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大航海(校对)第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4/313

  “我?”孙绍收起了弓,楼船已经冲出了海盗的阵地,而水手们的体力也不足以支撑再冲锋一次,再说了,斩首的任务已经完成,应该让越海出来打落水狗了。他拉着魏平走到飞庐上,看着魏平的眼睛,一句话也不说。魏平被他看得心里有些发毛,不由自主的恭谨起来。
  “将军有何吩咐?”
  “你是个聪明人,我不需要说得太多。”孙绍的嘴角一挑,“你马上就回去找你们的苏将军,你跟他说,我等着他统一东海的好消息。”
  魏平皱了皱眉:“这次海盗虽然无功而返,折损不小,可是……”
  “没有什么可是。”孙绍拦住了魏平,不容分说:“他要是听我的,以后这东海就是他的,如果他做不到,那就不要怪我了。”
  魏平倒吸了一口凉气,他从孙绍的话中听出了不言而喻的威胁,本来想解释的话一下子被逼了回去,他迟疑了片刻,躬身施礼:“喏。”
  “去吧。”孙绍满意的点点头,等魏平走到船边,他又加了一句:“等会儿我会派人送一艘船给你们,看到船,我相信有所有的疑问都会有答案了。”
  魏平扶着船舷,扭过头看了孙绍一点,略作沉吟,点了点头,一声不吭的下了船,乘上一艘无主小船,扬长而去。看着魏平越来越小的背影,孙绍的眼角跳了跳,露出一丝阴险的笑容。
  水道口,接到了孙绍信号的孙尚香兴奋不已,她命人将孙绍已经斩杀贼首的消息告诉越海,越海仰天长啸,二话不说,立刻率领手下从水道里冲了出来,如饿虎扑羊一般的冲入海盗阵中,大打出手。海盗们被楼船上犀利的攻击打得晕头转向,向周群请示又一直没有得到回复,早已经心生怯意,现在水师又冲了出来,他们士气一下子崩溃了,再也想不到商船上的财富,掉转船头就跑。越海穷追不已,可惜他的速度赶不上海盗,一出水道口,来到宽阔的水面上,他只能望水兴叹,只好反过头来将没来得及逃跑的海盗团团围住。看着那些抱头鼠窜的海盗,越海畅快不已,这次发了,大大小小的海盗船至少三百艘,俘虏至少两千人,这还没算抱着木板在水里的呢。如果再算上已经被击沉的船和被击杀的海盗,这个数字更加可观。
  越海知道谁最最该感谢的人,一看到孙绍,他就满面堆笑的迎了下去:“将军天威,果然名不虚传。”
  孙绍拉着他的手,把他拽到飞庐里,脸上的神情有些苦涩:“越将军,你想帮我,还是想害我?”
  越海眉毛一竖:“将军这是什么话?我怎么能害你。”
  “既然如此,那请越将军在报功的时候,不要提到我。”孙绍恳切的说道:“这里的原因,你懂的。”
第四十三章
我是风筝你是线
  大桥心神不宁的抚摸着已经卷了边的《南行随笔》,这是孙绍派沈玄回建邺时带回来的,她已经读了无数遍,里面的每一个字、每一幅画都了如指掌,甚至能详细的描述出某些画的内容。每天睡前读两段这本书随笔,已经成了她这几个月的习惯。
  “大姨,你别再摸了,再摸书皮可就掉了。”周玉抿着嘴笑着,从大桥手里取过书,轻轻的抚了抚:“都说好要借我抄一遍的,你一直不肯放手。现在好了,大兄要回来了,肯定有更新的书给你看,这本就借我抄一遍吧。”
  大桥嗔了她一眼,有些不放心的看了一眼她手中的书:“那你可得小心点,不要破损了。”
  “大姨,你就放心吧,坏不了。”周玉撅着嘴,撒着娇,眉眼飞动:“大姨,看在我陪你这么多天的份上,能不能帮我一个忙?”
  “帮你什么忙?”大桥似笑非笑的看着周玉,伸手捏了捏她的鼻子,爱怜的笑道:“不是让我帮忙吧,我看你是想某个人帮你的忙。”
  “大姨,你别笑话玉儿啦。”周玉不好意思的低了头,嚅嚅的说道:“虽然我的书道不如他,还勉强看得,可是绘事却差得太远了,描了几次,终究是不行的,还得麻烦大兄才行。大兄现在有了银屏嫂嫂,不爱和我们玩了,我这个做妹妹的怕是劳动不了他,只有大姨才能用得动他。”
  “当初让你嫁,你不嫁,现在后悔了吧?”大桥既有些得意又有些遗憾的笑道。周玉脸色一黯,随即又笑了起来:“可不是,玉儿没福气呢。”
  “姊姊,你得意阿满也就是了,没必要拿玉儿开心吧。”小桥不满的说道:“这事儿还要怪你才对,你当时答应了我的,谁知道拖三落四的,便给耽误了。”
  小桥还要再说,周玉拦住了她,想笑一笑,偏偏又笑不出来,只能咬着嘴唇,强忍着自己的失落。当初大桥说要让孙绍娶她,她看不上孙绍,现在反过来了,孙绍看不上她,这心理完全不是一回事,对于心高气傲的她来说,这可比剜心还难受。
  见周玉脸色难看,小桥只得住了嘴,三人都有些尴尬。过了一会儿,外面传来一阵脚步声,桥英快步走了进来,欣喜的叫道:“夫人,少主和少夫人回来了。”
  “阿满……”大桥脸色一喜,刚要起身,孙绍已经扶着大腹便便的关凤走了进来,一见大桥,他便和关凤赶了两步,走到大桥面前双双拜倒,还没有说话,眼泪就下来了。
  “阿母,我们回来了。”
  大桥也禁不住热泪长流,她愣了半刻,忍不住上前一把抱住孙绍的头,紧紧的搂在怀里,一滴滴的泪水落在孙绍的头上,泣不成声:“傻孩子,你都飞出去了,为什么要回来啊。”
  孙绍双手抱着大桥的腰,吞声道:“阿母,你在这里,我怎么能不回来。我飞得再远,也和那风筝一样,线还在阿母手中啊。”
  大桥听了这话,又是感动,又是伤心,泪珠儿一串串的滚落。小桥也觉得有些伤感,却怕他们说的话太过直露,连忙上前劝道:“姊姊,银屏有孕在身,还是坐下说话吧,总跪着也不是个事。”
  大桥这才想起还有关凤,连忙舍了孙绍,弯腰扶起关凤,犹自挂着泪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随即又虎下了脸,瞪着孙绍道:“你这孩子,银屏有孕在身,你怎么还让她坐船,万一有什么不测,可如何是好?”
  孙绍无可奈何的摇摇头,刚要解释,关凤笑道:“阿母,不仅是夫君想念阿母,我也想念阿母啊。孩子快要出生了,我想着如果阿母在身边,我这心里也算是安生些。”说着,她的眼睛也红了,吸了吸鼻子:“哪里有夫君和阿母,哪里才是家啊。”
  “好孩子,说得好,说得好。”大桥心中涌过一阵暖流,小心的摸了摸关凤的肚子,正摸着,关凤的肚皮忽然一跳,大桥顿时来了精神,笑道:“小子好精神,居然还知道踢人了。”
  “可精神了,每天早上听到鼓声都要踢一阵子。”关凤甜蜜的笑道。
  “每天早上的鼓声?”大桥不解的看看关凤,又看看孙绍。一直在旁边抹眼泪的孙尚香插嘴道:“船上每天早上都要操练士卒的,自然有鼓声。”
  大桥不满的瞪了她一眼:“一定是你搞的鬼吧,这次去交州,可是过足了打仗的瘾?”
  孙尚香一翻眼睛,咂了咂嘴,心道你怎么怪到我头上了。
  几个人进了屋坐下,孙绍又给小桥行礼,很恳切的说道:“这半年多亏了小姨来陪伴阿母,真是感激不尽。”
  “这说的什么话,她是你的阿母,可也是我的姊姊啊,我们姊妹不做伴,难道还要别人来做伴吗?”小桥笑了,眼波一转,又道:“好了,你真要感激我的话,就帮我一个忙吧。”
  孙绍笑道:“小姨言重了,有什么事你吩咐一声便是了,何必用帮忙这个词。”
  小桥瞟了周玉一眼:“我对你送回来的南行随笔很是喜欢,你帮我抄录一份吧。如何?”
  孙绍苦了苦脸,思索片刻,慨然应道:“敢不从命。”
  “那我就等着了。”小桥咯咯笑道:“从交州带了些什么好东西回来,还不拿出来让我们见识见识?我们可是从知道你的消息起,就守在这里候着了。”
  孙绍微微一笑:“小姨稍安勿燥。虽然没有什么好东西,可是总不能忘了小姨的。”
  众人不禁笑出声来。正和大桥说话的关凤见周玉一直不吭声,眼睛却不时的瞟一眼孙绍,敏感的觉察出了一些异样。她有些疑惑的把目光转向了孙尚香,孙尚香摸着下巴,不动声色的点了点头。关凤一挑嘴角,一股优越感油然而生,她淡淡的笑道:“夫君,我看玉妹妹皮肤白皙细嫩,戴上珍珠一定很漂亮,我们就将那盒合浦珠送了玉儿妹妹吧。”
  孙绍一时没明白过来,合浦珠他是带了几盒,而且都是那种颗粒在一寸以上的上等珠,所谓“盈尺青铜镜,径玉合浦珠”,这些可都是难得之物,他倒不是舍不得,只是他原本给周玉准备的礼物并不是这个,这些都是给大桥的。关凤既然这么说了,他也不好反悔,只得让人拿来了一只锦盒,关凤接过去,双手推到周玉面前,笑道:“不成敬意,还请妹妹笑纳。”
  周玉看着关凤的笑脸,心中有些不安,接过来打开一看,里面是一串由十颗浑圆饱满的合浦珠串成的手链,放在大红的丝绸上,显得宁静而华贵,却又丝毫没有刺眼的感觉。她不禁吃了一惊,抬手掩着小嘴:“这……这如何当得。”
  小桥看了一眼,也有些吃惊,这十颗合浦珠不仅大,而且尺寸一致,这串手链的价格不下百金,作为见面礼,确实有些过重了,连忙推辞。“这上等的珠子,还是你自己留着比较好。”
  “不妨事的。”关凤轻声笑道:“这串珠子虽然不错,可是夫君给我的那串链子比这个还多几颗,大一些呢。玉儿妹妹皮肤好,戴这个正合适,倒是我,跟着夫君走了一趟南海,可是晒黑了。这也是我和夫君的一片心意,还是请玉妹妹收下吧。”
  在座的都是聪明人,一下子听出了其中的味道,周玉脸上的笑容顿时有些僵,她扫了一眼关凤,随即又看向孙绍。孙绍虽然不知道周玉对他的心思,可是这话里的意思,他多少还能听出一点来,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只得附和了一句:“是啊,玉儿还是收下吧,这也是我们的一点心意。”
  周玉接过锦盒,款款一拜:“多谢大兄、嫂嫂,玉儿感激不尽。”然后又向大桥行了一礼:“大姨,玉儿有所不适,就先告退了。”说完,不等大桥首肯,起身匆匆的去了。
  小桥有些不悦,却不好说什么,尴尬的笑了一声,起身追了出去。大桥有些责怪的看着关凤,本待要说她两句,可是一看她楚楚可怜的样子,再看到她的肚子,只好又把话咽了回去。
  寒喧过后,大桥有些不安的对孙绍说:“你既然回来了,就赶紧到至尊那儿去一下,他派人来问过几次了,好象有什么事要找你。”
  孙绍犹豫了片刻:“我们的行程,他是知道的,为什么要到这边来问?”
  大桥欲言又止,半天没有说话,只是催促道:“我也不清楚,你还是自己去问他吧。”
  “喏。”孙绍应了一声,示意关凤取出那本新的航海日记,双手送到大桥面前:“阿母,这是出征徐闻的战记,里面有一些蛮夷的趣闻,闲时看看,也颇有趣。”
  大桥连连点头,接过来一看,见书皮上已经有些磨损,书角也卷了起来,好象是有人摩挲了好久似的,心里忽然有些失落,她看了一眼关凤,笑道:“你看过了?”
  关凤点点头:“是啊,我这一路走来,除了看那些大秦人的幻术和歌舞,就是看这个解闷了。阿母,这里面全是夫君的所见所闻,可有意思了,简直和山海经一样。”
  大桥本来对关凤有些意见,可是一看到她谈到孙绍时眉飞色舞的样子,不免有些自责。关凤和孙绍的感情这么好,孙绍写的东西,当然应该是关凤先看了,自己这是生的哪门子气嘛。只是她恃宠而娇,故意刺激周玉,却有些不合妇德,找时间还得敲打敲打她。心里虽然这么想,可是大桥总觉得有些别别扭扭的,她也说不上来是一种什么感觉,总之就是看关凤不怎么入眼。
  关家毕竟还是个武夫,做主妇还是不太合适。一个念头忽然冒了上来。大桥心里一动,若有所思的把目光转向了孙绍,却见孙绍只是含笑看着她们,见她看过去,嘴角挑了挑,眼睛里全是久别重逢的喜悦,那不加掩饰的依恋让大桥心里暖洋洋的。
  ……
  “交州好玩吗?”孙权一边挥毫急书,一边随口问道。
  孙绍咧嘴一乐:“交州有好多物事和扬州不一样,要说新鲜,倒还是蛮新鲜的。”
  “就是新鲜?”孙权批好一份公文,放下笔,吹了吹黑迹,顺手交给朱绩,然后看着孙绍笑道:“这才去了几个月,可真是黑多了。”
  孙绍哈哈大笑:“至尊,我在交州可是白得很啊,那里的人大部分都黑不溜秋的。”
  “是吗?”孙权一笑,十指交叉的搁在案上,笑容满面的看着孙绍:“海战有趣吗?”
  孙绍挠了挠头,思索了片刻道:“既有趣,也凶险。上次和卫子旗一起支援步府君,一路上大小数十战,有手到擒来的,可是也不乏险些被海盗翻盘的。现在想起来,还是冷汗涔涔。”
  “打仗嘛,就是这样,要不然怎么说兵凶战危。”孙权淡淡的笑了一声:“以前不让你打仗,你是哭着喊着要带兵,现在带过兵了,知道滋味如何了吧?怎么样,还有兴趣吗?”
  孙绍苦笑了一声,从腰间抽出横海将军的印信,双手奉到孙权的面前。孙绍瞟了一眼,却没有伸手去接。
  “我不想打了,还是做生意来得实在。”
  孙权不说话,带了些许碧色的眼珠子在孙绍的脸上扫来扫去。孙绍的面色从容,眼神也很镇定,倒是看不出有什么虚伪的地方。他暗自点了点头,伸手将横海将军的印信拿起来看了一眼,又扔回案上,不屑的笑了一声:“老贼以为拿一个交州牧和一个横海将军就能离间我们叔侄,现在要是他知道是这个结果的话,不知道会是什么心情。”
  孙绍撇了撇嘴,没有吭声。孙权在说什么,他基本是不信的,要不然的话,他不会千里迢迢的把他从南海召回来。他静静的等待着,等孙权自己说出目的。
  “你季叔故了,族里的长辈们要借此机会把亲人们聚一下,我不得不把你召回来。”孙权有些遗憾的说道:“本来是想把你留在南海的,步骘的战表中说你仗打得不漂亮,就是……”他忽然笑了一声,看向孙绍的眼神有些怪异,既有欣赏,又有好笑:“就是打得太阴险了些。”
  孙绍也忍不住的笑了起来,他擦了擦嘴角,带了三分得意的笑道:“我也是没法子,要不是步府君支援了我十条船,我就只有士威给的五条破船,连一个小海盗都算不上,只好冒充崔谦的手下了。不过……”他沉下了脸,神情变得严肃起来,就连孙权都不禁收起了笑容:“至尊,我觉得士家的实力太大了,不收拾不行。他们和海盗勾接,搞得海盗比水师还威风。我做了几天的南海太守,在夷市上也转了几天,后来到徐闻又去了一趟,觉得十分可惜。夷商们害怕海盗,大量的货物在徐闻就地处理,再加上了海盗和水师的勒索、打劫,到我们手中的商税最多只有三成。如果能把海盗的嚣张气焰打击下去,交州完全可以变成至尊的钱库。”
  “有这么大的潜力?”孙权吃惊的问道。
  “是的。”孙绍掰起指头,如数家珍的报出一串数字,最后说道:“现在还是海盗猖獗,夷商们心有疑虑,同时损失还不小的情况下,番禺一市就有这样的收入,那么再加上交阯、日南、合浦呢?不用多说,我们当三倍好了,如果再把海盗控制住呢?再增长一倍总是有的吧?别的不说,仅从这几项,商税就可以翻两番。有了这些钱,至尊又何至于这么手紧?”
  孙权愕然,他从步骘的报告中知道,交州大部分的收入还在士燮的手中,可是他没有想到有这么大的数目。他抚着胡须沉吟不语。正如孙绍所说,他现在确实手紧,他控制下的扬州、荆州,大部分土地都分给了诸将,他自己控制的财源实在有限得很,这让他做起事来缩手缩脚,既不敢限制诸将,可是又不能不限制诸将。如果能将交州尽快的控制在手中,那这一块增加的财源就大部分是他的,他的这力就会得到迅速的发展,而实力的增强,也就可以打破眼前的僵局。
  想不到孙绍到交州转了一圈,居然能带回来这个信息,这可比步骘还要贴心多了。孙权看着神情沉重的孙绍,忽然有些感慨,他难道是真心想做一个商人?如果真这样的话,把他放在交州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除了商税之外,还有一件事值得至尊注意。”孙绍意犹未尽,接着又给了孙权一个惊喜:“日南、九真一带,土地肥美,是种稻的好地方,每年的产量都不小,如果把这几个郡能从士家手中夺过来,至尊便又多了一个吴郡,粮食问题可以得到极大的缓解。”他喝了口水,接着说道:“我从夷商们口中得知,在南面的大海中,有不少海岛,颇多盛产稻米的地区。而且那里居住的,都是一些蛮夷,没有君长,至尊如果派人去施以教化,那里很快就会成为至尊的粮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4/3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