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三国(校对)第2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1/303

  很显然,郭家是站在了朝廷的对立面。郭图是袁绍的亲信,他是曹操的亲信,却没有足够分量的人才依附朝廷。从目前的形势来看,郭家显然下错了注,必然在清洗之列。
  不过,真正的危险并不在于此,而是在于荀攸的言外之意。荀攸重归朝廷之后,一直很低调。除非天子安排给他任务,他轻易不和山东联系,更不会和他郭嘉联系。现在突然写信给他,又是这么重要的消息,荀攸肯定是得到了某些人的授意,要迫他就范。
  目的就是要曹操主动邀战袁术,为刘表减轻压力,而奖赏就是对阳翟郭家网开一面。
  这不是阴谋,这是阳谋。以曹操目前的实力,要想战胜袁术还有一定的难度。在袁绍出兵幽州的时候,曹操主动挑战袁术,损失必然惊人。可是他又必须劝曹操这么做,不仅仅是因为他不能坐视郭家被朝廷斩草除根,还因为曹操同样没有选择。如果拒绝这个提议,曹操很可能会抢在刘焉面前遭到围攻。陶谦、张燕一东一西,可是随时都想报彭城之仇,袁术更是每天都想着干掉曹操,全面控制豫州,与袁绍争锋。
  郭嘉有些头疼,他不知道这是贾诩的主意还是荀攸的主意,但结果都是一样的,他和曹操都没什么选择的余地,只能俯首听命。
  除此之外,他们安排在朝廷中的暗椿恐怕也要被拔出来了。
  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曹操、夏侯渊带着几个卫士赶了过来,在台上翻身下马,拾阶而上。还没到台上,曹操就大声叫了起来:“奉孝,什么事这么急,我和妙才正在练兵演阵呢。”
  郭嘉站了起来,走到台边,淡淡的看了一眼夏侯渊,随即把目光落在了曹操的脸上。
  “丁冲危矣!”
  “丁冲?”曹操一愣,脚步突然停住。他明白了郭嘉为什么要带上夏侯渊,夏侯渊的妻子也是丁冲的堂妹。他当然也知道丁冲的身份,对这一天早有心理准备,只是事到临头,他还是有些意外。
  “怎么回事?”
  “不知道。”郭嘉摇摇头,将荀攸写来的信递给曹操。这件事必须要得到曹操的配合,否则他什么也做不了。曹操信任他,他完全可以不动声色的达到自己的目的,可是这么做非常危险,是小聪明,不是大智慧。郭嘉不屑为之。
  而且,他相信曹操会明白这其中的利割,做出正确的选择。
  果然,曹操沉吟半晌后,突然说道:“奉孝,我们能不能借朝廷之力,吃掉袁术?”
  郭嘉笑了,笑得很开心,笑得很得意。他对曹操的反应非常满意,同样对自己的眼光非常得意——曹操的反应正在他的预料之中。
  “将军,这的确是个好机会。”郭嘉拉着曹操的手,快步走到案前,伸出细长的手指,在酒杯中沾了一些酒,信手挥了几下,一幅江淮形势图就出现在案上。“趁着袁绍北上,无暇南顾,我们联合陶谦、陆康、张燕等人,彻底消灭袁术,将整个江淮收入囊中。”
第361章
风云变
  长安城东,戏亭。
  黄门侍郎丁冲斜靠在车壁上,看着远处隐约可见的长安城,忐忑不安。
  突然被召到长安来,他一点准备也没有,诏书上又说得含糊其辞,让他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如今天子虽然不在中原,可是他定下了陈留王监国,四大臣辅政的制度,各方面还算是正常,像这种不说明任何原因就将某个官员紧急召往长安的事——据他所知——是第一次。
  空穴不来风,丁冲已经有所预感,他知道即将发生什么事。按理说,他如果弃官而逃,逃回老家,以朝廷目前的实力,也拿他没办法。可是他想来想去,还是决定以静制动,奉命赶往长安。
  这很冒险,却是一个最合理的选择。
  驭手甩了一个鞭花,“啪”的一声脆响,两匹拉车的骏马慢慢的收住了脚步。驭手大声说道:“什么人?这是黄门侍郎丁大人的马车,奉诏赶往长安。”
  丁冲坐直了身子。他听出了驭手的提醒,知道有意外情况发生,连忙按住了腰间的剑柄。
  一个爽朗的笑声从路边传来:“丁幼阳,这么急干什么,下来喝一杯吧。”
  丁冲眼珠一转,松开了剑柄,推开车门,一跃下车。
  荀攸站在路边,笑盈盈的看着丁冲,一脸久别重逢的快乐。可是他的眼神中却一点喜悦也没有,倒像是看着一个将死之人,充满了怜悯,甚至还有一些愤怒。看到荀攸这副表情,丁冲心里咯噔一下,暗自轻叹一声,脸上却笑容可掬。
  “有劳公达久候,荣幸之至。”
  “虽然算不上至交,毕竟相识一场,来送送也是应该的。”荀攸笑眯眯的说着,转身把丁冲让进了路边的驿站。他不动声色的挥了挥手,有人送上酒菜,顺手带上了门。丁冲清晰的听到“咯嗒”一声,脸上的笑容随即也黯淡了下去。他扫了一眼案上的酒菜,吸了吸鼻子,嘴角微挑:“菜一般,酒不错。”
  “知道幼阳海量,这是专门从南阳送来的美酒,蔡家的九酿。”
  “果然。”丁冲也不客气,坐到案前,自己舀了一杯酒,一饮而尽。他连喝三杯,这才将酒杯顿在案上,眉头一皱:“好了,酒也喝了,想问什么,现在该问了吧?”
  荀攸抚掌而笑:“果然不愧是丁幼阳,闻弦音而知雅意。既然如此,我们就开门见山吧。”说着,他笑容一收:“陛下北巡的消息,是怎么传递出去的?”
  丁冲眼睛一斜,带着几分挑衅:“要全部说吗?”
  荀攸点点头。
  “你知道牵连有多广吗?”丁冲冷笑一声:“你不怕洛阳城空一半?”
  荀攸反唇相讥:“丁幼阳,你以为你不说,我们就不知道?”
  丁冲语塞,沉默半晌,重新倒了一杯酒,端在手里看了好半天:“好吧,我没有其他要求,只求死得痛快点。”
  荀攸点点头:“这样的酒还有两瓮,你可以喝三天,喝完之后,就把你埋在里面,送回家乡。”
  丁冲哈哈大笑,举起酒杯,冲着荀攸致意:“这是我能想到的最美妙的死法。多谢公达。”
  “不客气。”荀攸拱拱手,转身走到门前。门开了,一个年轻人站在门口,冲着荀攸拱了拱手。荀攸颌首致意,举步走了出去。年轻人目送荀攸离开,跨进门,顺手关上门,微微一笑。
  “扶风白泽,见过丁大人。”
  丁冲一怔,眼角不由自主的抽了两下,眼神渐渐黯淡下去。
  ……
  荀攸走出驿站,慢慢走上一个小山坡。山坡上有个亭子,贾诩坐在亭中,悠闲的欣赏着四周的山景。戏亭西就是新丰城,南面是骊山,建立了千秋功业,同样也遭到了千秋骂名的秦始皇就葬在那里。汉人虽然不知道闻名后世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却能看到阿房宫的遗址,前去凭吊的人并不在少数。
  不久之前,荀攸就陪贾诩去过一趟,就是在那里,他们定下了迫使曹操和袁术火拼的计策。
  一切顺利,收捕丁冲不过是最后一幕,充其量只能算尾声。荀攸怀疑,丁冲等人的行动一直在贾诩的监视之中,他故意卖了一个破绽,目的就是想引蛇出洞,创造一个机会来清理朝堂上的山东力量。
  不过,这只是荀攸的猜测,他不可能问贾诩,问了,贾诩也不会承认。
  听到脚步声,贾诩回过头,笑容满面。“公达辛苦。”
  荀攸叹了一口气:“令君,你害苦我了。”
  “哈哈哈……公达,你不谢我就罢了,怎么还说这种没良心的话?”贾诩笑得更开心了。“你敢说,你不是在等这个机会?”
  荀攸翻了个白眼,无言以对。他立刻换了一个话题:“袁术被曹操缠住,接下来要准备益州的战事了吧?我想去前线,不知道令君能不能行个方便?”
  贾诩笑而不语:“怎么,想离我远一点?”
  “是的,我怕再被你算计了。”荀攸咂了咂嘴,又说道:“丁冲一死,我是罪魁祸首。留在长安,肯定要被人指脊梁骨,不如去前线,谋个清静。”
  “行。”贾诩一口答应。“张辽那里还缺一个军谋,你去吧。”
  ……
  广汉,锦竹。
  益州牧刘焉心神不宁,像只被困牢笼中的野兽,来回踱着步。
  一个容貌清秀,却看不出年龄的女子坐在堂上,低着头,一动不动,宛如石雕。
  她就是天师道嗣师夫人卢氏,刘焉的入幕之宾。
  看着卢氏的清瘦身影,刘焉叹了一口气,在卢氏面前停住了脚步,拱手央求道:“卢夫人,你就不能帮我出出主意?天师道、太平道,都是道门,益州一向是天师道的地盘,哪来的黄巾?我对天师道不薄,你不能坐视我内外交困啊。”
  卢氏抬起头,默默的看着刘焉:“使君,你真觉得我一个修道的女子能够有这么大的影响力?我如果真有这么大的能力,使君敢将我软禁在府中吗?”
  刘焉语塞,神情尴尬,脸色红一阵白一阵,有点恼羞成怒。
  不过,他知道卢氏说的是实情。天师道在益州的信众是多,可是随着天师张陵羽化登仙、嗣师张衡英年早逝之后,天师道就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局面。卢氏身为嗣师夫人,却没有足够的道行,也没有足够的影响力,所以才主动依附他,希望利用官府的力量,维持天师道的统一。
  卢氏的道行一般,可是驻容有术,虽然年近四十,却和二十出头的少妇一般美貌,更有一种修道之人的出尘之气,让刘焉一下子就动了心。要不然,他也不会鬼迷心窍,因为一个女人和朝廷撕破了脸。
  现在,麻烦来了。刘辩虽然离开了长安,赶往弹汗山闭关修行,监国的陈留王刘协却拿他当磨刀石,要在他身上取战功。一时间,益州人心惶惶,不少人都开始悄悄的和他保持距离,以免被池鱼之灾。更让刘焉头疼的事,居然有人冒充黄巾,公然造反。
  刘焉怀疑这是天师道在暗中生事,所以特地把卢氏叫来。没想到卢氏一开口就呛了他两句,全然不像平时那般温顺,这让刘焉更加确信天师道的不安份。
  刘焉沉下了脸,语带威胁。“夫人,如果这件事真的和你无关,那我可就放手整治了。”
  “使君尽管放手施为。”卢氏起身,施了一礼:“妾身道行浅薄,帮不上使君的忙,就在天师前为使君多多祈福,希望使君能够吉人天相,化险为夷吧。”
  卢氏说完,起身款款而去。刘焉看着她的背影,仰天长叹,徒呼奈何。
  ……
  雪后初晴,雪原上一片无瑕的洁白,白得让人心旷神怡,眼前一空。
  荀彧却没时间欣赏这样的美景,他匆匆的收拾了一下,带着精简后的包裹,跳上了独木舟,奋力向下一个海岛划去。成功的由光境跨入明境,他实力大增,轻轻一荡桨,独木舟就像箭似的飞了出去,划开平静的海面,驶向远处那片大得无边无际的冰原。
  一天之间,荀彧除了停下来吃饭,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赶路。当夜色笼罩冰原的时候,他终于踏上了冰原。离开独木舟,脚踩在松软的雪上,荀彧看着眼前这片宽荡荡的雪原,叹了一口气。
  他找了一个显眼的地形,将独木舟拖过去,固定好,然后找了个高处,坐了下来,静静的等待着。
  他没有立帐篷。一来他已经没有帐篷,二来以他现在的境界也不需要帐篷。他要在这高处等待着那股能量波动再次出现,以锁定那个疑似戏志才的古怪生物的位置。
  现在,他只有一个信念,找到戏志才,取回赤霄剑,屠了那头恶龙。
  坐在一片裁成四方的布上,荀彧闭上了眼睛,调整呼吸,进入了正大光明的世界。
  在荀彧的视线之外,平静的海面上,一道涟漪悄悄的散开,一个巨大的身影悄悄的潜出了水面,看向荀彧的方向。在黑暗中,冰峰上的荀彧散发出淡淡的光晕,仿佛灯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1/3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