家大王见面,必须要看我家大王有没有这个打算。”
  “那请子翼先生带我去见伟大的越王殿下。”昆图斯早就料到这个结果,他之所以一见面就把这个事情说出来,就是希望能见到孙绍,然后和他谈其他的事情,免得再和虞翻那个精明到极点的老头先扯一通。
  “大王不在扶南。”蒋干轻笑了一声,“他去了邺城。”
  昆图斯一愣,非常失望,他沉思了片刻,咬咬牙道:“那我去邺城。”
  ……
  邺城,玄武池,秋风送爽,浮光跃金。
  涂虎手扶长刀,和许褚两人像两个门神,一左一右的站在三层小楼的最顶层的门旁。他们体型很相似,都是身材高大,体格健壮,肩宽腰粗,比常人要大出一圈去,看起来不动如山,可是警惕的眼神却让人觉得一旦有危险,他们就能变成矫健的豹子,毫不留情的将对手撕成碎片。如果不是涂虎相貌和汉人略有些区别,他几乎就象是许禇的儿子。
  十名分属越魏的虎士沿着走廊一字排开,面向外站着,楼下两层还有六十名,在小楼的外围,有三百六十多同样的虎士严阵以待,在一里外的地方,闻名天下的虎豹骑和武卫营将玄武池围得铁桶也似,就连玄武学院的学子们都感觉到紧张,因为学院门外同样有虎士站岗,却不是保护他们的,而是不准他们出去。
  虽然方圆一里之内有三千多武装到牙齿的悍卒,但是小楼却安静得很,安静得能听到池水被秋风吹拂时发出的“哗哗”声。
  大汉国最有权势的魏王曹操和越王孙绍并肩躺在檀木凭几上,看着对岸的玄武学院出神,已到而立之年的曹睿跪坐在后面,屏息敛容,像个侍候的小黄门。
  “元仲,你去歇着吧。”曹操头也不回,轻轻拍了拍凭几扶手。
  “喏。”曹睿应了一声,起身向后退到门前,又躬身施了一礼:“睿告退!”这才转过声,提着衣摆,穿上门槛外的鞋,迈着沉稳的步子走了。曹操一直没有说话,直到曹睿的脚步声消失在楼中,这才开口说道:“怎么样?”
  他的语速很慢,嗓音中带着说不出的沧桑感。
  孙绍笑了笑,扭过头瞟了一眼曹操,正好曹操也扭过头看他,两人目光相碰,不约而同的笑了。“我想听听你的看法。”曹操道:“其他人的话,我都不想听,只想听听你的想法。”
  孙绍习惯性的摸了摸鼻子,曹操不由自主的挑了挑眉毛,这么多年了,敢在他面前做这种小动作,而且还做得这么自然这么随意的人已经没有了,孙绍是唯一的一个。
  “曹公看中的人还能有错?当然是好,很好,非常好了。”
  曹操的脸色顿时变得很扭曲,眉眼动了片刻,又笑了起来,伸过一只手拍拍孙绍搁在扶手上的手道:“奉先,知道别人怎么说我们这四个王吗?”
  孙绍当然知道,不过此时此刻,他又只能摇头:“敢闻其详。”
  “魏王狠,吴王忍,蜀王蠢,越王……”曹操看看孙绍,似笑非笑的看着孙绍:“你猜会是什么?”
  孙绍忍不住笑了,惬意的晃着身子,摇摇头道:“绍也蠢,猜不出来,还请曹公直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2/3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