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三国(校对)第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303

  卢植长叹一声,心情轻松了一些,心道天子虽然年轻,还是知道忠奸的,没有坚持错误的观念,站在张让、赵忠等人一边。
  年轻官员的眼皮一跳,眼睛突然亮了起来。
  杨彪的嘴角一挑,无声的笑了。他转眼看了一眼端坐在御座上的刘辩,竖起了耳朵。
  “朱雀阙虽然被烧了,看不到城外,可是能看到城里的楼阁还有不少。朕昨天登临东门的青龙阙,这才知道张让、赵忠的险恶用心。这城里逾制的重楼华屋……”刘辩拖长了声音,似笑非笑的扫视着刚才还义愤填膺的群臣:“可真是不少啊。太傅,步广里那幢占地近半里的豪宅,可是你的私宅?”
  袁隗倒吸一口冷气,无言以对,脸上失去了惯有的冷静。他抬起头,重新审视着刘辩的脸。
  他终于知道那种不祥的感觉从何而来了。
  刘辩提起张让、赵忠,其实只是一个幌子,他在等他们自己跳进去。如果是平时,袁隗不会犯这么大的错误,但是他从来没有把刘辩当成一个对手,也就没往深处想,等他发现这是一个圈套的时候,他已经来不及抽身了。
  所以的罪行都可以狡辩,只要你能说,只要你有人帮忙,黑的说成白的,坏的说成好的,都不是难事。他刚刚就把袁术火烧朱雀阙、九龙门的罪说成了功劳。可是房子就建在那里,无可抵赖,就算是拆,你都来不及拆,就算你用火烧,能把房子烧了,你还能把占地面积烧小了?
  天子是不能随便出宫,很多事没办法查证,可是他可以登高望远,袁家就在青龙阙外不远,天子可以一眼看得清清楚楚。
  袁隗没办法反驳,而建筑规格逾制却是一个等同于谋反的罪名,比贪污什么的严重多了。以这个罪名为标准,张让、赵忠当然是逃不脱奸臣的罪名,他袁隗同样也无法洗清自己。
  任你有千般说辞,逾制一条,就足以让你不得翻身。儒家讲究名正言顺,讲究克己守礼。什么是礼?礼就是严格的等级规定,什么等级住什么房子,这就是礼。用了自己不应该用的规格,就是逾制,就是失礼。
  袁家自己都不守礼,还有什么资格说别人,还有什么资格说别人,还有什么资格以守礼君子的面目自居?
  刘辩一句话,将袁家虚伪的面目撕得干干净净,将袁隗的老脸打得啪啪作响。
  没错,他就是说了,也不能拿袁隗怎么样。法不责众,逾制的人多了,他如果强制这些人把逾制的房屋拆了,恐怕洛阳城的豪宅要拆一大半,也不会有人听他的。不过,这并不代表他不能当众拆穿袁隗的真面目,不代表他不能当众反击,羞辱袁隗。
  我就是要把你最当回事的面具摘下来,再踏上两脚。这还不算完,我还要再在你心窝里刺两刀。
  刘辩轻叹一声,以一种看似悲天悯人,实则幸灾乐祸的口吻说道:“诗书传家,方能福泽绵长;忠厚为人,方能子孙兴旺。太傅的学问自然是好的,不过有些事……也未能尽善尽美啊。太傅年过六旬,身体康健,却无一子半女。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太傅,趁着身体还行,纳几房妾吧。”
  听了这话,袁隗顿时血涌上脸,原本白皙的面皮顿时变得通红,随即又有些发紫。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没有子嗣,这是他这一辈子最大的隐痛,也是他心里最不安的地方。私下独处时,他也常常问自己,没有子嗣,是不是自己阴德有亏。阴德有没有亏,他自己心里有数,所以也就认定了无后是上天对他的惩罚,也就不抱希望了。
  让他有这样的想法,还有一个原因:他的长兄袁成,也就是袁绍名义上的父亲,当年依附大将军梁冀,坏事也做了不少,当时就有人说他多行不义必自毙,后来果然英年早逝,只有女儿,没有儿子,只能让次兄袁逢的庶子袁绍入继。袁成还有一个女儿,他却连个女儿都没有,心里怎么可能不犯嘀咕?
  这是他的心病,也是他的逆鳞,无人敢提,无人敢碰。结果今天刘辩不仅碰了,而且把他的逆鳞狠狠的撕了下来,让他一下子痛彻心肺,血流如注。
  与这个罪名相比,什么逾制之类的,都不再是问题。阴德有亏,上天惩罚你绝后,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能说明问题,更诛心?
  袁隗一下子崩溃了。他看着御座上的刘辩,一阵头晕目眩,扑通一声,摔倒在地。
  “哇”的一声,袁隗吐出一口鲜血,晕了过去。
  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
第039章
袁家发达史
  “陛下,此乃一时意气,无济于事啊。”卢植唉声叹气,愁容满面。
  刘辩不以为然的反驳道:“那依卢卿的意思,朕应该以袁隗为太傅,以袁绍为大将军,继续任其摆布?”
  卢植哑口无言。他当然不希望看到这个结果,可是他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当然了,他也不赞成刘辩的做法。刘辩把袁隗气得当廷吐血,看起来很解气,实际上并没有多大作用。刘辩说的这些,那些依附袁家的人都知道,他们依附袁家原本就不是因为袁家的道德,而是因为利益。
  现在和袁家撕破脸,只会将矛盾激化,迫使袁家做出更激烈的举措。
  “陛下,卢子干的意思并不是姑息养奸,而是以柔克刚,待机而动。”杨彪接过了话头,轻声叹息:“陛下钧衡在握,若能励精图治,广揽人才,袁家又能奈何?陛下春秋正盛,有的是时间,而袁隗却已经年过花甲,时日无多。一旦袁隗身死,袁氏必然一分为二,不足为患。此时刺激袁隗,实在不是万全之策啊。万一山东呼啸,臣恐天下振荡,难以收拾。”
  刘辩心里咯噔一下,打压袁隗,就会导致大汉分裂?历史上,袁绍起兵是因为董卓擅权,袁绍出逃,这才诸侯起兵讨董。现在不是董卓,而是自己这个天子出面,袁绍还能拉起队伍?
  见刘辩将信将疑,杨彪只得把话说得更明白一些:“陛下,你还记得袁家是如何兴起的吗?”
  这个刘辩真不知道。虽然他整合了两世的记忆,可是两世的记忆都没有这方面的印象。
  “汝南袁家,兴于袁安,而袁安之兴,源于孝明帝时的一桩大案……”
  杨彪详细的说明了袁家的兴起历程,特别是袁安的成名。
  袁家原本只是汝南的一个普通家族,连地方豪强都算不上。他们的兴起,当然离不开他们自身的努力,但是,袁家的崛起背后有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从光武帝开始就存在的阴郭之争。
  光武帝起兵,倚仗的是南阳集团,而他能在河北立稳脚跟,与更始决裂,依靠的却是河北集团。河北集团势力之大,使得光武帝在立后的时候选择了河北集团的郭氏,而不是他最亲近的阴氏。后来天下平定,河北集团的作用减弱,郭皇后被废,阴氏才立为皇后。
  但是,河北集团并不甘心。
  光武帝死后,孝明帝即位不久,楚王英谋反案暴发,牵涉数万人。楚王英的母亲许氏无宠,楚国弱小,楚王从小又和明帝交好,他怎么会谋反,又怎么能闹出那么大的声势?这么一件很明白的案子,为什么最后牵连几万人,天子却没有严厉处置楚王英本人,为什么案件却拖了那么多年?
  因为有河北集团在背后撑腰。孝明帝要打击的也是河北集团,而不是楚王本人。所以天子放过了楚王英本人,却将有关的几万人抓捕入狱,连年不解。
  河北集团只是一个核心,其实包括了半个大汉,天下十三州,被牵涉其中的包括幽、冀、青、徐、兖、豫、扬七州。
  听到这里,刘辩忽然打断了杨彪。“这怎么……跟黄巾的活动范围一样?”
  杨彪苦笑不语,但是意思很明显:陛下,你终于明白了。
  刘辩若有所思。
  没错,汝南袁氏的兴起是因为楚王案。楚王案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是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最后实际上是和解,南阳集团并没有取得完全的胜利。经过百余年的恢复,河北集团借助于地理优势和文化优势重新崛起,而袁家则成为了中流砥柱。
  豫州是天下第一大州,人口近七百万,汝南是豫州第一大郡,人口超过三百万,毗临的颍川郡有一百四十余万,两郡相加,占豫州的七成,是当之无愧的天下之中。
  汝颍出人才,是以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基础的。
  袁家有汝颍地利,再加上自身的不断努力,成为世家的核心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了。这其中,袁成、袁隗的功劳非常重要,袁成依附大将军梁冀,袁隗勾结中常侍袁涣,都是为人所不齿的事,但不可否认,他们的这些付出对袁家成为大汉第一世家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刘辩看了一眼杨彪,不由得笑了一声。
  杨彪绷着脸,一声不吭。
  杨彪说袁家发达史,特别说到袁成、袁隗的时候,是有其深层含义的。
  名义上,杨家是堪与袁家抗衡的四世三公,可是真正衡量起来,杨家根本不是袁家的对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杨家没有像袁家这么经营,他们恪守本份,不愿意做有亏阴德的事,所以除了名声差不多之外,实力远远不及袁家。
  刘辩有些头疼,这事情的复杂程度超出了他的想象。他原本以为控制住了董卓这头凶虎,袁绍再蹦跶,也找不到理由起兵,大汉不至于分崩离析。现在看来,他想得太简单了,没有了董卓这件事,袁家一样能起兵,他们有这个实力,至于用什么理由,其实并不重要。
  历史果然不能全信,书上记载的只是冰山露出水面上的那部分,更多的真相隐藏在水下,根本看不见。
  “如此说来,大汉分裂,在所难免?”
  “如果不能稳住袁家,恐怕无法避免。”杨彪忧心忡忡,和卢植一样愁容满面。“臣以为,纳袁氏为后,以袁绍为大将军,等待袁隗过世,袁家兄弟分裂,是目前最可行的办法。”
  刘辩沉思良久:“这件事……可以再商量。现在最着急的事,是要将南北军的军权夺过来,卢卿,你通晓行伍,有用兵经验,朕想让你任北军中候,掌握北军。杨卿,朕想让你任虎贲中郎将。”
  卢植和杨彪互相看了一眼,不约而同的摇摇头:“陛下,现在夺袁家兄弟的兵权,是不是有点操之过急?”
  刘辩看看他们,欲言又止。
  书生造反,十年不成,这件事还得找贾诩商量,先把丁原的问题解决了再说。说一千,道一万,小命必须先保住。江山丢了可以再夺回来,命没有了,可没法复活。
第040章
不破不立
  袁府,袁隗靠在床上,面容枯槁,眼窝深陷。一夜之间,他像老了十岁,连头发都白了很多。
  马伦坐在床边,拉着袁隗的手,两目红肿。听说了朝堂上发生的事之后,马伦自责不已。她没能给袁隗生一儿半女,以至于袁隗今天蒙受奇耻大辱,她非常难受。
  与此同时,她也对天子刘辩恨之入骨。
  袁绍坐在床前的榻上,身体微微前倾,认真的听袁隗说话。袁术有些不耐烦,背着手,在室内来回打着圈,脚步声又急又重。
  “你们就别议了。”袁术突然在病榻前停住,大声说道:“我就跟你们说,这屠家儿就不是什么好相与。在黄河边,他就把董卓耍得团团转,今天又当着文武众臣们的羞辱我袁家。接下来,还不知道他会出什么恶毒的主意呢。依我看,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起兵……”
  “公路!”袁绍瞪了他一眼:“叔父现在需要静养。”
  “静养?”袁术回瞪了袁绍一眼:“再静养几天,我就怕那屠家儿的刀就要砍到我们头上来了。”
  “他敢吗?!”袁绍也有些怒了:“南军在你手上,西园军、北军都在我的手上,他凭什么?就凭董卓的人马?”袁绍突然想起了什么:“对了,丁原那边的事情处理好了没有,你有没有再安排人去联络吕布?”
  一提起吕布,袁术就没好气。这件事,他丢脸丢大了。“那个边鄙匹夫,何必放在心上。”袁术撇了撇嘴:“我现在忙得很,没空理他。”
  袁绍心中暗喜,脸上却很平静:“既然你忙,那这件事交给我吧。我派个人去看看。”
  “行啊,你愿意捡,就捡去吧。”袁术不屑一顾:“我无所谓。”
  “本初,公路……”袁隗呻吟了一声:“兵权是根本,我们不能重蹈陈蕃之辙。”
  袁绍连忙应道:“叔父放心,我们不会放手的。”他顿了顿,又道:“叔父,真要送阿徽入宫吗?”
  “如果送阿徽入宫,你接任大将军,那是最理想的结果。可是现在看来,我担心很难如愿啊。”袁隗有气无力的说道:“天子年幼无知,不肯就范,我们不能不做好应变准备。本初,公路,你们联络山东豪杰,早做准备,以备不测。届时内外响应,看看天子如何应付。”
  “喏。”袁绍、袁术同时答应。袁术随即又问道:“叔父,我联络哪些州郡的守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3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